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悬疑电影中的隐喻符号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旋律悬疑电影中的隐喻符号探究
摘要:《悬崖之上》是张艺谋导演对主旋律谍战悬疑题材电影的首度创作,
其以“乌特拉”行动为线索致敬隐秘战线上为国牺牲的无数革命英雄。
影片通过
群像叙事,采用章回体的叙事结构,推动故事发展,在人物关系、人物情感与剧
情节奏上探索与创新了谍战题材影片的叙事表达。
影片运用“雪一直下”“黑白
色彩”等符号隐喻表现意境,建构出电影美学视觉感。
关键词:《悬崖之上》;谍战电影;群像叙事;符号隐喻
一、引言
《悬崖之上》的故事背景设定在 1931年,四位曾在苏联受过密集训练的共
产党特工组成了一支任务小队,空降到当时的远东谍战前沿阵地——哈尔滨,执
行一个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行动。
由于这个行动密级特别高,敌方想要获取
更多的信息,只能从执行任务团队中策反知情人员。
在敌方的层层审问和威胁下,任务团队中有人叛变。
因此,从四名特工降落哈尔滨的那一刻开始,等待他们的
是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的复杂环境,但他们不畏牺牲,与敌人斗智斗勇,坚决履
行并完成自己的使命。
二、主旋律意识与商业元素的有机融合
主旋律电影往往具有强政治属性,是在特殊性或纪念性历史节点的一种仪式
性意识形态输出形式。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批展现中国共产
党成立初期峥嵘岁月的电影作品在大银幕上为建党百年华诞献礼。
从创作角度看,这些作品拓展了传统主旋律电影的叙事逻辑和模式,融合了主旋律意识形态与电
影的商业元素。
事实上,主旋律影片的商业化探索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2014年,由徐
克执导的《智取威虎山》获得了高票房与高口碑,打破了主旋律电影在观众心目
中的固有印象。
《智取威虎山》讲述了解放军 203小分队在与东北山林中盘踞多
年的土匪座山雕斗智斗勇的故事,呈现了剿匪小分队在茫茫林海、皑皑雪原惊心
动魄的战斗经历。
随后,一部部带着工业美学印迹的主旋律电影走入我们的视线。
《战狼》《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紧急救援》等现象级作品彰显了主旋律
类型化的日益成熟,而《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夺冠》《我和我的家乡》等作品延续这一类型化机制,主流价值观的商业化表达更加纯熟,获得了良好的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主旋律意识与商业元素的有机融合,避免价值内核与故事
形式“两张皮”的尴尬,打破了以往主旋律电影一味说教的刻板模式,突破观众
对主旋律作品的惯性思维,因而受到市场的欢迎。
换言之,只有恰当运用电影的
商业元素,主旋律作品才能满足观众的观影与审美需求,进而发挥其价值引导的
功能,潜移默化地滋养观众的心灵。
伴随主旋律影片商业化探索而来的是观众新
的观影习惯的培育,在“五一”“十一”“春节”等重要档期,年轻观众群体对
主旋律电影的消费,成为电影市场发展的一股新动力。
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
节点上,主旋律影片商业化探索仍在继续。
《悬崖之上》作为以主流叙事为基底
的谍战类型电影,拓展了革命英雄人物的群像塑造,通过对党史上无名英雄的影
像叙事,引导观众重温“不忘初心”的历史使命。
三、《悬崖之上》中隐喻符号表达
隐喻性与视觉美学建构符号本身是普遍事物的抽象概括与象征,其具有隐喻
的功能和属性。
符号的隐喻性在某种程度上替代语言成为电影创制语境中较为重
要的表现手法,也是张艺谋电影中重要的思想表达方式,其影片常常通过不同的
视觉符号来建构影视美学,表达特定含义。
“对于电影作品来说,所有的细节、
节奏、画面都应该指向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既是电影叙事的整体,也是
指电影美学的统一性,好的隐喻式叙事与电影本身一定是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机
构整体。
”符号化隐喻可以为影片叙事表达平添多种语义的延伸,但影片不能过
度依赖符号隐喻的叙事表达方式,而应通过符号隐喻使观众探寻影片镜头语言背
后的深层次含义。
1.象征性的符号隐喻
象征性的符号隐喻往往不仅能够烘托环境与渲染气氛,而且能成为影片叙事
表达与美学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影片贯穿全场的视觉元素“雪一直下”。
《悬崖之上》运用大量雪景营造冷峭与凛冽的意境,烘托行动小组在极其恶劣的
夹缝环境中生存。
影片伊始“乌特拉”四人行动小组就降落在大雪皑皑的森林上,内景通过人物衣帽上与窗外的降雪强化视觉符号,直至在行动结束的最后两场镜
头里降雪停止。
雪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该影片美学层面的支撑,白色所定义的“无色”,无生气与无血色,其隐喻在极寒天气下四人行动小组执行任务的艰巨与革
命道路的不易,影片最后营救成功则运用雪停的镜头与之前“雪一直下”的场景
构成反差,表达革命终将胜利。
其次,影片贯穿全场的视觉元素“黑白色彩”。
在当代影片中,黑白色彩依然会以独特的方式出现,以满足叙事语义的需要或者
导演个人电影色彩风格的表达。
该影片中四人行动小组成员身着黑色皮衣、头戴
礼帽在黑白的场域中执行任务,同时大量的夜景与雪花形成鲜明对比,构成了影
片冷酷的黑白格调。
从工业美学角度看,影片还原了暗色调的活动场景,不仅表
达了人物在“悬崖之上”行走,而且歌颂了隐秘阵线上的无名英雄,烘托有信仰、有热血、舍己为国的革命英雄形象。
此外,在影片的黑夜中,导演常用一束暖色
光线点缀画面,与黑白色彩相呼应,表现影片所寄喻的另一层含义,即故事人物
属性尽管是“无家可归”的,但这束暖光为承载使命感的战士在寒夜中找寻到了
一份归属感。
影片黑白色彩的表现强化了其叙事表达,而且黑白色彩作为图像符
号也使得影片影调更为立体与丰赡。
2.视听电影符号元素
《悬崖之上》的视听元素调用和类型化视觉谱系建构同样值得分析。
皮衣、
大雪、黑色汽车、刹车声、枪声等视听符号,都与影片的叙事有机融合。
老哈尔
滨的街景、人物的服饰、物品的摆设,都非常细致考究。
同时,不需要过多的对白,张艺谋只用了大量的近景、特写、角色的表情变化以及主演们的眼神交汇,
就把彼时紧张对抗的氛围营造出来。
可以说,环境场景的匠心构建是这部影片强
大视觉吸引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影片氛围营造的重要方式。
四、结语
符号文本的观众接受事实上,完全孤立的符号是不具备表达意义的,如果这
样的符号组成一个‘合一的表意单元’,就可以称为“文本”。
因此,所有能够
表达意义的符号都是以符号文本的形式出现的。
“符号文本的表意不仅与发送者
相关,也与接受者相关。
”观众接受既是影响影片口碑的核心要素,又是影响影片的最复杂多变、不易掌握的因素。
谍战题材影片的本质依然是政治性与娱乐性的有机结合,但在不同时期观众对谍战题材影片具有不同的娱乐需求。
在当下的媒介时代,影片需要更多地适应社会心理和观众的欣赏口味。
影片符号文本要能够满足观众个人精神的需要和潜在的心理要求并不容易。
艺术的方法有千万条,最牢靠的还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连接历史、观照现实、开启未来,从而实现现实主义创作对观众的正向引导和引领的作用。
未来,我们仍需要更多像《悬崖之上》这样高质量的谍战电影作品,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对电影艺术的憧憬以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蓝凡. 电影化叙事的特殊逻辑[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9( 10) : 4 - 14.
[2]马军. 当下中国式悬疑犯罪片创作的叙事征候[J].当代电影,2019(08):48-51.
[3]钟大丰. 类型电影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折射现实[J].当代电影,2020( 01) : 4 - 8.
[4]曹岩,王传琪. 《悬崖之上》:“群像叙事”的谍战片新探索:张艺谋访谈[J]. 电影艺术,2021(03):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