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哮喘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70例儿童哮喘患儿作为病例组,按1:1配对同期非哮喘儿童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分析两组危险因素。

结果病例组患儿过敏史、父母过敏史、家族哮喘史、过去1年呼吸道感染次数≥6次、室内曾经装修、被动吸烟、居住环境通风差、母乳喂养0.05)。

结论患儿过敏史、父母过敏史、家族哮喘史、反复呼吸道感染、室内装修、被动吸烟、居住环境通风差、母乳喂养时间短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可以从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呼吸道感染、改善居住环境、尽量母乳喂养等方面进行该疾病的防治。

关键词儿童;哮喘;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气促等症状,严重威胁儿童健康[1]。

近年来,儿童哮喘的发病率表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多数儿童患儿成年后仍然存在哮喘病[2]。

因此,儿童哮喘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为该疾病的针对性防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儿童哮喘患儿70例作为病例组,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童哮喘防治常规》中的哮喘相关诊断标准[3],排除其他导致咳嗽、气促的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儿。

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6.4±
2.1)岁,病程4~28个月,平均病程(7.3±6.5)个月。

同时按1∶1配对同期非哮喘儿童7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6.7±2.3)岁,病程4~26个月,平均病程(7.6±6.6)个月。

两组受检儿童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病例组和对照组均由同一医务人员统一应用《儿童哮喘危险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民族等一般特征,父母过敏史、家族哮喘史等遗传因素,过敏史、呼吸道感染次数等病史情况,是否剖宫产、早产儿、母乳喂养等孕产情况以及室内装修、被动吸烟、居住环境通风条件、室内是否有开花植物等环境因素。

调查后进行统计,进行两组间单因素比较。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单因素比较。

病例组患儿过敏史、父母过敏史、家族哮喘史、过去
1年呼吸道感染次数≥6次、室内曾经装修、被动吸烟、居住环境通风差、母乳喂养0.05)。

见表1。

3 讨论
哮喘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儿童哮喘的发生率可达0.5%~2.0%,已经成为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4]。

探讨该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该疾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特异性体质与哮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5]。

病毒同时也是过敏原,反复呼吸道感染也是引起哮喘的高危因素[6]。

本研究中,儿童自身有过敏史和过去1年内呼吸道感染次数≥6次的比例分别高达68.6%和70.0%,明显高于对照组44.3%和24.3%(P<0.05),提示存在过敏史及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哮喘的风险增加,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及呼吸道感染,以减少哮喘发生。

研究表明[7],哮喘具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

本研究中同样发现,病例组父母过敏史和家族哮喘史比例明显增加,表明遗传因素在哮喘中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该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针对有遗传病史儿童应早期做好哮喘预防。

另外,环境因素在哮喘的发病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居住环境通风差、被动吸烟等都将增加哮喘发生风险[8]。

本研究中,哮喘病例组室内曾经装修、居住环境通风差、被动吸烟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改善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哮喘发生风险。

在对孕产因素调查中发现,病例组母乳喂养0.05),表明哮喘的发生可能与这些因素无关,也可能是样本量小的原因所致,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过敏史、父母过敏史、家族哮喘史、反复呼吸道感染、室内装修、被动吸烟、居住环境通风差、母乳喂养时间短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可以从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呼吸道感染、改善居住环境、尽量母乳喂养等方面进行该疾病的防治。

参考文献
[1] 王强,徐春雨,徐东群,等.中国城市儿童哮喘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3):237-241.
[2] 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中国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123-127.
[3] 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2):747-750.
[4] 安淑华,王艳艳,宋庆,等.儿童哮喘相关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临床儿科杂志,2010,28(5):455-458.
[5] 邵明军,刘传合,王强,等.北京市城区哮喘儿童过敏状况及危险因素调查.中国医刊,2014(7):48-51.
[6] 张欣,徐周.上海市3~14岁儿童哮喘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7):131-133.
[7] 马莉,陈大灵,章如新,等.江苏南通地区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患病相关性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45(6):502-505.
[8] 罗茂红,来则民.儿童哮喘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2):96-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