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周日, 2010年09月26日15:52
广州大学黄金玲
第一部分:规划设计
一、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中现存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现存问题
1.整体保护问题
森林公园拟应坚持“严格保护、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拟应体现以保护为核心的自然生态原则,以宜人为核心的社会生态原则,以高效为核心的经济生态原则。

风景资源由自然风景资源(地文景观、天象景观、生物景观、水文景观)和人文风景资源(公园景观、建筑景观、名胜遗迹景观、风物景观)构成,在现有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中,重视重点风景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对区域性或局部保护考虑较多,但对整体性保护问题考虑不全面,尤其是对某些区域的脆弱风景资源(如:水文景观、湿地景观、植物景观等)的保护力度不够,为永续利用带来某些不利影响。

2.主题、特色、功能问题
主题不突出:主题是森林公园灵魂,主题是森林公园的符号。

主题往往是森林公园优势风景资源或垄断资源或地域文化的升华。

森林公园主题要与公园提供的旅游产品或服务配套吻合。

森林公园主题要与附近其它风景区(同一旅游网络)主题相互补充。

问题表现一,主题不明确,不明晰,主题雷同;问题表现二,主题与附近其它风景区主题完全重叠,游览项目重叠;问题表现三,主题不符合现代游客的游览诉求。

特色不明显:特色是森林公园的生命力,特色是对优势风景资源或垄断资源或地域文化的强
化和升华。

问题表现一,没有森林公园特色(绿色、自然、生态、野趣);问题表现二,缺少本森林公园的优势风景资源或垄断资源或地域文化;问题表现三,建设项目设置雷同;问题表现四;景点建设和建设项目风格缺泛地域性或民族性特色。

旅游功能定位不明晰:森林公园的旅游功能主要有:观光游览、休闲游憩、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

问题表现一,不切实际的占全旅游功能,吃、住、行、游、娱、购占全,功能设置雷同;问题表现二,重视观光游览、休闲游憩、休闲度假功能,轻视科普功能;问题表现三,旅游功能与附近其它风景区重叠。

3.规范性问题
森林公园现有规程、规范、标准尚未形成体系化、专业化,导致规划设计的随意性较强,规划设计成果不规范。

规划设计成果专业性不强,规划设计深度不一致,规划设计方案基本不考虑投资回报,规划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建设项目低水平重复。

建设单位重视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规划和施工图设计,轻视详细规划,一是造成建设方案未能落实总体规划,二是浪费建设资金。

(二)发展趋势
1.突出森林公园的特色和功能
根据森林公园的一般性功能定位:①保护珍贵森林风景资源等自然遗产;②发展森林旅游;
③弘扬森林文化,依据本公园的优势风景资源或垄断资源或地域文化,提练本森林公园的主体功能。

如:重点保护哪些风景资源,重点保护哪些脆弱环境,突出观光游览、休闲游憩、休闲度假、科普中的哪些功能,弘扬森林文化中的哪部分文化。

根据森林公园的共性特色要求:①绿色;②自然;③生态;④野趣,依据本公园的优势风景资源或垄断资源或地域文化及附近其它风景区已有特色,提练和创新本森林公园的差异性特
色。

特色包括:风景资源特色、旅游产品(定位)特色、旅游文化特色。

2.强调风景资源的原生性和生态环境的自然性
风景资源原生性:让游客能够在森林公园内,体验到风景资源的“本底性、无人为干扰状态的本来面貌”。

如原始森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垂直带谱、自然状态的野生动物群落。

生态环境自然性:让游客能够在森林公园内,体验到空气、水、声等环境因子的无人为干扰的“本底状态”。

维护好风景资源的原生性和生态环境的自然性,森林公园才能真正可持续性经营,才能真正突出野趣,才能真正形成人与自然谐共处的场境。

3.提高便捷性和安全性
强调便捷性和安全性,是人性关怀的具体体现。

便捷性:针对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的特点,森林公园需要做到能够快进快出。

便捷性有三个含义:①外部交通条件方便、快捷;②主要观赏景点不散乱、空间紧凑;③游览线路与游览线路间衔接紧凑、不散乱。

安全性:①安全设施齐全(如:护栏、提示版、警示版等);②主要接待设施相对集中;③人员活动频繁区设立无视觉障碍安全带;④园内社区秩序有序;⑤探险线路设立避险屋。

4.总体规划的法律效力在增强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现行条文规定和发展趋势,赋予总体规划更强的法律效力。

总体规划是森林公园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和建设方案,总体规划是建设项目立项依据,总体规划是调整和变更土地利用方向(性质)的依据,总体规划是问责的依据,总体规划是后续设计的主要依据,总体规划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

二、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程序
(一)可行性研究阶段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规划阶段
编制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

(三)设计阶段
编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四)说明:①概念性规划(争议较大项目,在总体规划前,可编制概念性规划);②项目建议书(政府投资为主体的项目需要做项目建议书)。

三、规划设计目的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
1.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
森林公园立项技术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森林公园立项的依据。

森林公园审批技术文件: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是行政主管单位审批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关注:风景资源质量,区域自然环境质量,旅游开发建设条件,公园范围与规模,权属,经营主体,客源市场,与当地其它旅游目的地的关系。

2.可研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是否具备建立森林公园的必要条件:风景资源质量、区域自然环境质量、旅游开发建设条件是设立森林公园的必备条件。

是否具备建立森林公园的充分条件:公园范围与规模、权属、经营主体、客源市场、与当地其它旅游目的地的关系是设立森林公园的充分条件。

建设什么规模、什么级别的森林公园。

3.案例
(二)总体规划
1.编制总体规划的目的
确定森林公园的中长期建设方案:总体规划是为森林公园中长期的保护、开发、利用,确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和可行的建设方案。

确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技术文件:总体规划经审批后,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技术文件。

法律约束力有三层含义:一是,总体规划是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的立项依据之一;二是,森林公园的保护、开发、利用等,要按总体规划方案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原总体规划不尽合理,可申请对原总体规划修编,但需要按规定程序上报重新审批;三是,在森林公园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若脱离总体规划,相关行政主管和监管部门,可依据总体规划追求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2.总体规划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总体规划中主要解决如下问题:森林公园范围和规模,公园性质,公园定位,公园特色和旅游主题,公园空间布局,公园主导旅游产品,环境容量和游客规模,主要建设项目,建设用地规模,投资额度,经济效益分析等。

3.注意事项
总体规划明确的是森林公园保护、开发、利用中的重大问题,同时又是后续规划设计的依据;总体规划约束的时限相对较长,所以需要有前瞻性,需要留有余地。

4.案例
(三)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以问题为导向,就某一问题或某类事项,开展的专题专类规划。

在森林公园保护、开发、利用、管理过程中,遇到尚不明确的重大事宜、矛盾突出问题时,可编制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就某一类(如:景观系统、游览系统、道路系统、接待设施、
服务设施等)或某些类(如:环境保护设施、安全设施、科普设施等)事宜,开展的以明晰事宜和解决问题的规划性研究。

(四)详细规划
1.编制详细规划的目的
详细规划是衔接性规划,起呈上(总体规划)启下(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的作用。

编制详细规划的依据是总体规划,而详细规划又是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森林公园管理主体(管理者),明确项目建设单位的建设范围、开发利用强度、用地性质和发展方向等事宜的约束性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建设单位,对项目建设区域的建设范围、开发利用强度、单项工程规模、单项工程位置(平面、立面)、体量、色彩、风格、工程量、造价等,做出的综合技术经济论证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2.详细规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以功能区(如:景区)或重点建设区域(如:重点服务区、公园主入口区)或重点建设项目(如:重点接待山庄)为规划对象,对规划对象做出的技术经济论证和具体安排。

3.案例
(五)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大型或复杂建设工程项目,由多专业对重大技术问题解决方案进行的综合技术经济分析论证,主要分析和论证技术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并确定建设工程的实施方案。

在森林公园设计中,不规则游步道、景点、植物种植只做到初步设计即可。

(六)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是在初步设计或详细规划基础上,明确建设工程的尺寸、用料、结构、构造、设备等,确定具体而细致的施工实施方案。

施工图设计要过到工程预算深度。

第二部分:建设项目的设置与论证
一、森林公园建设项目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风景旅游区基本上沿用山水游览观光模式,风景旅游区(包括: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度不够,各风景旅游区(包括:森林公园)的特点体现不充分,旅游常常变成简单的的游览观光。

除少数景观价值特殊的风景旅游区(包括:森林公园)可采用游览观光模式外,多数风景旅游区(包括:森林公园)难以对游客构成较高的吸引力,不宜采用游览观光模式。

由于我国森林公园建设处在发展初期阶段,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理论和方法尚不成熟,在森林公园建设项目设置方面,突出表现为:①建设项目设置未体现森林公园特点;②建设项目设置散乱,主题不突出;③建设项目开发深度不够;④建设项目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不多。

致使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对游客缺少很大吸引力,导致投资收益偏低,制约森林旅游事业的发展。

案例1:在四川乐山,有千年历史的乐山大佛旁边,立起了“巴米扬大佛”。

假文物贬低了真文物的价值,把整个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原真性/整体性破坏了。

案例2:杭州灵隐寺前有飞来峰。

飞来峰有百尊唐代/南宋时期的石佛雕塑,为国宝级文物。

1993年,新辟一个“中华石窟艺术集萃园”,把我国著名的石窟艺术经典造像都微缩于此园内。

结果:游客来后,觉得这些东西是假货,进而开始怀疑飞来峰的雕塑也是假货。

把耗资3000万元的“园”拆掉后,才恢复了原来真宝贝的风采。

案例3:朱镕基到张家界,说:没来张家界前,我们以为张家界是天外仙境,可到了张家界一看,原来张家界是人间村镇,景区内房子建得太多。

(二)发展趋势
1.建设项目体现森林公园特点
森林公园的优势和特点是什么?森林公园的优势和特点是:①原始的自然景观;②原生的森林环境;③自然的生态环境(新鲜空气、洁净水、篮天白云);④高浓度的负氧离子;
⑤丰富动植物和奇花异草;⑥地域性的文化;⑦无污染食品。

拟应围绕森林公园的优势和垄断资源设置对游客有吸引力的建设项目。

2.建设项目设置体现集中原则
集中原则包括主题集中、地域集中、文化集中。

主题集中:主题集中有二层含义,一是建设项目与公园主题和功能贴切;二是建设项目围绕公园主题和功能设置,并围绕主题和功能延伸衍生产品,形成主题系列。

地域集中:建设项目在空间上大集中、小分散,空间适当紧凑。

文化集中:建设项目紧紧围绕主题文化,建筑物风格一致。

3.建设项目赋予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

文化内涵:在建设项目中体现更多的森林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形成文化氛围。

人文关怀:建设项目的设置和建设项目的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案例分析:
海南兰洋湿泉国家森林公园九鹏溪森林人家
森林人家(住宿木屋/56个床位/会议室)+ 九鹏食府+ 绿棚茶轩(综合服务部、茶吧/酒吧)+ 温泉泳池+ 水岸茶园+ 体验苗圃和纪念林场(出售本地花木)+ 木工坊(伐木体验、家具制作体验)+ 季节采摘+ 森林浴场(静养场)+ 环绕健康步道。

二、风景旅游区的一般性建设项目
三、森林公园的主题或特色型建设项目
(一)游客服务中心(访客中心)
1.游客中心的职能
为游人游览森林公园,提供森林公园所必须的信息和相关旅游综合服务。

对景点之间的客流量进行合理调配适时疏导,对旅行社各旅游接待部门进行宏观调度,科学安排,防止发生突发事件。

2.游客中心的功能
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旅游景区景点宣传展示;推介旅游线路;代售景区(点)门票;旅游纪念商品展示;接待旅游投诉;救援救助服务;其它便民服务。

案例: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门票站的入口处,共分为展卷、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地质地貌、民族文化、数字科普、旅游服务七大展厅。

游客服务中心采用声光影等科技手段和图片、实物模型等表现手法,全方位展示张家界森林公园的历史人文、地质地貌、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民俗风情等元素,让游客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充分认识了解张家界。

(二)森林浴系列
1.森林浴的作用
森林浴的作用,可以简略地总结为:①森林中清新空气和森林分泌物能防病治病;②森林中空气负氧离子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③绿色环境有益于身心调适和恢复视力;④森林环境与气候对人类有庇护功能。

中医理论:万物相生相克。

樟树具止痛、祛风寒;长春花则具有抗癌,女贞、杜仲、桂花等使人体分泌有益的荷尔蒙;银杏、朴树、雪松等对体呼吸系统有好处。

2.设置森林浴项目的意义
森林浴是森林公园的优势项目,是森林公园有别于其它类型公园(风景区)的休闲、游憩、养生项目。

一般类型的森林公园,游客观光游览时间所用时间不会太长;一般而言,也不会来第二次。

森林浴项目对游客而言,具有普遍适宜性。

如果在游客住宿地、服务区、游览线路、景点等场所,设置森林浴系列项目,游客滞留时间延长;而且,可能会成为回头客。

我国城市生态环境普遍较差,城市人群普遍渴望到绿色森林环境中休闲、游憩、放松。

3.注意问题
选址:平缓地、缓坡地;半阳半阳坡;地形地势开阔;游客住宿地、服务区、景点周边,游览线路沿途;最好有水体(溪、瀑等活水更好)。

林分类型:多种乔木林分类型(主要避免选择花粉、花絮太多的林分类型)。

林分郁闭度:0.5-0.8,需要开设多处林中窗,保护林下干燥和适当通风。

树木枝下高:一般≧2.2米以上。

补植适宜树种:马尾松、竹柏、木荷、红楠、楠竹、黧蒴栲、樟树、深山含笑、阴香、苦槠、朴树、杜仲、桂花、白兰、黄兰、红千层、海桐、含笑、九里香、梧桐、臭椿、复叶械、天竺葵、黄连木、短柄杜香、石竹属植物;杏、金桔、酸橙、积壳、柠檬、山苍子丁香、辛夷、花椒、乌桕、肉桂、厚朴等。

林分整理:去除低矮灌木、杂草,有毒、有刺植物,保持林下整洁和通透。

配套步道设施:步道,硬地铺地等。

配套休憩和服务设施:休息凳椅,吊床,健身、茶类、棋类、音响等设施。

配套标识设施:标识版,指标版,解说版,空气负氧离子指标站等。

配套其它设施:人工鸟巢、动物投食点等。

4.案例
深圳梅林公园:白兰、黄兰、红千层、海桐、含笑、九里香、山小橘等,挥发油富含芳樟醇、石竹烯、桉树脑等,对止咳平喘、祛痰、镇静安神、降压均有功效。

上海滩岸森林公园:根据植物不同保健功能对应的人体脏器,依照该脏器所属的“阴阳五行”,将植物划分为“金、木、水、火、土”5组功能区,栽种以不同的区域和方位。

如:肺属金,对应的保健植物是银杏、朴树、雪松等;肾属水,对应女贞、杜仲、桂花等;肝属木,对应乌桕、杨树、棍子花等;心属火,对应柿、罗汉松、山茶等;脾属土,对应枣、火棘等。

(三)养生系列
1.设置养生项目的意义
养生包括心理养生和生理养生两大方面。

心理养生强调精神层面的内在修养和平衡祥和的心理状态;生理养生注重身体的放松和康复,以及身体机能的维护。

我国城市人群生存压力大,工作生活节奏快,物质条件逐渐富裕,为设置养生项目奠定了社会和经济基础。

养生旅游对游客而言,具有普遍适宜意义。

如果提供优质系列养生项目,养生项目拟应成为森林公园的优势项目。

设置森林养生系列项目,游客滞留时间延长;而且,可能会成为回头客。

2.心理养生项目
森林环境的瑜伽演练、太极拳演练、茶艺、鸟类鸣叫区、传授用树叶吹音乐、小型动物观赏、
花卉观赏、天体浴、吼叫区、拳击区、泥塑区、耕田、植树、种花、越野车越野区、自行车越野径、沙滩区、赤足步行区(径)等。

3.生理养生项目
氧吧、森林浴、日光浴、矿泉浴、食疗餐饮、植物芬多精(植物精油)SPA等。

4.注意问题
项目设置针对特定人群:养生项目有一定的针对性,养生项目设置需要与入园游客人群相结合。

项目设置的系列化:在论证主题养生项目后,延伸衍生系列养生产品。

项目设置的绿色化:项目设置围绕“森林、绿色、健康”展开。

室内项目和室外项目结合:既有室内项目,也有室外项目。

5.案例
长沙黑麋峰森林公园:针对我国老龄社会(约2.2亿人)、高血压(约1.6亿人)、血脂异常(约1.6亿人)、糖尿病(约0.3亿人),长沙白领阶层(约60万人),当前的身心健康问题,设计出以导向健康的“森林休闲、森林度假、森林养生”的系列产品,受到长沙、株州、湘潭等周边城市老年人和城市白领阶层的青睐。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住宿接待设施
住宿接待设施是森林公园的主要建设项目,具有投资额度大,使用周期长等特点。

在森林公园设置住宿接待设施,除达到基本要求外,还需注意如下主要事宜:
①名称:主体住宿设施尽可能不要取名为宾馆。

②布局:主体住宿设施规划尽可能在地域上集中,体现大集中、小分散原则。

主要住宿设施尽可能地规划在园外或园内的主要服务区。

③材料:住宿设施尽可能使用自然材料。

④建筑风格:住宿设施建筑风格三原则:地域性、民族性、自然性。

建筑形制、体量、色彩等融入森林环境/自然环境。

⑤环境1:环境优美,地形地势开阔,无周期性地质害灾隐患。

⑥环境2:清除主体建筑外缘林木,保留视觉通透带。

⑦配套1:主体住宿设施除配套停车场、餐馆、娱乐设施外,需配套户外活动场地和项目(如:森林浴场、静养场、室外养生项目)。

⑧配套2:主体住宿设施附近最好有一条以上游览线路,线路线形设计要求徐缓。

(五)野外露营地
据美Robert W.Douglass《Forest Recreation》所载,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就喜欢外出野营,全美野营旅游点每年以5%的速度增加,到20世纪80年代,全美已建有110多万个野营区(点)。

其旅游形式,除旅行社提供野营设施(旅游车便是旅馆)之外,不少家庭驱车自带帐篷、炊具去野营、野炊。

1976年美国野营旅游人数达5810.2万人次。

美国野营分集中营区、森林营区、荒野营区、高负荷营区、长期营区和旅游者营区等,其中以森林野营比较受欢迎,它有下列优点,一是森林中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有利于身心健康;二是森林有更多的原始风貌,真正的“返璞归真”;三是有利于家庭野外生活,过夜帐篷比较方便。

欧洲国家森林野营也比较兴旺,森林野营游客在总游客量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我国野外露营处于启步阶段,市场尚不成熟,客源尚不稳定。

但从发展趋势分析,我国旅游形式与内容必然与世界接轨。

当家庭和个人拥有汽车后,野营将受到欢迎。

在森林公园中设置野外露营地,为游客提供野营设施,是森林公园接待的发展趋势之一,亦是森林公园的优势项目。

1.帐篷野营
(1)帐篷野营多为青少年、学生游客群体,城市中低收入普通家庭(中龄组)群体;老年、
高收入阶层、政府官员(所谓身份阶层)游客群体较少见。

自带帐篷者多为职业探险、外国留学生、大学生游客群体。

真正的情侣型帐篷野营比想象的少见。

帐篷野营可分为游客使用帐篷在公园指定区域的野营地留宿和游客租用或自带帐篷在公园内择地留宿二种。

前者,公园管理者提供简单的场地和服务设施。

由于自主择地帐篷野营的难于管理,一般不为公园管理者认可。

但许多游客,尤其是青年游客,3-5人青少年团体(自组)可能更愿意自主择地留宿,他们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留宿地,更能体现自主、自由的游客心理需求。

(2)帐篷野营区的选址
帐篷野营区应选择在平缓稀疏林内(郁闭度0.2-0.3)、林下地被以矮小、均一、耐践踏的草木较为适宜。

林缘草地、沿平缓河流的两岸、距水缘20m以外也是帐篷野营适宜区。

帐篷野营区距公园中心服务区最好不要超过1500m,以500m左右为宜。

(3)主要设施
露营单元(多种):露营单元、园形或带状露营单元组合。

中心服务部:提供餐饮、通讯、汽车维护、小卖部、保安等服务。

安全避险屋:紧急情况避险房屋。

(4)服务设施
综合性服务应依托固定的中心服务区来提供,固定帐篷野营区在供水、排水、排污设施齐全前提下,应设立必须的公厕,饮水点,安全、卫生服务,提供公共的森林娱乐项目。

如林中网球等小型球类场地。

有时,森林露天电影也都是吸引游客,丰富野营区游憩内容的重要措施。

规划服务于帐篷野营游客群体的游憩项目至关重要。

由于帐篷野营区游客自带物品较少应提供读物、影像片、小食品、饮料、零售服务。

垃圾收集处理必须及时完善。

(5)配套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