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认识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认识分子
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了解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宏观物质及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了解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过程,运用猜想、实验和计算的方法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了解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看图和自己动手做实验和计算,使学生初步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推理、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
重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分子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而对分子概念及其直径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探究经常需要猜想。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本节的学习中,更要注意科学猜想。
注重猜想能力的培养。
另外,更广泛的获取直观形象的材料,也是学习好本节的关键。
以学生观察分析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教学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和观看图片来提出分子的概念。
在获得分子概念的同时,我们应该让学生逐渐认识到猜想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并指出中国当代思想家在这方面也做出了贡献,从而加深学生的爱国热情。
得出分子概念后要引导学生对于自然界中确实存在分子这种物质找出事实证据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至于分子的大小,我们可以做一个演示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当气球完全膨胀时,气
球会逐渐缩小,以便学生观察和思考。
这个实验可以在几天前完全充气并紧紧地挂在教室里,也可以让学生回家完成。
通过学生们对这一现象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很多猜
想和结论,但分子很小的结论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实验,可简要说明其原理、方法,然后用多媒体动画进
行演示,对于所测出的分子直径的计算由学生自行算出.
学生往往缺乏对分子数量级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隐喻
和家庭作业中的练习。
教学过程:
开设新课程:
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来引入课题,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
生活中的
物理现象多姿多彩,千奇百怪,例如:屋檐滴水时间长了,为什么能“水滴石穿”呢?厚
厚的鞋底穿久了为什么底会越来越薄呢?如书96页图5-1所示,铁铲用久了为什么会变
薄呢?当我们走近花园时又为什么能闻到花香呢?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对
于这些问题,人类很早就在探究其原因。
你是怎么想的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来学
习第一节“认识分子”。
二、新课程教学:
1、德谟克里特的猜想
(1)让学生阅读96至97页的课文,思考人类是如何认识分子的?
我们注意到人类在认识分子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猜测和想法,我们把这种科学研究方
法称为“猜想”。
(2)什么是“猜想”?
让学生看课本第96页下面的方框图:“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科学探究经常需要猜想。
”
告诉学生,猜想必须以科学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捏造,还要有一定的依据;为了验
证这个猜想的正确性,我们必须通过实验和实践来检验它。
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看课文后,你认为古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分子的呢?提
出过怎样的猜想呢?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推测,大块物质是由微小的物质颗粒组成的。
他称这种物质
为“原子”,这意味着这个粒子是不可分割的。
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际上在德谟克里特提出他的猜想之前,也就是公元前11世纪,我国古代思想家对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一问题就有研究和记载:他们认为自然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战国时期《中庸》也写道:“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2.什么是分子
⑴分子概念的来源:在德谟克里特提出他的猜想之后的2000多年中,科学家进行了
无数的探索和实验。
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化学家从实验中发现,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能
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它称为“分子”,而且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2)分子概念: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称为分子;
⑶一切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所有的物体,无论大小和重量有多大不同,也不管它们是否有生命,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⑷你能再找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能说明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吗?请大家一起看
课本图5-3思考并讨论一下。
建筑物和小石头是由分子组成的,水和海中的一滴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大型动物河
马和小型动物蚂蚁也是如此。
3、分子的大小
(1)导言:我们了解到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
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大
量分子组成的,那么有多少分子呢?一粒沙子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沙子分子有多大?
⑵举例:春节的时候,我们很多同学喜欢买气球,买回家过几天后,你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会回答说:气球放气了,里面的一些气体分子跑掉了。
教师适时肯定并提出下一个问题:对,里面的气体分子跑掉了,我们不是把口扎紧了
的吗?为什么气体分子还能跑掉呢?
这样,告诉学生他们从裂缝中逃走了。
气体分子一定比这些裂缝小得多。
它有多小?
⑶介绍“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方法:把1滴油酸滴入盘中的水面,让其充分展开,
形成单分子油膜,若把分子看成球形,则单分子油膜的厚度就可认为是油酸分子的直径,
我们只要测出一滴油酸分子的体积,再测出油酸展开后的面积就可算出油膜的厚度,即为
分子直径;
观看“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的计算机动画。
经过测量和计算,我们算出单分子油膜的厚度,也就是分子的直径为10-10m。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测其它物质分子的直径。
我们看到书上98页的图5-4,这里分别是dna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和金原子的结构图。
(4)让学生读一本书,然后回答:大多数分子的直径是多少?
让学生回答:大多数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5)给出一些生动的例子,告诉学生分子非常小,这个直径相当于我们所学的1nm 的十分之一。
①我们再来看看书中98页图5-6,原来1cm3的空气中,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每秒让1亿个分子跑出来,要经过9000年才能使容器中所有的分子都跑出来;
② 如果有这么多砖,它们可以覆盖地球120公里的厚度,相当于4万层;
③物质和分子的关系就像把一粒沙如果比做地球,那组成沙的分子就像地球中的一个小乒乓球。
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微观世界。
你觉得很棒吗?今天我们只了解了它的大小,将来我们还会了解更多。
让我们邀请一位同学复习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先读一分钟这本书。
㈢学生小结:
1.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猜想;
2、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3.所有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4、分子很小,它的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