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电气控制技术及应用浅析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力发电电气控制技术及应用浅析
发布时间:2022-11-11T05:36:05.946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2年13期作者:何万泉
[导读] 当前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何万泉
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1
摘要:当前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在发展中更加重视对各类能源技术的开发工作,从而改变能源供应现状。
风力发电是新型电力能源技术的核心,具有一定特殊性。
风力发电厂能否正常运行与电气控制技术关系密切,本文从风力发电的现状、核心技术、重要性以及应用策略方面作出分析,旨在为风力发电站的运行做出参考。
关键词:电气控制技术;风力发电;应用;重要性;
目前,风力发电已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清洁能源,广泛地用于各个行业。
尽管风力发电的优越性很强,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风能的发展为一个连续的系统,但是风向、风速等因素都存在着不确定性,从而对机组的性能和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是,在实际的风电项目中,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缺陷,因此必须要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撑。
电气控制技术与风电技术的有机结合,将会更加突出风电的应用前景。
1.我国风力发电的发展状况
风力发电作为一种绿色、无污染、可再生的重要清洁能源,在我国有着显著的优越性。
但是,它也存在着局限性:与其它发电方式比较,风电系统的稳定性不高,无法进行高效的储存,仅限于实时使用。
因此,风电目前仍有一些问题,对电力生产和电网运行都有很大的负面作用。
此外,风速、风向等都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这就造成了负载和电力的随机性,当风电场的容量越大,电力的质量就越差。
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有些风电机组在设备布局时,更多地注重核心功能,而忽略了其他的辅助功能,从而导致部分机组的性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另外,目前国内风电机组的研究有两大类,一是线性模式,二是非线性模式。
控制风电机组的核心特性,虽然比较容易,但也受到了一些限制。
但由于其复杂性和技术的不完善,给电力控制工作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并在某种意义上制约了风电机组的长期发展。
在风电机组的运行过程中,除设备、设备等方面的问题外,还包括环境和人的因素。
从自然环境的观点来说,温度、气压、风力等因素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从而导致电力设备的失稳。
而从人员管理的角度来说,风电机组的运营管理工作难度大、复杂性高,工作效率受多方面影响。
如果工作人员能力有限,很有可能会造成风电机组的安全隐患,从而造成风电机组的正常运转。
2.风力发电的电气控制系统
风电其实就是通过吸收大自然中的风能来进行电力转换,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风电的作用。
由于风能的可再生,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因此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使用了。
当前,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高效地利用风能,不仅可以增加国家的电力储备,而且对于环保也是有益的。
根据相关资料,中国风电装机规模在2020年已达5667百万千瓦,同比增加29.8%,风电产业发展迅速。
但是,由于风向和风速等因素的不确定性,以及温度和气压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使得风电机组的可靠性降低。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把电气控制技术和风电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以达到很好地控制风电生产过程,从而提高风电机组的可靠性。
该工艺所采用的电气控制技术,是通过各种电子部件的联合,对一个特定的控制装置进行操作,从而保证所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安全可靠地工作。
目前,电力技术在风电机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在风电机组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在风电领域中运用电气控制技术的必要性
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控制技术的电气控制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电气控制技术的可靠性和可靠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原因包括:第一,风电相关的设备大多处于裸露的环境中,受自然环境的温度、气压、湿度、地势等条件的制约,从而导致相关的装置的操作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妨碍电网的供电和供电效率。
为了确保电气控制技术的持续、平稳运行,必须进行高效的监控和监控,对电气控制技术进行有力的支撑。
第二,要使风电资源充分发挥,必须采用适当的技术来确保机组的持续运转。
第三,利用电气控制技术使风电机组和电力网络连接起来,使相关的机组工作效能得到极大提高,使机组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由于风力资源巨大,周围的环境条件十分苛刻,因此采用电力技术可以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电力生产的不利影响。
4电气控制技术在风电机组中的实际应用
4.1可变螺距发电技术
要严格控制风电机组的运转速度和风能。
因此,在风电机组的高转速下,采用改变桨距角来保证发电的稳定,从而使风电机组能够更好地发挥风电的作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风扇叶片材料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并对传统的大质量风扇叶片进行了改造,从而使整个装置的总质量得到了某种程度的降低,而在冲击载荷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将变桨间距技术用于风电机组,可使机组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机组的意外事件,使机组的控制工作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但由于螺杆在常规运行时不能很好地保持其稳定,因而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4.2定桨式失速发电技术
定桨式失速技术在继承了常规的基础上,又引进了一种新的技术。
采用这种新技术可以保证风电机组的安全运行,保证机组的正常工作。
从风电行业的现状来看,由于机组是在电网中工作的,对机组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采用定桨式失速发电技术,可以借助叶片结构的复杂性来实现对机组的动力进行有效的调节。
由于定桨式失速发电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干扰,仅适合于对风速不高的工况。
当风速太大时,这种技术就会失效。
为了拓展定桨失速发电技术在我国的推广,相关技术和开发单位要加强对其的研究。
4.3风电机组变频调速技术
根据目前国内风电发展状况,变转速风电是风电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
针对不同的风速,对机组的工作状况进行适当的调节,保证机组的稳定生产,是实现变频风电技术的核心。
以上所述,风能发电机装置容易受到各种风速的影响,为了减轻这种效应,确保风机的工作效能,必须根据具体的条件,不断地调节风车的速度,从而保证机组的输出能力,从而保证风电机组的整体安全、稳定。
4.4无功功率技术
采用主动式停机技术是将变桨间距和定桨间距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在工程实践中能很好地克服系统运行费用高、运行速度快等问
题。
因此,无功功率技术在总体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既具有变桨间距的优点,又将其与定桨式失速技术相结合。
这种技术的基本原则是:使螺距角度在各种情况下进行变化,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对风力的转速的控制,从而实现对捕捉的总体把握。
结论
随着社会能源的日益增长,国家必须大力发展各种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研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电气控制技术是发展风力发电的前提,当前,有关科研工作者必须更加关注风力发电,对风力发电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并合理引进电气控制技术,促进变桨距发电技术、定桨距失速发电技术、变速风力发电技术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积极研究如何更好地提高风力发电技术水平,确保风力发电的质量和效能,以促进我国风电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从而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杲.风力发电电气控制技术及应用分析[J].大众用电,2021,36(06):85-86.
[2]赵艳梅.基于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8(11):103-104.DOI:10.19475/ki.issn1674-957x.2018.11.051.
[3]王惠.风力发电电气控制技术及应用实践探析[J].中国高新区,2017(22):123.
[4]李轶男.试析风力发电设备的电气控制技术[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28):197.DOI:10.19474/ki.10-1156/f.00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