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 无机化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有A,B,C三种元素,A元素的最高数的氧化物对 应的水合物的分子式为HAO3,它能与氢生成含有氢 8.82%的氢化物;B元素氧化数为+2的离子结构与 氖原子相同;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比B元素原子核 外的电子数多5个,判断A,B,C各为什么元素,写出 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并指出它们在中期表中的 位置。
PCl3(g) + Cl2(g) 在523K时,密闭 14.反应 PCl5(g) 容器中 (1)注入150KPaPCl5,平衡时有100KPaPCl3分解,试计算 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Θ 及PCl5的分解百分率; (2)同达到平衡后的(1)中加入20KPaCl2, 则PCl5的分解 百分率为多少?与未加Cl2时相比较有何变化? (3)如开始时容器中就加入150KPa PCl5 和20KPa Cl2,平 衡时PCl5分解的百分率又是多少?比较(2)(3)结果,可 以得出什么?
解:
SrCl2
. 6H O
2
(s)
SrCl2
. 2H O (s)
2
4
+
4H2O(g)
PH 2O
PH 2O K P P ( K )1 4 1.013105 Pa (6.891012 )1 4
164Pa
由于PH2O <PH2O,饱和,说明SrCl2•6H2O脱水反应达到 平衡时水的分压小于水的饱和蒸汽压,使脱水反应逆向 进行,即SrCl2•2H2O吸水潮解。
2. 在某一周期其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构型为 4S24P6中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它们的最外层 电子数分别为2,2,1,7;A,C的次外层电子数为8, B,D是的次外层电子数是18,问A、B、C、D是哪种 元素?
答:稀有气体最外电子层主量子数为4,则此四种元素均属 于第四周期;A,C的次外层电子数为8,则A,C必定在s区, 又A,C最外层电子数为2,1,则A为Ca, C为K;由B,D的次 外层电子数为18可知,B,D只能在ⅠB,ⅡB或是p区A族, 由于B,D最外层电子数为2,7,故B为Zn,D为Br。 A.Ca B.Zn C.K D.Br
激发电子
3p 3s 3s 3p
杂化
3p sp2
6.用价键理论解释下列分子的成键,指出成键类型。 (1). CCl4 (2). NH3 (3). BCl3
答. (1). CCl4 C价层电子构型2s22p2,只有两个单电子,为形成四个 共价键,C的2s轨道电子被拆开。C的4个轨道的单电 子分别和Cl的p轨道的单电子配对,CCl4分子中有4个 σ键。
答:19,K 1s22s22p63s23p64s1 24,Cr 1s22s22p63s23p63d54s1 29,Cu 1s22s22p63s23p63d104s1
5.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HNO3几何构型。 答.分子式可以写成HONO2 ,配体为两个O和 一个OH,中心价层电子对数3,N的杂化类型 为sp2杂化。 分子结构为三角形。
(3)电负性的变化规律是: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加, 核对电子的引力增加,电负性增大,所以电负性O<F;同 族元素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核对电子的引力减小,电负 性减小,O和Cl的价电子层结构相似,而O的半径远比Cl 小,所以O>Cl。
4.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仅有一个电子,该电子的量子 数是n=4,l=0,m=0,si=1/2(或-1/2)。符合上述条件的 元素可以有多少种,写出他们的原子序数和核外电 子排布。
8.试比较SiCl4, NaCl,MgCl2,AlCl3,PCl5 的正离子极
化能力大小。
答:极化能力
P5+>Si4+>Al3+>Mg2+>Na+ 离子半径 P5+<Si4+<Al3+<Mg2+<Na+ 离子电荷 P5+>Si4+>Al3+>Mg2+>Na+ 由于高电荷的强极化能力及其元素的电负性较大,PCl5 和SiCl4为共价型化合物,AlCl3是以共价键为主的化合物, 而NaCl,MgCl2为离子型化合物。
15.在含有0.1mol· dm-3 AgNO3 、0.1mol· dm-3Fe(NO3)2和 0.010mol· dm-3 Fe(NO3)3 的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Fe2+(aq) + Ag+(aq) Fe3+ (aq) + Ag(s)
答:从分子式HAO3判断A是非金属元素,且最高氧化数是+5。 根据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氧化数与最低氧化数的绝对值之和为 8,可判断A最低氧化数为-3,则氢化物的分子式为AH3 。设 A元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有8.82%*(M+3*1)=3*1,解得 M=31,可判断A为原子序数为15的P元素,它的核外电子排布 是1s22s22p63s23p3 ,在周期表中第三周期,VA族; B原子序数为12,Mg,核外电子排布1s22s22p63s2在周期表中第 三周期,ⅡA族; C原子序数为17,Cl,核外电子排布是1s22s22p63s23p5在周期 表中第三周期,ⅦA族。
解之得x=-5 KPa
所以平衡时还有55 KPa PCl5存在,已有95KPa的PCl5分解。 解离率
95 100 % 63 .3% 150
从计算结果看,加入Cl2后平衡向左移动解离率减小。
(3)设平衡时有 y KPa PCl5分解
PCl5(g)
开始时 平衡时 150 150-y
PCl3(g)
0 y
+
Cl2(g)
20 20+y
y 20 y 100 100 K 150 y 100
解之得y=95 KPa 解离率
95 100 % 63 .3% 150
从(2)(3)计算结果看出,无论是平衡前还是平衡后加入Cl2 , 都会在此条件下形成新的平衡,加入等量的Cl2 解离率相同。
9. 有五个电子,其量子数分别如下所示,写出它们 的轨道符号,并按它们轨道能量高低依次序排列 (如与能量相同的请注明)。 n l m si (1) 4 0 0 +1/2 (2) 3 1 -1 - 1/2 (3) 3 2 0 +1/2 (4) 3 2 -2 -1/2 (5) 3 0 0 -1/2
答:轨道符号依次是4s,3p,3d,3d,3s,能量从高到低的顺序 是(3) =(4)> (1) >(2) >(5)
1.已知M2+离子的3d轨道中有5个电子,试推出M原 子的核外电子排布M原子的最外层和最高能级组中 电子数各为多少,M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答:(1)根据轨道近似能级图,3d轨道在第四能级组出现,M 必定为第四周期元素,因3d未充满,4p轨道肯定无电子, M为d区元素,元素失电子时,先失去 4s电子,再失去3d 电子,故M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54s2。 (2)M最外层有两个电子,最高能级组为 (4s3d4p),共有电 子7个。 (3)M为第七族元素。
解:(1)
PCl5(g)
开始时 平衡时 150 150-100
PCl3(g)
0 100
+
Cl2(g)
0 100
) 100 100 p p 100 100 2.0 K 解离率 50 pPCl5 100 p (2)设加入120KPa Cl2后 PCl5分解了x KPa
激发电子
2p 2s 2s 2p
7.比较下列物质的熔点高低并简要说明原因 (1). HF,HCl (2). H2O,HF (3). NaCl,KCl
答: (1).熔点HF>HCl。HF分子的体积比HCl小,色散力比HCl 小,但是HF分子之间形成很强的氢键, HF分子间总的作 用力比HCl分子间总的作用力大。 (2).熔点H2O>HF。HF分子间虽然形成最强的氢键,但 H2O分子之间形成氢键的数量是HF分子间氢键数量的两倍 (H-F…H氢键的键能为28KJ. mol-1,H-O…H氢键的键能为 18.8KJ. mol-1) 。 (3).熔点NaCl>KCl 。Na+比K+的半径小, Na+与Cl-的静电 引力大于与K+与Cl-的静电引力, NaCl离子键强于KCl。
2NO2 ,在25℃时 12.N2O4的分解反应为 N2O4 将3.176g N2O4置于1.00dm3容器中,反应达平衡时 体系的总压力是 pΘ,计算N2O4的解离度α和分解反应 平衡常数kΘ 。
解:反应前N2O4的物质的量为n=3.716/92.02=0.03145mol 反应前后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NH3 + H2O
H2O H+ +OH-
NH4+ +OH-
NH3 + HCN
NH4+ + CN-
在上述4个反应式中,式(1)+ 式(2) -式(3) = 式(4)则(4)的平衡常数为
K K a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K b
/
K w
=(6.17×10-10) ×( 1.78×10-5 ) /(1.0X10-14) =1.10
(
pPCl3
)(
pCl2
100 100 % 66 .7% 150
PCl5(g)
开始时 平衡时 50 50-x
PCl3(g)
100 100+x
+
Cl2(g)
100+20 120+x
100 x 120 x 100 100 K 50 x 100
3.请解释下列事实:(1)共价半径Co>Ni,Ni<Cu; (2)第一电离能Fe>Ru, Ru<Os; (3)电负性O>Cl,O<F。
答:(1)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是:随着原子序数的 增加,有效核电荷增加,核对电子的引力增加,半径减小, 所以半径Co>Ni;由于Cu原子的3d轨道全充满,屏蔽作用 增大,外层电子受核的吸引力降低,半径增大,所以 Ni<Cu。 (2)同族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是:随着原子序数的增 加,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的电子引力减小,电离能减小。 所以第一电离能Fe>Ru;由于镧系收缩造成的第六周期的 元素的原子半径和同族第五周期的元素原子半径相近,但 第六周期元素的有效核电荷数却高于同族第五周期元素, 所以,与第五周期元素半径相近而有效核电荷数高的第六 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即第一电离能Ru<Os。
-14 11.已知下列各反应的平衡常数。 K =1.0 × 10 w H+ + CN- K a =6.17×10-10 HCN NH4+ +OH- K =1.78×10-5 NH3 + H2O b
求反应 NH + HCN 3 数。
NH4+ + CN-
的平衡常
解:
HCN H+ + CN(1) (2) (3) (4)
激发电子
2p 2s 2s 2p
(2). NH3 N价层电子构型2s22p3,有3个单电子,3个单电子分别 和H的1s轨道单电子配对。 NH3分子中有3个σ键。 (3). BCl3 B价层电子构型2s22p1,有1个单电子,B与Cl形成3个共 价键,B的2s轨道一对电子需拆开。 B的3个轨道的单电 子分别和Cl 的3p轨道单电子配,BCl3分子中有3个σ键。
N2O4 2NO2
反应前/mol n 0 反应后/mol n(1-α) 2nα 反应达平衡时总的物质的量为n总= n(1-α) + 2nα = n(1+α) 将N2O4和NO2近似看成理想气体,则pV= n总RT= n(1+α)RT 得α= pV /nRT-1=0.1848
各气体的相对分压为
2n 2 P p n(1 ) 1 pN O x N O p总 n(1 ) 1 n(1 ) 1 P p 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pNO2
2
xNO2 p总
2 4
4
2 2 ( ) 2 4 p K 1 0.1414 2 p N 2O4 1 1 ( ) ( ) 1 p ( )2
PNO2
13.273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611Pa,该温度下反 SrCl2 . 2H2O (s) 应 SrCl2 . 6H2O (s) + 4H2O(g) 的平衡常数是KΘ=6.89×10-12,试用计算说明实际 发生的过程是SrCl2•6H2O(S)失水风化还是 SrCl2•2H2O(S)吸水潮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