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的思考与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皇岛市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的思考与探索
吕玲莉
【摘要】秦皇岛市已发现崩塌、泥石流、滑坡、采空塌陷等各类地质灾害点204处,已发生地质灾害111处,占54%.其中,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地质灾害形成发展关系密切.保护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可采取加强地灾防治宣传,制止无序群采,禁止山区放牧,科学合理开采地下水,防止海水入侵,在群测群防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工程治理措施.
【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20)006
【总页数】3页(P39-41)
【关键词】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保护
【作者】吕玲莉
【作者单位】河北省地矿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河北,秦皇岛,06600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41
秦皇岛市辖四县三区:青龙县、抚宁县、卢龙县、昌黎县及海港区、北戴河区、山海关区,总面积7 812 km2,其中山区面积5 615 km2,平原区面积2 197
km2,2008年底全市总人口287万,其中市区81.87万人。
秦皇岛市北依燕山,南临渤海,矿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北戴河海滨、山海关古城享誉中外。
随着秦皇岛市社会经济及旅游资源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资源、环境的利用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人文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亦越来越严重,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地质灾害越演越烈,严重影响着秦皇岛市社会经济及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依据河北省地矿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2009年12月提交的《河北省秦皇岛市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报告》成果资料,阐述秦皇岛市地质灾害现状及其与
人类工程活动关系,提出保护地质环境、减少地质灾害危害的几点思考。
秦皇岛市地貌类型齐全,地势复杂,地质灾害种类繁多。
危害性较大参与本次地质灾
害风险区划的7个灾种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海水入侵和
海岸侵蚀。
北部燕山山区,地势险峻,沟谷纵横,主要发育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及地裂缝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几乎遍及整个山区,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及地裂缝主要分布在柳江盆地;南部平原区以渐变性地质灾害为主,主要发
育灾种有地面沉降、软土触变、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分布在沿海一带。
本次调查,发现并登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突发性地质灾害204处,其中崩塌80处、滑坡37处、泥石流65处、采空塌陷12处、岩溶塌陷3处、地裂缝7处。
统计表明,秦皇岛市突发性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其次为中型;危害程度以一般级、较大级为主。
在204处灾害点中,已发生地质灾害111处,占54%。
各类地质灾害的规模、灾情见表1,已发生地质灾害损失情况见表2。
区划结果显示,秦皇岛市地质灾害人口安全综合风险为40.70人/a;物质财富综合风险为1 630.03万元/a;土地资源综合风险为75.51万元/a。
秦皇岛市人类工程经济活动频繁,与地质灾害形成发展较为密切的主要为采矿、抽
汲地下水、削坡修路建房、过度放牧垦荒等。
秦皇岛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52种,各种矿产地包括矿化点460处。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矿区地质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诱发、加剧
地质灾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地下开采煤矿、金矿等矿产,形成地下采空区,
破坏原岩土体平衡,岩土体向采空区塌落,从而形成采空塌陷、地裂缝。
(2)露天开采铁矿、白云岩、灰岩矿等活动,形成人工高陡边坡,改变斜坡原始外形,破坏斜坡稳定性,从而诱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3)部分采矿弃渣,如废石土、煤矸石等,及选矿尾矿随意堆放在山坡、沟谷,既可能构成崩塌—滑坡体,更有可能成为泥石流的物源,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
在秦皇岛市抚宁县留守营、枣园一带,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了多处低于海平面的地下水位负值区,并造成海水的入侵。
在柳江盆地石门寨水源地,1988年3~4月由于超采地下水造成了多处地面塌陷灾害。
北部山区,在新(改、扩)建公路时,开挖坡脚,形成人工高陡边坡,边坡稳定性差,在降雨诱发作用下,边坡上的岩土体向下塌落,形成崩塌、滑坡灾害,阻塞交通,伤及行人及车辆。
山区村民建房因受地势所限,需削坡扩宽地基,削坡后,房后形成陡坎,绝大多数没有采取有效的护坡措施,陡坎稳定性很差,易发生崩塌、滑坡,摧毁民房,伤及村民。
秦皇岛市在多年实行封山育林政策下,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但个别地方还存在放牧和非法采伐等现象,使局部植被遭到破坏,植被条件越来越差,水土流失加剧。
重力侵蚀的不断加剧在斜坡和沟谷中会积累大量松散固体物质,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
本次统计的41处已发生的崩塌中,18处是因村民削坡建房引起的,道路建设形成崩塌灾害点8处,矿山开采形成崩塌灾害点6处。
因此,地质灾害特别是崩塌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而且,地质灾害的初步征兆、发展变化常被当地群众首先目睹,做好山区村民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增强群众对灾害险情的警觉性,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及时发现和上报地质灾害险情,还可为具体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实现防灾效益最大化。
本次调查发现在个别矿山仍然存在无序群采、尾矿乱排等现象,对地质环境破坏严重,部分沟谷堵塞,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固体物源,甚至直接导致崩塌、顺层滑坡、地
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据调查,秦皇岛市山区共发育采空塌陷12处,主要分布在抚宁县柳江煤田及青龙县金矿区,均因地下采矿所致。
植被减少,不仅导致水土流失,还使得暴雨径流对坡面的冲刷力增强,是山区滑坡、泥石流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据调查,本市共发生岩溶塌陷群3处,均发育于抚宁县柳江盆地东部,均为超量抽汲岩溶水,导致水位下降,增强了上覆第四系孔隙水下渗活动,岩溶洞顶部的松散物带入岩溶空腔,产生潜蚀掏空,形成土洞,逐渐向上扩展,发展到地面形成岩溶塌陷。
并且,沿海地区超量开采地下淡水,采补失调还是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而造成海水入侵的决定性因素。
在沿海地区特别是河流入海口,要严格禁止在河道内随意挖砂取土;要重视入海河流流域水利工程对海岸侵蚀灾害的影响;要科学设定海滩旅游资源利用容量,以保证海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群测群防的基础上,对于稳定性很差、危害性很大的地质灾害点,应采取主动撤离或工程治理措施进行防治。
保护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是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性工作。
切实做好秦皇岛市的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护,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性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防治,刻不容缓。
【相关文献】
[1]河北省地矿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河北省秦皇岛市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报告[R].2009.
[2]秦皇岛市国土资源局.河北省秦皇岛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2020)[R],2004.
[3]张梁,张建军.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理论与方法[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11(4):323-328.
[4]罗元华,张梁,张业成.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5]魏风华.河北省唐山市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