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红豆杉炭疽病病株空间格局

合集下载

南方红豆杉栽培技术

南方红豆杉栽培技术

南方红豆杉栽培技术南方红豆杉是一种珍稀的树种,具有极高的药用和观赏价值。

以下是南方红豆杉的栽培技术:1. 苗木选择:选择品质良好、生长健壮的红豆杉苗木,尽量选择来自母树果实的种子育苗。

2. 土壤要求:南方红豆杉喜欢湿润的环境,生长适宜的土壤pH值为5.0-6.5。

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3. 种植季节:最适宜的种植季节是春季和秋季。

4. 种植方法:挖坑深度约为60厘米,宽度约为80厘米,栽植红豆杉苗木时留出足够的空间。

注意保持苗木的水分和根系,不要损伤根部。

5. 浇水管理:南方红豆杉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过湿。

注意浇水的频率和量,避免积水。

6. 施肥:每年春季和秋季进行适量的有机肥或化肥施用,帮助植株生长。

7. 病虫害防治:注意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或采用生物控制方法。

8. 剪枝修剪:适当的剪枝修剪可以促进植株分枝和整形,保持良好的树形。

9. 生长环境:南方红豆杉喜欢半阴半阳的环境,适宜温度为15-25摄氏度。

10. 病害防治:注意防治红豆杉的常见病害,如赤松红脚根、炭疽病等。

及时采取治疗和控制方法。

总之,南方红豆杉的栽培需要注意土壤、水分、阳光、肥料、病虫害等方面的管理,合理栽培技术能够促进植株的健康生长和增加产量。

11. 遮荫:在南方红豆杉生长初期,可以适当遮荫,以保护幼苗免受强烈阳光的照射和干燥气候的影响。

12. 支架支撑:由于南方红豆杉生长速度较慢,在幼苗和稚树阶段,可以设置支架或支撑物来帮助植株保持垂直生长,防止倒伏。

13. 病虫害监测:定期检查和监测植株,特别是叶片、树皮和根系部分,以及周围土壤。

如发现异常的叶子变黄、病斑或虫害的迹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14. 扦插繁殖:南方红豆杉也可以通过扦插繁殖。

在生长旺盛的季节,选择健康的侧枝取枝条,处理后置于适宜生根的培养基中,保持湿润环境,可获得更多苗木。

15. 芽起控制:南方红豆杉树苗生长初期容易萌生过多的顶芽,会影响植株的外形和生长速度。

南方红豆杉药用林栽培技术

南方红豆杉药用林栽培技术

南方红豆杉药用林栽培技术首先是南方红豆杉的选地。

南方红豆杉喜欢生长在海拔800-1600米、年均温14-17摄氏度、降雨量1200-1800毫米的山地丘陵地带。

土壤要求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pH值在5.5-7.5之间。

在选地时要选择符合以上条件的地区,并进行土壤改良。

其次是南方红豆杉的繁殖。

南方红豆杉可以通过种子繁殖,也可以通过插枝法育苗。

种子收集需要选择成熟的种子,并进行催熟处理,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48小时,然后进行震动,使种皮裂开。

接下来,将种子进行沙土发芽,待种子萌发后,进行移苗。

插枝法繁殖则需要选择无病虫害的健壮枝条,进行处理后即可进行扦插。

一般来说,种子繁殖比较容易成功,而插枝法繁殖则有一定的难度。

再次是南方红豆杉的栽种。

栽种时要保证苗木的质量,选择健壮的幼苗进行栽植。

栽种季节一般选择春季或秋季,避开极端天气,同时要注意保湿和补充营养。

栽种时要注意合理的行距和株行,一般为1米×1米或1米×2米。

栽种后要及时浇水,并进行草饲管理,保持地表湿润。

然后是南方红豆杉的管理。

南方红豆杉的管理主要包括灌溉、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方面。

南方红豆杉喜欢湿润的环境,因此要保持适度的灌溉,避免干旱或过湿。

施肥时要选择有机肥和矿质肥进行配比施用,分几次进行施肥,以保持土壤肥力。

除草要及时进行,避免对红豆杉的生长造成影响。

病虫害防治方面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合理的防治措施。

最后是南方红豆杉的采收和加工。

南方红豆杉的主要药用部位是根和树皮,采收时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方法。

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一般选择植株生长的第7-8年进行采收。

采收后,将红豆杉进行晾晒,然后进行加工和提取。

南方红豆杉是一种珍贵的药用植物,其药用林的栽培技术对于保护和有效利用资源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的选地、繁殖、栽种、管理和采收等技术,可以实现南方红豆杉的良好生长和高效利用。

南方红豆杉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南方红豆杉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mu l e e a u d p frh p a g o t s 5 ℃ a d 7, r s e t e y w i h e frc n d u f r t n w s3 C a d 8; T e n mp rt r a H o y h r w h wa t e n 2 n e p c i l h l t o o i im ma o a 0 o v e s o o i n h
中 图分 类 号 :S 6 .5 7 3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39 2 0 ) 2— l7一o 0 1 8 X( 06 0 0 l 6
The i e tfc to n i l g c lc r c e itc f d n i a i n a d b o o i a ha a t r si s o i
( . olg f oet ,F jn A c l r adFrs yU iesy uhu3 00 ,C ia 2 Frs yP s C nrl 1 C l eo rs y ui ut e n oet nvri ,F zo 50 2 hn ; . oet et o t e F r a u r t r o Sai f a mn i ,Sn ig 6 0 0,C ia 3 F rs yB ra fM n ,Migi 6 30,C ia t o o n igCt tn S y a m n 5 0 3 hn ; . oet ueuo i r n x3 5 0 hn )
摘要:对福建明溪南方红豆杉苗木炭疽菌进行分 离鉴定 ,结果表 明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 [ o Cl —
lo i u lesoii s( ez )Sc. e tc m goopr d P n. ac ].病 原 菌菌 丝在 查 氏培 养 基 上 生 长 最好 ;病原 菌 菌 丝 tr h oe

杉木炭疽病及细菌性叶枯病的诊断与防治

杉木炭疽病及细菌性叶枯病的诊断与防治
展 ,使 整个 针 叶变 褐枯 死 ,并 蔓延 至幼 茎 ,幼茎 变
2 杉 木 细 菌 性 叶 枯 病 。病 原 细 菌在 马铃 薯 葡 萄 . 2
褐 色 而致 整个 枝梢 枯死 。发病 轻 的仅针 叶尖 端枯 死 或全 叶枯 死 ,顶芽 仍 能抽 发新 梢 ,但新 梢 生长 因病
害轻 重不 同而 受到 不 同程度 的影 响 。在 枯 死不 久 的
色 的刚毛( 时没有) 有 ,有分 隔 ,大小 为 5 0~10 2 m x 4 m。分 生孢 子 梗 无色 ,有 分 隔 ,大 小为 1 ~ 5i . L 5 6 m . m。 分 生 孢 子 无 色 , 单 胞 , 长 椭 圆 0 x 45
林 一 片枯 黄 。l 生 以下 的幼树 发病 常较 重 。 O年
杉 糕: 纛 及 菌啦 昨j 纛 ∞谚 糟 稿 木 疽 翔 赫 瞧 每
杉 木 炭 疽 病 在 江 西 、 湖 南 、湖 北 、 福 建 、广
东 、广 西 、浙 江 、江 苏 、 四 川 、 贵 州 、 安 徽 等 省

f 都 有发 生 ;尤 以低 山丘 陵地 区为 常 见 ,严 重 的 区1 地 方 常 成 片 枯 黄 ,对 杉 木 幼 林 生 长造 成 很 大 的 威 胁 。杉木 细 菌 性 叶枯 病 是 一种 新 的病 害 ,在 江 西 、
1 症状
形 ,大 小 1 5~1. m . 95 X48—66 m。在 培 养 基 . 上 还 可 自菌 丝 上 直 接 产 生 分 生孢 子 。分 生 孢 子 在
2 0℃ ~2 4℃ 萌发 最 好 。 萌发 时 产 生 一个 隔 膜 。其
1 杉 木 炭疽 病 。 杉 木炭 疽 病 主 要在 春 季 和 初 夏 . 1 发 生 ,这 时 正是杉 木 新梢 开始 萌 发期 。不 同年 龄 的 新老 针 叶和嫩 梢 都可 发病 通 常 是在 枝梢 顶芽 以下 1 m 内的部 分 发病 ,这 种 现 象称 为 颈 枯 。是 杉 木 0c 炭 疽病 的典 型 症状 。主 梢 以下 l ~3轮枝 梢 最 易 感

南方红豆杉苗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南方红豆杉苗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南方红豆杉苗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摘要] 本文对温室前插南方红豆杉发生较为严重的7种病虫害,即立枯病、茎腐病、白绢病、疫霉病、叶螨、蚜虫、介壳虫的防治技术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南方红豆杉的种苗繁育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病虫害防治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r)又名美丽红豆杉,是第四纪冰川孑遗植物,被称为植物王国里的“活化石”,因其资源稀少,被列为世界珍稀树种加以保护。

该树种集用材、药用和观赏于一体,其体内提取的紫杉醇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抗癌药物之一,在资源植物中具有较突出的地位。

景德镇市具有南方红豆杉适宜生长的优越自然环境,全市17个乡(镇)均有分布,天然生长的南方红豆杉255株,其中有300年以上的古树36株,胸经在30cm以上有51株[1]。

该市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规划建设江西省首个南方红豆杉基地,大大刺激了当地对南方红豆沙苗木的需求。

由于南方红豆杉实生苗繁殖慢,当地林业部门对其进行了温室扦插繁育试验,扦插繁殖技术要求高,特别是苗期病虫害发生较多[2],发生较为严重的共有7种,即立枯病、茎腐病、白绢病、疫霉病、叶螨、蚜虫、介壳虫等,其中以茎腐病、白绢病、蚜虫的危害最重,现将温室前插苗期防治技术分述如下。

1.综合防治技术1.1温室消毒在扦插前,对温室进行消毒可以对病虫害的防治起到显著的效果,温室消毒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操作。

(1)温室框架消毒,应用磷酸三钠、硫磺、福尔马林等杀虫、杀菌消毒剂喷雾或熏蒸温室内的钢筋支架、走道及四周塑料膜;(2)土壤、基质消毒。

播种前在碱性土壤中施硫酸亚铁粉225-300kg/h㎡,在酸性土壤中施300-375 kg/h㎡;或用40%福尔马林50mL/㎡加水6~12L,在播种前10天洒在土壤上,并用草袋覆盖,播前3-4天揭去覆盖物;(3)滴灌系统消毒,应用硝酸、福尔马林溶液对滴头、滴管、砂滤器、母液罐冲洗、浸泡消毒;(4)蓄水池消毒,清除池底杂物、污泥、清水冲洗水池,然后用福尔马林或其他消毒剂消毒蓄水池。

(新)红豆杉的种植与管理

(新)红豆杉的种植与管理

红豆杉繁殖方法红豆杉大多采用种子繁殖。

11月种子成熟后即可采收,之后将肉质种皮清洗干净晾干,随即用湿沙层积埋藏在背阴干燥处,上面覆盖塑料膜及草帘。

夏秋季应每月翻动种子两次,到次年3月初即可播种育苗。

苗床应选择背风且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地块,床宽1米,沟宽40厘米,东西向起高垅,垅两侧埋25厘米高、4厘米厚的钢板,深10厘米。

床土要求深翻并精细耕作,施入呋喃丹防治地下虫害。

用蛭石、河沙、泥炭、园土各一份,并加入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混合成基质填入钢板内,与侧板平中间高出3~5厘米。

覆上塑料膜密封熏蒸3至5天即可播种。

种子均匀散播于床面上,每平方米播种量在200粒左右,播种后用木板略压平,盖1至2厘米厚的混合基质土,覆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温保湿。

遇天气干燥应适当喷水,一般40天后可发芽出苗。

此时应去掉塑料膜或草帘,并在苗床上方搭设2米高的遮阴棚,上盖遮阴网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苗床湿润,遇雨天应搭低拱棚并盖塑料膜防止苗床水分过多。

做好苗床的排水通风工作,及时防治病虫害。

幼苗期每隔10天施一次腐熟淡饼肥水,忌用化肥和浓肥。

幼苗经过一年的精心养护管理,苗高可达15~25厘米,并有2~3个分叉枝。

4月上旬可进行移植。

种植地应选择背风、干燥、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沙壤地,深翻20厘米,每平方米施5公斤腐熟有机肥。

起高垅,挖深沟,垅宽100厘米,沟宽30厘米。

每垅种5行,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米。

移植宜选在阴天,应随移随种,需带土球移栽。

移栽后马上浇一次透水,并在上面搭2米高的遮阴棚,晴天盖遮阴网,阴雨天及晚上可将其去掉。

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一般每隔10天施一次腐熟饼肥水。

做好病虫害防治管理。

夏季加强遮光降温工作,必要时采取喷水降温,以创造冷凉湿润环境利于苗木生长。

红豆杉既是制作高档家具的上等材料,又是极具医疗价值的药材,更是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随着其人工繁殖和人工栽培技术的成熟和发展,红豆杉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

南方红豆杉生长发育及其紫杉醇含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_杨逢建 (1)

南方红豆杉生长发育及其紫杉醇含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_杨逢建 (1)

植物研究 2010,30(6):742~746 Bu lletin of Botan ical R esearch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0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8B03)和国家星火计划(2007EA701054)第一作者简介:杨逢建(1971)),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 通讯作者:E-m ai:l zygor@l vi p .h.l cn收稿日期:2009-11-05南方红豆杉生长发育及其紫杉醇含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杨逢建 庞海河 祖元刚*张学科 高银祥(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40)摘 要 研究了人工种植的3年生南方红豆杉的生长发育特征及其枝叶中紫杉醇的含量,并观测了其生长环境因子的动态特征。

通过对南方红豆杉的生长发育特征以及其枝叶中紫杉醇含量与生长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南方红豆杉生长发育与空气和土壤湿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空气和土壤温度、土壤N 和K 含量、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紧实度呈正相关,与净辐射和土壤P 含量呈负相关,但相关关系不显著,说明高温、高湿以及遮荫有利于南方红豆杉的生长,且对土壤P 含量有较高需求;南方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含量与空气和土壤湿度、土壤N 、P 和K 含量呈负相关,与净辐射、空气和土壤温度、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紧实度呈正相关,但相关关系均不显著,说明高温、高光强和干旱促进南方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含量的增加,且紫杉醇含量的增加对土壤中N 、P 和K 含量有一定的需求,尤其是N 和K,对P 需求不大;南方红豆杉生长发育与其枝叶中紫杉醇含量呈负相关,相关关系也不显著,推测紫杉醇可能是南方红豆杉的防御物质,以促使南方红豆杉抵御高温、干旱和高光强等不良环境。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紫杉醇;环境因子中图分类号:S56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5102(2010)06-0742-05R el ati onsh i ps Betw een the G row th and Taxo l Content ofTaxus chi nensis var.m airei and Environ m ent FactorsYANG Feng -Jian PANG H a-i H e Z U Yuan -Gang *Z HANG Xue -K e GAO Y i n -X iang(K ey Laborat ory of Forest Plant E col ogy ,M i n i stry ofE ducation ,Nort heast Forestry Un i vers i ty ,H arb i n 150040)Abst ract The g ro w th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axo l content i n the leaves and branches o f Taxus chinensis var .m airei and the environ m ent factors w ere stud ied .The correlativ ity bet w een the grow th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ax -ol content in t h e leaves and branches o f T.chinensis var .m airei and the envir onm ent factors sho w ed that there w as a ex tre m ely si g nifican t positi v e correlati o n bet w een the g ro w th and the a ir and so il hu m i d ity ,and there w as a si g nifican t positive correlation w ith the air and so il te m perat u re ,so ilN conten,t so ilK conten,t so il or gan ic m a-t ter and so il tensity and a negative co rrelati o n w ith the net radiati o n and so il P conten,t but the corre lation w as not si g nifican ,t w hich i n d icated t h at the high te mperature and hum idity and shade w as favored to the g r ow th of T.chinensis var .m airei ,wh ich needed m ore so il P conten;t There w as a nega ti v e correlati o n bet w een the taxo l con -tent and the a ir and so il hu m i d ity ,the so ilN,P ,K con tent and a positi v e corre lation w ith air and so il te m pera -ture ,net radiation so il organ ic m atter and soil tensity ,wh ich i n dicated that h i g h te m perature ,h igh light tensity and drought w ere favo red to the i n crease of taxol conten,t w hich needed m ore soilN,P,K conten,t espec iall y t h e so ilN and K conten.t There w as a negative corre lation bet w een the gro w th and the taxo l con ten,t but the co r -re lation w as not sign ifican,t wh ich i n d icated that taxo lm ay be defense substance ,w hich m ade t h e T.chinensis var .m airei adapt to the adversity ,such as high te m perat u re ,dr ough,t h i g h light tensity and so on .K ey w ords Taxus chinensis var .m airei ;taxo;l env ironm ent factors 自1971年美国化学家首次从短叶红豆杉(Taxus brevifolia )分离出具有独特结构的二萜类成分)紫杉醇(Taxol)以来,紫杉醇以其独特的抗癌活性引发红豆杉属植物的研究热潮[1,2]。

红豆杉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红豆杉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防治意义与重要性
1 2
保护生态环境
病虫害防治有助于维护森林生态平衡,保护生态 环境。
提高经济效益
减少经济损失,保障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
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通过防治措施,促进红豆杉健康生长,提高观赏 价值。
02
红豆杉病害防治技术
叶枯病防治
症状识别
叶枯病是红豆杉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 病害,主要表现在叶片上。发病初期, 叶片出现黄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大 斑,病斑边缘深褐色,病健交界明显。 后期病斑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
红豆杉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性
合理施肥
根据红豆杉的生长需求,定期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 确保树体营养均衡。
浇水保湿
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度适中,促进树体健康生长。
修剪整形
定期修剪枝条,去除病枝、弱枝,提高树体通风透光 性。
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定期巡查
定期对红豆杉进行巡查,注意观察树体叶片、枝条是否有异常现 象。
红豆杉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17
目录
• 红豆杉病虫害概述 • 红豆杉病害防治技术 • 红豆杉虫害防治技术 • 红豆杉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 红豆杉病虫害防治中应注意的
问题 • 总结与展望
01
红豆杉病虫害概述
常见病虫害及其危害
病害
如根腐病、叶枯病、赤枯病等,导致叶片枯黄、 枝条枯萎,甚至整株死亡。
虫害
如蚜虫、介壳虫、天牛等,吸食树液,造成树势 衰弱,生长缓慢。
复合侵染
多种病虫害同时或交替发生,加重危害程度。
病虫害发生原因及传播途径
气候条件
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病虫害滋生,如梅雨季节、夏季高温期等。

红豆杉育苗及苗期病虫害防治

红豆杉育苗及苗期病虫害防治

现代化 生产 新途径 ,为红豆杉产业发展打下扎 实基础。
关键词 :红豆杉 ;育 苗;病虫害防治
温 室南 方红豆 杉病 虫害发 生危 害特点 与露地 南方红 豆
杉种 苗有 明显 的区别 ,为有效 地防 治红豆 杉病 虫害 ,我 们 从育苗 开始 ,对红豆 杉整个生育 期的病虫害进 行有效控制 , 采取 生态 防治 、物 理防 治 、栽 培防 治和 消毒等 措施 ,还 可
以通 过化 学防治 等综 合技术 ,建立 南方温 室红豆 杉插 苗病
种子 采收 后应立 即处理 。处理 过程时 间要短 ,要抓 紧 ,不
堆积 ,不拖 延 ,以免 由于 过多堆 积发 热 ,造成 种子发 热而 降低种子 发芽率 。红 豆杉种子经去种皮 后 ,立即沙存处理 。 南方 红豆 杉种子 保存 沙床制作 很重要 ,以河 沙为好 ,干净
6 6 7 m 施复合肥 5~ 7 . 5 k g ,然后在 畦面 铺 1 层细河沙 。 待种 子下种 后 ,需要 盖上 黄心土 ,主要是 为 了实现 少 菌少 杂草的 目的 ,减少拔草的 投入 ,减少用工时 间。每 6 6 7 m
受到金钱 的诱 惑 ,很 多地方的农业 育苗没有运用 科学方法 ,
块。 犁翻 田块土壤 ,整理 土块 将其打细 ,清除周 围的杂草或 草根 杂物 ,之后再整畦 、育苗 ,通常每畦畦面 l~ 1 . 2 m。 四周 开好 深 沟以 利排 水 ,选择 能排 能灌 、排 灌方 便 田块 , 地下水位高的 田块 不可取。
进 技术对 红豆 杉育 苗技术 进行 准确管理 ,以及 加快 实现现 代 化技术 的生 产 。对 良种 幼苗进 行调节 管理 ,充分利 用先
河 沙 少 杂 质 ,清 洁 ,少 细 菌 、 杂 菌 。河 沙 选 细 沙 为 好 ,沙

南方红豆杉播种技术

南方红豆杉播种技术

南方红豆杉播种技术南方红豆杉播种苗圃宜在海拔800-1000米的沙壤或黄棕壤地段最好,坡向半阴半阳,灌溉条件要好,以生荒地最佳,熟土也可。

生荒圃地,可在11-12月砍去地上植物,全面深翻,让圃地经冰冻,以达到改良土壤性质、杀虫消毒的目的。

南方红豆杉播种技术开春后在1月再普翻1次,做到杂物净、土壤细,开箱成行,让苗箱成形时圃地宽保持在1.1米左右,如苗箱长超过20米,每15米开一条横沟,以利操作和排水。

南方红豆杉10余年生开始开花结实,正常结实期在20年以后,结实有大小年现象。

当肉质假种皮由青转为红色,即可采摘。

种子成熟后易遭鸟食,应及时采收。

采后浸水3~5h,搓擦并淘去假种皮,晾干即得纯净种子。

出种率为85%左右,种子千粒重约50g。

南方红豆杉播种技术种子不宜裸露存放,贮藏或运输时需拌沙,生产上多采用室内沙藏和室外沙藏两种方法,在种子收集后1个月内进行贮藏。

贮藏前用多菌灵对种子、河沙进行消毒处理,沙量要达到种子量的10倍以上,沙的湿度控制在一捏成坨、一松即散的程度,混合要充分。

室内沙藏须注意保持沙的湿度,室外沙藏要防外因破坏。

南方红豆杉播种技术夏秋季每1月上下翻动种子1次,沙藏时间达1年以上。

南方红豆杉播种技术圃地选择和施肥圃地选择以土层深厚、结构疏松、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不受西晒的稻田为宜(必须是当年收割的稻田土)。

整地在收割中晚稻后,土壤干燥后深翻一次,碎土一次,尔后分厢做床。

南方红豆杉播种技术宽床1.5米(净床面宽1.2米,步道宽0.3米);床高20厘米,苗床长度视苗圃地而定。

在整地做床的同时,每亩施入腐熟的猪牛粪8000斤左右,速溶优质复合肥200斤,并拌入呋喃丹6至8斤防治地下害虫。

在将肥料翻拌入土层并将整平厢面后,在厢面上填黄心土,厚5厘米。

红豆杉对环境没有太大的要求,除了做到第一点不要对阳光直射。

苗圃底肥应施磷、钾肥、复合肥。

常用量为每亩100公斤磷肥、50公斤复合肥,也可每亩100公斤磷肥、50公斤氮铵或25公斤钾肥。

红豆杉苗立枯病综合防治

红豆杉苗立枯病综合防治

02
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进行施药,避免药剂飘散到周围环境中。
储存安全
03
将药剂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火源和热源。
防治效果评价
评价指标
防治效果的评价指标包括病株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等。
评价方法
通过对比施药前后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对化学防治技术的效果 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
如果防治效果良好,可以继续使用该药剂;如果防治效果不佳,需要 更换其他药剂或采取其他防治措施。
发展趋势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红豆杉苗立枯病的防治将更加 注重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降低对 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发展趋势二
未来红豆杉种植将更加注重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的改进, 提高苗木的抗病能力,降低红豆杉苗立枯病的发病率。
发展趋势三
政府和相关部门将加大对红豆杉种植业的扶持力度,加强 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种植户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失败原因分析
失败原因一
部分苗圃在防治红豆杉苗立枯病时,未能严格执行土壤消毒和种 子处理程序,导致病害发生严重。
失败原因二
一些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红豆杉苗立枯病的传播,如湿度大、温度 适宜等,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
失败原因三
部分种植户缺乏防治红豆杉苗立枯病的经验和知识,导致防治效果 不佳。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药剂种类
选择具有内吸性、渗透性、触杀性的化学药剂, 如敌克松、甲基托布津等。
使用方法
根据药剂种类和浓度,按照说明书进行稀释,采 用喷雾或浇灌的方式对土壤进行处理。
注意事项
避免药剂直接接触幼苗,以免造成药害。
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人员安全
01
使用化学药剂时,应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等,避免药剂直接接

台州市山药炭疽病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分析

台州市山药炭疽病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分析

台州市山药炭疽病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分析作者:冯贻富潘伟綦再华蔡建军陈红来源:《南方农业·上》2023年第08期摘要为了揭示山药炭疽病在浙江省台州市的空间分布信息和发病特征,2021年在山药采收前20 d采用双行取样法对14块山药炭疽病自然发病薯地进行发病情况逐株调查,并应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定结果。

结果表明:1)14块薯地样地聚集度均为聚集分布格局,表明山药炭疽病在台州薯地呈聚集分布格局。

2)Iwao法检验表明,山药炭疽病病株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病株个体间相互吸引,病株在薯地中存在明显的发病中心。

3)Taylor检验表明,病株个体的空间分布具有密度依赖性,病株病级密度越高越趋向聚集分布,即聚集强度随病情上升而增强。

4)聚集原因分析表明,当病级平均密度小于0.4(聚集均数小于2)时,病株聚集是由于某些环境条件(如气候、栽培、植株生育状况等)所引起的;当病级平均密度大于等于0.4(聚集均数大于等于2),病株聚集是由于病害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

5)台州山药炭疽病的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1.962/D2[1.837 5/x+0.073]其中N为理论抽样数,D 为允许误差,x为病级平均密度。

序贯抽样公式为Tn=1.837 5/[D02-0.073/n],其中Tn为已抽取的累计病株病级数量,D0为精密指标,n为抽取样本的数量。

关键词山药;山药炭疽病;空间格局;聚集发布;抽样技术;浙江省台州市中图分类号:S41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23.15.043山药是一种药食兼用作物,也是重要的传统特色蔬菜。

台州(临海)是全国传统山药产区之一,主栽品种为紫莳药和白莳药,其富含氨基酸和营养物质,在中医上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近年来保健食薯的兴起,种植山药在临海涌泉、古城、邵家渡、尤溪、东塍、小芝、汇溪、白水洋、括苍等地逐年增多。

南方红豆杉药用林栽培技术

南方红豆杉药用林栽培技术

南方红豆杉药用林栽培技术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是一种重要的药材类植物,其干部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物,包括紫杉醇等生物碱、苯丙酮类物质、三萜类物质等。

这些次生代谢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抗癌、抗肿瘤、抗病毒、降血脂等方面。

然而,由于过度开采和自然环境的损害,南方红豆杉野生种群数量大幅减少,已经进入了红色名录受保护物种名单。

为了更好地保护南方红豆杉种质资源,降低其野生资源的压力,栽培南方红豆杉成为了自然保护、生态修复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选址选址时应选择坡度适中、土地肥沃、降雨充沛、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

地势应稍高,不宜选在低洼地带,以免积水影响生长和疫病的发生。

同时,应避免选在农业生产区和生活区附近。

二、育苗采用单穴造林,每穴栽植3株,行距3米,株距2米。

在选定的坡地上划定苗圃土地,进行施肥并改善土壤,然后进行播种或育苗。

苗木应选择健康有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苗木的生长条件:在南方红豆杉育苗过程中,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土壤湿度适宜,施肥合理,定期病虫害防治。

三、栽植春季或秋季是南方红豆杉的适宜栽植季节。

前期应清理植株周围杂草、残留物,深翻土壤,施足基肥。

栽植时应注意定植深度和方向,以确保根系充分地展开。

定植后,要及时将根系处的土壤捣实。

四、管理(1) 善于培土补根。

首次补根应在整个冬季进行,可以同冬季木本植物的管理一起进行,其次是在4月底到5月初进行,最迟不超过5月中旬。

(2) 适当修剪。

适当修剪可以控制南方红豆杉的树形,也可以促进植株的侧枝分枝,生长比较勤奋。

剪枝时间以植株进入静止期时进行,尽量不在生长旺季后期进行。

(3) 定时施肥。

应注意将肥料分几次追施,以避免肥料浪费和根系过度营养,对幼苗,越体育神经的添加越少,幼苗缺肥时应及时补足,营养均衡。

(4) 病虫害防治。

南方红豆杉主要病害有红豆杉杂草莓病、红豆杉草堆病、红豆杉炭疽病、红豆杉腹菌等。

为防治病虫害,应坚持防治两手,即选择品种抗性强的南方红豆杉,一旦出现病害,及时进行防治。

广西杉木炭疽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

广西杉木炭疽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

广西杉木炭疽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作者:廖旺姣邹东霞罗辑吴耀军黄华艳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22年第04期摘要:【目的】明確广西杉木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及生物学特性,为杉木抗病育种及杉木炭疽病的防治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集广西河池、百色、桂林、柳州、贺州和南宁市杉木种子园及林地炭疽病样品,采用常规组织和单孢分离法获得杉木炭疽病病原菌菌株,通过形态特征结合病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几丁质合成酶(CHS1)、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PDH)、微管蛋白(TUB2)和肌动蛋白(ACT)多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对获得的炭疽病菌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培养法测定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结果】从杉木炭疽病样品中共分离获得60株炭疽菌属真菌,均具有致病性,但致病力存在差异。

通过形态学结合病原菌多位点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广西杉木炭疽病病原菌种类为核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和山茶炭疽菌(C. camelliae)。

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C. fructicola和C. camelliae菌丝生长及产孢最适温度分别为28和25 ℃;光照对C. fructicola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但有利于C. camealliae菌丝生长,黑暗有利于2种病原菌产孢;pH 4时最适宜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pH 4最适宜C. fructicola产孢,pH 5最适宜C. camealliae产孢;2种病原菌对D-麦芽糖利用最好,乳糖和D-山梨醇最有利于C. fructicola产孢,可溶性淀粉和阿拉伯糖最有利于C. camelliae产孢;蛋白胨和酵母粉均有利于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酵母粉有利于C. fructicolaz产孢,酵母粉和牛肉膏有利于C. camelliae产孢。

【结论】广西杉木炭疽病病原为核果炭疽菌(C. fructicola)和山茶炭疽菌(C. camelliae)。

几种杀菌剂对南方红豆杉炭疽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几种杀菌剂对南方红豆杉炭疽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几种杀菌剂对南方红豆杉炭疽病的室内毒力测定范晓龙【摘要】选择7种不同的杀菌剂,用分生孢子萌发法和菌落生长速度法对南方红豆杉炭疽病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分生孢子萌发法测定结果表明,7种药剂对孢子萌发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甲基托布津的抑制效果最好,平均抑制率达到96.71%;最差的为代森锌,平均抑制率为59.31%.杀菌剂对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的抑制效果最佳,平均抑制率达到84.60%;最差的是代森锌,为32.15%.根据毒力回归方程和EC50结果得出,7种杀菌剂的毒力大小依次为:甲基托布津>炭克(多福溴菌)>多菌灵>退菌特>达科宁>代森锰锌>代森锌.【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38)008【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南方红豆杉;炭疽病;杀菌剂;毒力测定【作者】范晓龙【作者单位】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63.7南方红豆杉炭疽病是红豆杉的主要病害之一,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侵染引起。

该病主要为害红豆杉的叶和嫩梢,叶片尤为严重。

为了寻求有效的控制措施,本研究在室内进行了7种不同的杀菌剂对南方红豆杉炭疽病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测定。

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药剂共选用了7种不同的杀菌剂用于化学防治试验,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供试药剂一览药剂名称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炭克(多福溴菌)代森锌达科宁退菌特作用方式内吸、保护和治疗内吸保护保护和治疗内吸和治疗内吸和治疗保护剂型70%可湿性粉剂50%可湿性粉剂80%可湿性粉剂40%可湿性粉剂80%可湿性粉剂75%可湿性粉剂50%可湿性粉剂生产厂家日本曹达株式会社江苏江阴凯江农化有限公司河北双吉化工有限公司江苏盐城市龙跃农药有限公司天津市兴果农药厂日本SDSBiotech K K天津市兴果农药厂1.2 供试菌株菌株来自福建省明溪县沙溪镇南方红豆杉与杉木混交林中红豆杉炭疽病病叶,对其进行常规组织分离,经单孢纯化后获得菌种。

南方红豆杉药用林栽培技术

南方红豆杉药用林栽培技术

南方红豆杉药用林栽培技术南方红豆杉,是一种珍稀的药用植物,被誉为“活化石”、“植物泰斗”,具有抗癌、抗白血病、抗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

由于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和滥伐,南方红豆杉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南方红豆杉资源,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很多地方开始进行红豆杉药用林栽培。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南方红豆杉药用林栽培技术。

一、地理环境选择南方红豆杉是一种喜阴植物,普遍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

在进行南方红豆杉药用林栽培时,需要选择地势较低、气候湿润、土壤疏松肥沃、PH值为5.5-6.5的地块进行种植。

二、品种选择南方红豆杉有多个品种,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栽培。

要选择生长健壮、耐寒、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进行种植,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土壤改良在进行南方红豆杉药用林栽培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

首先进行土壤松动,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其次施入腐熟有机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养分含量;最后根据土壤情况施入适量的磷、钾、氮等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为红豆杉的生长提供养分。

四、种子播种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播种,可以选择在10月份进行播种。

首先要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24小时,使种子充分吸水;然后进行整粒播种,将种子均匀撒在准备好的地块上,覆土掩埋。

播种后,要对地块进行充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五、管理栽培南方红豆杉在生长期需要定期进行管理,包括除草、保湿、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首先要及时除草,保持地块整洁,减少杂草对红豆杉的影响;其次要保持土壤湿润,定期进行浇水,保证红豆杉的生长需求;同时根据生长情况,定期进行施肥,补充养分,促进红豆杉的生长发育;最后要定期对红豆杉进行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六、修剪整形红豆杉的修剪整形可以促进树冠光照透射,增加叶片的光合作用,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修剪整形可以调整树冠结构,促进新梢生长,使红豆杉形成疏密有致的树冠。

元宝山南方红豆杉种群分布格局及动态

元宝山南方红豆杉种群分布格局及动态

元宝山南方红豆杉种群分布格局及动态
李先琨;黄玉清;苏宗明
【期刊名称】《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2000(11)2
【摘要】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取样数据 ,应用方差 /均值比的t检验法、负二项参数、格林指数、Cassie指标、扩散型指数、丛生指标、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性指数等方法及分布模型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 .结果表明 ,南方红豆杉种群空间格局为集群分布 ,从幼苗到大树 ,其集群程度减小。

【总页数】4页(P169-172)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种群;空间格局;集群分布;保护
【作者】李先琨;黄玉清;苏宗明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9.490.2;S718.54
【相关文献】
1.南方铁杉种群结构动态与空间分布格局 [J], 封磊;洪伟;吴承祯;宋萍
2.元宝山南方红豆杉无性系种群分布格局的分形分析 [J], 向悟生;李先琨;苏宗明
3.广东连州田心南方红豆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J], 唐志信;缪绅裕;何海生;王厚麟;陶文琴;陈健辉;黄丽宜
4.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种群克隆生长空间格局与动态 [J], 李先琨;向悟生;欧祖兰;苏宗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 科学基金 资助项 目( 009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资助项 目 K 23) 作者简介 :王丽贞( 9 3 ,女 ,福建仙游人 ,工程师 ,从事森林病 虫害防治 与检疫工 作 . 17 一) 收稿日期 : 0 6 0 2 ;修回 日期 : 0 6— 6— O 2 0 — 4— 8 20 0 3.
空间格局,这个格局中既包含着作为统计学上变量的概率分布 ,也包含着寄生一被寄生复合个体在空间 的分布图式 . 作为空间格局 ,即所谓的空间分布型 ,并不是指个体在空间的真正排列形式 ,而是指个体
在样方中的频率分布 . 有关林木病害的空间格局研究甚少 ,原因在于很难测定出直观而实际的病原生物 的数量指标 . 文中把感病株数作为病害发生的数量指标 ,用病株的空间格局来宏观地表示病原微生物的
Ke r s nha n s fsuh r ieey w;s ai it b t np t r ; a ge ainid xs y wo d :a trc oeo o tenChn s e p t dsr ui atn l a i o e g一时刻的空间状态存在着由病原、寄主、环境三者间相互亲和、适应 、制约所形成的
t e a t r c o e o o t e n Ch n s e h n h a n s fs u h r i e e y w
WA NG iz e L .h n
( urnieSai f o t DsaeadP so ami i ,Sn ig3 50 Q aat t o o ms n t n F  ̄ i s n et f n n Ct a mn 6 00,C ia e S g y hn )
13 空 间格 局 的测 定方法 .
1 . 聚集度指数 ( ) . 1 3 1 扩散系数 ( ) . C J 扩散系数是检验种群扩散是否属于随机 型的一种指标, : C s . 式中, s 为样本方差; 为样本均数 .当C> 时聚集分布 ;C 1 1 < 时均匀分布 ;C 时属随机分布 . :1
王 丽 贞
( 明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 疫站 ,福建 三 明 35 0 ) 三 6 00
摘要:通过聚集度指数测定、1a w o的回归法和 T y r 幂法则模 型分析,结果 一致表 明:南方 al os
红豆杉炭疽病病株在林间空间分布类型为聚集分布 .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炭疽病;空间格局;聚集度指标
陵地貌 ,土壤为山地红壤,p H值偏酸性 , 适合南方红豆杉 的生长 .
12 样地设 置与 调查 方法 .
在福建省明溪县沙溪镇红豆杉试验地 ,选择有代表性 的样地 9 1 1 ) 块(0m x 0m ,各块样地 内均设 5 个样方 ,以 1 株南方红豆杉为一个样方 ,各调查样株的间隔相等 一 ,统计各样方的感病株数( 1 . O j 表 )
维普资讯
福建林学院学报 2 0 ,6 4 :3 3 8 0 6 2 ( ) 36— 3
Junl f uinC lg f o s y ora j o eeo F r t oF a l er
南 方 红 豆 杉炭 疽 病 病 株 空 间格 局
中图分类号 :¥ 6 .5 73 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10 — 8 X(06 0 0 3 0 1 3 9 2 0 )4— 3 6—0 3
S u y o h p t ld srb to a tr f t d n t e s a i it i u i n p te n o a
空间格局 ,采用聚集度指标 、Ty r 幂法则和 1a al os w o回归分析法对南方红豆杉[au.h es rm ii Txsci niv . a e n sa r
(e e ei ) hn . u 炭疽病 [ oe tcu l o o o e Pn. ac ] Lm e t v. C age L K F ] eL t C Utrh m g e pr i s( ez)Sc. 的病株空间分布 oi o s id 格局进行测定 ,旨在摸清南方红豆杉炭疽病病株的空间分布情况 , 并为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与测定 方法
1 1 实验地概 况 .
实验地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明溪县沙溪镇 ,是南方红豆杉与杉木的混交林 ,属于武夷山的东南侧延 伸支脉,地处东经 164 17 3 1。7 一 1。5,北纬 2 。 一 63 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暖湿润 ,雨量 68 2 。9. 充沛,干湿季节明显 ;年均气温 1 8℃ ,年平均地 温 2. 16℃ ,年积 温为 52 9— 8. C,无霜期 9 65 11o 21 ; 6 d 年均降雨量 1 3 . m,相对湿度 8 %,年平均雾 日3 ;全年 日 70m 7 1 6d 照时数 1 6 . ,属山地丘 9 8h 7
Ab t a t h a u e n f a g e ai n i d x s a d a ay i o w o S rg e s n a d Ta l r S e p n ni a d l s o sr c :T e me s rme to g r g t n e e n o n lss f 1 a e rs i n y o x o e t l w mo e h w o l a u a i u l a e s a i i r u i g tp fte ds a e l n ft e Chn s e s a ge ain dsrb t n n n mo sy t tt p t d s i t y e o i s d p a to h i e e y w i g r g t it u i . h h l a tb n h e o i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