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过东方礼遇世界——访敦煌艺术丝绸设计师范燕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过东方礼遇世界——访敦煌艺术丝绸设计师范燕燕
作者:杏子,蒙海虹
来源:《艺术品鉴》 2016年第10期
范燕燕,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范燕燕丝绸艺术中心总设计师、敦煌艺术丝绸创新
第人。
连续两届荣获环球妇女论坛在美国国会颁发的‘阿尔忒弥斯女神奖’。
为环球妇女论
坛设计的作品《EAWC》,及描绘敦煌飞天的作品《自由自在》被欧美妇女协会总裁罗拉女士转
赠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他们非常喜爱并回信示谢。
范燕燕艺术丝绸已经成为传达东西方文化、美好与祝福的丝带。
我见过反弹琵琶的乐伎,
见过御风而翔的飞天,
但我却只在敦煌与丝绸的相遇时,
听过轰鸣烈烈的时空绝响。
如果有机会看一场范燕燕艺术丝绸的走秀,相信你会明白这种强烈的感受。
当模特身着印染飞天的彩衣,颈系渲染乐伎的丝带,在镁光灯下款款向你走来时,那高处
明浅、暗处低徊的,分明是丝路绵延的时光流转、历史长河的沉浮兴衰。
你由不得不赞叹,敦
煌壁画、佛国世界、梦回长安、民间艺术,这些原本散落、被蒙尘的明珠,是怎样被采撷来,
怎样被幻化、璀璨于一针一线间,又是怎样让你眼见着历史的脚步踏在今天的尘埃里?
以往我们困惑于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对话,但在范燕燕艺术丝绸上,你找到了答案。
就像范燕燕丝绸艺术中心坐落的地方——大唐西市博物馆,那个几千年前就车来车往、贸易畅
通的繁华地,如今依然能在博物馆的肃静与居民的热闹间营造一种世俗又温暖的气息,我们说
这就是最好的文化样态。
文化是什么?是当下里有远古,是艺术里有日常,是东方里有西方,是微小里有宏大,是
柔软里有力量……
小小的一块丝巾做到了,历经十八载春秋研制艺术丝绸的范燕燕做到了。
在一个阳光初露的晚秋,我们在大唐西市博物馆范燕燕丝绸艺术中心采访了她本人。
◎艺术品鉴: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呈现形式,作为画家的你,没有选择宣纸落墨,而是选择
了丝绸浸染。
你在丝绸上描绘敦煌、飞天、乐伎、净土,生成一个别样的佛国世界。
这一独辟
蹊径的选择,你是怎么考虑的?
范燕燕:很多人间过我这个问题,为什么用丝绸作为敦煌文化的载体。
其实,我是先接触
了敦煌,再接触的丝绸。
在丝路上,丝绸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
丝绸从罗祖时期开始,至今
已有几千年历史,是我们中国最古老的文化样态。
从蚕茧的饲养,到缂丝的制作,到面料的工艺,中国几千年的丝绸发展史非常伟大。
虽然后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延伸传播,国外也逐渐掌握
了丝绸技术,比如东南亚一带,但因为纬度、海拔等原因,最好的蚕丝还是在中国。
中国的丝绸从光洁度、色彩感觉、质地触感和曲线变化来说,都是自有品质的,都是高贵的。
我们的敦煌文化也是厚重的、高贵的,要选择载体来呈现的话,相互之间就要配得起。
丝
绸和敦煌,相依相生,又相得益彰。
因而,选择丝绸作为载体来表现敦煌,是自然而然的事隋,没有太多纠结的选择过程。
◎艺术品鉴:这一表达形式如何寻找到的?
●范燕燕:我是国画系出身,艺术同源,我非常尊重敦煌当地的艺术家,他们用他们的方
式记录敦煌文化,比如临摹壁画。
对于我来说,我是大学毕业后,花了两年时间来临摹敦煌壁画。
我也和他们一样,希望用自己的形式来表现敦煌,而我的国画底子,在技法上给我带来很
多帮助。
但即便是这样,我最终还是发现,从个人角度来说,这有一定局限性。
那是1997年,敦煌并不像现在一样为人所知,彼时,可能除了像我一样的艺术生知晓外,大多数人是不知道的,所以当地游客非常少。
我极力给身边的朋友推荐,说敦煌如何如何美,
过来看吧。
当时交通还不便利,有人就坐了绿皮车,颠簸十几个小时去了。
当然正如我所预期的,他们很震撼,但同样让我始料未及的,他们离开后,又常常忘记被震撼的感觉。
我很迷茫,但后来也了然了。
他们对敦煌不是很了解,不了解敦煌存在的意义,不了解敦
煌呈现的艺术,有人凭感觉认为是宗教艺术,有人也仅仅认为是壁画。
但对我来说,敦煌却不
是有什么,而是没什么。
因为敦煌的意义就在那,它是活的教科书,是不可再生的唯一,但日
渐恶化的自然环境,再加上保护现状的不理想,风蚀、氧化、剥落……你能很清楚地看到一百
年前的壁画来到现在,颜色是越来越淡,几乎快要消失了。
那种每年都能清晰看到的变化,让
你不得不承认:敦煌迟早有一天会从我们眼前消失,幸运如我还能看到,可是我的孩子呢?我
的孩子的孩子呢?
另外一方面,敦煌艺术历经上千年历史,各个时期的艺术形态很不一样,而当时的人文、
风情、生活、民俗各个方面,却能从中反映出来。
我们又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既然如此生活化,又如此精美,那甘心让它们就这样静静地留在这里,等着接受人们的朝拜吗?或者我们可
以换一种方式,既然敦煌走不出去,我们何不将它“带”出去?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离开了敦煌。
后来到北京工作,接触到丝绸的那一瞬间,我就知道,
用丝绸来承载敦煌是再合适不过了。
之后,我就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研究丝绸工艺,包括:丝绸
手绘、丝绸印染等等。
◎艺术品鉴:敦煌壁画是举世闻名的中华文明遗存,当它在人们的颈间、身上熠熠生辉时,实际上完成了一次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对话。
很多艺术家孜孜以求的目标,你举重若轻
地完成了。
这其中的秘密是什么?
●范燕燕:其实也谈不上秘密,就我个人而言,如果说真有什么秘密的话,我以为是工艺。
作为设计师,如果不懂工艺,想要完美呈现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中间涉及很多环节,而
每一个环节的工艺不到位,都有可能影响作品的完美度。
以丝巾来说,首先是设计画稿,而在设计之前,还有前期的准备工作。
我常举《大周女皇》的例子。
我要画武则天,作品中必定有对她的理解,但我要站在哪一个角度去理解她呢?政治
家角度?妻子角度?还是家庭亲情角度?历史上关于武则天的评价太多了,而她本人又有这么多角色,有这么多性格的侧面,这些都左右着我,也令我迷惑。
迟迟不得解,我就告诉自己,索
性放下来不设计了,还是先看书吧。
我花了将近两个月时间来查阅资料、阅读史书,武则天这
才在我心中有了大概轮廓。
我不再囿于政治、身份、亲情的困扰,我觉得统统表现出来又何妨?
因而,在画面上,我设计了半身像的武则天高高在上,周身是很炫的红色、黄色,代表她
的自我神话。
文武百官跪拜在她脚下,百官服装不同,表情不同,代表着整个朝野的政治气息
并不太平,大臣们看似臣服,但细微的表情透露了这只是表象。
而背后骆宾王的讨伐檄文更是
将这一矛盾凸显出来。
我又在左上角安排了永泰公主的画像,她是武则天的亲孙女,因为议论
武则天的私生活,被她乱棒打死,永泰公主体现了武则天在亲情方面的冷酷无情。
右边上下,
我各设计了龙凤纹样,代表了武则天的身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既做过皇后,又做过皇帝
的人。
而在整个的外围,我用了浅驼色,一来是表现她的大气度、大胸怀,她死后立无字碑,
功过任人评说的智慧几人能比,二来这种质朴内敛的颜色可以代表中国人的中庸之道。
整个画稿,我用了大约4-5个月的时间。
接下来是丝绸手绘。
丝绸手绘和画画完全不同,画画是颜料,而在丝绸上作画还要研究面
料的属性,包括选择什么面料,配什么颜色,颜色会不会发生变化等等。
这方面去查阅资料,
不停地实验,不停做笔记,光笔记就有7、8本之多。
面料处理完后,就是调配颜料上浆。
颜料和温湿度的关系很大,夏天湿度大,上浆颜料要厚一点,冬天太千,上浆就要薄一点。
最终
不能受外因任何条件的限制,才能达到效果的统一性。
接着是印染工艺。
包括曲线的调整、色彩调整、浓度调整、配色调整,直至最终完成印花。
印花时的温度要求也极为严格,高一点则颜色偏暖,低一点则颜色偏冷。
后期的护色、护剂过程,关乎是否有浮色,柔软度够不够等等问题,也非常重要。
哪怕是一个滚边,我们也马虎不得,找来苏州乡下的熟练女工来缝制。
我们看到的是一条丝巾,但这其中的中间环节,任何一个出问题,都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举重若轻是驾轻就熟,但对我来说,倒并未这么简单吧。
而要达到统一性,设计师必须懂工艺,这也就是我强调工艺的原因。
◎艺术品鉴:从梦幻敦煌、到梦幻长安、再到多彩新疆,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遗珍,被你
采撷来又幻化于丝绸之上,缤纷多彩、又杂而不越,如何做到各自璀璨又相承一脉呢?
●范燕燕:首先设计师都各有特点,比如说用色、构图等等,就像LOGO -样贴着标签,只
稍远远一望就知道是你的。
其次,也跟我表达的内容相关。
2008年我离开北京,创立自己的品牌。
我对敦煌感情很深,在要做自己作品时,敦煌第一个跳出来。
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璀璨的明珠,丝绸之路又连着长安,我对西安感情也很深。
所以后来就希望以丝路文化为主题,以重要地域节点为内容,成系
列做下来。
因而有了2009年的敦煌系列,2010年的梦回长安系列,2011年的多彩新疆系列。
梦幻敦煌很好理解,取材于敦煌;梦回长安以历史朝代来划分,以当时突出的元素符号为代表。
比如青铜器表现商周的礼器之道,兵马俑、秦操兵士表现秦朝的尚武精神,汉像画石表现汉代
的人情风俗、狩猎战争,唐代是盛世,文化丰富,我又分了几个小的分支:传世名画系列、宫
廷文化系列、传说故事系列、诗词故事系列、仕女画系列等等。
当代我加入了剪纸、皮影、马勺、脸谱等民间艺术元素。
丝路文化在唐朝之后逐渐衰败,但在当代又呈现别样的地域风貌,我想它们之所以统一,
大概都可以称之为丝路文化大脉络下当代地域文化的呈现吧。
◎艺术品鉴:在众多的原创丝绸作品中,你最满意于哪一件?
●范燕燕:说是满意,不如说是难忘。
原创丝绸每一件得来都不简单,都需要查阅资料,
投入感情和精力,所以每一件作品都已经深深刻在我心里,有几个倾注的感情还真比较深厚,
比如《自由自在》。
这件作品诞生在我最难受、最失落的时候。
那时我周遭有很大压力,有来
自于家庭的,孩子还小,才40多天,我自己身体状况也不好;有来自于朋友的,经营发展理念
不一样等等,使我完全没有办法全身心投入工作。
当时我就依着心境创作了《自由自在》。
从
直观上看,飞天在旋转,在飞舞,带动周围的暖色流回环飞翔,是那么阳光、那么温暖。
飞天
是天国里的散花女神、香衣女神,象征着佛国世界里的美好、吉祥、如意和自由。
我想只有人
的心情愉悦,才会飞翔,才会唱歌跳舞吧。
飞天形式上的自由,其实是我内心深处的向往,我
向往精神上的自由自在。
心自由了,一切都是美好的。
虽然我外围有很多束缚,很多不得已,
需要妥协,但我的内心是自由的,我坐下来创作《自由自在》是自由的。
◎艺术品鉴:这件作品后来得到了前美国总统夫人米歇尔的青昧?
●范燕燕:欧美妇女协会总裁罗拉和我是好朋友,我曾为环球妇女论坛设计了专用丝巾,
罗拉看到了《自由自在》很喜欢,在一个重要的节日里赠送给了米歇尔。
米歇尔为此特意回信,感谢这一礼物,说她很喜欢。
我想飞天象征的美好与祥和,是我们大家内心深处共有的向往吧,所以米歇尔才会喜欢。
这是我的理解,每个设计师的表现和理解不同,我只是用我的方式,代表我个人的理解。
我不
希望所有的人都认可,你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但我相信真诚的作品会打动人。
◎艺术品鉴:由艺术丝巾、到睛雨伞、再到旗袍、手包,我们能清楚地感觉到你致力于艺
术生活化的目标,乃至是在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对话之外,又有古典与时尚的对话。
你
准确找到了女人、丝巾、时尚的共鸣场域,这将是范燕燕丝绸品牌以后的方向吗?
●范燕燕:艺术和生活要实现完美结合、无缝连接的话,不应局限于某一种类型,其实很
多东西都能成为载体,除了丝巾之外,比如伞、服装、地毯、家具、瓷器、灯具等等都可以承
担这一角色。
现有的产品,需要继续完善之外,我还会从生活中寻找实用性更强的载体,逐步
去开发吧。
我原先的想法,是想做地域独特性,比如敦煌的展示中心,只展示敦煌才有的特色作品,
西安展示中心,只展示西安才有的,但现在想法有些变化。
文化不分地域,就像兵马俑只在西
安有,但全世界都爱一个道理,我现在是想立足西安,以丝路文化为主脉络,展示丝路文化在
当代的地域风貌。
所以接下来有几个方向:一是继续沿着古丝绸之路做丝路文化的国际延伸,比如中西亚地
区系列;二是以西安为点,辐射四川、云南、西藏,以及尼泊尔、印度等西南地域文化系列;
三是继续艺术生活化的探索,寻找更多文化载体。
◎艺术品鉴:就像古丝绸从长安走向世界一样,你的原创丝绸作品同样赢得了西方社会的
认同,各国要员、文化人士一致好评,俨然已经成为传达东西方文化的丝带。
由此,你的丝绸
在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古典与时尚之外,又完成了东方与西方的对话。
●范燕燕:我们老听见这样的论调:老外不懂中国文化。
但其实,以我的个人经历来说,
事实倒并未如此。
我带着作品到国外展览,他们表现出了一种近乎狂热的喜爱。
我虽然说不上,他们喜欢中国文化的哪一个点,但我能感受到他们对文化的尊重。
我认为,文化最无地域和国
界之分,最能沟通和感染人。
其实就像我们东方人理解西方一样,越是内心的,越是本真的,
接受起来就越容易,所以我们喜欢《呼啸山庄》、喜欢《悲惨世界》。
这一个对话的基点,我
想是人类共通的东西。
另外一个,随着中国的发展,老外希望了解你,丝绸又是这么古老的代表,再赋予一定的
文化内涵在上面,理应得到更多的喜爱。
就作品而言,观众并不一定能见到设计师,我们相
互之间可能不会有交流和沟通,但作品会说话,我相信真诚的东西能打动真诚的人吧。
◎艺术品鉴:正是鉴于你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贡献,环球妇女论坛曾两次为你颁发“阿尔
忒弥斯女神奖”,褒奖你的原创丝绸带给人的美,恰如月亮女神般月华清辉、光耀人间、中外
无二。
那么,你如何理解美?
●范燕燕:第一次获得“阿尔忒弥斯女神奖”是因机缘巧合,为2012年在美国国会举办的环球妇女论坛设计了专用丝巾。
我设计了四个紧密相拥的直径相同的大环,代表全球妇女的共
同目标,圆环的周围有橄榄枝,代表和平。
最中间是环球妇女论坛的LOGO-阿尔忒弥斯女神,
她是希腊神话里的月亮女神与狩猎女神,照顾妇女分娩、保护反抗和蔑视爱神的青年男女。
而
在四个大环中,是世界地图的背景,代表整个世界的和谐。
每一个大环中,又分别有四人,各
是手拿手鼓的非洲土著、高举奥运火炬的希腊女神、手拿回力棒的大洋洲红种人、还有高举中
国结的黄种人。
绿色的橄榄代表和平,蓝色的海洋代表包容。
阿尔忒弥斯女神奖是为在经济、政治等领域做出贡献的人而设,包括女性,也包括男性,
我想我设计的专用丝巾,反映出了妇女论坛倡导的和谐与和平,他们才会把奖授予我。
我所理解的美,不是一种表象,更多是一种内涵。
拿我的作品来说,外观上色彩丰富、构
图饱满、佩戴漂亮,但更多的我是希望通过表象的美反映背后的美,也就是作品蕴含的历史故
事和文化内涵。
另外,以阿尔忒弥斯来说,她是月亮女神,在中国人的理解里,月光是柔美的,和谐的,这样的理解是没有问题的,而欧美妇女协会将其作为LOGO,是取她的另一个形象——狩猎女神,正如我上面所讲,是对妇女分娩、反抗和蔑视爱神的青年男女的保护和照顾。
因而,美还是保护、是付出、是尊重、是抚慰,是人类共同向往的纯洁、本真、自由的状态。
◎艺术品鉴:你的另一幅作品《净土》与环球妇女论坛也有一段渊源?
●范燕燕:EAWC丝巾在环球妇女论坛上展示后,引起了轰动。
当时很多国会议员和联合国
官员出席了这个会议,时任斯里兰卡驻联合国大使帕里德先生看到这款丝巾后,辗转联系上我,想邀请我为斯里兰卡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设计一款包含斯里兰卡文化的丝巾,所以就有了《净土》的诞生。
斯里兰卡是一个信奉小乘佛教的国家,而莲花在佛教里是圣洁和高贵的象征,
所以我在画面的最中心位置设计了莲花来表现这一信仰;莲花的外围是九个围成一圈的小佛。
“九”在佛教里是最大的数字,“九九归一”、“九品往生”,九个小佛的力量实际上有
释迦牟尼的象征意义;佛的外围是黑白相间的大象,大象是斯里兰卡最常见的动物,平日里帮
人们运输木材和水果,也是最重要的运输工具。
斯里兰卡有世界上唯一的大象孤儿院,是救助
伤残大象的公益机构。
这一圈大象正好表现了斯里兰卡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以及富有人情的
国家文化。
大象外围是抽象意义上的莲花,更多装饰意味。
莲花的外围是鸡蛋花,斯里兰卡很
常见的花,清新优雅,代表斯里兰卡的文化。
斯里兰卡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收到这条丝巾后,很是喜欢,还将它作为邦交国礼赠送给其
他国家元首。
◎艺术品鉴:从初见敦煌到今天范燕燕丝绸艺术中心的成立,一十八载的青春,你全心倾
注于此,凭一己之力,承文化遗珍,这其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支撑你的又是什么?
●范燕燕:我有很深的敦煌情结,想把它们借助载体呈现出来,这中间遇到的困难真的太多、太多了。
设计上、工艺上、市场上等等各方面都有压力,尝试过很多次,也失败了很多次。
比如说工艺,我一开始的定位就比较高,决心要做品牌,所以面料上色坚持用德国进口的
植物色。
比起市面上的其他颜色,这种颜色饱满亮丽却很柔和,看上去舒服有质感。
但是要从
简单的三原色调配出我想要的任何一种颜色,却是非常的不容易。
从2002-2006年,我基本上
是在厂里的实验室度过的,一天一天、一点一点反反复复地调配。
刚开始因为水质硬,做出来
的颜料,怎么也调不到想要的感觉,后来试过纯净水、矿泉水,最后直到蒸馏水才使色彩稳定
下来。
因为颜色是三原色,需要1 0 0种颜料,就得有1 0 0种配方。
颜色又很容易蒸发,4 8小时后就有变化,温度湿度都有要求,所以每次调试,我都是先用小滴管试样,觉得可以了再
大比例去调制生产色。
比如生产环节。
每当出了一个新产品,就得动用最好的人力和物力来支持,有时即便这样,还有不理想的时候。
以至于最后连厂家都畏难了,他们多次说,范老师,算了,达到要求太难了,还是放弃吧。
我们就沟通,做工作,说我们要坚持。
还有市场。
我花了两年时间研究伞,从最初不懂伞,就收集资料研究,到布料、骨架的选择,再到出现问题研究解决,我都力争做到最好。
毫不夸张地说,到最后几乎成为一个专家。
但事实上,伞的市场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打击很大。
比如生活中的压力。
有家庭的,有朋友的,但我一个人都扛过来的。
有朋友就问,既然这么困难,为什么不委曲求全呢?比如可以不用植物色,可以降低要求,可以降低成本拓宽市场,但我不想为了降低成本而影响品质。
之前的丝巾系列、手包和服装定
制系列,以及将来的灯具、家装系列等等,我都力争做到最好,我认为只有每个环节做到最好,才能对得住作品中所承载的文化和情感。
所以有人说我傻,明明可以有更好的生活,现在却要承受这么多。
可不如此怎么办呢?心
里面有种感觉,我们中国人有这么好的材料,这么好的文化,为什么不能要求更好呢?因为这
种放不下,就一直走到了现在。
事实也证明,那些困难后来都得到了解决。
当时解决不了,只是没有用力而已。
现在工艺
上的难题基本上难不倒我,我相信困难都是暂时的。
我现在觉得女性的潜力很大,以前觉得这不行,那不行,现在觉得到今天自我的调试能力
还是蛮强的。
遇到压力,转念一想,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而且一旦工作起来,真的就把压力忘了。
◎艺术品鉴:作为原创丝绸品牌,最重要即在“原创”二字。
但是版权保护得不到尊重的
当下,想要避免被复制似乎也是难上加难。
你的作品是否也面临这个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范燕燕:从2 0 0 2年至今,市场上被仿,已经是太常见了。
一来法律没有为原创设计
师提供保护,二来与整个商家的素质有关。
我们花费很多时间、很多精力创作出来的作品,流
通到市场上,被人仿冒,确实给我们造成了很大影响。
我们一方面会申请版权保护,另一方面
也积极开拓新的产品系列。
我们不想把精力都花费上在追查仿冒上,毕竟精力有限。
但我一直
坚信,你可以仿制我的产品,但最终情怀、信念、理念,是没有办法仿制的。
◎艺术品鉴:前不久,在某平台上看到你的丝绸作品在进行众筹,这是你的丝绸品牌的一
种宣传策略,还是艺术生活化的过程中确实遇到某种问题?如何理解“艺术”与“商业”的关系?
●范燕燕:“艺术”与“商业”本身而言是有矛盾的,艺术追求精神,商业追求金钱。
我们也纠结,我们做的是艺术品还是商品?将其定义为艺术品,阳春白雪,曲高和寡,难免市
场冷遇。
将其定为纯商业,又出乎我的本意。
在这一过程中,我其实也很痛苦。
但这么多年
做下来,我发现最根本的问题恰恰出现在经济上,如果有经济支撑,我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做
艺术了。
我想可以有妥协,但不能从品质上去降低成本,也不能为了商业,整体降低品质和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