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系统关爱女孩行动纪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教育系统关爱女孩行动纪实
如果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那么,女孩则是花朵中最娇艳,也是最脆弱的部分。

祖国的花朵需要我们精心呵护,女孩——未来的母亲,更需要我们去关爱。

知识就是力量,教育改变命运。

帮助弱势地位的女孩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让花季少女在成才路上少一份烦恼和坎坷,多一份美丽与自信,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梦想和追求,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响应市委、政府号召,关爱女孩成长,帮扶女孩成才,他们的行动,是全社会关爱女孩活动的一个缩影。

优待政策暖人心
XX年中考,考试科目与考试组织形式与以往相比,没有什么不同,但有一个好消息却在广大家长,尤其是女生中广为传播,这就是凭《关爱女孩行动优待证》,在高中入学时可以享受加5分录取的待遇,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大好事。

市教育局普教科为此专门召开协调会,要求将优待女生的政策在录取时不折不扣地执行好。

各高中认真摸底造册,普教科最后审核把关,终于使这一关爱女孩的政策得到很好落实。

全市共有1950名女孩享受了加分待遇,其中有990名同学被普通高中录取,她们凭借这5分优待,由线外调节计划一举跻身一中、二中、三中、麻城师范、理工学校等正线录取
行列,免交线外费24万余元。

有不少贫困家庭的女孩,如交不起数额不菲的线外费,将面临失学的危险,是这宝贵的5分,圆了她们的求学梦,享受加分录取待遇的女生占高一新生的十分之一。

市教育局普教科负责人介绍我市普通高中正处于生源高峰期,学额十分宝贵,多数高中负债运行,但出于自觉的大局意识和对女生的关爱,他们都毫无保留地把优惠政策执行到位,即使学校减少收入也在所不惜。

“两免一补”(免交杂费、免交书本费,补助贫困生生活费)是国家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上学的“助学工程”,市教育局积极争取政策,扩大助学比例,使XX年全市享受这一政策的学生由上年的31447人,补助资金865万元,增加到65158人,资金1200万元,助学比例由23%上升到40%。

在执行“两免一补”政策过程中,市、乡两级教育部门和计生部门密切配合,各学校认真审批把关,优待对象实行公示,仅此一项,全市一年免除贫困女生书本费、杂费424.4万元。

教育系统子女均没有享受这一政策,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了急需帮助的人。

凭着赤诚为民的一颗红心,凭着对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麻城落实“两免一补”工作得到省教育厅的高度赞扬。

省助学资金向麻城大幅倾斜,使我市贫困学生尤其是贫困女生得到实惠。

在关爱女孩行动中,市教育局机关干部率先垂范,局长袁仕芝亲自带领副局级以上干部到驻点的中驿镇大堰村慰
问贫困女生家庭,与13户结成帮扶对子,送去4000多元现金和物资。

教育局还向大堰小学赠送了价值数万元的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帮助学校消除危房,新建校舍,彻底改善办学条件,使该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各基层学校也纷纷开展为贫困女生献爱心活动,关爱女孩在教育系统蔚然成风。

市一中女教师张秋香,对贫困女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该校05届毕业生谢小雪父母是下岗职工,她从小学到初中,显露出在声乐方面过人的天赋,张老师因此对她十分关心,不仅在专业技能上倾尽心力进行培养,更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照。

在高二时,谢小雪的父亲不幸患肝癌,家里失去生活来源,巨大的不幸使谢小雪十分消沉,一度有过轻生的念头,在张老师及学校的关爱下,她重新振作起来,即使父亲去世,她也没有被困难所吓倒,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

“华英现象”的启示
华英学校是一所由市一中控股,吸纳社会资金举办的民办中学。

现有在校学生2600余人,其中女生就有1000多人。

除少数农村来的女孩,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强外,大多数女生不同程度存在“骄、娇”二气,女生工作任务尤其艰巨。

华英学校不仅大力提倡和加强“关爱女孩行动”,而且站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高度,提出了具有华英特色的幸福教育观,即:“教育应该成为幸福的理由,教育就是要为
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

关爱女孩就是这一幸福教育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华英现象”。

关爱女孩,就是要为她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华英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平时在学校的时间多,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是孩子真正的家园,在这个家园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教学中,教师不以有色眼镜看待某一位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和发展。

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男生和女生心理不同的特点,学校组织了一些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如:外语口语小组、女生播音组、心理辅导组等等。

由于学生离家较远,特别是女孩子一般都会因为想家而影响到学习,班主任就全天候在学校辅导她们,给予她们极大的关心和照顾,让她们感觉到幸福,她们才会自主的去学习。

在大的环境上,华英学校投资7000余万元,建成了一流的教学楼、综合楼、实验室、微机室、电子阅览室、演播厅等现代化硬件设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近年来,我市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也迈出了较大的步子,争取省教育厅立项,为全省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县市,国家投资1200万元,使所有中小学都具有播放和接受卫星教学资源的能力,这是我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质的飞跃。

省、市、乡镇齐心协力,历经三年,改造了农村中小学现有D级危房,使大多数学生用上了宽敞明亮的教室,从而为广大学
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爱女孩,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为她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华英学校有优质的服务,对学生实行全程关照。

生活指导老师服务周到,但又决不事事包办代替。

在女生宿舍里,学校在每一层楼都多派一位生活老师,并且都是经过了培训的女老师,老师在心理和生活上都能给予她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们遇到难题的时候也乐意去找生活老师,这样一来,不仅消除了女孩子青春期的惶恐心理,也为她们更好的学习解决了后顾之忧。

学校还将医务室设在女生宿舍楼下,还专门配备了年轻的女医师。

校园里,女生们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的,因为她们的生活处在关爱之中。

在我市广大农村,由于布局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兴建了400多所规模较大、生活设施较为齐全的寄宿制学校。

通过多方投入,使住宿生生活环境有明显改善。

在城区、实验中学、二小等也都开办了寄宿班,有专人负责学生起居生活,女生得到了特殊关照。

关爱女孩,就是要力所能及地为她们创造良好的心态环境。

华英学校是一所全寄宿制、全封闭的学校,读完这初中和高中六年,大约要在学校度过1800个日日夜夜。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正处于懵懂时期,其身体特征开始体现出来了,心理自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加之又长期在学校,特别是女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差。

针对这一特殊阶段和情况,学校不仅在全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针对女生心理特点,为女
生进行青春期专题知识、中学生异性交往辅导讲座,开展女生自我保护专题训练。

学校每学期还专门请来省级专家来校进行讲座,为学生讲解青春期的生理特征,以及心理变化等。

学校的一系列举措,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阴影,为女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心态环境。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问题。

市教育工会邀请武大著名教授周运清来我市作“中小学生家长如何培养学习天才”的专题讲座,2000名家长聆听讲座,受益匪浅。

许多学校开办家长学校,实验一小、二小、师范附小、市幼儿园被授予“黄冈市示范家长学校”称号。

关注女孩成长,是家校沟通的重要内容。

关爱女孩,就是要为她们创造更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

在应试教育倾向仍然存在的今天,华英学校走幸福之路,以特色求发展,学生的特长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注重教学成果的同时,同样注重学生的个性色彩,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孩子发展自我。

学校每年都举办文艺晚会、演讲比赛、才艺比拼等活动,还开设了专门的音乐、美术特色班,让一切有音乐和美术特长的学生能绽放色彩。

在舞蹈、器乐、美术上,多名女生荣获省级金奖乃至全国大奖。

学校每个星期还开设有三节活动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小组,针对女孩子主要开设有健球队、舞蹈队、体操队等,学校既取得了成绩,女孩们也发展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这样一个融洽的氛围,女孩子的个性色彩得到了发挥和成熟,关爱溶进
了幸福感之中。

理工学校以张云飞校长为首的班子,提出了“修身成才”的女生教育思想,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了诗词诵读、书法讲座活动,提高女生的文艺修养,还组织女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假期劳动实习,广大女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效果十分明显。

全市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体育、艺术竞赛活动,许多女生在活动中摘金夺银,不仅为我市争光,而且展示了我市女生的风采。

关爱女孩,需要一大批有爱心的老师积极行动。

华英学校从校领导、各处室中层干部到班主任、科任老师,无不“偏爱女生”,模范班主任彭远、熊矩,科任老师杨辉谋、李继宝等还将女生工作进行专门总结,学校定期进行交流。

他们总结女生工作的“立威”、“慈爱”、“培优”等作法效果显著,丁家直老师担任心理辅导老师后,认真钻研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并大胆付诸实践,为转化“问题”女孩做了大量工作,撰写了颇具理论份量的《个案研究报告》。

正是由于他们的工作努力,才形成了华英学校关爱女生的独特校风。

华英学校历届初中毕业生中都不乏出类拔萃的女生,她们构成了一道迷人的风景,对全市关爱女生、帮扶成才行动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留守女孩不寂寞
我市是湖北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劳务输出大市,外出务工人员已达15万余人,占全市人口的15%。

外出务工人员子女
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城东中学在关注留守孩子教育,特别是关爱女生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位于城郊结合部的城东中学,留守孩子多,该校实施“关爱留守女生”工程,构建和谐城东校园,使近百名留守女孩高兴走进城东校园,享受家庭般的呵护和亲情般的温暖。

为此,学校开展了“五个一”工程建设:
一是成立一个领导机构。

成立由校长挂帅,政教处牵头,校团委、女工委员会成员参与的领导小组,负责检查各年级、各班活动开展情况。

二是建立一套管理档案。

各年级、各班摸清留守女生名单,将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家长姓名职业、打工去向以及联系方法一一记清,并作好每位学生的成长记录及进步情况,随时随地掌握留守女生学习、生活动态。

三是探索一种帮扶方案。

以年级为块,班级为方阵,由班主任负责关心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掌握学习及生活状况,科任教师配合班主任定向帮扶关爱1—2名留守女学生,落实到人,不留空档,作到定点、定人、定责任。

为了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学校还开展写信、家访活动。

留守学生写的家书,由学校统一邮发,对表现突出的孩子,学校向家长寄出贺信。

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名家长”活动,深入到留守女孩家中,和她们的爷爷奶奶谈心交流。

四是设立一间亲情对话室。

学校专门开辟一个房间,装
上电话,让留守孩子利用吃饭及其他空闲时间定时向远方父母倾诉亲情。

教师及班主任也可以及时向留守孩子家长汇报学习思想情况,不让家长担心。

学生可以找老师谈心,家长可以与老师联系。

五是组建一个留守女孩之家。

学校经常组织女生或全班同学利用课余或放假时间相互了解、相互帮助,参与学校各种活动,寓教于乐。

同时积极开展一些公益活动让她们参加,让大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五个一”工程的开展,使城东中学成为留守女孩的幸福之家,在这里演绎了一幕幕师生真情交流的动人故事。

今年春季开学第一天,大雪纷飞,初三(8)班班主任黄开荣老师发现本班张婷同学没有来,听班上其他同学介绍,张婷同学家长要外出打工,觉得女孩子在学校无人照看,也没有必要读书,所以决定带着孩子一起外出打工。

得知此事,黄开荣老师当天下午冒着大雪远涉几十里路赶到小河头张婷同学家,不巧的是听邻居说她们已经到达火车站,准备搭下午的火车南下。

黄开荣老师二话没说,迅速驱动满是泥泞的女式摩托赶到火车站,在人山人海中找到了到处躲藏的张婷父女俩。

磨破了嘴皮的黄老师,硬是说动了她父亲的心,可她父亲最后吞吞吐吐地说“黄老师,我们已经买好车票啦!”黄老师说:“正好我有亲戚要买到广东的车票,多少钱,我买下啦”。

张婷同学父亲这才同意让孩子返回学校。

殊不知
她们父女俩在回家的路上时,黄老师还在黄昏冷风中叫卖着车票,原来黄老师为了让她们父女安心回家撒了个善意的谎。

就这样张婷同学没有随父亲南下,而是留下来,回到学校。

初三(7)班周田爽同学,父母打工已三年未回家,家中只剩下先天聋哑的大伯照看,导致孩子在人际交流与同龄人有着差别。

周田爽同学在初一时,害怕与人交往,公众场合谨慎拘束,不善言谈,更不会在课堂积极回答问题,在各年级老师的尽心帮助下,特别是到了三年级,由于班主任黄化涛老师的细心观察,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抓住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有误,而周田爽同学小声嘀咕回答正确的时机,大加表扬,大大树立了该同学的自信心。

黄化涛老师好几次都用自己的手机给她打长途电话,关心她的生活及心理需要,促使她的性格朝良性发展,特别是多次在公众场合恰到好处不留痕迹的鼓励和肯定,取得了积极效果,周田爽同学已经变得开朗大方,善于言谈。

初二(4)班的班主任周寒林老师,用满腔的爱心和执着的真诚去关爱留守女孩,去与留守女生交流沟通,在潜移默化中感化留守女生的心灵,让她们打开心灵的窗户,倾注一片阳光。

班上一位叫刘爽的女生在日记中写道:“周老师,我谢谢您,您如母亲一样的手摸过我因生病而滚烫的额头;您如父亲一样目光勒住了我无数次欲开小差的思想;您如姐姐一样的交谈叩开了我禁锢的心灵;更伟大的是您那恩师的
情怀,点燃我人生希望的灯塔。

正是这一切,让我忘记了自己的不幸与孤独,在城东这块热土上放飞自己的青春,勇敢的追求真理和幸福。

周老师,我会永远记住这氤氲亲情的师恩,让它伴随我一生。


留守孩子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的产物,将会长期存在,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尤其是留守女孩,更需要我们给予特殊关爱。

刘爽同学这发自内心的语言,表达了所有留守女生对精心哺育她们的园丁们的感激之情,这也是对老师辛勤付出后的最好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