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静脉抽血后减少皮下瘀血的方法与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静脉抽血后减少皮下瘀血的方法与探讨
发表时间:2015-12-30T16:31:41.497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3期作者:林丹丹刘婷赵小兰[导读]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静脉抽血患者抽血后保持伸肘姿势,采用一次直接压迫止血法进行止血,可有效降低皮下瘀血的发生率。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重庆 400038 【摘要】目的:探讨减少静脉抽血患者抽血后皮下瘀血的方法。
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7月期间在我中心接受静脉抽血的1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法将1200例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抽血后保持伸肘姿势,采用一次直接压迫止血法进行止血。
对照组患者抽血后保持屈肘姿势,采用替换压迫止血法进行止血,两组患者的压迫止血时间均为5min。
对比两组患者静脉抽血后皮下瘀血的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患者静脉抽血后的皮下瘀血发生率为8.3%,对我中心静脉抽血工作的满意度为95.9%,与对照组患者的24.3%和88.9%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6.200;x2=64.451;P均<0.05)。
结论:静脉抽血患者抽血后保持伸肘姿势,采用一次直接压迫止血法进行止血,可有效降低皮下瘀血的发生率。
【关键词】静脉抽血;皮下瘀血;方法;探讨【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duction in blood of patients after intravenous blood ecchymosis approach.Methods:March 2015 to July period in center to received intravenous blood of 1200 patients for the study,used a digital method of parity 120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s,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patients after blood holding elbow posture,used a direct method to stop bleeding hemostasis.After the blood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maintained elbow posture,use of an alternative hemostasis hemostasis method,two groups of patients hemostasis times are 5min.Venous blood after comparing two groups of patients,the incidence of subcutaneous congestion.Results: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intravenous subcutaneous blood stasis after the rate was 8.3% in center phlebotomy job satisfaction was 95.9%,and 88.9%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resence of 24.3%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x2=56.200;x2=64.451;P<0.05).Conclusion:Patients with venous blood after blood holding elbow posture,using a direct method of hemostasis bleeding,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bruising. 【Key words】Venous blood;subcutaneous congestion;method;Discussion
静脉抽血是临床检验患者体液的常规方法,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均需要抽取患者静脉血液进行生化分析[1]。
长期临床观察发现,静脉抽血后,止血操作不当、体位姿势不当、压迫止血时间短等因素均会导致皮下瘀血的发生,不仅会增加患者机体痛苦,还易引起医疗纠纷[2]。
基于上述现状,我中心本次研究对减少静脉抽血患者皮下瘀血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临床降低静脉抽血患者的皮下瘀血发生率带来参考借鉴价值,现将本次研究过程及结果做出以下整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2015年3月至7月期间在我中心接受静脉抽血的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
1200例患者均为无凝血功能障碍和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抽血静脉均为肘正中静脉,抽血时间为上午7点至9点。
采用临床研究分组方法中的奇偶数字法将1200例患者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600例患者中,包括男性339例,女性261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为(45.6±1.5)岁。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46例,女性患者254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为(46.1±1.7)岁。
两组研究对象性别比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本次研究在我中心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开展,患者均事先知晓我中心本次研究的目的,且均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1.2.1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采用一次直接压迫止血法进行止血,即抽血完成拔针时,护理人员用手指沿穿刺静脉纵向直接压迫穿刺针眼及上方5min,并嘱咐患者保持伸肘姿势。
1.2.2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替换压迫止血法进行止血,即抽血完成后,护理人员用手指沿穿刺静脉血管纵向压迫穿刺针眼及上方后拔针,然后再由护理人员用手指沿穿刺静脉纵向直接压迫穿刺针眼及上方5min,并嘱咐患者拔针后保持屈肘姿势。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观察两组患者抽血后的皮下瘀血发生率和对我中心静脉抽血工作的满意度。
1.4评价标准
皮下瘀血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两组患者对我中心静脉抽血工作的满意度。
调查问卷由我中心自制,该问卷共对我中心静脉抽血工作做出了三级评价,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一般。
满意度计算公式为: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1+满意例数×0.9+一般例数×0.5)/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方法
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呈正态分布的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学处理,皮下瘀血发生率、对我中心静脉抽血工作的满意度等计数型观察指标均采用(例;%)表示,样本差异采用x2检验,年龄等量性观察指标采用(±s)表示,样本差异采用t检验,P<0.05表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皮下瘀血发生率比较
经观察和统计得出试验组患者的皮下瘀血发生率为8.3%,对照组患者皮下瘀血发生率为24.3%,两组患者的皮下瘀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3.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导致静脉抽血患者抽血后发生皮下瘀血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静脉抽血健康教育问题:患者静脉抽血多安排在清晨,并要求保持空腹状态,但部分护理人员由于工作量大等问题,忽略了静脉抽血患者的健康教育,未向患者交代静脉抽血的相关注意事项,导致处理不当,发生皮下瘀血[3]。
②患者自身因素:患者在静脉抽血前接受静脉滴注治疗,导致静脉发生硬化,穿刺难度增加[4]。
③静脉抽血操作技术问题:护理人员未熟练掌握静脉抽血操作技术,进针角度和进针深度掌握不好,拔针方法、拔针后止血操作不当均导致患者发生皮下瘀血[5-6]。
静脉抽血后皮下瘀血的发生不仅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机体痛苦,还会对护患关系产生影响,增加医院医疗纠纷的发生率[7]。
我中心本次研究对减少静脉抽血患者皮下瘀血的方法进行了探讨,观察发现试验组患者采用一次直接压迫止血法进行止血,保持伸肘姿势后的皮下瘀血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采用替换压迫止血法进行止血,保持曲肘姿势后的皮下瘀血发生率。
且试验组患者对我中心静脉抽血工作的满意度也较对照组患者高。
分析得到上述研究结果的原因为,肘正中静脉抽血后保持曲肘状态,会对静脉血管壁产生压迫作用,继而导致血液因受到压迫从穿刺针眼中流出,发生皮下瘀血。
而肘正中静脉抽血后,保持伸肘姿势,可使穿刺静脉伸展,避免受到压迫,继而能够起到预防静脉穿刺针眼渗血的作用,有效降低皮下瘀血的发生率。
此外,一次直接压迫止血法可直接达到有效止血的目的,而采用替换压迫止血法止血时,中途中断止血较易引起压迫部位移位,不能准确的压迫静脉抽血穿刺点,故抽血后皮下瘀血发生率相对较高。
本次研究使用的减少静脉抽血患者皮下瘀血的方法均属于抽血操作方面,若想进一步降低静脉抽血患者皮下瘀血发生率,还需护理人员加强对静脉抽血患者的健康教育,抽血前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抽血过程中向患者交代抽血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加强自身工作责任心,积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加强抽血操作练习,不断提高静脉抽血操作技能,以进一步确保患者静脉抽血的安全性,提高患者对静脉抽血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余燕.静脉穿刺抽血致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皮下瘀血原因分析及对策[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6):763-764.
[2]陈红芝.静脉抽血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22):433.
[3]陈晓瑜,陈伟霞,李娜莎等.应用头皮针行新生儿静脉抽血不同穿刺部位的临床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7):1105-1107.
[4]李静亚,黄冬.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配合静脉抽血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5,01(4):412-413.
[5]孙玉巧,焦俊琴,王建新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临床应用常见问题及对策[J].临床误诊误治,2012,25(6):107-108.
[6]张朝莉.门诊静脉釆血的护理及预防交叉感染[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8):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