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涪陵突击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畅通涪陵突击战
作者:暂无
来源:《农家科技·城乡统筹》 2012年第1期
“将涪陵区建成渝东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大通道。

到2020年,实现‘半小时重庆主城、半小时涪陵全域’和‘2小时周边地市’。

”这是去年5月,记者从涪陵区交委召开的工作汇报
会上了解到的,涪陵交通工作的远期目标。

涪陵区交委主任杨平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改革管理是涪陵的两大重点工作。

据了解,涪丰、涪南、主城至涪陵三条高速公路均已提前完成征地拆迁任务。

去年三条在
建高速公路完成投资30亿元,涪丰、涪南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及桥梁、隧道等控制性工程全部开工。

主城至涪陵高速公路27座桥梁工程已开工20座;9个隧道工程已开工7个。

预计涪丰、
涪南高速公路明年可基本完工。

文/本刊记者张燕
有人说,一个人血脉不通就会周身不畅,而一座城的血脉就是交通,道路通畅程度将直接
影响经济发展。

涪陵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远郊区。

近年来,涪陵区意识到,优先发展交通,实现交通上档提速,对于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先导性、奠基性、示范性和战略性意义,是涪陵尽快融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核心区的破题之举。

“十一五”是涪陵交通历经考验、克难奋进的五年,也是交通阔步前行、成绩斐然的五年。

在涪陵区交通发展历程中,这五年交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变化最大、亮点最多。

为促
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涪陵开发开放、推动“五个涪陵”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加快涪陵交通大发展,打造对外大通道,水路、公路、铁路并举,把涪陵打造成重庆综
合交通枢纽……”这是涪陵区交委主任杨平对该区交通目标的描述。

他透露,这一目标将有望
在“十二五”期间实现。

打通陆上主通道
建三条对外高速公路
天空中尽管下着蒙蒙细雨,但在涪陵区境内涪丰高速公路建设现场,却是一片忙碌紧张的
施工景象。

“全线建设者正投身于大战120天的攻坚鏖战中,提速冲刺工程建设……”杨平说。

从2 0 0 9 年,涪陵交通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涪陵至丰都、涪陵至南川、重庆主城(南岸)
至涪陵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

杨平介绍,随着三条高速公路的建设,涪陵区将形成“一环四射”高速公路网布局,同时也将打通涪陵对外通道,加快涪陵与周边区县及省市的联接。

据了解,涪丰高速公路在涪陵区境内长约41公里。

沿线有蒿枝坝、乌江、江东、清溪、南沱等5座互通立交,有乌江特大桥等15座桥梁和单幅长3200米的尖峰岭隧道等7条隧道。


陵至南川高速公路,将连接长涪、渝湘高速公路,全长40多公里,其中涪陵境内的为20多公里,修通后,比原先涪陵到南川的高等级公路将节省1个小时。

重庆主城(南岸)至涪陵高速路段总长95.9公里,路段起于绕城高速公路东段茶园开发
区附近,经南岸区、巴南区、长寿区和涪陵区,接在建的涪陵至丰都高速公路。

去年三条在建高速公路完成投资30亿元,其中涪丰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2亿元,涪南高速
公路完成投资12 亿元,主城至涪陵高速公路完成投资 6亿元。

涪丰、涪南高速公路路基工程
及桥梁、隧道等控制性工程全部开工,主城至涪陵高速公路27座桥梁工程已开工20座;9个
隧道工程已开工7个。

高速公路建设,使涪陵交通更快融入全国、全市高速公路大网络,区域
交通枢纽地位得以巩固,成为“十一五”涪陵交通发展的重大突破。

预计涪丰、涪南高速公路今年年可基本完工。

建成水运枢纽港
提高航道通行能力
“以前,涪陵110公里的长江、乌江岸线上,没有一座像样的码头。

“没有梦想,就不会
成就大事。

”杨平说,“超前的发展意识,注定会有实现涪陵铁公水联运无缝对接的一天。


涪陵高速公路的建设是解决涪陵交通的重大突破。

水运是涪陵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柱,
也是涪陵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长江、乌江交汇的涪陵,水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涪陵港是全
市三大枢纽港之一。

涪陵水运货物吞吐量占全市六分之一,集装箱吞吐能力占全市五分之一,
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按照“一中心、三枢纽、七专业”规划布局,大力加强港口码头建设,去年,涪陵全年共
完成投资4.8亿元,创造了年度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历史新高。

涪陵正以打造“长江上游
最大的铁公水港口物流园区”为定位,规划建设龙头港物流园区,目前,中电投、华能集团和
重庆航发司已共同进入该园区开发建设。

黄旗集装箱码头建成投产、涪陵应急救援基地、羊沱
背作业区一期、沙溪沟移民集镇码头复建、李渡移民集镇码头等一批重点港口码头建成并投入
使用。

目前,中电投、华能集团和重庆航发司已共同进入物流园区开发建设。

蓬威石化、建峰化工、天原化工、泽胜集团等一批企业专业码头建设快速推进,大部分已投入运营。

水上应急救
援基地完工,专业化的水上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完成,水运支持保障系统得到提升。

全区港口货
物和集装箱通过能力分别新增411万吨、20万标箱,达到1582万吨、21.5万标箱,是“十五”末的1.4倍和14倍。

水运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和通过能力的大幅提升,为涪陵水运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整治长江、乌江航道,积极合理开发利用支小河流,提高航道
通行能力。

到2014年,龙头港将形成“疆煤入渝”3000~5000万吨的中转储备能力。

改善区内循环网
铁路、农村公路全面通达
在涪陵区龙潭镇团田村罗市街至龙潭的村道公路硬化现场,公路两边混凝土路肩延伸而出,一辆振动式压路机把水泥砂石水稳层碾压得实实贴贴,平平整整。

“这样修建的村道公路安逸
得很哟……”团田村70多岁的刘田中老人高兴地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公路硬化的料场由数控搅拌机和电子配料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预先设
定备料比进行备料搅拌。

在团田村办公室附近的施工现场,公路两边的路肩已经形成,路面早
已平整,汽车从搅拌场运来混凝土倒下,施工人员立即摊平,振动式压路机震动着来回碾压,
几位工人用振动板夯实路面与路肩的结合部,让整个水稳层平整如一。

涪陵区交委建管科负责人介绍,从去年开始,全区农村公路硬化必须强制性使用数控搅拌机、电子配料机,振动式压路机和规范的路肩模板,否则不准开工。

“这些机具的使用,再加
上严格的监理和质量监管,形成了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保障体系。


“去年开始,全区农村公路建设进入提档升级。

随着国家补贴和区上投入的增加,农村公
路建设的标准提高。

比如原来混凝土路面为22厘米厚,现在为20厘米厚的水稳层和20厘米厚的混凝土,路肩为40×40厘米混凝土浇筑,同步实施安保和通道绿化工程。

“公路质量提高了,路变宽了,变美了,通上农村客运,群众就可以享受这项民生工程带
来的实惠。

”杨平说。

据悉,涪陵区乡镇通畅率、行政村通达率和通畅率分别提高到100%、100%、67%,提前实现了市上的“双百”目标。

区内骨干道路完成白涛园区主干道一期工程、涪垫路、蔺安路、丰江路、李渡路二环至金
科园区达到等公路建设与改造。

去年,除市里下达的208公里外,涪陵区预安排了100多公里
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

“我们申请到了‘十二五’期间10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每年以330公里以上的速度推进,确保提前两年全面完成。

”杨平透露,“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建设成本,减轻乡镇和群众集资负担,同时能让群众更早享受快捷便利的农村交通,加快新农村建设
步伐。


优先公共交通
保障市民方便出行
“现在坐车很方便,没事我就常出来到处耍。

”退休市民王学彬说,以前涪陵坐公交车很
不方便,他常常闷在家里,过着单调的生活。

现在到哪都有公交车,他玩的兴致也高了,一天
要坐好几趟。

来到涪陵,对于公共交通的话题,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路人,很多市民对于公共交通的改
革都夸好。

据杨平介绍,实行公交双改前,涪陵城区共有“公交车”(其实是挂公交路号的班线客车)215台,且绝大部分车辆为私人承包、挂靠车辆。

随着市民日益增长的乘车需求同落后的运输
经营模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大,公交行业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弊端成为政府关注、百姓关心的焦
点问题。

“秩序混乱、服务质量差、车辆档次低、车容车貌脏、安全隐患多、监管难度大,有关公
交的投诉层出不穷。

”涪陵区道路运输管理处一负责人说,除了喇叭不响周身都响的破烂公交
车很多,严重影响了公交的发展。

在前年10月涪陵区启动实施公交“公司化和公交化”运营模式后,实现了“公交双改”,使私人承包挂靠经营的车辆一次性整体退出,实现了全区公交全覆盖。

并在2个多月,分六批
将215辆车全部回购,涪陵公交实现了私人承包挂靠经营车辆一次性整体退出。

同时建立公司
自购车辆、自行经营、自担风险、自享营收、经营权与产权相统一的新型公交经营模式。

“上车1元,有空调,凉快得很,车速也慢下来了。

”涪陵区市民陈达平高兴的说。

杨平称,公交改革不仅仅是私人经营体制的改变,而是通过体制的调整,全面实现“经营主体公司化、运行方式公交化、公交票价合理化、经营行为规范化、服务质量标准化”的目标,车费主
城区内一律1元、最多的4元,这让涪陵市民出行更方便、快捷和舒适。

据了解,涪陵公交车不但由原来的215辆增加到350辆,还在规范站亭站牌、整顿交通秩序、落实财政保障等方面下工夫,出台了《涪陵区公共汽车乘车规则》,推行了城市公交一卡通,区政府通过购买老人、儿童、特殊群体免费或者优惠票价的公共服务,公交的公益性日益
凸显。

截至今年6月底,公交运行区域覆盖8个办事处,公交线路由原来的25条增加到42条,公交停靠站点由原来的190个增加到445个。

除城市交通发展大提速外,涪陵区还全面推进农村客运发展。

去年先后在马武,龙桥,龙
潭等片区开通了农村客运,共投放营运客车41 辆、营运线路35条。

所有车辆实行“五统一”,即统一颜色标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一票价、统一保险,全部进行规范化管理。

农村客
运的开通解决了片区广大农民群众出行难、出行贵和出行不安全等问题。

截止目前,涪陵区农
客线路共计171条,农客车辆471辆,座位数为6083座,26个乡镇通客车,乡镇客车通车率
达100%,276个行政村通行客车,村客车通车率达84%。

同时,为提升公交车服务质量,公司按期对公交车司机进行考评,对行车安全、乘车服务
以及车辆卫生情况进行打分,并根据考评情况给每名司机评星。

练好内功
狠抓全区安全责任
安全责任重如山,涪陵区交委认真落实行业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去年
他们将101家道路客运、危化品运输、水上运输、港口建设等重点企业纳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
主体责任评估,效果明显。

全年共计排查出一般隐患802件次,整改781件次,整改率达97%;重点抓好专项整治工作,组织相关部门抓“春运”、“汛期”安全督查、道路运输专项整治、危化品运输专项整治、高速公路专项整治和水上交通联合执法行动;安装防护栏100公里,客运车辆、运输船舶安装GPS达100%。

全区水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道路安全各项指标都在控制范围之内,辖区水上交通安
全继续保持零死亡目标。

在打造成绩的同时,涪陵区也没有落下内部建设,一年来,围绕区委总体部署和全区交通
工作大局,深入开展“三进三同”、“创先争优”活动。

积极扶贫济困,尽显社会责任,深入
推进各项文体活动,队伍建设彰显活力。

组织各支部、总支开展“创先争优”,通过“一讲二评三公示”和开展“建交通枢纽,当
服务明星,做畅通重庆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队伍活力不断增强。

同时,廉政纪律不断进步,扎实抓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深入推进交通政风
行风建设,开展“三项行动”,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区交委被区委、区政府评为五年一度的
先进单位,全年交通系统未发生违纪违规事件。

未来与梦想
启动“半小时涪陵全域”
对于未来的工作与梦想,涪陵交委紧紧围绕建设渝东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大通道目标,抓
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重大项目前期推进工作两大重点。

切实做好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加快高速公路建设。

加快主城至涪陵、涪陵至南川、涪陵至丰都三条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同时,启动“半小时涪陵全域”实施工作。

加快水运项目建设。

加快龙头港物流园区建设。

开工乌江航道白马至河口段整治工程,完
成投资3000万元。

推动城区货运码头搬迁和14个公用码头建设维护,完成水上应急救援基地
配套工程,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水上安全保障能力。

加快水运发展。

积极争取水运发展优惠政策,优化水运结构,继续引导水运企业和经营者
整合水运资源,加快水运业向规模化、专业化、船舶标准化方向发展,实现三峡游船停靠涪陵,提高运输的综合效率,提高水运经济效益,继续保持我区水运发展在全市的引领作用。

全力推进旅游道路建设。

一是全面启动武陵山景区道路建设。

实施水磨滩水库公路建设,
开工建设水磨滩互通立交桥项目;实施长江三桥至北山坪旅游公路、熊家沟至北山坪公路工程
建设。

做好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

积极争取今年国省道改造项目计划和国省县道危桥改造项目;深入推进行政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

涪陵交通的总体思路:
围绕一大目标:建设渝东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大通道。

突出两大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改革管理。

做好三个服务: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群众安全
便捷出行。

实施四个一批项目建设:按照竣工扫尾、加快建设、适时开工、谋划储备的要求,滚动实
施四个一批项目建设。

抓好五大管理:安全、养护、运输、质量、队伍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