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库时代
·85·
高教智库
随着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高职院校也逐渐得到了认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高职院校学习。

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思想政治观念不成熟等不良现象,这与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是分不开的,为使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应重视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一、人性化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受教育者创新,而不是传播特定的思想观念和因循守旧。

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曾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同池塘里的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只注重学生学习进度,而没有人文关怀的现象,这种不良的教育模式是不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

要使学生高效率、愉快的学习,优先要应用人性化教育模式[1]。

人性化教育就是尊重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找出每个人喜欢的学习模式,学生是人,不是机器,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

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差异,爱护每一个学生。

好的教育离不开人文关怀,无论是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或是思想政治课都需要有深厚的
人文关怀底蕴。

高职院校要遵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育中心,多听听学生的建议,从学生
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的思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转变的,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有耐心,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向积极的正确的思想转变。

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多观察学生内心想法,吸取可行的建议,良好的应用于教学当中。

另外,教学中可以听取学生的建议,围绕学生开展一系列可以让学生乐在其中的活动,在娱乐中学习,在平常中前进。

人性化教育模式另一方法为平等交流。

学生和教师之间亦师亦友,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有机会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例如:在开展有关新的教学模式时,可以举行类似于社区听证会一样的听证制度,会上,学生可以有充分发言的机会,说出个人的想法与见解,学校可以综合学生的建议,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设立教学模式,确保学生的正当权力得到尊重。

二、尊重个体,注重心理高等职业教育已是职业教育的最高阶段,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而解决当前社
会高技术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

教育是活的,很多高职院校的教育并没有牢牢把握这一点,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淡,书本化教育并不是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甚至大多数学生是不喜欢单一的书本知识教育的,这时需要高职院校转变教育思想,多注重实践,多带领学生进行实操活动,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同时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有些同学学习知识速度快,有些学习速度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制定适合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

再由,很多高职院校都有所谓的“问题生”这类学生,这类学生并不真正是人们眼中的问题生,由于生活经历与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区别去其他学生的特有的想法,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尊重这些学生的想法的差异,多沟通,尽量打开学生的心扉,能针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用合适的方法解决。

还有一部分学生因父母离异或者自小跟随爷爷奶奶长大等,由于从小所受的家庭关爱相对较少,会出现不合群、思想个性鲜明等现象,针对这类学生,教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黄晓杰
(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南通226100)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高职教育在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中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社会上对高职学校的教育认可度也越来越大。

然而我国高职教育中普遍缺少人文关怀,学生出现无信心学习、无动力学习等不良现象。

本文就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进行浅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关怀;灵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8)17-0085-003
智库时代
·86·
高教智库
注重学生的心里敏感点,尽量在语言中不出现敏感的词汇,如:有关离异家庭的话题等同时多加引导,多与学生进行交流[2]。

教师是学生在校园阶段接触最
多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学方式,思想品德等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较大,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教师的细心程度是分不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注重个体差异,多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多沟通多交流,多听取学生的想法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班级,塑造友善的教学环境,提高班级凝聚力。

同时,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差异中成长,在群体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秀之处,更有自信的学习,更加全面的发展。

三、关注“弱势”群体在高职院校中,有很多学生是相对弱势的群体,如家庭条件困难,有一些身体疾病的学生或者有过心理疾病的学生等。

针对这类学生,教师需要给予特殊的关爱。

针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我国早在很多年之前就有国家教育助学金等补助项目,对于家庭条件确实困难的同学,经过确定与查实,应优先选择发放国家助学金,学校也可以自行组织设置校内助学金,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业。

对于这类学生,可能日常穿着、饮食、娱乐项目相对较差,除了资金鼓励,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心理上进行帮助,例如及时找学生沟通,委婉地引导学生说出内心想法,避免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促使学生拥有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

对于身体残疾的同学,例如:手指残疾等,这类学生往往心思比较敏感,会害怕别人疏远自己。

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尽量消除学生的这种不良心理,同时教育其他学生养成
人人平等的健康思想。

使学生能够正常相处,消除个体差异,有利于这类学生的健康发展。

针对曾有过心理疾病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不愿提起、不愿被别
人所知她们的病史,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避免提起学生的不好的过去,同时经常与学生沟通,保证学生良好的心态一直存在,一旦发现学生有了消极的想法要及时进行引导,在教师能力范围之下无法控制时,及时带领学生就医,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3]。

在学校的环境方面,应多创造一些类似小树林这种可以让学生悠闲地散步愉悦身心,也可以遇见问题痛快发泄的地方。

在校内板报设计上,多宣传健康的思想,宣传各种心理健康知识,这样在学生遇见心里困惑时,能够及时的明白问题之所在,从而不受困惑,使问题得到良好解决。

四、鼓励教学方式
国内很多高职院校,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缺少对学生的关爱。

高职学生的一大特点是喜欢“成帮
结伙”,学生会选择跟自己个性相近或思想相近、比较玩得来的学生靠近,从而每天一起上课一起吃饭。

如何使每一个小团体都拥有积极向上的学习,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教学心思,比较好的方法是树立榜样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的学习成果,有条件的可以提供相应的奖励,促使班级优秀学生更加优秀,稍微较差的学生向优秀学生群体迈进。

班级中优秀学生的增多,会使学生学习的氛围更加良好,因学习态度好的学生所占比例增大,会使每一个小群体中都存在学生可以学习的榜样,高职学生因年龄等问题思想还未完全成熟,具有对自
己向往的人群模仿性强的特点,经常与优秀的学生接触,会使这类学生也变得优秀。

在学习环境中创造出人人上进的学习氛围,能够很大程度的促使教学目标的完成,能够使学生全面发展。

发挥学生干部带头作用。

在高职学校的每一个班集体中,都会有很多学生干部,如:学习委员,班长,团支书,生活委员,宣传委员,文艺委员等。

要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首先要求每个班干部各司其职。

学习委员负责学习,将重点的学习内容多与班级同学分享,起到学习的能动带头作用。

生活委员管理好班级日常生活的大小事务。

宣传委员多宣传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帮助学生加深知识印象。

文艺委员多带领班级学生参加活动,团支书在思想政治有关内容中、我党先进思想等方面对班级学生进行传达与引导。

班长主要负责班级所有的大小事务,统一管理。

只有各班干部各司其职,将自己的责任领域做好,才能够对班级总体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五、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是一个班级最重要的领导核心,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主要来源。

所以教师的自身素养和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和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投身于教育事业当中。

同时,教师自身要有教学积极性,在如今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授课,远程教育等方式越来越普遍,教师在短暂的课堂时间没有充分讲解的知识,应在课后通过远程教学等帮助
有需要的同学。

另外,学校应该多组织教师与其他同类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吸取其他学校良好的教学方
智库时代
·87·
高教智库
式加以吸收。

六、结语
人文关怀教育越来越成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点内容,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关怀,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作者简介】黄晓杰(1983-),女,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刘伟欣.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经营管
理者,2015,(14):377.
[2]王志辉.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现代职业教育,2016,(12):124.
[3]陈诗蓉.试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44-45.
(上接第80页)
于职业教育加以实质性重视或支持。

(三)求是治学,创新训练学校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本着求是精神着重培养学生专注严谨、务实求进的职业素养与精神,让学生意识到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技能的强化突破是就业后创新发展的无形资本,但它始终以学习基础的牢固为前提。

此外,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学生参加实训的过程中,应在指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知其所以然”上升到“知其必然”,从而为创新的灵感积累因子。

只有既抓实干精神,又培养创新能力,才能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使之成为良好的社会职业人才[6]。

(四)培养工匠,服务产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应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显然,领导切实地感受到国家实力或竞争力的核心是民族的生产创造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社会制造业中孕育并发展的,只有发达的制造业才能全面推动持续的技术积累和产品升级,而发达的制造业需要拥有一个庞大且稳固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群体作为营构基础。

经验告诉我们,
欧美日等西方发达市场经济体竞争力的优势正是由于它们在高端产业或产业链的高端的领先地位,欧美日若失去前述的产业营构基础,那么这种领先地位也将瓦解并衰落,而竞争力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显而易见,高素质产业工人群体的灵魂就是工匠精神,所以职业学校尤其涉及生产加工专业的教学应当融入工匠精神的理念,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创造卓越的职业理念。

当今中国部分企业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而忽视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中国制造业更需要具备强烈的工匠精神,从而在与发达国家的长期竞争中获得强者地位。

只有产业队伍的素养提高了,制造业才更具市场竞争力,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正承担了这一产业队伍的规模化培育任务。

四、结语
职业教育的导向性校园文化直接影响学生品格的塑造,学生进入社会的行业竞争力深刻地影响着滇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

因此,滇西地区的职业教育应当立足于职教文化的建设,切实地渗透工匠精神,时刻能为滇西经济体系中的产业队伍注入活力与强劲的新鲜血液,增强滇西产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竞争力,建立庞大稳固的、高素质的职业人才群体是实现滇西梦的重要条件之一。

【作者简介】王高合,男,法
律硕士、副研究员,2015.4-2017.5任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副县长(挂职)。

【课题来源】云南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课题“滇西地区乡村中小学教师来源及胜任力研究——以普洱市为例”(项目编号2016ykjjbh017);云南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课题“互联网时代下的滇西中小学校园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6ykjjbh011)。

【参考文献】
[1]王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J].华人时刊·校长版,2013,(Z1):60-61.
[2]张祺午.我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面临的若干难点解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6):40-43.
[3]黄文丰.培育蓬勃进取、意蕴深厚的学校文化[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3,(Z1):66-67.
[4]王静,田其英.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校园文化发展路径探析--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2015,(22):85-86.
[5]马延伟.滇西边境山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基于滇西五市州六区县中等职业学校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3,(31):44-48.
[6]云南:2017年将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建设[EB/OL].云南网.[2017-02-07]./2017020787883.s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