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有关写经典的历史典故-word范文模板 (5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有关写经典的历史典故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
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下面是小编给
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
有关写经典的历史典故
趋炎附势
【出处】《宋史·李垂传》。
【释义】趋:奔走,巴结;炎:热,显赫,指权势;附:依附,依靠。
奉
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用于指斥那些巴结、投靠有权有势者的行为。
【历史典故】
李垂,字舜工,山东聊城人,北宋官员。
咸平年间考中进士,先后担任著
作郎、馆阁校理等职。
他曾编写了三卷《导河形胜书》,对治理旧河道提出了
许多有益的建议。
他博学多才,为人正直,对当时官场中奉承拍马的庸俗风气
非常反感,因不肯同流合污而得罪了许多权贵,一直得不到重用。
当时的宰相丁谓就是一个善于阿谀奉承之人,他用卑劣的手法获取了宋真
宗的欢心,从而掌握有大权,加上他玩弄权术,排挤异己,最后独揽朝政。
许
多想要升官发财的人见他炙手可热,便都争相吹捧他、奉承他,希望可以获得
他的赏识,平步青云。
有人见李垂从来不去刻意地讨好丁谓,十分不解,便问他为何从未去拜谒
过当朝的宰相。
李垂说:“丁谓身为宰相,不但不以身作则,公正地处理政事,反而仗势欺人,实在有负于朝廷对他的重托和百姓对他的期望。
这样的人我为
什么要去拜谒?”这话很快就传到了丁谓的耳朵里,丁谓对此非常恼火,便借
故把李垂贬到外地去了。
宋仁宗即位后,丁谓倒台,而李垂则被召回京都。
一些关心他的朋友对他说:“朝廷里有些大臣知道你才学过人,都想推举你做知制诏。
不过,当今的
宰相还不认识你,你是不是应该去拜访他呢?让他认识认识你,一定会有好处的。
”李垂淡淡地回答说:“如果我三十年前就去拜谒当时的宰相丁谓,可能
早就当上翰林学士了,但是我并没有这样做。
我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见到有
的大臣办事不公,就当面指责他,以我现在的年纪,又怎么能趋炎附势,看别
人的眼色行事,借以来换取他们的提携呢?”他的这番话又传到了新任宰相的
耳朵里。
结果,他再次被排挤出了京都。
【成长心语】
在生活中,美丑、贤愚、善恶、强弱、贫富、成败、得失等等,都会转化
为人与人之间的“高度”之差。
那些处于优势地位的人,难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则难免自惭形秽妄自菲薄。
这种“高度”的比较,往往影响着人们的心态,控制着人们的心理平衡。
看透“高度”的比较特性,
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自己,身在高处的时候,既能看到低处的踏实又能看到
低处的苦痛,不得意忘形,不忘乎所以;身在低处的时候,能看到高处的荣耀
又能看到高处的风险,不自轻自贱,不自暴自弃。
这是因为,要尊重别人,先
决条件就是要尊重自己。
奴颜婢膝
【出处】(唐代)陆龟蒙《江湖散人歌》。
【释义】奴:奴才;颜:面孔;婢:女仆;膝:膝盖,借指下跪。
像奴才
一样的谄媚脸孔,像女仆般讨好地下跪的膝盖。
形容奴才相十足,无耻地谄媚、奉承他人的样子。
【历史典故】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如入无人之境,迅速攻破了汴梁(今河南开封),并俘虏了徽宗和钦宗二帝,史称“靖康之耻”。
事变后,钦
宗赵桓的弟弟赵构,在大臣们的帮助下,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当起了皇帝,
建立了南宋王朝。
此后,又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苟延残喘,对金人提出的
无理要求全部答应。
到了宋理宗时,任用奸臣贾似道为相,而使得朝政更加混乱。
贾似道,字师宪,因其姐姐被选入宫中做了贵妃,依靠裙带关系才得以入
朝为官。
贾似道此人极善奉迎之事,很快就做了地方大官,之后,升任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逐渐掌握了朝中大权。
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鄂州被蒙古人围困。
贾似道领兵增援,还没开战,他就私下向蒙古人称臣纳贡。
得到
了实惠的蒙古人,很快就退了兵。
贾似道却谎报此战“大捷”,理宗不明究竟,还升他做了右丞相。
之后,他用计除掉异己势力,独揽了整个朝政大权。
理宗死后,度宗即位,贾似道被加封为太师,朝中一切政事都在他的私宅
中商议。
襄陽被围四年,他只是一味地向蒙古乞怜。
朝中的大臣们大多都是他
的心腹,只有一个叫陈仲微的人敢站出来揭露他的罪行。
陈仲微,字致广,曾
因得罪贾似道而被罢官。
他复官后,依然上书指责时政,说:“君道相业,两
有所亏!”批评国君和宰相的昏庸,还说宋徽宗和宋高宗的时候,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