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有效教学”,按照美国教育学家加涅的观点,就是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
通过学习,我在此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了教学有效性的尝试与实践,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式,收获语文教学的独特喜悦。
一、导入的有效性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育、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一应抓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的,强化第一印象,对后续学习相当重要。
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起着超级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出有效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学习。
即找准学习的切入点,给予铺垫、相机诱导。
迅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真实体验,激发后续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备课的有效性
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出色的课堂离不开事前的精心预备。
如何上好每一节语文课,需要语文老师解读教材,查阅资料,形成教案。
要写好教案,第一要能够找到本课程目前最好的教学资源。
这包括课程标准、名师的优质教案、课堂实录、课件等。
若是你找到了本课程最好的教学资源,那么自己的备课才能一开始就站在较高的起点
上。
第二,要舍得花足时刻写出详细的、完整的教案,包括本课堂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课堂讲稿、阅读清单、考试试题、教后反思等。
通过仔细研读课程标准、研读教材,能大致明确本课程的结构体系,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掌握本课题的教学重点、难点和选择好本课程的教学方式。
预备得越细致,教学时就越游刃有余。
三、阅读的有效性
《语文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进程”。
在此进程中,笔者以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而时下,咱们常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慌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
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诵、感悟、体会、想象,如此,既无益于学生语感的培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低。
因为现在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份也不熟悉,就此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因火候未到必然造成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
因此,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的前提是在阅读进程开始之前,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明确地告知学生读什么,为何读,如何读。
这一环节的一个重要的必备条件就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以便于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
四、提问的有效性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就是通过提问,能引发学生的试探,能诱发学生
的学习欲望,能启发学生自省,从而引发学生的活动。
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提问呢?1.准确把握提问的机会,发问态度要自然,问题尽可能说一遍。
注意问题的层次性,一个问题尚未做出明确结论之前,不能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以避免干扰学生。
2.向全部学生发问,然后指名回答,抽答面要广,尽力使全班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大致相同。
不能由相对固定的少数同窗回答,不宜依照必然的顺序请生回答,也不宜先抽学生再提问。
3.提问以后要停一会儿,让学生有时刻试探。
4.教师为不能回答问题或问答错误的学生提供线索,打开思路,启发他们正确的回答问题。
5.当学生的回答正确却不充分时教师要给学生补充另外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得出更完整的答案。
五、朗诵的有效性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高效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
事实上,朗诵有不同的层次,较低层次是读准——读通——读懂;中高层次是读通——读懂——品读。
最高层次是品读层次,要求能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韵味来。
若是教师把朗诵看成只是一个教学步骤,一个教学进程中的摆设,缺乏必然的指导,也就失去了朗诵的“有效性”。
六、评价的有效性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取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进展。
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硕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教师看似平常的话语,有助于调节课
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为学生的不断进展提供新的空间。
七、作业的有效性
孔子在《论语》中指出“温故而知新,能够为是师矣。
”作业是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手腕。
为让各类学生的作业达到实效,就必需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形不同化布置作业,这就要求老师在布置作业的进程中坚持精当、适度、适量的原则。
同时,要想全面落实巩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还必需要有适度的训练与考试。
全国课改修订组组长温儒敏先生针对目前的课改现状也曾提出如此的建议:要理直气壮地抓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教师通过深化语文教学研究,提出具有符合现代语文教育进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并非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有助于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语文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