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对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训练对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杨艳
【摘要】采用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主编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作为工具,对合肥市两所高校共240名大一新生进行测量,从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和交往能力构成的四个维度进行了分析.经分析比较,大学生参与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可以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间交流交往,增强他们待人处事的能力,为进一步开展心理素质拓展干预研究提供依据.
【期刊名称】《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18)004
【总页数】3页(P146-148)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人际交往
【作者】杨艳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安徽合肥23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12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寒窗苦读多年的高校学子承载着更多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期望,在享受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冲突。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充满危机与不稳定,容易将负面情绪放大,产生消极心理①薛芬,周艳珍,张秋香,王建宁,阳莉华:《师范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人际交往效能与睡眠质量》,《中国健康心理
学杂志》2012年第8期,第1230-1232页。

郑灵敏,陆振生:《大学生中度心
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第81-82页。

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和大学新生初入大学校园的迷茫交织在一起,常会造成挫败感②张金铭,李艳如,郭彦霞:《大学生自杀可能性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年第1期,第55-58页。

,进而产生自我否定,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目前,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令人担忧③戴春平,廖远兵:《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分析——以高职院校学生为例》,《惠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第65-71页。

,因为人际交往适应不良导致的恶性事件频频见诸报端④张金铭,
李艳如,郭彦霞:《大学生自杀可能性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年第1期,第55-58页。

王靖怡:《违背交往规则,是恶性事件的重要成因——加强对大学生的学生公寓人际交往规则教育》,《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第65-68页。

高校日渐提高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视,尤其在发达国家多采用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方式。

诸如,美国将天梯、信任背摔、攀岩等项目安排在体育课程中;日本、韩国、新加坡也以不同的方式将拓展训练项目引进平常的学校教育之中。

这种以户外的自然环境或人工环境为依托,以现代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为基础,以队员的自身身体及心理活动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方式,对于激发个人潜力有一定效果。

目前,国内也在不同程度地探讨拓展训练的起源、形式、开展意义等⑤陈红敏,赵雷,杨君建:《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基于内省文本的质性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14年第7期,第62-65页。

刘泽林:《天津市普通高校开设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的调查与分析》,《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第50-53页。

本研究拟通过教学实验研究揭示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新生人际交往所具有的影
响与效果,从高校和学生工作者的角度探讨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合肥市两所高校共240名大一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将240人随机分成两组,各120人,其中,一组作为实验组(参加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另一
组般作为控制组(不参加任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

(二)训练内容
拓展活动分四次,每周一次,一次五十分钟,共计开展四次拓展活动,训练时间持续一月。

主要活动内容如下:
(1)团队圆舞曲:训练师将所有学员分为若干团队,要求各团队在给定时间内拟定队名、选拔队长、创建团队口号、设计队徽、创作简单的队歌。

其后,每个团队要向其他团队展示介绍自己团队的若干要素,在短时间内形成团队意识、团队文化。

(2)信任背摔:首先由10名学生组成团队,每人轮流到高1.5米左右的台上,
背向其他同学,其余队员形成保护,接着,背摔者身体向后倒下去,下面的队员安全把其接住则视为完成。

最后,由组织者引导学生们进行交流体会,分享心得。

(3)荆棘排雷:训练师在平地上画出一个圆圈模拟荆棘丛生的地带,圆圈中放置一杯水,作为“地雷”。

挑战排雷的一名队员将两眼蒙住,趴在其他队友用绳子拉成的网中进入“荆棘区”,挑战的队员通过队友的提示,将“地雷”排出。

(4)盲人方阵:一组学员将眼睛蒙上后,共同拿起一条长绳,通过沟通,将绳子扯成正方形。

(5)毕业墙:训练师设置一堵4米左右、墙壁光滑的高墙,要求所有的队员在规定时间内不使用任何工具,全部翻越过去。

该项目一般放到拓展训练的最后,完成该项目需要队员通力合作,通过搭人梯的方式进行翻越,其中最后一名翻墙的队员需要把队友的身体作为绳索才能成功翻越。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选用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主编,目前已得到广泛使用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该量表总共有28道题,分为四个维度:第一维度为交谈诊断评分,包括1、5、9、13、17、21、25题;第二维度为交际与交友诊断评分,包括2、6、10、14、18、22、26题;第三维度为待人接物的诊断评分,包括3、7、11、15、19、23、27题;第四维度为与异性交往的诊断评分,包括4、8、12、16、20、24、28题。

其中,选择A得1分,选择B得0分,最后统计每个学生
四维度的总分。

总分分为三个层次:0-8分,9-14分,15-28分,分别对应人际
交往的困扰程度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四)研究过程
本研究采用纵向追踪研究,分别于2014年10月和2015年5月对240名被试进行了测量。

然后,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双录入保证数据准确;用SPSS10.0
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究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五)质量控制
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

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实验组120份,控制组120份,分别回收115和108份,回收率
92.9%,有效问卷205份,有效问卷率91.9%。

资料采用双录入纠错方式录入计
算机,分析资料时采用分层分析的方法。

研究表明,在拓展训练期之前,实验组与控制组两组的诊断量表评分并无差异
(P=0.159)。

研究表明,在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效果方面,控制组在拓展训练前的评分与拓展训练期之后的评分并无差异(P=0.129),而实验组训练后的诊断量表评分低于拓展训练前评分(t=7.552,P<0.001)。

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交谈能力的影响效果方面,控制组在训练期前后的交谈维度诊断评分
并无差异(P=0.158),实验组在拓展训练前后的交谈维度诊断评分存在差异,训练后低于训练前(t=11.279,P<0.001)。

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交友
能力的影响效果方面,控制组在训练期前后的交际交友维度诊断评分前后存在差异,训练后低于训练前(t=2.070,P= 0.041),实验组在拓展训练前后的交际交友维度诊断评分也存在差异,训练后低于训练前(t=2.030,P=0.045)。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待人接物的影响效果方面,控制组在训练期前后的待人接物维度诊断评分前后并无差异(P=0.797),而实验组在拓展训练前后的待人接物维度诊断评分存在差异,训练后低于训练前(t=2.329,P=0.022)。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异性交往的影响效果方面,控制组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异性交往维度诊断评分前后并无差异(P=0.657),而实验组在拓展训练前后的异性交往维度诊断评分也并无差异(P= 0.604),详见表1、2。

大学新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末期,身心逐渐成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

人际关系的好坏会给一些新生带来关于学习、生活、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如何更好地帮助大一新生适应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显得非常重要。

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到在拓展训练前两组关于人际交往的评分结果是无差异的,结果显示28.7%交际关系良好,55.4%的新生在此方面存在一定困扰,15.9%的新生则存在较大困扰,在大多数的新生当中还是存在着交际困难的问题。

有研究表明①孙利宏:《心理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自我和人际关系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第102-106页。

,拓展训练可以帮助人们改善
交际方面的问题,拓展训练大多由游戏组成,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同时蕴含着人生哲理,参加拓展训练的大一新生能够在训练中体会到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譬如换位思考、挑战自我、克服自卑心理等,大多数的参与者在游戏结束后都有很深的感悟,而评分量表也显示干预后的分数低于干预前的分数,实验组的分数低于控制组的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对拓展训练前后大学生交谈水平的评分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大一新生在整体上交谈能力属于中上水平,在拓展训练前后,控制组和实验组处于较高交谈水平的学生分别占比如下表:
实验组较高水平交谈能力的同学增加22人,控制组减少1人,且通过统计学检验,干预前以及干预后的控制组和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分析可以认为,通过训练能鼓励学生在游戏中敞开心扉,消除孤独和失落感,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讲演,增加谈话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谈话水平。

通过对拓展训练前后大学生交友能力的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控制组还是实验组,学生的交友能力都有所提高。

我们认为控制组所出现的交友能力提升是因为新生入学后开始与新室友、同学交往,故可能对测评产生的干扰。

在其他学者的研究中②张利刚:《拓展训练提高大学生团队凝聚力研究》,《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第76-79页。

,拓展训练的确可以从生活和学习等方面来使同学之间的交流次数增加,增加了互相了解的渠道,同时在训练中,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和配合,共同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团队,提高集体荣誉感,学生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协作、彼此间的互助的精神,可以使学生建立健康的人格,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

有研究显示人群在待人接物方面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待人接物时缺乏技巧;第二种类型为待人接物比较圆滑;第三种为待人接物时互相尊重。

通过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训练后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所提高,我们认为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提高了同学们的责任感,培养了他们勇于承担责任的品格,通过训练让他们懂得了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大学新生在一个新的环境中,通常以舍友或者同乡同学作为自己沟通的对象,交际范围较窄,因此导致其沟通的对象单一,影响其人际交往能力。

异性交往是同学们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本研究当中,发现不论是控制组还是实验组,在
训练前后,异性交往维度评分无明显差异,我们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当代大学生或年轻人对于异性交往方面较为怯弱、排斥,即使安排了有团体集体活动的拓展训练,他们也更愿意去与同性进行互动,我们认为这是拓展训练的一个潜在的缺陷,需要训练的执行者、监督者进行干预调整。

从沙利文的人际理论研究发现在人的生长过程中良好的异性交往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不能形成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常常会影响到人的成年期的心理素质,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异性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