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伤亡事件调查及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大学生伤亡事件调查及思考
作者:金钊
来源:《山东青年》2015年第10期
摘要:随着近年来各大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高校作为一个公共性的教育组织,人口密度大,聚集性强,与社会广泛接触。

因此受内外因素的影响,高校大学生伤亡事件也在逐年增加,日益成为高校、教育部门,甚至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武汉市是一个高校密集的城市,武汉各高校大学生伤亡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对武汉高校大学生伤亡事件的调查及思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武汉高校大学生的伤亡事件的现状出发,分析实际存在的问题,讨论总结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武汉大学生;伤亡事件;现状调查;原因;建议
当下中国社会正处于矛盾增多并日趋激烈的时期,在外人眼中,大学生是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实际上学业、就业、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压力都在考量着当代大学生心理与身体的承受能力。

这也导致了许多大学生伤亡事件的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05年一年时间内,全国23个省份的100所高校,就有116起大学生自杀事件被媒体报道。

\+①随着高校学生伤亡的事件日趋增多,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因此,对高校学生伤亡事件的调查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我们以武汉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大量案例并进行综合分析,找到引发高校学生伤亡事件的原因并提出减少高校学生伤亡事件发生的对策。

一、武汉高校大学生伤亡事件调查综述
通过走访、资料查询,我们汇集了近年来发生在武汉的有较大影响的大学生伤亡事件。

(一)自杀性事件
2009年12月15日,武汉某大学一大三女生从宿舍楼跳下身亡;17日,武汉某所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女生,因感情问题在寝室烧木炭自杀;18日,武汉某大学一大四男生在寝室内自缢身亡。

据不完全统计,在短短半月之内武汉高校学生自杀人数就超过10人。

2011年1月5日晚8时30分许,武汉某大学一学院男生宿舍7号楼,一名男生从楼顶跳下,当场身亡。

(二)疾病及意外伤亡事件
2010年9月10日,湖北某学院大一新生徐迅在军训的第一天不幸猝死。

2008年4月4日晚,武汉某大学黄家湖校区校园主干道一学生被飞驰的超速超载摩托车从背后被撞飞,头部着地,当场昏迷。

在医院重症监护室熬过6天6夜后,于4月11日凌晨1点离世。

(三)他杀事件
2006年5月8日凌晨2时左右,7-8名青年人突然闯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人教育学院汉口校区一学生寝室,在未开灯情况下,用凳子殴打室内4名学生致轻伤,抢走4部手机、现金700元,并用绳子、电线将4名学生捆绑。

2006年6月1日11点45分左右,在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南湖校区)发生了一起某男闯入女生宿舍持刀杀人事件,被杀者系该校大三女生。

二、大学生伤亡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我们通过以上大量的案例,归纳总结出大学生伤亡事件的原因。

(一)自杀类案件
自杀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武汉许多高校都传来大学生自杀身亡的消息。

虽然大学生的自杀率占整体自杀率的比重不大,但这足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因为悲剧并没有到此为止。

大学生的自杀率升高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了,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知识水平较高的年轻学子们选择了死亡?笔者认为,此类事件更多的是由于内因造成的。

1.价值观的偏离
大学生的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缺乏精神的支撑,物质观念就极易迷失。

价值观的偏差往往带来的是自我否定、自残、自杀等。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受到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对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象牙塔”还是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学生们容易接受社会及学校宣扬的思想,如果不抓紧学校的思想教育,那么对于整个社会的将来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2.责任感的缺失
在法律中,责任就是人必须承担的一种义务。

作为一个人,就要有所担当,这不仅是对于社会的贡献,更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对责任的强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当下的社会中,舆论则过分的强调个性,尤其突出个人的自由。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责任感正是当今许多大学生所没有的,很多人到了大学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多年的填鸭式的学习使他们失去了找到目标的能力,没有了需要,只剩下空虚,将美好的青春寄托在一些简单的、低俗的物质化的东西上面,一旦他们厌倦自己所追求的或者是追求的
东西崩塌了,他们就会转而选择死亡或者去伤害周围的人而获得存在感。

总的来说,没有责任感导致他们精神空虚、盲目的追求人生价值,然后自我否定,甚至做出极端的事情来。

3. 逆商的欠缺
逆商是指人在逆境下对于外界环境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继续拼搏的能力。

我国的教育历来就是重视智商,忽略了情商,更加没有注意到逆商的培养。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白热化,各行各业都在比拼,更高、更快、更强早已不再仅仅是奥运会的独有内容了。

大学毕业摆地摊、北大博士卖猪肉早已不是新闻,但是这一切都在刺激着身处象牙塔内的大学生们绷得紧紧的神经。

毕业后是考研还是工作,是出国还是留下,怎样才能成功或者是往成功的方向行走……当然,这些还只是一个关于发展方面的问题,还有人际关系、恋爱关系等等,高智商显然已经无法应付了,而逆商又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与锻炼,面对失利与失去甚至是失败,许多大学生就选择了伤害别人或者自己作为惩罚。

(二)疾病及意外伤亡
1.身体疾病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许多学生从小就被灌输了“学习第一”的思想,完全忽视了体育锻炼。

据不完全统计,某高校在开学前组织的军训第一天竟然就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倒下,或中暑或病发,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学生不到一半。

近些年这个数据有增多的趋势,在那些优秀的、重点大学表现得尤为突出。

学生们没有运动的意识,体质只会变的越来越差,难以抵御疾病的侵袭。

对此,我们呼吁高校切实抓好体育锻炼这方面的工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运动的习惯。

2.意外事件
可以说意外事件是导致许多大学生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车祸,溺水,火灾等等。

据教育部、公安部等单位对北京、上海、天津等十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平均每天就有四十名学生非正常死亡。

\+②意外事件无法全部避免,它属于“飞来横祸”,是人基本不能预料的。

意外事件是客观存在的,它不是必然发生的,它的偶然性让我们防不胜防,但是可以尽量减少。

我们建议要加强对高校学生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将意外事件的偶然性减少到最小。

(三)他杀类案件
1.人际交往能力不足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基本都是“九零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从出生那一刻起,注定着有一大群人围着他转,这导致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对待他人则漠不关心,不能主动地与他人交往。

在大学寝室这个小环境之中,大家都在互相忍受着彼此的冷漠与棱角,等到累积到了一定
量,量变就必然引起了质变。

我们建议学校多组织并鼓励寝室活动,加强交往,增强感情,融化冷漠,避免惨剧的再次发生。

2.社会安全存在隐患
我国的高校扩招之后,大学生成为社会上的一大构成主体,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大学生的激情、冲动、好奇,将他们陷于危险的境地,以达到犯罪目的。

例如:打着招聘的幌子,将大学生的钱财骗走,更有甚者,将大学生作为人体器官的提供者,非法获取大学生的器官,轻者致残,重者致死。

另外,不少大学位于城市的郊区,校园周边环境不容乐观,抢劫、强奸等恶性犯罪屡有发生。

这些犯罪不仅对涉案的大学生影响巨大,对于学校的师生也有着巨大的心理、精神压力。

我们建议高校加强保卫工作,邀请派出所在学校设点,24小时保护师生的安全,以此来弥补高校开放式管理的弊端。

三、减少或杜绝大学生伤亡事件发生的对策
(一)完善管理机制,尽早实施干预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分析了大学生自杀事件的主要原因来自其心理方面的因素,外因因为其容易干预,可以较早发现,所以比较好解决,真正难以解决的问题来自学生的内心。

心理问题在很多人看来是十分深奥的,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实际上大约三分之二的人自杀之前都有一定的征兆,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些特殊的现象,一场场惨剧完全可以消弭于无形的。

\+③目前许多学校管理学生的方法都是依靠辅导员、班级导师制度。

而在实际中,辅导员、班导往往只接触少数的学生干部,他们是把具体的工作分配给学生干部去管理的,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恐怕只会与自己的辅导员只有数面之缘,如此短暂的见面根本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还略显被动,通常只是在部分学生提出心理问题之后,以“诊断式”的形式对这些学生作一对一的心理疏导。

因此笔者建议:
1、构建大学生心理咨询调查数据库。

主要是收集每个学生在做调查问卷时候的选项,通过一定数据的积累,然后有针对性的去关注部分学生。

2、设立心理辅导中心。

心理辅导中心有专门的老师来管理、领导,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地方可以去倾诉;对前来咨询的学生有系统的进行跟踪调查,特殊关注,避免悲惨事件的突发。

3、每个班都设立一位心理委员。

学校组织这些心理委员定期去心理辅导中心学习,他们可以作为学校心理机构的延伸,在老师们看不见的地方发挥作用,从教室到寝室,都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况。

4、定期举办关于心理健康的活动。

帮助那些有心理问题却不愿主动提出的学生进行自我疏导
(二)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
近期,不少学校传来大学生在跑步的时候突然死亡的悲剧。

一个1000米短跑,运动会10000米长跑都有学生猝死,现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可见一斑。

据我们的调查,计算机的大量普及是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最直接原因。

大学生们几乎一有时间就会坐在电脑前,体育锻炼基本上被忽略了。

将体育锻炼上升到制度的层面,要让学生在大学四年中体能、体质都得到锻炼。

针对身体疾病的问题,各高校可以定期开展体检,对在体检中发现的特殊体质学生要进行建档,给予重点掌握,并辅以特殊保护措施。

同时学校还可以引进保险机制,改善医疗状况。

(三)树立安全意识,防止意外伤亡
学校要注意意外伤害的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火灾,溺水,车祸等都是学生可能遇见的危险,学校在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求生知识也必须同时进行。

例如,可以请相关人员来学校讲授有关火灾、溺水,正确自我救助的方法。

这并不是无的放矢,目前的大学生基本是没有遇见什么大的灾难,很可能在发生灾难的时候手足无措,坐以待毙。

在学校中通过模拟可能发生的危险、灾害,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应对外来灾害的方法、技巧,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学基本上是人一生中最后的有固定学习的场所,利用大学安全教育传授学生防范意外事件的知识,对人的一生都是有利的。

树立安全意识,就是要做到未雨绸缪,在意外事件来临的时候,学生能够通过日常学习的知识来减少或者避免伤亡,这样的话意外事件对大学生造成的伤害就会大大降低了。

(四)加快安保立法,构筑法律保护
在2010年召开的全国两会期间,山东济南的人大代表王丽就提交了关于制定《高等学校
安全保卫工作条例》的提案,她认为现在高校的治安工作形式日益严峻,急需要法律法规的出台才能更好的做好高校的治安工作。

\+④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及周边的环境已经十分容易影响到学生的安全问题,加强校园安保工作势在必行。

目前安保工作唯一的依靠是1997年的《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试行)》,15年的时间过去了,新的问题、新的犯罪层出不穷,规定早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变化,因此早日针对高校保卫工作立法,将此问题上升到法律的角度,定然是有利于问题的解决的。

尽快进行相关的立法,细化责任到个人,既以预防为主,又不会出现学生出事没有人管理,各方推诿责任的现象。

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权益。

如果能将学生权利的保护上升到立法的高度,这对一些以高校学生为对象进行犯罪的人也是一中震慑,这才是从根本上减少校园犯罪案件的发生,能有效的减少社会人员伤害大学生事件的发生。

[注释]
①张静大学生非理性认知对自杀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第04期.
②肖建国高校意外事件与学生的自我防范【期刊论文】-理论·教育2006年第09期.
③申屠江平应对高校学生意外伤亡事故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05期.
④宋亮呼唤高校安保法制化【期刊论文】-教育2011,12(中期).
(作者单位:湖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武汉 4300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