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脉酸模化学成分及其相关成分的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毛脉酸模根中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苷的影响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毛脉酸模根中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苷的影响毛脉酸模Rumex gmelini Turcz.为蓼科Polyonaceae酸模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多生于山区沟谷低温草甸和杂草草甸之中,广泛分布于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及张广才岭等东部山区。
其根是一种民间常用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通便、杀虫功效。
经化学成分研究表明,该植物的根中含有蒽醌类、二苯乙烯类( 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 、酸模素等成分。
其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具有抗癌、心血管保护和抗氧化等作用。
由于该药材为野生资源,虽然已经栽培成功,但是有效成分的含量及产量与野生药材有一定的差距。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于植物的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据资料报道,对药用植物喷施矮壮素、乙烯利、IAA、GA3 等物质,可以大大提高挥发油、青蒿素、紫杉醇等物质的含量。
本课题组已经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毛脉酸模根中蒽醌类成分的影响。
本文着重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该药材根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这将为毛脉酸模开发为新药提供理论依据,也对其规范化种植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试验地条件试验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园中进行。
该地区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 0℃,年平均降水量516. 8mm,年平均日照时间2524h,土壤为黑土。
试验采取两因素( 大豆多肽处理与处理时间) 完全随机实验设计,采用矮壮素和萘乙酸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每种调节剂设3 个浓度,50% 矮壮素水剂的浓度为0. 01%、0. 001%、0. 0001%,40%萘乙酸粉剂的浓度为0. 025%、0. 0025%、0. 00025%,每个试验重复3 次,以清水作为空白对照。
采用叶面喷洒方式施加给毛脉酸模,并于当年的8 月 2 日、8 月18 日、9 月3 日和9 月13 日共采样4 次,每次不少于10 株药材。
用天平称刚刚采的新鲜毛脉酸模根,将称好的鲜根阴干再放入干燥箱( 50 ~60℃) 恒温干燥至恒重,再秤恒重后的根部重。
茅苍术生物活性研究进展_冯慧

良、腹痛、恶心及腹泻。
糜烂是内窥镜检查出的黏膜损伤斑,这类损伤在NSA ID治疗的3~6d内发生。
患者选择餐后或餐中用药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普遍认为:15%~29%用药患者经内窥镜检查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大多数溃疡发生在胃部,消化性溃疡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许多溃疡无症状,特别是老年患者。
服用N S A I D的人群仅有约0.02%~4%出现胃肠道穿孔或出血。
因此,这一药物使用安全[7]。
5结语非甾类药物(N sa i ds)已使用100多年,为广大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益处。
FDA对这类药物提出警示并不等于不可使用,也不应该因为这些警示而引起患者的恐慌。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某个厂商在其生产的药物使用说明书中加入黑框警示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它代表医生在为患者开处方时,必须慎重考虑某种潜在可能。
2005年4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在新闻通气会上透露,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分步骤从3个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引导患者安全、科学地使用非甾体抗炎药[8]。
[参考文献][1]王丹,孔忠实,陈易新.美国FDA建议限制使用COX-2抑制剂和非甾体抗炎药物[J].中国药物警戒,2005,2(1):53-54.[2]B resali er RS,Sand ier RS,Quan H,et al.Card i ovascular eventsA ssociated w it h rofecoxi b i n a co l orectal adeno m a che m op reven tiontri a1[J].N E ngl J M ed,2005,352:1092-1102.[3]So l o m on SD,M c M urray J V,P f eferM A,et a l.Card i ovas cu lar ris kassociat ed w i th celecox i b i n a cli n ical tri al f or col orect al adeno m a P reven ti on[J].N E ngl J M ed,2005,352:1071-1080.[4]M ukherj ee D,N i ssen SE,T opoiE J.Ris k of cardiovascu l ar eventsassoc iated w ith selecti ve COX-2i nh i b itors[J].J AMA,2002,286(8):954.[5]张凤山,聂英坤.非甾体抗炎药[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2,36(4):342-344.[6]S tichtenoth DO,Froli ch J C.Th e second generati on of COX-2i n-h i b itors:W hat advan t ages do t h e Ne w est offer[J]?Drugs,2003,63(1):33-45.[7]M icel-i Richard C,Dougados M.NSA I Ds i n ankyl os i ng s pondyli ti s[J].C li n Exp Rh eu m ato,l2002,20(6Suppl28):S65-66. [8]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分步骤监管非甾体抗炎药[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9):675.茅苍术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冯慧1,苏克林1,侣正斌2,汪六英3综述(1.解放军总参旃坛寺门诊部,北京100034;2.解放军总参防化学院门诊部,北京102205;3.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南京212300)[摘要]茅苍术有广泛的用途,主要有以下生物活性,如抗肉芽瘤血管的形成、抗炎、保肝作用等。
毛脉酸模不同器官中几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及生长季节对其的影响

毛脉酸模不同器官中几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及生长季节对其的影响王振月;崔红花;康毅华;李瑞明;王宗权【期刊名称】《植物学报》【年(卷),期】2005(022)005【摘要】为确定毛脉酸模(Rumex gmelini)最佳药用部位和最佳采收期,从而为新药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采用HPLC法和梯度洗脱,研究了一年生和二年生毛脉酸模不同生长发育期、不同器官、组织中7种生物活性成分(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大黄酚苷、酸模素、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动态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毛脉酸模根部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均多于其他部位,为最佳药用部位.一年生毛脉酸模根部不含有酸模素.二年生毛脉酸模根部含有全部7种生物活性成分,且在8~9月份含量最高,为最佳采收期.【总页数】7页(P572-578)【作者】王振月;崔红花;康毅华;李瑞明;王宗权【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相关文献】1.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毛脉酸模根中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苷的影响 [J], 门敬菊;王振月;王宗权2.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毛脉酸模根中蒽醌类成分及生物量的影响 [J], 康毅华;门敬菊;王宗权;孟凡佳;王振月3.大豆多肽对毛脉酸模根中蒽醌类和酸模素生物量的影响 [J], 门敬菊;姚文;王振月4.三株长蠕孢属真菌对毛脉酸模幼苗中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含量和产量的影响[J], 王振月;李瑞明;王宗权5.不同光质对毛脉酸模中蒽醌类成分的影响 [J], 马伟;王振月;陈立超;王宗权;赵海鹏;王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毛脉酸模不同器官中几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及生长季节对其的影响

植物学通报 2005, 22 (5): 572 ̄578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156)和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B9811)资助。
②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wangzhen_yue@ 收稿日期: 2004-08-30 接受日期: 2005-02-21 责任编辑: 于昕毛脉酸模不同器官中几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及生长季节对其的影响①王振月② 崔红花 康毅华 李瑞明 王宗权(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哈尔滨 150040)摘要 为确定毛脉酸模(Rumex gmelini )最佳药用部位和最佳采收期, 从而为新药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采用HPLC 法和梯度洗脱, 研究了一年生和二年生毛脉酸模不同生长发育期、不同器官、组织中7种生物活性成分(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大黄酚苷、酸模素、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动态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毛脉酸模根部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均多于其他部位, 为最佳药用部位。
一年生毛脉酸模根部不含有酸模素。
二年生毛脉酸模根部含有全部7种生物活性成分, 且在8~9月份含量最高, 为最佳采收期。
关键词 毛脉酸模, 高效液相色谱, 蒽醌, 白藜芦醇Content of Active Components of Organs of Rumex gmeliniand the Influence by Growing TimeWANG Zhen-Yue ② CUI Hong-Hua KANG Yi-Hua LI Rui-Ming WANG Zong-Quan(College of Pharmacy ,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Abstract To confirm the most appropriate pharmaceutical source and harvest time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exploiting Rumex gmelini, we used HPLC to examine the dynamic distribu-tion of 7 components (resveratrol, polydatin, chrysophanol, chrysophaein, emodin, physcion and musizin) in organs, tissues and development stages of 1- or 2-year-old Rumex gmelini . The kind and content of active components varied in roots as compared with other plant parts, with roots being the most appropriate pharmaceutical source. Musizin was not found in 1-year-old plants. All 7 active components were found in roots of 2-year-old plants, and the content was higher during August and September, so this period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harvest time for R.gmelini .Key words Rumex gmelini , HPLC, Anthroquinones, Resveratrol毛脉酸模(Rumex gmelini )为蓼科酸模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是黑龙江省、吉林省、吉林长白山地区的重要药用资源植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毛脉酸模根中蒽醌类成分及生物量的影响

三个 浓度 , 以叶面喷 洒施 加给 毛脉 酸模 。 2 2 实验设 计及 样 品采集 与生 物量 、 . 二苯 乙烯 类成 分
产量 的测 量 : 实验 采 用 两 因素 ( 豆 多 肽 处 理 与 处 本 大
理 时问 ) 全 随机 实验 设 计 , 完 每个 实验 处理 重 复 三 次 ,
具有 抗炎 、 菌 、 泻 、 尿 以及抗 肿瘤 、 抗 致 利 抗病 毒等 多种
分 离得 到。5 %矮 壮素水 剂 由 四川 国光 农化有 限公 司 0
提供 ;0 奈 乙酸粉 剂 由 四川 省 兰月 科 技 开 发公 司提 4% I
供 。样 品采于 黑龙 江 中医药 大学药 用植 物 园。
康毅华 , 门敬 菊 , 宗权 , 凡 佳 , 振 月 王 孟 王
( 龙江 中医药大 学 , 黑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0 4 ) 500 摘 要 : 实验将 植 物 生长调 节 剂施 加 于一年 生毛 脉酸 模植株 , 察其 对毛 脉 酸模 根 中蒽醌类 成分及 酸 本 观
模 素和 生物量 的影 响 。选 用矮 壮素 、 乙酸采 用 叶面喷 洒 方 式分 别 以 高 中低 浓度 施加 于一 年 生毛 脉 酸 萘
设立 空 白对照 , 处理 后 间隔十 五天 随机 采样一 次 , 采 共
美 同 Wa r 高 效 液相 色 谱 仪 ( t s2 9 ts e Wa r 6 5型 泵 , e 29 9 6型 二 极 管 阵 列 检 测 器 , m o e 色 谱 T 作 站 ) E pw r ; Me l 电子 天平 A 4 ; K一8 B型真 空 干 燥 箱 ( te tr E20 Z 2 上
关键词 : 脉酸模 ; 物 生长调 节 剂 ; 醌类 ; 毛 植 蒽 酸模 素 ; 生物量 中图分 类号 : 2 4 1 1 8 .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2— 3 2 2 1 ) 3— 0 1— 4 10 29 (00 0 07 0
毛脉酸模内生真菌分布特征及其优势菌群化学成分相似度分析

毛脉酸模内生真菌分布特征及其优势菌群化学成分相似度分析胡凤;侯素云;高宁;程玉鹏;王振月【摘要】Objective To isolate endophytic fungi from Rumex gmelini Turcz. and analyze the similarity of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dominant endophyte. Methods The endophytic fungi was isolated from theroots,stems and leaves of R. gmelini,and the similarity was analyzed by "Similar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 ofTCM(2004A) ". Results 42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R. gmelini Turcz. , which belonged to 4 orders, 5 families and 8 genera. Genus Aspergillus, Alternaria and Rhizoctnnia were regarded as dominantendophyte,accounting for 23. 8% ,21.4% and 16.7% respectively. And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about the dominant flora showed that the sibling endophyte which had similar constituents located the same tissue. Conclusion Biological diversity,tissue-specificity of location,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the location of endophytic fungi were observed from R. gmelini Turcz.%目的分离得到毛脉酸模内生真菌并分析其优势菌群化学成分相似度.方法分别从毛脉酸模根、茎、叶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分析菌群化学成分相似度.结果自1年生毛脉酸模中共分离得到42株内生真菌,通过形态鉴定初步确定了4目、5科、8属;其中曲霉属(23.8%)、链格孢属(21.4%)以及丝核属(16.7%)为优势菌群;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相同种属的内生真菌中,化学成分相似度较高的都分离自宿主同一部位.结论毛脉酸模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的生物多样性,其分布表现出一定的组织特异性,且同一种属内生真菌的化学成分与其分离部位有一定相关性.【期刊名称】《广东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8)004【总页数】5页(P387-391)【关键词】毛脉酸模;内生真菌;鉴定;HPLC;相似度【作者】胡凤;侯素云;高宁;程玉鹏;王振月【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四川省自贡食品药品检验所,四川自贡643000;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35;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毛脉酸模(Rumex gmelini Turcz.)为蓼科酸模属植物,民间以根入药,对淋病、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癣病和疮毒有确切疗效,并具有抗肿瘤、抗真菌、镇咳平喘、降压、抗病毒和抗氧化等作用[1]。
不同种源毛脉酸模根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动态积累的研究

不同种源毛脉酸模根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动态积累的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李瑞明,王振月,林万里,程建蕊,李春燕【摘要】目的研究毛脉酸模次生代谢产物动态积累的种内变异及其遗传规律,为优质种源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通过HPLC法检测同一生长条件下的3种不同种源毛脉酸模根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动态变化规律。
结果不同种源的毛脉酸模在同一生长环境下种植,其根中白藜芦苷、白藜芦醇、酸模素、大黄酚苷4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水平有明显差别,而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其各自含量随时间的动态积累规律基本保持一致。
结论在同一生长环境下,毛脉酸模根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差异更多的是由其种源所决定的。
这一研究结果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毛脉酸模;次生代谢产物;不同种源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intraspecific variation and genetic rule of dynamic accumulation of the main secondary metabolites so to offer a scientific basis for breeding of highquality provenances in Rumex gmelini.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difference of main secondary metabolites from 3 different provenances roots of Rumex gmelini planted in the same growth condition by HPLC. ResultsIt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polydatin, resveratrol, nepodin and chrysophaol 1glucoside was obviously different, and the contents of emodin, chrysophanol and physcion was not obviously different among different seed sources. But with time going by, the fluctuant law of dynamic accumula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was the same.ConclusionThe difference of the main secondary metabolites is determined by the provenances in the root of Rumex gmelini planted in the same growth condition. This result offers a theoretical principle for the idioplasmic resource research of officinal plants.Key words: Rumex gmelini Turcz; Secondary metabolites; Different seed source随着对次生代谢生理生化及生态适应方面认识的深入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的渗透,植物次生代谢分子调控的研究发展迅速,人们已着手从次生代谢角度在分子水平上探讨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毛脉酸模化学成分的研究(Ⅳ)的开题报告

毛脉酸模化学成分的研究(Ⅳ)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毛脉酸模(Maoecrystal V)是带有桥环结构的天然产物,具有多重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癌、抗炎、抗菌等。
近年来,毛脉酸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在毛脉酸模的结构研究方面,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但是毛脉酸模的化学成分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通过对毛脉酸模的化学成分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到毛脉酸模的生物活性机制,为进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次研究旨在探究毛脉酸模的化学成分,包括已知的化学成分和未知的化学成分。
通过对毛脉酸模的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可以增加对毛脉酸模的了解,为进一步揭示毛脉酸模的生物活性机制提供依据。
另外,毛脉酸模及其衍生物作为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对于新型抗肿瘤、抗炎、抗菌等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如下:1.从毛脉酸模中分离纯化已知的化学成分,包括毛脉酸模A、B、C、D等。
2.通过色谱技术(包括TLC、HPLC等)从毛脉酸模中分离未知的小分子化合物。
3.对纯化得到的各种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包括NMR、MS等技术。
4.测定毛脉酸模及其成分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癌、抗炎、抗菌等。
5.探究毛脉酸模及其成分的生物活性机制,包括寻找靶点和机理研究。
四、预期结果和进展本次研究预计可以从毛脉酸模中分离出多种已知的和未知的化学成分,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测定这些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并探究其生物活性机制。
这将增加对毛脉酸模的了解,为下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依据。
在分离和纯化化合物方面,我们已经开始了实验工作,并获得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下一步,我们将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测定其生物活性。
同时,我们也将进一步深入探究毛脉酸模及其成分的生物活性机制。
五、论文结构与安排本研究将分为以下章节:第一章绪论介绍毛脉酸模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背景,阐述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大豆多肽对毛脉酸模根中蒽醌类和酸模素生物量的影响

毛脉酸模果实不同部位中大黄素及白藜芦醇成分含量分析

毛脉酸模 ( R gmelini ) 是蓼科 ( Polygonaceae ) 酸模 属( Rumex L ) 多年生草本植物 ,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 华北等地区 , 黑龙江省主要分布于大、 小兴安岭地区。 毛脉酸模在民间以根入药 , 对淋病、 上呼吸道感染、 癣 病和疮毒有确切疗效。而对毛脉酸模果实成分的含量 研究报道极少, 本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毛脉酸 模果实不同部位包括三个等级种子、 果皮及花被片中 大黄素及白藜芦醇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 据报道 , 毛脉酸模中含有白藜芦醇及其苷等二苯 乙烯类成分及大黄素等蒽醌类成分。白藜芦醇是植物 界分布较广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 人们在不断的研究 [ 1- 3] 中发现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 包括抗肿瘤活性 ,抗 [ 4] [ 5] 氧化性和抗血小板活性 , 保肝、 利肝作用 , 镇咳、 平 [ 6] 喘作用 ,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等。国内外对大黄素的 研究报道也较多 , 其具体的生物活性表现在抑制胰酶 [ 7] [ 8- 11] 作用 , 抑菌、 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 肝、 肾保护作 [ 12、 13] [14] 用 及对胃肠道有双向调节作用 , 并且对小鼠移 植性肿瘤及人肺 A- 549 的分裂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是 [ 15、 16] 很好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剂 。本文探讨了不同浓 度赤霉素浸种不同时间对毛脉酸模种子发芽情况的影
∀ 39 ∀
4
讨论
种子中大黄素和白藜芦醇含量与种子的成熟度正 相关 , 种子发育的较成熟, 其含量也相应较高 , 即次生 代谢产物的含量与种子的生长及发育有关。由毛脉酸 模果实不同部位中的大黄素和白藜芦醇的含量测定可 知, 种子中大黄素和白藜芦醇的含量与种子的饱满度 及发育程度有关 , 种子发育的好, 子粒饱满 , 则其含量 也会相应较高, 相反 , 种子发育不成熟, 子粒干瘪, 其含 量会较低甚至检测不到。 选择种子入药时, 需尽量选择饱满的种子以保证 有效成分 ( 活性成分 ) 的含量及药效。此外花被片及果 皮中含有较多的大黄素 , 尤其是花被片中的大黄素含 量几乎达到一等种子中大黄素含量的 5 倍 , 且花被片 较种子易得, 所以当以大黄素为有效成分( 活性成分) 入药时, 选用花被片较种子更佳。二、 三等种子及果皮 中检测不到白藜芦醇成分的特征峰, 分析其原因一是 种子中所含的白藜芦醇成分原本较少, 二、 三等种子的 发育及饱满度均较一等种子差, 所以白藜芦醇成分的 蓄积量则更少; 二是由于植物次生代谢途径在植物体 内或细胞中并不全部开放 , 而 是定位于某一器 官、 组 织、 细胞或细胞器中并受到独立的调控 , 推测果皮中不 存在白藜芦醇的次生代谢途径所以检 测不到其特征 峰。在操作中分离果皮与种子颇为困难 , 因此生产中 选择果实入药较种子更经济、 简便。 参考文献 :
酸模属中药有效成分及指标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酸模属中药有效成分及指标性成分的研究进展目的:对酸模属中药的化学成分及与药效相关联的指标性成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类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和综述。
结果:酸模属中药主要含有五大类成分,其中蒽醌类、酸模素及酸模素苷、黄酮类、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苷等为其代表性的指标性成分。
结论:酸模属中药指标性成分的明确对其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深入研究和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标签:酸模属;巴天酸模;皱叶酸模;化学成分;指标性成分酸模属(Rumex L)为蓼科第二大属,全世界约有150种,主产于北温带。
我国有26种,2变种。
该属多年生草本的根部均可药用,其植物形态相似,习称羊蹄类中草药。
常用有11种,全国各省区均产。
在民间这一类中药常作为“土大黄”使用,具有杀虫、止血、清热解毒等功效。
有些品种已被收录于各地方药材标准或炮制规范中,本文仅针对目前收载品种如羊蹄、齿果酸模、巴天酸模与皱叶酸模、钝叶酸模、毛脉酸模等药材所含化学成分及指标性成分进行综述。
1.主要化学成分目前,酸模属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已被基本揭示。
研究表明,羊蹄类中药含有蒽醌类、黄酮类、还原糖、多糖及其苷、氨基酸、多肽或蛋白质、有机酸、酚类、三萜类、内酯、香豆素及其苷、强心苷类。
而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集中于蒽醌类、萘衍生物、黄酮类、及二苯乙烯苷类。
1.1蒽醌类邱晓梅等采用有机溶剂和柱色谱等手段对羊蹄根进行分离,运用波谱技术鉴定其含有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1,6,7-三羟基-3-甲氧基蒽醌。
刘景等从巴天酸模中发现了1,3,5-三羟基-7-甲基蒽醌。
秦春梅等。
从羊蹄中分离出了6-羟基芦荟大黄素。
吴琪从羊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大黄酚-8-0-B-D-葡萄糖苷、大黄素-8-O-B-D-吡喃葡萄糖苷等。
1.2萘衍生物萘衍生物主要有酸模素和酸模素苷。
吴琪从羊蹄乙醇提取物中鉴定了2-甲氧基-6-乙酰基7-甲基胡桃醌和3-乙酰基-2-甲基-1,4,5-三羟基2,3-环氧萘醌醇等。
毛脉酸模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毛脉酸模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
导语:毛脉酸模对于医药方面的价值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对于治疗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
毛脉酸模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
毛脉酸模对于医药方面的价值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对于治疗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
毛脉酸模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毛脉酸模的根及根茎。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肥厚,多支根;茎高30-120cm,直立,粗壮,具沟槽,全草无毛,中空,微红色或淡黄色。
根生叶与茎下部叶具长柄,柄长可达30cm,具沟;叶片三角状卵形或三角状心形,长8-14cm,基部宽7-13cm,叶形变化幅度较大,先端钝头,基部深心形,裂片圆形,表面无毛,下面脉上被糙硬短毛,全缘或微皱波状;茎上部叶较小,三角状狭卵形或披针形,基部微心形;托叶鞘长筒状,易破裂。
花序圆锥状,通常多少具叶,花两性,花具长小梗,中下部有关节,花被片6,外花被片卵形,长约2mm,内花被片果期时椭圆状卵形、广卵形或圆形,长3.5-6mm,宽3-4mm;雄蕊6,花药大,花丝短;花柱3,侧生。
小坚果三棱形,深褐色,有光泽。
花果期6-8月。
【生境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
【化学成份】根及根茎含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酚(chrysophanol)[1]。
【药理作用】本品根粉水浸液(1g/ml)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次于土霉素,对乙型链球菌和白喉杆菌的抑菌效果与土霉素相当[1]。
【性味】苦;性寒。
毛脉蓼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毛脉蓼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的研究毛脉蓼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的研究戚欢阳,张朝凤,张勉,王峥涛(中国药科大学生药研究室,江苏南京210038)摘要:目的对毛脉蓼[Polygonwncillinerve(Naka~)Ohwi]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o及ODS多种柱色谱对毛脉蓼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对毛脉蓼不同提取部位和单体化舍物进行抑茵活性筛选.结果分离得到l3个化舍物,分别为大黄素一6_甲醚(1),大黄素(2),6一羟基芦荟大黄素(3),大黄素一8一p-D一葡萄糖苷(4),大黄素一6_甲醚一8一p-D一葡萄糖苷(5),白藜芦醇(6),白藜芦醇苷(7),白藜芦醇.3一()_pD一(2,,一O一肉桂酰)葡萄糖苷(8),白藜芦醇一3一()_pD一(—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9),决明酮一8一()_D一葡萄糖苷(1O),6-hydroxymusizin-8一()_pD—glucopyranoside(11),一谷甾醇(12)和胡萝卜串(13).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醋酸乙酯部位的抑菌活性最强,该部位分离得到的化合物2,4,5,6和7对各种类型的菌株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毛脉蓼醋酸乙酯部位含主要抑菌活性成分,其中化合物ll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10,l2和l3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关键词:蓼属;毛脉蓼;化学成分;抑菌活性中图分类号:R9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494(2005)ll一0819—04 Studiesonconstituentsandanliflll~activityofPolygonumcillinerve QIHuan—yang,ZHANGChao—feng,ZHANGMian,W ANGZheng—tao(DepartmemofPharmacognosy,ChinaPharmaceuticalUniversity,Nanjing210038,China)ABSTRACT:0BlJECnVETostudytheconstituentsofPolygonumcillinerveanditsantifu~a lactivity.METHODSTheconstituentswereisolatedandpurifiedbychromatographywithsilicagelcolumn,SephadexLH20gelcolumna ndODSreversedphasecolumn.Theirstructureswereidentifiedbyphysic~hemicalpropertiesandspectralatmlysis.Themethodofminimali 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wasusedtoevaluatetheantifungal~tivityoftheextractsandcompoundsfromP.cillinerve.RFATILTSThecompo undswereisolatedasphyscion(1),emodin(2),citreorosein(3),emodin-8一g-O-glucnside(4),physcion一8-p-D—glucnside(5),resvemtrol(6),piceid(7),piceid一2"一O.coumarate(8),piceid-2"-O—gallate(9),toraehrysone-8一O-~-D—glucoside(10),6-hydroxymusizin-8一O-~-O—glucopyranoside(11),~-sitosterol(12)anddaucos—terol(13).TheMICtestshowedthattheEtOAcextractandcompounds2,4.5,6and7.whichwe reisolatedfromit.hadantifungalactivi—pou ndllWasisolatedfromthegennsPolygonumandcompounds3,10.12and13wereisolatedfromthisplantlrthefirsttime. KEYWoRDS:Polygommt;Polygonumcillinerve;constituents;antifimgalactivity毛脉蓼[Polygonumcillinene(Nakai)Ohwi]为蓼科蓼属药用植物.目前除仍作红药子外,在西北地区还作朱砂七和朱砂莲药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风湿,强腰膝等功能.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其具有抑菌,抗病毒及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研究证实毛脉蓼的抑菌活性成分我们对毛脉蓼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从中分离得到的13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6.甲醚(1),大黄素(2),6.羟基芦荟大黄素(3),大黄素.8.口.D.葡萄糖苷(4),大黄素.6.甲醚.8-f1.D.葡萄糖苷(5),白藜芦醇(6),白藜芦醇苷(7),白藜芦醇.3.O—.D.(2".O肉桂酰)葡萄糖苷(8),白藜芦醇…3O.D.(2".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9),决明酮.8.O..D.葡萄糖苷(10),6.hydroxymus1zin.8.O..D—glucopyranoside(11),j3.谷甾醇(12)和胡萝卜苷(13).其中化合物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化合物3,10,12和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活性[6]BanthorpeDV,whileJJ.Novelanthraquinonesfromundifferentiated cellculturesofGa//tunverum[J].Phytochemistry,1995.38(1):107.[7]商光耀,陈四保,王立为,等.狭序唐松草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3):160.[8]WuHM,TaoXL,ChenQ,eta/.1ridoidsfromHe@otisd/ffusa[J].JNatProd,1991,54(1):254.(收稿日期:2004-08—05)作者简介:戚欢阳,女,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王峥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025)85391246Fax:(025)85309639E-mail:wallgzhI@hotmal1.120[11中国药学杂志2005年6第第llChinPharrnJ,2005June.Vd.40No.11?819?筛选结果表明,醋酸乙酯部位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并从中分得有效物质.1材料和仪器1.1材料实验材料于2003年2月购自甘肃省黄河药市,经戚欢阳鉴定为蓼科蓼属药用植物毛脉蓼(P.cillinerve)的干燥块根.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药科大学标本馆(No.O3O2O7).1.2仪器熔点用Kofler微量熔点测定仪(温度计未校正);质谱用ShimamzuGCMS—QPsOSOA质谱仪;氢谱和碳谱用ACF一5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TMS内标);薄层色谱及柱色谱用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厂),高效硅胶GF254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厂);Sephadex LH一20,RP—Cl8(Pharmaeia公司),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2提取与分离毛脉蓼干燥块根4.5kg,粉碎,80%的工业乙醇回流提取3次,按6,4,4倍量分别提取2,2,1h后过滤,合并滤液后减压回收溶剂得干浸膏(920 g),用水稀释成混悬液后,依次用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石油醚部分20g,醋酸乙酯部分660g,正丁醇部分200g.石油醚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石油醚一醋酸乙酯梯度洗脱,分离得到化合物1(1g)和12.醋酸乙酯萃取物经反复硅胶柱, SephadexLH一20凝胶柱及RP—Cl8反向柱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2(3g),3(5mg),4(4g),5(5mg),6(7mg),7(3g),8(60mg),9(50Omg),10(5mg),11(5mg).3结构鉴定化合物1:黄色针晶(CHC13),mp204~206~C. Bomtrager反应呈阳性;uVH:435.5,287.0,264.0, 255.0,224.0rim;与大黄素一6一甲醚对照品共薄层色谱,耻值一致,且混合熔点不下降.故该化合物为大黄素一6一甲醚.化合物2:橙色针晶(croci3),mp256~257℃. Bomtrager反应呈阳性;uVH:488.0,309.5,254.5, 218.5nm;H—NMR(Acetone—d6,500MHz):12.17(1H,S,8一OH),12.04(1H,S,I-OH),10.09(1H,S,6—0lH),7.56(1H,S,4一H),7.25(1H,d,J=2.4Hz,5一H),7.13(1H,s,2-n),6.66(1H,d,J:2.4Hz,7一H),2.40(3H,s,Ar-CH3).参考文献波谱数据[引,确定该化合物为大黄素.化合物3:橙红色针晶(croci3一MeOn),nlD278~820?ChinPharmJ,2005June,V o1.40No.11279~C.Bomtrager反应呈阳性.tJvX~:x~H:490.0,310.0.254.5,216.5nln;H—NMR(Acetone—d6,500 MHz):12.19(1H,S,8—0H),12.12(1H,S,1—0H),10.18(1H,S,6—0H),7.76(1H,brs,H一5),7.32(1H,brs,H一7),7.27(1H,d,J=2.4Hz,H4),6.67(1H,d,.,=2.4Hz,H.2),4.77(2H,S,CH2oR),4.63(1H,S,CH,OH).C—NMR(Acetone—d6):192.6(C一9),183.0(C一10),167.3(C一6),167.1(C.8),164.2(C一1),154.7(C一3),137.5(C一10a),135.2(C4a),122.6(C4),119.0(C一2),116.1(C一9a),111.3(C一5),110.5(C一8a), 109.6(C.7),64.5(cH2OH).参考文献波谱数据L4J,确定该化合物为6一羟基芦荟大黄素.化合物4:黄色针晶(CHCl3一cn3OH),mp188~189℃.Bomtrager反应呈阳性;Molish反应阳性.UV入m舣MeOH:481.5,392.5,308.5,250.5,219.5rim;H—NMR(DMSO—d6,500MHz):13.18(1H,S,1一OH),11.24(1H,S,6一OH),7.49(1H,brs,4一H),7.33(1H,d,J=2.4Hz,5一H),7.18(1H,brs,2一H),6.99(1H,d,J=2.3Hz,7.H),2.43(3H,S,3.CH3),5.13(1H,d,J=7.6Hz,al'lomericH),3.26~4.34(Sugar-H).参考文献波谱数据L5J,确定该化合物为大黄素一8一一D一葡萄糖苷.化合物5:黄色针晶(CHCl3一CH3OH),mp236~237℃.Bomtrager反应呈阳性;Molish反应阳性.UVH:493.0,419.0,351.5,271.5,251.5,222.5rim;'H-NMR(DMSO—d6,500MHz):13.07(1H,S,1一OH),7.47(1H,brs,4一H),7.35(1H,d,J=2.5Hz,5一H),7.18(1H,d,J=2.5Hz,2一H),7.16(1H,brs,7一H),3.96(3H,S,6一ocn3),2.41(3H,S,3.CH3),5.17(1H,d,J=7.7Hz,anomericH),3.31~4.66(Sugar-H);¨C—NMR(DMSO—d6,500MHz):186.6(C一9), 182.0(C一10),164.9(C一1),160.8(C一6),161.8(C一8), 147.2(C一3),136.5(C一10a),132.2(C-4a),124.4(C一4),119.5(C一2),114.6(C一9a),107.6(C一5),106.9(C一7),106.7(C一8a),101.0(C一1),77.6(C一2),76.7(C一5),73.4(C一3),70.0(C-4),61.0(C一6),56.2(一ocn3),21.5(一cn3).参考文献波谱数据L5J,确定该化合物为大黄素一6一甲醚一8一一D一葡萄糖苷.化合物6:白色针晶(Petmlium—EtOAc),mp256~257℃.紫外灯(365咖)下显蓝色荧光.uV入H:486.0,372.0,320.5,306.5,217.5rim;H—NMR(Ace—tone-d6,500MHz):6"8.48(1H,s,4OH),8.20(1H,s,3-OH),7.39(2H,d,J:6.7Hz,2一H),7.00(1H,d,国药学杂志20晒年6月第柏卷第l1J=16.3Hz,pH),6.86(1H,d,J=16.3I-Iz,oH),6.82(2H,d,J:6.7I-Iz,3一H),6.55(1H,t,J=2.2I-Iz,2一H),6.55(1H,t,J=2.2I-Iz,6一H),6.25(1H,t,J=2.1Hz,4一H).乃C.NMR(Acetone—d6,500MI-Iz):6160.3(C一3),160.3(C一5),158.9(C-4),141.6(C一1),130.7(C一1),129.4(C一2),129.8(s,C.p),127.6(s,C.a),117.1(C一3),106.4(C一2),106.4(C一6),103.5(C一4).参考文献波谱数据l6j,确定该化合物为白藜芦醇.化合物7:白色针晶(MeOH—H20),mp225~226℃.紫外灯(365Din)下显蓝色荧光,Molish反应阳性.uVH:487.0,321.5,307.5,218.5nm;H—NMR (DMSO—d6,500MI-Iz):6"9.53(1H,s,4'-OH),9.39(1H, s,3-OH),7.40(2H,d,J=8.7I-Iz,2一H),7.02(1H,d,',=16.3I-Iz,pH),6.86(1H,d,J=16.3I-lz,),6.76(2H,d,J:8.7I-Iz,3一H),6.72(1H,t,J=3.3I-Iz,2一H),6.56(1H,t,J=3.4I-Iz,6一H),6.33(1H,t,J=4.3Hz,4-H),4.8O(1H,d,',=7.1I-Iz,it/lomericH),3.74~3.16(Sugar-H).参考文献波谱数据l7],确定该化合物为白藜芦醇苷.化合物8:白色针晶(MeOH—H2O),mp175~176oc.Molish反应阳性.uVH:494.0,314.0,214.5Din;H—NMR(Acetone—d6,500MHz):6"8.89(1H,s,4"一Oil),8.44(1H,s,4'-OH),8.39(1H,s,5-OH),7.67(1H,d,J:15.9I-Iz,一H),7.54(2H,d,J:8.7I-Iz,3"-H),7.36(2H,d,J=8.6I-Iz,2'-H),7.03(1H,d,J=16.3I-Iz,p—H),6.87(2H,d,',=8.7I-Iz,2"一H),6.86(1H,d,J=16.3I-Iz,a—H),6.81(2H,d,J=8.6I-Iz,3'-H),6.75(1H,t,J=1.6I-Iz,2一H),6.66(1H,t,J=1.6I-Iz,6一H),6.40(1H,t,',=2.1I-Iz,4.H),6.37(1H,d,J:15.9I-Iz,(1t-H),5.16(1H,d,J:8.1I-Iz,it/lomericH),3.56~5.11(Sugar-H).¨C—NMR(Acetone—a6,500Mltz):6l66.6(一CO0一),160.6(C-4'"),160.0(C一3),159.4(C一5),158.2(C-4),145.7(C—B), 141.0(C.1),131.0(C一1),130.9(C一3"),129.8(C—B), 128.7(C一2),127.0(C一1"),126.3(C一0【),116.7(C一2"),116.4(C.3),115.6(C—a),108.6(C.6),106.7(C一2,104.1(C.4),100.5(C.1),78.0(C一2"),76.1(C一3),74.6(C一5"),71.8(c一4),62.6(C一6").参考文献波谱数据[,确定该化合物为白藜芦醇一3—0一一D一(2.0一肉桂酰)葡萄糖苷.化合物9:白色针晶(MeOH—H20),Inp256~257oc.Molish反应阳性.UvH:486.0,305.0,217.5Din;H—NMR(Acetone一,t6,500MI-Iz):6"8.55(1H,s,4一国药学杂志2005年6月第4o卷第11期OH),7.39(2H,d,J=8.5I-Iz,2一H),7.16(2H,s,2一H)7.03(1H,d,J=16.3I-Iz,t?-H),6.82(2H,d,J=8.6Hz,3一H),6.85(1H,d,J=16.3I-Iz,a—H),6.70(1H,t,J=1.7I-Iz,6一H),6.65(1H,t,J=1.7Hz,2一H),6.38(1H,t,J=1.7Hz,4一H),5.21(1H,d,J=8.1Hz,it/lomericH),3.58~5.19(Sugar-H)."C—NMR(Acetone—d6,500MI-Iz):6166.7(一COO一),160.7(C一3),160.1(C一5),159.0(C一4),146.7(C一3"),141.7(C一1),139.6(C. 4),130.5(C.G),130.5(C.1),129.5(C一2),127.0 (C—a),122.6(C一1"),117.1(C一3),110.9(C一2"), 109.3(C一6),107.4(C一2),104.8(C-4),101.3(C一1"), 78.8(C-2"),76.8(C.3"),75.6(C一5"),72.5(C-4),63.4(C.6).参考文献波谱数据l2J,确定该化合物为白藜芦醇…30一D一(2"一0一没食子酰)葡萄糖苷. 化合物1O:浅黄色针状结晶(MeOH),mp151—153oc.KSI—MSm/z:407[M—HJ;245lM—glu.,H].UvH:494.5,490.0,340.0,321.5,311.0,261.5,236.5Din;H-NMR(DMSO—d6,500MI-Iz):6"9.52 (1H,s,l—OH),7.11(1H,brs,5一H),7.02(1H,d,J=2.3Hz,7一H),6.93(1H,d,',=2.3I-Iz,4一H),3.86(3H,s,6一OCH3),2.52(3H,s,一COCH3),2.25(3H,s,3一CH3),5.10(1H,d,J=7.5I-Iz,it/lomericH),3.18~3.52(Sugar-H);¨C—NMR(DMSO—a6,500MHz): 6"204.6(-COCH3),158.5(C.6),155.5(C一8),151.2(C一1),137.0(C.9),133.8(C一3),123.4(C一2),118.9(C一4),108.8(C一10),103.2(C-7),102.9(C一1),101.4(C一5),77.9(C一5),76.4(C一3),73.5(C.2),70.1(C-4),60.9(C一6),55.5(一OCH3),32.3(一COCH3),19.6(一cH).参考文献波谱数据j,确定该化合物为决明酮一8—0一口一D.葡萄糖苷.化合物ll:乳黄色棱柱状结晶(cHcl3一cOH),Inp196—198℃.ESI—MSm/::393[M—Hj;231[M—u—H];187[M一44一H].uVH:493.o,343.5,33O.5,265.O,237.OnⅡl;H—NMR(CDCl+CD3OD一(14,5o0MHz):86.95(1H,brs,5一H),6.91(1H,d,',=2.3Hz,7一H),6.7O(1H,d,',=2.3Hz,4一H),2.62(3H,s,一COCH3),2.36(3H,s,3一CH3),5.O2(1H,d,',=7.9Hz,aJ10ⅢericH),3.45~4.00(Su.H);¨C—NMR(DMSO—d6,500MHz):6204.2(一COCH3),156.6(C一6),155.5(C一8),151.3(C一1),137.O(C一9),133.3 (C一3),122.2(C.2),ll7.9(C-4),1Or7.7(C一1O),1o3.7(C一7),103.5(C一5),102.7(C一1),77.6(C.5),76.2(C. 3),73.3(C一2),69.6(C-4),60.5(C一6),32.1aL哪nJ,2∞5Ju聊,.40Ⅳ0.jj?82l?(一COCH3),19.4(一CH3).参考文献波谱数据_8J,确定该化合物为6-hydroxynarsizin一8-0-—D—glucopymnoside. 化合物12:无色片状晶体(Petrolium.EtOAc),mp137139oC,10%H2so4显紫红色,其Rf值与J3.谷甾醇对照品一致,该化合物为.谷甾醇.化合物13:白色粉末.mp270—271oC,Molish反应呈阳性,10%H2SO4显紫红色,其Rf值与胡萝卜苷对照品一致,该化合物为胡萝b苷.4抑菌活性筛选采用试管法对毛脉蓼的4个提取部位及单体化合物进行10种18株菌株的抑菌活性筛选,取对数生长期的供试菌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样品,置37~C恒温培养,于24h取出后肉眼观察结果.试管内液体浑浊管为阳性管,液体澄清管为阴性管,找出样品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见表l.从表l可见,毛脉蓼总提取物及醋酸乙酯部位对所试菌株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尤其是对革兰阳性菌的抑制作用较强.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的化合物2,4,5,6和7对各种类型的菌株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可能是毛脉蓼抑菌的主要活性成分.表1毛脉蓼不同部位及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对不同菌株的MIC值.mg?mLTab1MICofextractsandconstituentsfromPolygonumcillinerveagainstdiffe~ntfungus.m g?mL一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50.12jJongPI,ByungSM,RenBA,eta/.Stilbenesfromtherootsof Pleuropterusciliinervisandtheirantioxidantactivities[J].Phyto-ehemistr3",2003,64(5):759.[3]赵军,常军民,堵年生.枝穗大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4):281.【4JY oshiyukiK,MitsuK,KimiyeB,eta/.NewconstituentsofRootsofPo/ygo,~,ncusp/datum【J].P/a,ttaMed,1983,48:164.【5jYangXW,GuZM,MaCM,et.Anewindolederivationisolated fromtherootsoftllberfleeceflower(Polygor~,础Dnl堋)[J].中草药,1998,29(1):5.【6JNonomuraS,KanagawaH,MakimoloA,eta/.chemicMconstituents ofpolygonaceousplants[J].'Zasshi,1963,83(10):988.17jNakajimaK,TaguchiH,FadoST,eta/.Theconstituentsofscir.pusfluviatilis(ton")A.Gray.Ithestructuresoftwonewhydroxysfil.benedimers,cirpu~nAandB【JJ.Chem‰mBu//,1978,26(10):3050.[8]向兰,范国强,郑俊华,等.窄叶大黄非蒽醌类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8):551.[9]刘吉华,高山林,朱丹妮,等.蛇葡萄素的抑菌作用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2002,33(5):439.(收稿日期:20044)7.12)…◆川◆…◆…◆…◆◆◆…◆…◆…◆…◆…◆…◆…◆…◆川◆…◆…◆…◆…◆.…◆…◆…◆…◆…◆…◆◆…◆…◆…◆◆…◆…◆…◆…◆…◆…◆…◆…◆…◆…◆◆…◆…◆川《中国药学杂志》被《工程索弓I》收录根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查询《中国药学杂志)>2001年至2003年被《工程索引》(EICompen.dex)收录的文章共计787篇.三~-Iill◆…f◆…f◆…f◆IIii◆…◆…◆…◆…◆…l◆…f◆…1.◆…◆…f◆…1.…『◆…f◆…f◆…◆…◆…{◆…f◆◆川◆…『◆…f◆…◆川『◆◆川◆…f◆…l◆…f◆_llI◆…f◆…l◆…『◆…f◆…f◆…『◆…1.…『◆…◆…f822?PharmJ,2005June.V o1.40No.11中国药学杂志2005年6月第40卷第11。
毛脉蓼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毛脉蓼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毛脉蓼(Scientific Name: Polygonum pubescens Blume)是一种生长在亚洲地区的多年生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和民间草药中。
其药用价值已被广泛认可,并且在民间被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如炎症、感染、消炎等。
然而,了解毛脉蓼中所含的化学成分以及其对人体的生物活性的研究仍然有限。
首先,关于毛脉蓼的化学成分研究,已经发现它含有多种活性成分。
研究表明,毛脉蓼中存在有机酸、黄酮类、生物碱、多糖以及其他化合物。
其中,黄酮类成分是毛脉蓼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包括山柰酚、异山柰酚、邻烟酚、柠檬酸鹰脂苷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疾病起到重要作用。
而关于毛脉蓼的生物活性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抗炎和抗肿瘤方面。
抗炎方面的研究表明,毛脉蓼中的黄酮类成分能够抑制体内炎症反应的发生,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缓解炎症的症状。
这些活性成分对于关节炎、肠炎、皮肤炎等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抗肿瘤方面的研究发现,毛脉蓼中的某些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这项研究为毛脉蓼的抗肿瘤作用提供了初步的科学依据。
除了上述生物活性研究之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毛脉蓼还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
抗菌方面的研究表明,毛脉蓼中的某些化合物能够有效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抗氧化方面的研究发现,毛脉蓼中的黄酮类成分能够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从而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综上所述,毛脉蓼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和多种生物活性。
尽管已有一些研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认识和利用,但是对于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仍然有待深入。
今后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毛脉蓼中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药理学研究以及其在疾病治疗上的应用,为毛脉蓼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更多科学依据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知,毛脉蓼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菌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毛脉酸模果实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毛脉酸模果实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徐明远;王谦博;卫丽曼;郭盛磊;丁常宏;王振月【期刊名称】《中医药信息》【年(卷),期】2017(034)004【摘要】目的:研究毛脉酸模果实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LH20柱色谱技术对毛脉酸模果实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毛脉酸模果实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O-甲基槲皮素,2)槲皮素,3)胡萝卜苷,4)大黄素,5)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6)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7)白藜芦醇,8)大黄酚.结论:3-O-甲基槲皮素首次在酸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槲皮素和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首次在毛脉酸模中分离得到.【总页数】5页(P22-26)【作者】徐明远;王谦博;卫丽曼;郭盛磊;丁常宏;王振月【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广东广州 510000;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泰州 2253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相关文献】1.戟叶酸模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J], 张兰胜;程永现;刘光明2.毛脉酸模果实不同部位中大黄素及白藜芦醇成分含量分析 [J], 陈智岩;王振月;周晓慧;王伟3.毛脉酸模果实不同部位中大黄素及白藜芦醇的含量分析 [J], 金桂花;韩映晨;徐莲花4.大孔树脂纯化毛脉酸模乙酸乙酯部位的研究 [J], 王宗伟;郭美;王宗权;贾力维;王振月5.毛脉酸模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J], 常丰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毛脉酸模果实不同部位中大黄素及白藜芦醇的含量分析

毛脉酸模果实不同部位中大黄素及白藜芦醇的含量分析
金桂花;韩映晨;徐莲花
【期刊名称】《中国药业》
【年(卷),期】2010(19)10
【摘要】目的考察毛脉酸模果实不同部位中大黄素及白藜芦醇的含量,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大黄素及白藜芦醇的含量.结果毛脉酸模一等种子的大黄素及白藜芦醇含量均高于二、三等种子,大黄素在花被片中含量较高,白藜芦醇在一等种子中含量较高.结论在生产中,选择果实入药较种子更经济、简便.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金桂花;韩映晨;徐莲花
【作者单位】吉林省延边食品药品检验所,吉林,延吉,133000;吉林省延边食品药品检验所,吉林,延吉,133000;吉林省延边食品药品检验所,吉林,延吉,1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R282.71
【相关文献】
1.毛脉酸模果实不同部位中大黄素及白藜芦醇成分含量分析 [J], 陈智岩;王振月;周晓慧;王伟
2.毛脉酸模根中大黄酚,大黄素的分离鉴定 [J], 王振月;宁洪彬
3.HPLC法测定毛脉酸模根中白藜芦醇、白藜芦醇甙的含量 [J], 任守增;王振月;刘丽梅;马友辉
4.毛脉酸模根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 [J], 康毅华;马金玉
5.三株长蠕孢属真菌对毛脉酸模幼苗中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含量和产量的影响[J], 王振月;李瑞明;王宗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E N X i u—m i n g , WA N G Q i a n —b o , L I U H u a n , G U O Me i , WA N G Z h e n— y u e 。
( 1 . H e i l o n g i f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H a r b i n 1 5 0 0 4 0 , C h i n a ;
毛脉 酸模 化 学成分 及 其 相 关 成分 的活 性研 究进 展
任 秀明 , 王谦 博 , 刘奂 , 郭 美 , 王振 月
( 1 . 黑龙 江 中医药 大学 , 黑龙 江 哈尔 滨 1 5 0 0 4 0 ;
1 5 0 0 0 1 ) 2 . 黑 龙 江省食 品药 品检 验所 , 黑 龙江 哈 尔滨
摘
要: 目的 : 总 结近 2 O年 来毛脉 酸模 化 学成分及 其相 关 成分 的活性 研 究进展 。方法 : 查 阅近 年 来 关于
毛脉 酸模 化 学成分研 究及 其 相 关成 分 生物 活性研 究的 国 内外 的相 关 文 献 资料 。 结果 : 毛脉 酸模 中含 有
二 苯 乙烯 类 , 蒽醌 类 , 萘衍 生物类 , 黄 酮类 , 多糖 类等 多种 化 学成 分 。现 代 药理 学研 究表 明 , 这 些化 学成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i s r e v i e we d . Me t h o d: Re t ie r v e d o c ume n t a r y ma t e ia r l s o f t he r e l a t e d ie f l ds i n t h e r e c e n t y e a r s . Re — s u hs:Ru me x Gme l i n i Tu r c z c o n t a i n e d s t i l b e n e s , a n t h r a q u i n o n e s, n a p h t ha l e ne d e iv r a t i v e s, l f a v o n o i ds ,p o l y s a c — c h a r i d e s a n d o t h e r c h e mi c a l c o mp o n e n t s .Mo d e m p ha r ma c o l o g i c a l s t u d i e s h a d s h o wn t ha t t h e s e c h e mi c a l s h a d a n t i—t umo r ,a n t i —b a c t e ia r l ,a n t i—v i r a l a n d o t h e r b i o l o g i c a l a c t i v i t i e s . Co n c l us i o n: Th e r e s e a r c h o f c h e mi c a l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o f Ru me x Gme l i n i Tu r c z a n d t h e i r a c t i v e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i s f u r t h e r s t u d i e d . I t s i d e n t i ic f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 g Y i s pe r f e c t i n g.A p l e n t y o f c h e mi c a l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a r e i s o l a t e d f r o m t hi s p l a n t f o r t h e ir f s t t i me . I t p r o v i d e s a
中
・
医
药
信
息
2 0 1 4年 1 1月 第 3 1 卷 第 6期
Vo 1 . 31, No . 6, No v . 2 01 4
l 24 ・
I n f o r ma t i o n o n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Re s e a r c h Pr o g r e s s o n Che mi c a l Co ns t i t ue nt s o f Ruc z
a n d Ac t i v e Fa c t o r s o f I s t Re l e v a nt Co ns t i t ue nt s
2 . H e i l o n g i f a n g I n s t i t u t e f o r F o o d a n d D r u g C o n t r o l , H a r b i n 1 5 0 0 0 1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n c h e m i c a l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o f R u m e x G me l i n i T u r c z a n d t h e i r a c t i v e
学研 究乃至后 期 的 临床 疗 效研 究将提 供 有力 的科 学依 据 。
关 键词 : 毛脉 酸模 ; 化 学成 分 ; 活性成 分 ; 研 究进 展 中图分 类号 : R 2 8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2— 2 4 0 6 ( 2 0 1 4 ) 0 6— 0 1 2 4—0 3
分具有抗肿瘤、 抗茵、 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 。结论 : 毛脉酸模化学成分的研究逐步在深入化和 系统化 ,
并 且分 离鉴 定技 术也 正 日渐 完善 , 其 中有很 多的成 分均 为 首 次从 毛脉 酸 模 的根 中分 离得 到 的 。毛 脉 酸
模 化 学成分及 其相 关 成分 生物 活性 的研 究 , 为进 一 步揭 示 毛脉 酸模 的 药理 作 用及 其在 体 内的 药代 动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