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
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B.物体的重力势能越来越小
C.物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D.物体的速度变化量保持不变
2.质量为2t的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30kW,在水平路面上能以15m/s的最大速度匀速行驶,则汽车在该水平路面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为
A.2×10³N B.1.5×10³N C.5×10³N D.6×10³N
3.某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实施变轨后卫星的线速度减小到原来的1
2
,
此时卫星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减小到原来的1 2
B.卫星的角速度减小到原来的1 2
C.卫星的周期增大到原来的8倍
D.卫星的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
4.甲乙两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3T时刻并列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时刻两汽车也并列行驶
B.在T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甲车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甲车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5.站在水平地面上的运动员把质量为500g 的足球踢出后,某人观测足球在空中的飞行情况,估测出上升最大高度为10m,在最高点速度为20m/s,g=10m/s²,则运动员踢球时对足球做功约为
A.100J B.50J C.150J D.无法计算
6.木块甲、乙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
夹在甲、乙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
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
现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乙上,如图所示。
力F作用后木块所受摩擦力情况是()
A.木块甲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
B.木块甲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 N
C.木块乙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
D.木块乙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
二、多选题
7.如图所示,用长为L的细绳拴着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在圆周最高点时所受的向心力一定为重力
B.小球在最高点时绳子的拉力有可能为零
C.若小球刚好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其在最高点的速率为零
D.小球过最低点时绳子的拉力一定大于小球重力
8.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4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8m,由上述条件可知
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2 m/s²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4 m/s²
C.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2m/s D.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3 m/s 9.如图所示,1为同步卫星,2为近地卫星,3为赤道上的一个物体,它们都在同一平面内绕地心做圆周运动.关于它们的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向心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v v =>1v
B .13=ωω<2ω
C .1a <23a a =
D .2a >1a >3a
10.如图所示,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小滑轮与小球相连,与小球相连的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
小球由静止释放运动到最低点过程中,物块始终保持静止,不计空气阻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小球刚释放时,地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为零
B .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地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可能为零
C .上述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D .上述过程中小球重力的功率一直增大
11.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静置在倾角ɑ=30°固定光滑斜面底端,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 作用下沿斜面加速运动,上升了高度h ,其加速度为14
g ,在此过程中
A .物体动能增加了
12
mgh B .物体动能增加了32
mgh C .物体机械能增加了32mgh D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mgh
三、实验题
12.某中学实验小组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
(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________;
A.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车
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位置再释放小车,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第2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4次实验的纸带(如图2所示,图2
中的点皆为计时点)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________m/s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3.图甲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装置图,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为9.8m/s²,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2.0kg.若按实验要求正确地选出纸带进行测量,量得连续三个计时点A、B、C到第一个点的距离如图乙所示,那么:
(1)打点计时器打下点B时,物体的速度B v=__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从起点O到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量ΔE p=________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 k=_________ J;(g=9.8m/s²)(以上两空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通过计算发现△E p≠ΔE k,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
14.一辆质量为m的汽车,在牵引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了x距离后关闭发动机,又运动了L距离后停了下来,求: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
v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小球落到星球表15.宇航员站在某星球表面,从高h处以初速度
面时,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是L,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求:该星球的质量M.
16.如图所示,一个质量m=4kg的物块以v=2m/s水平速度滑到一静止的平板车上,已知平板车质量M=16kg,物块与平板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其它摩擦不计(取
g=10m/s²),求:
(1)当物块与平板车相对静止时,物块的速度及滑行时间;
(2)要使物块不能从平板车右端滑落,平板车至少多长.
17.如图所示,一质量m=0.4 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静止于动摩擦因数μ=0.1的水平轨道上的A点.现对滑块施加一水平外力,使其向右运动,外力的功率恒为P=10.0 W.经过一段时间后撤去外力,滑块继续滑行至B点后水平飞出,恰好在C点以5m/s的速度沿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形轨道,轨道的最低点D处装有压力传感器.已知轨道AB的长度L=2.0 m,半径OC和竖直方向的夹角α=37°,圆形轨道的半径R=0.5 m.(空气阻力可忽略,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 滑块运动到D点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
(2) 水平外力作用在滑块上的时间t.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具有向下大小为g 的加速度,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A 正确;
B.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高度不断下降,根据重力势能公式E P =mgh ,可知,物体的重力势能不断减小,故B 正确;
C. 因只受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为g ,保持不变,故C 正确;
D.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v=gt,逐渐增大,故D 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答案,故选D
2.A
【解析】72km/ℎ=20m/s ,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汽车速度最大,根据P =Fv =fv 知,所受阻力为f =P v =
3000020N =1500N ,B 正确.
3.C
【详解】
D .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有: 22222()mM v G m mr mr ma r r T
πω====
可得线速度v ,可知线速度减为原来的12时,半径增加为原来的4倍,故D 正确; A .向心加速度2GM a r
=
知,半径增加为原来的4倍,向心加速度减小为原来的116,故A 错误;
C .周期T =知,半径增加为原来的4倍,周期增加为原来的8倍,故C 错误;
B .角速度ω知,半径增加为原来的4倍,角速度减小为原来的18倍,故B 错误. 故选D .
4.B
【解析】
AB.对于v-t图来说,图像与横坐标所围面积代表物体位移,而由题甲乙两车在3T时刻相遇,T到3T时间段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即甲车在乙车的后面,在T时刻,甲车仍在乙车后面,并未相遇,故A错误,B正确;
CD.对于v-t图,图像斜率大小代表加速度大小,正负代表加速度方向,由图可知,甲的斜率先正后负,但大小不变,故C错误,D错误.
故选 B.
5.C
【解析】
运动员对球做功转化为球的初始机械能,从球飞出到最高点,由机械能守恒可得:
W=E初=mgh+1
2
mv2=0.5×10×10+
1
2
×0.5×202=150J,运动员对足球做功为150J.
故选C
6.C
【详解】
AB.由于弹簧被压缩了2cm
x∆=,故弹簧的弹力
400N/m0.02m8N
F k x
=∆=⨯=
对于甲来说弹簧对它的力是向左的,大小为8N,而甲静止,则甲最大的静摩擦力为:
f甲=50N×0.25=12.5N>F
则甲静止,则甲受到的摩擦力与F等大方向
f甲=F=8N
故甲受到的摩擦力为8N,方向水平向右,选项AB均错误;
CD.对乙,其最大静摩擦力
f乙=60N×0.25=15N
它受向右的8N的弹力,还有向右的1N的拉力,故两力的合力大小为9N,方向水平向右,也小于其最大静摩擦力,乙也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故它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弹簧对它的弹力和拉力的合力9N,方向水平向左,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C。
7.BD
【详解】
A.由公式
2
v F mg m R
+= 知,只有速度
v =时,小球在圆周最高点时所受的向心力为重力,A 错误;
B .速度
v =时,小球在圆周最高点时绳子的拉力为零,B 正确;
C .若小球刚好能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则其在最高点的速率
v =C 错误;
D .由公式
2
v F mg m R
-= 知小球过最低点时绳子的拉力一定大于小球的重力,D 正确;
故选BD 。
【名师点睛】
在最高点和最低点,重力和绳子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都指向圆心。
根据向心力公式,可求出最高点的最小速度;可知最低点的拉力大于重力。
8.AD
【解析】
AB . 根据x 3−x 1=2aT 2得,加速度a= 31220.80.4221
x x T --=⨯=0.2m/s 2,故A 正确,B 错误; C. 第2次、第3次闪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x 2=x 1+aT 2=0.4+0.2×
1m=0.6m ,则第2次闪光的瞬时速度v 2= 120.40.6221
x x T ++=⨯=0.5m/s , 则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v 1=v 2−aT=0.5−0.2×
1=0.3m/s.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AD.
点睛: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质点的加速度,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第2次闪光的速度,从而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第1次闪
光时的速度.
9.BD
【解析】
A. 物体3和同步卫星1周期相等,则角速度相等,即ω1=ω3,根据v=rω,则v 1>v 3,
卫星2和卫星1都靠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2
2GMm v m r r
=,解得v =知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则v 2>v 1.所以v 2>v 1>v 3,故A 错误;
B. 物体3和同步卫星1周期相等,则角速度相等,即ω1=ω3,
根据ω=知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则ω2>ω1.所以ω1=ω3<ω2,故B 正确; C. 物体3和同步卫星1周期相等,则角速度相等,即ω1=ω3,而加速度a=rω2, 则a 1>a 3,
卫星2和卫星1都靠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
2GMm ma r =,2GM a r =,知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向心加速度越小,则a 2>a 1,
所以a 2>a 1>a 3,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BD.
点睛:题中涉及三个物体:地球赤道上有一随地球的自转而做圆周运动的物体3、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2、地球同步卫星1;物体3与近地卫星2转动半径相同,物体3与同步卫星1转动周期相同,近地卫星2与同步卫星1同是卫星,都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分三种类型进行比较分析即可.
10.AC
【详解】
A .小球刚释放时,小球速度为零,此时绳子的拉力为零,对物块分析可知,受到的摩擦力为零,故A 正确;
B .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若地面对物块的支持力为零,此时绳子的拉力对物块有向右的分力,不可能静止,故B 错误;
C .在下落过程中,只有重力做正功,小球机械能守恒,故C 正确;
D .刚释放时,速度为零,小球重力的功率为零,到达最底端时,沿重力方向的速度为0,故重力的功率为零,故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D 错误。
故选AC 。
【点睛】
对小球的运动过程分析,然后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物块始终处于静止即可判断,根据重力做功的情况分析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根据功率公式确定重力在初末状态的功率,从而确定功率的变化情况。
11.ACD
【解析】
AB .沿斜面加速运动,上升高度h 时物体的速度22124sin 30h v g gh =⨯
⨯=,物体增加的动能E k = 21122
mv mgh =,故A 正确,B 错误; C .物体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动能增加了12mgh ,所以机械能增加了32
mgh ,故C 正确; D .物体上升高度h ,克服重力做功mgh ,故D 正确.
故选ACD.
12.(1)CD (2)2.00
【解析】
(1)使木板倾斜,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与小车所受重力的分量大小相等,在不施加拉力时,小车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力为零,小车可以在斜面上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与橡皮筋连接后,小车所受到的合力等于橡皮筋的拉力,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故AB 错误,CD 正确;
故选CD.
(2)各点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时候小车做直线运动,由图可知,两个相邻的点之间的距离是4.00cm 时做匀速直线运动,t=1/f=1/50=0.02s ,
利用公式:v=x/t 可得:v=0.04/0.02=2.00m/s.
点睛:根据实验原理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小车增加的动能,要消除摩擦力带了的影响.分析答题;根据纸袋上的数据可以判定,各点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时候小车做直线运动,利用公式:v =x/t 可得出结论.
13.(1)0.98 (2)0.98; 0.96; (3)重物克服阻力做功
【解析】
(1)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v B = 0.07060.0314220.02
AC x T -=⨯=0.98m/s ; (2)重物由O 点运动到B 点时,重物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 p =mgh=2.0×9.8×0.0501J=0.98J. E kB =
212B mv =0.96J (3)由上数据可知,△E p >△E k ,原因是下落时存在阻力做功;
14.Fx f x L
=
+ 【解析】
【详解】
加速过程由动能定理: 212
Fx fx mv -=
减速过程由动能定理 2012
m fL v -=- 解得:
Fx f x L
=
+ 15.22022hR v M GL = 【详解】
小球平抛过程
212
h gt = 0L v t =
以星球表面物体m 为研究对象:
2
GMm mg R = 解得:
22022hR v M GL
= 点睛:由平抛运动的水平、竖直方向的规律可求出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根据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可求星球的质量.
16.(1)0.4m/s ,1.6s ; (2)1.6m ;
【详解】
(1)对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
μmg=ma1
v′=v−at
对车由牛顿第二定律:
μmg=Ma2
v′=a2t
解得:
v′=0.4m/s,t=1.6s;(2)由功能关系:
μmgL=1
mv2−
1
(m+M)v′2
解得
L= 1.6m
点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物块和小车的加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和位移时间关系求出物块与平板车相对静止时,物块的速度及滑行时间;由功能关系求出物块刚好不能从平板车右端滑落时平板车的长度.
17.(1)25.6 N (2)0.4s
【解析】
试题分析:(1)滑块由C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机械能守恒:
滑块在D点的速度
在D点,对滑块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滑块受到的支持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滑块对轨道的压力,方向竖直向下
(2)滑块离开B点后做平抛运动,恰好在C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圆弧形轨道
由几何关系可知,滑块运动在B点的速度为
滑块由A点运动B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解得:水平外力作用在滑块上的时间
考点:动能定理,圆周运动的规律,机械能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