(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从众心理引发消费的基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团购,就是团体购物,指认识或不认识的消费者联合起来,加大与商家的讨价能力,以求得最优价格的一种购物方式。

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网络团购的总成交额达213.9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93%,全年总购买人次达到4.56亿,较2011年增长45%。

材料表明
A.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和水平
B.受求实心理主导,网络团购是值得推崇的理智消费
C.团购主要受从众心理影响,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
D.价格不仅影响消费水平,也会影响消费方式
2.2016年10月28日,因BBC报道爆红的上海网红小吃“阿大葱油饼”因证照不全被关停后再度重开,每天依旧限量供应,有黄牛凌晨2点就去排队,并将原价5元一个的葱油饼炒到50元。

面对商价葱油饼,很多人是“不差钱”的,他们考虑的不是性价比,也不是好吃与否,而只是一个名气,一种风潮。

材料中这些“不差钱”的消费行为
A.是从众心理主导的消费
B.是求异心理主导的消费
C.是攀比心理主导的消费
D.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3.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大陆游客的境外消费总额达到2 610亿美元,较2015年增加110亿美元。

在群体效仿趋势下,儿童感冒药、丝袜、指甲钳、保温杯、电动牙刷、钢笔等一大批低价日用品纷纷登上“热卖品榜单”。

在此背景下,下列措施能有效引导境外消费回流的是
①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助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②提升国内产品质量,着力推动供给侧改革,扩大有效供给
③提高进口商品关税和消费税,增加进口商品成本
④倡导理性务实消费,推动社会消费心理走向成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的热播让花了2亿元冠名的加多宝十分得意。

电视、报刊、网站、超市甚至连街边小卖部的墙上,加多宝的广告无孔不入。

加多宝凉茶不费吹灰之力就走进了千家万户。

这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
A.从众心理B.求异心理C.攀比心理D.求实心理
5.崇尚个性、张扬自我是当下消费者的心理特征之一。

下列现象可以用“求异心理”加以解释的是
A.某化妆品厂商骋请明星代言,带来销量大增
B.某礼品店提供T恤订制服务,吸引了小少年轻人
C.某商场开展全场促销活动,日营业额翻了一番
D.某欧洲品牌服装进入中国市场后,将欧版设计改为亚洲版
6.“河狸族”是指当下与河狸有某种共同特点的网购人群。

他们能慧眼识珠地货比三家,坚持“无优惠,不网购”的消费主张,同时又不会被红包、五折、大促销等字眼轻易蒙
骗。

“河狸族”的消费行为
①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②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③体现了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的原则
④体现了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原则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7.下列经济现象与经济生活道理对应正确的是
A.冬天黄瓜比夏天贵——供求决定价格
B.不看广告看疗效——消费的从众心理
C.夏天买打折的棉袄——价值决定价格
D.不买贵的,只买对的——消费的求实心理
8.面对“双11”电商们的促销活动,许多消费者不自觉地成了“剁手党”。

过后,“剁手党”们发现所购商品大多是自己不需要的。

这种购买行为是
A.攀比消费
B.求异消费
C.炫耀消费
D.冲动消费
9.如果以“100元卖90元”的九折法促销,它给消费者的直观反应是削价求售;而以“100元买110元商品”促销,它却给人造成一种货币价值提高的感觉。

日本三越百货公司曾经利用这一“错觉”推销,第一个月即增销2亿日元。

这主要告诉我们:
A.市场交易应该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
B.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C.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其供给量变动
D.价格战是企业提高效益的主要途径
10.近年来,一种名为“新人顾问”的职业出现,他们专门为新人提供婚庆全套服务,为新人设计个性化的婚礼。

婚礼讲究个性化,这是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11.随着新零售的不断发展,以微信群组建“社区团购”的模式悄然兴起,通过微信群购买各种商品,不仅方便省时,而且能享受到优惠价。

下列对“社区团购”消费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讲究实惠的理智的消费
②是跟风随大流的消费,不值得提倡
③是攀比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
④既便利又能享受低价,是理性消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12.“撞衫”已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忌讳。

张丽穿着新买的羽绒服去上学,结果发现本班的王燕也穿了一件一模一样的衣服,就再也不愿意穿这件衣服了。

在这里,张丽的消费心理可能是
A.从众心理
B.求实心理
C.攀比心理
D.求异心理
13.经济学上的禀赋效应:对于某样东西,当人们拥有后对它的评价会变高,而一旦失去,则会感到痛苦。

许多商家会利用这一心理影响消费者。

下列做法与此相符的是
①某超市月初给会员发优惠券,并规定只能在本月15日当天使用
②中秋节前,月饼厂商借“团圆”的寓意在礼盒月饼中搭售小饰品
③某服装公司规定,顾客购买高档西服可以享受终身免费干洗服务
④某净水器公司推出净水器免费安装试用,不满意免费拆除的活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4.2020年4月6日,央视新闻主播朱广权和带货达人李佳琦共同主持“谢谢你为湖北拼单”公益直播,引发了广大网友为湖北“拼单”的极大热情。

这场公益直播累计销售总价值4000多万元的商品,为湖北经济复苏贡献温暖力量。

直播带货()
①利用主播的热度,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②顺应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刺激了消费欲望
③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了消费成本
④增加了新的消费对象,提升了消费体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5.下列古语中,既能体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又能体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是
A.以耕读为本,以勤俭为德。

B.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C.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D.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16.居家过日子,常常有这样的尴尬:面对衣柜里积存的众多衣物,却挑不出中意的;兴冲冲买到了“便宜货”,却发现没什么用处,弃于角落;到餐馆用餐,明明看到门口贴着种种“优惠”广告,可最后结账时还是有被宰一刀的感觉……如此种种,大都是因为
①盲目的非理性消费所致
②居民收入水平增加所致
③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所致
④没有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所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7.据广州市农业局调查,受禽流感影响,广州市自2017年2月16日开始实施禽类批发市场和农贸肉菜市场禽类交易区休市,自休市以来,养殖场出栏家禽价格不断走低,甚至有价无市,养殖场活禽滞销严重。

导致“有价无市”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①休市是为了控制禽流感疫情的爆发
②禽流感使得禽类消费市场严重萎缩
③从众消费心理影响了禽类市场消费
④禽类价格太高,超过了市场接受度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8.下列经济现象与经济生活道理对应正确的是
A.冬天黄瓜比夏天贵——供求决定价格
B.不看广告看疗效——消费的从众心理
C.夏天买打折的棉袄——价值决定价格
D.不买贵的,只买对的——消费的求实心理
19.如果以“100元卖90元”的九折法促销,它给消费者的直观反应是削价求售;而以“100元买110元商品”促销,它却给人造成一种货币价值提高的感觉。

日本三越百货公
司曾经利用这一“错觉”推销,第一个月即增销2亿日元。

这主要告诉我们:
A.市场交易应该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
B.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C.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其供给量变动
D.价格战是企业提高效益的主要途径
20.网上购物正逐渐成为部分人的购物主渠道。

不加以节制地进行网上购物的人被称为“网购控”,网购控的原则是:能在网上买的东西就在网上买,最火的东西一定拍,便宜的东西立即拍。

对网上购物认识正确的是
①“便宜的东西立即拍”反映了价格对需求的影响
②“最火的东西一定拍”反映的消费心理是从众心理
③“能在网上买的东西就在网上买”体现了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④网上购物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
21.某中学高一学生小华在谈到消费时表示,那些名星代言的东西我也买,但我更看重它的价格、质量和实用。

小华同学是主导的消费。

()
A.从众心理B.求异心理C.求实心理D.攀比心理
22.互联网“制造”出的“双11”,正在输送这样一种概念:每年的这个日子买东西最优惠。

但是在“双11期间,有些人的购买纯粹是因为看到别人都在买买买,原本自己没有需求,但是也要跟风买。

这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
A.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B.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C.是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D.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3.近年来,一些老年保健产品在保健品市场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不少保健品抓住老年人追求“健康养生”的心理,产品定位于降血糖血压、软化血管等吸引老年人消费。

这说明A.企业应以服务消费者为目的B.消费对生产有重要导向作用
C.消费需求决定企业生产经营D.老年消费受从众心理的影响
24.2019年可以说是网红经济的元年,这一年,很多网络红人创造出了各种“神话”,刷新了我们对“网红”的认知。

“网红经济”通常是指具有一定网络影响力的网络红人,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商品定向销售,从而将粉丝转化为价值的经济模式。

这一经济模式实际上是利用了消费者的()
A.从众心理B.求异心理C.攀比心理D.求实心理
25.互联网“制造”出的“双11”,正在输送这样一种概念:每年的这个日子买东西最优惠。

但是在“双11期间,有些人的购买纯粹是因为看到别人都在买买买,原本自己没有需求,但是也要跟风买。

这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
A.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B.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C.是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D.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根据题目内容大致了解团购的含义,明确团购的原因和意义。

消费者联合起来搞团购是为了获得最优惠的价格,团购人次增多,成交额扩大,说明价格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D正确;团购是一种消费方式,和生产无关,A说法错误;团购是求实心理主导的
消费,但网络团购容易存在虚假信息,引发一些纠纷,B“值得推崇”说法不妥;C没有认识到团购的价格优惠好处,是片面的观点,错误。

故本题选D。

2.A
解析:A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心理的知识。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是指人们跟风、随大流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商品或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他们考虑的不是性价比,也不是好吃与否,而只是一个名气,一种风潮”反映了人们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跟风购买广告商品的现象,因此,材料中这些“不差钱”的消费行为体现了从众心理引
发的消费,故C符合题意;题中并未涉及追求个性的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和追求实惠的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同时也未体现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选A。

3.D
解析:D
【解析】
中国大陆游客的境外消费出现群体效用,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就必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理智的消费者;同时要着力推动供给侧改革,扩大有效供给,提升国内产品质量,吸引消费者回流。

②④项符合题意;①③项都不是有效解决的办法;正确选项为D。

【点睛】消费心理有:①从众心理;②求异心理;③攀比心理;④求实心理。

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该遵循的原则有: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材料中利用广告宣传促进产品销售,这是加多宝凉茶利用人们跟风随大流的心理,这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从众心理,所以正确答案为A;
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解析:B
【详解】
A选项的表述体现了从众消费心理。

C选项体现的是价格影响需求。

D选项错误,进入中国市场后,将欧版设计改为亚洲版不体现求异消费心理。

某礼品店提供T恤订制服务,崇尚个性、张扬自我,吸引了小少年轻人,可以用“求异心理”加以解释,B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科学的消费观的相关知识。

②④:“河狸族”慧眼识珠地货比三家,坚持“无优惠,不网购”的消费主张,同时又不会被“红包”“五折”“大促销”等字眼轻易蒙骗。

“河狸族”的消费行为是一种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可以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②④正确。

①③:材料未涉及从众消费心理和绿色消费理念的相关内容,①③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C。

7.D
解析:D
【解析】此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和消费心理的相关知识。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

A项“供求决定价格”表述错误,排除;“不看广告看疗效”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类型,B错误;“夏天买打折的棉袄”说明供求关系影响价格,C错误;“不买贵的,只买对的”反映了消费的求实心理,D正确。

故选D。

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

解答时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

“剁手党”们所购商品大多是自己不需要的,他们的消费行为是非理性消费,属于冲动消费,D符合题意;A、B、C三个题肢选项均不符合
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九折法促销给消费者的直观反应是削价求售;而以“100元买110元商品”促销,它却给人造成一种货币价值提高的感觉。

这主要告诉我们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其需求量变动,人们的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B适合题意,排除C;A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是现代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0.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消费心理的相关知识。

“新人顾问”专门为新人提供婚庆全套服务,为新人设计个性化的婚礼。

婚礼讲究个性化,这是由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从众消费心理、攀比消费心理和求实消费心理的相关内容,A、C、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B。

11.B
解析:B
【详解】
此题考查消费的相关知识。

①④:“社区团购”不仅方便省时,而且能享受到优惠价。

这表明“社区团购”消费是讲究实惠的理智消费,既便利又能享受低价,是理性消费,①④正确。

②:跟风随大流的消费属于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以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不利于经济良性发展,因此盲目从众不可取,且材料未涉及从众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的相关内容,②错误,排除。

③:材料反映的是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而不是攀比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③与材料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B。

12.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求异心理是有些消费者喜欢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

年轻人所忌讳的“撞衫”,就是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属于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故D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从众心理、求实心理和攀比心理,故排除其它选项。

答案选择D。

考点:消费心理。

13.B
解析:B
【详解】
①④对于某样东西,当人们拥有后对它的评价会变高,而一旦失去,则会感到痛苦,超市在一定期限内的优惠券合净水器公司的免费试用都是利用了消费者的这一心理。

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月饼厂商的搭售方式和服装公司的免费干洗服务,都没有体现题中策略,②③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4.B
解析:B
【详解】
②③:直播带货引发广大网友为湖北“拼单”的极大热情,顺应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刺激了消费欲望,减少了商品流通环节,降低了消费成本,②③符合题意。

①:直播带货利用主播的热度有利于商品的销售,但并没有增加产品的附加值,①说法错误。

④:直播带货并没有增加新的消费对象,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5.B
解析:B
【详解】
A不合题意,“以耕读为本,以勤俭为德”的意思是:要以耕作读书为根本,以勤俭节约为美德。

只体现了勤俭节约。

B符合题意,“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的意思是:穿的衣服贵在整洁大方,而不在于华丽。

衣服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还要和自己的家庭条件相适合。

既体现了勤俭节约,又体现量入为出。

C不合题意,“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意思是:节俭,是有德之人同有的品质;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只体现了勤俭节约。

D不合题意,“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的意思是:节俭朴素是美德,奢侈华丽是罪恶的。

只体现了勤俭节约。

故选B。

16.D
解析:D
【详解】
①符合题意,材料中“面对衣柜里积存的众多衣物,却挑不出中意的;兴冲冲买到了‘便宜货’,却发现没什么用处,弃于角落;到餐馆用餐,明明看到门口贴着种种‘优惠’广告,可最后结账时还是有被宰一刀的感觉…”可以看出,很多消费者是盲目的非理性消费所致;
②不合题意,该选项与题意无关;
③不合题意,该选项与材料无关;
④符合题意,材料中“面对衣柜里积存的众多衣物,却挑不出中意的;兴冲冲买到了‘便宜货’,却发现没什么用处,弃于角落;到餐馆用餐,明明看到门口贴着种种‘优惠’广告,可最后结账时还是有被宰一刀的感觉…”可以看出,很多消费者没有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所致;
故选:D。

17.B
解析:B
【解析】
①选项表述错误,不是题目的原因。

④选项表述错误,其表述与题目不符。

题目中,致“有价无市”这一状况的原因是禽流感使得禽类消费市场严重萎缩,从众消费心理影响了禽类市场消费。

故②③入选。

选B。

18.D
解析:D
【解析】此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和消费心理的相关知识。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

A项“供求决定价格”表述错误,排除;“不看广告看疗效”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类型,B错误;“夏天买打折的棉袄”说明供求关系影响价格,C错误;“不买贵的,只买对的”反映了消费的求实心理,D正确。

故选D。

1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九折法促销给消费者的直观反应是削价求售;而以“100元买110元商品”促销,它却给人造成一种货币价值提高的感觉。

这主要告诉我们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其需求量变动,人们的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B适合题意,排除C;A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是现代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20.B
解析:B
【详解】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消费心理。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便宜的东西立即拍”说明价格下降,人们对其买增加,反映了价格对需求的影响,①正确。

②:最火的东西是多数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东西,所以“最火的东西一定拍”是随大流的心理,反映的消费心理是从众心理,②正确。

③:“能在网上买的东西就在网上买”是因为网购商品方便且便宜,这体现了求实心理,而不是攀比心理,③错误。

④:网上购物为企业增加了新的销售渠道,为银行增加了新的业务,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1.C
解析:C
【详解】
本题考查消费心理。

C:更看重它的价格、质量和实用,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C符合题意。

ABD:材料的主旨不是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ABD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
消费心理:(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商家常常利用消费者追随偶像、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自己的商品。

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

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这种消费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

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时候,往往要考虑很多因素:价格是否便宜,质量好不好,服务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齐全,操作是否简单,等等。

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22.D
解析:D
【详解】
D:在“双11期间,有些人的购买纯粹是因为看到别人都在买买买,原本自己没有需求,但是也要跟风买,这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D符合题意。

ABC:其它选项在材料中都未涉及,均应排除。

故本题选D。

23.B
解析:B
【详解】
B:不少保健品抓住老年人追求健康养生的心理,产品定位于降血糖血压、软化血管等吸引老年人消费,这说明消费对生产有重要导向作用,B符合题意。

A:企业以营利为目的,A说法错误。

C:消费需求影响而不能决定企业生产经营,C说法错误。

D:老年消费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

故本题选B。

24.A
解析:A
【详解】
A:“网红经济”这一模式实际上是利用了消费者的从众心理,A符合题意。

BCD:“网红经济”是指网络红人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商品定
向销售,从而将粉丝转化为价值的经济模式,利用的是消费者的从众心理,而不是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BC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25.D
解析:D
【详解】
D:在“双11期间,有些人的购买纯粹是因为看到别人都在买买买,原本自己没有需求,但是也要跟风买,这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D符合题意。

ABC:其它选项在材料中都未涉及,均应排除。

故本题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