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学年第一学期浙江“七彩阳光”联盟期初联考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准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岳勋最初无意再翻拍人温题材的作品,听说《深夜食堂》是一个讲述来来往往的食客的
故事,更加兴趣寥寥
....(liao),但拗不过朋友的坚持,他最终允诺先看下漫画再做决定。
B. Uber的发展展现出其所向披靡的画面,但快速扩张也异致监管问题接踵(zhong)而至,全世界的竞争付手都在虎视耽耽地盯着Uber出错:这家命运跌宕起伏的公司正亟待改革以化解危机。
C.游戏对中小学生的危害毋(wil) 庸赘 (zui)言,一方面是网络游戏巨大的诱惑性,另一方面是年龄条款限制、实名注册对于很多孩子而言就是小菜一碟,形同虚设,这一切让家长们忧心忡忡。
D.许多人对泡菜不屑(xue) 一顾,但眼下这种用发酵(jiao)数月的大蒜制作而成的辣味腌菜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
某研究美食外交的教授说,千禧一代对尝试健康食品和精心烹饪美食尤其感兴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布达拉宫的一个另类,他本应该转世为一个诗人,却转世为达赖。
[甲]他是这一类诗歌的作者:“我去高僧大德的面前/求他指引光明之路/但心就是收不住啊/一转身又回情人那里去了”。
他的情歌吉光片羽,隐含道心,几百年来一直在藏区流传,还有许多伪托之作。
[乙]人们相信:那些杰出的爱情诗篇,其作者一定是仓央嘉措——他是在佛殿之外得道的活佛。
仓央嘉措的一生是关于一位多情的诗人的传说,而不是关于一位达赖的传说。
布达拉宫没有他的灵塔,只有他的一具银子锻造的少年身像和一个寝宫。
[丙]那寝宫叫做“不灭具乐殿”,床榻边有许多神佛像,经
幡,幽深阴郁。
仓央嘉措后来被怀疑不是真正的灵童,因而被逐出布达拉宫,,而后,二十
多岁的他不知所终
....,只有他的诗歌继续在大地上活着,那就是他的永恒不灭的灵塔。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吉光片羽
B.锻造
C.而后
D.不知所终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内-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14个国家的驻华使领馆官员来到舟山,领略了“诗画浙江”的海岛风情:在“南海观音”,他们被东方佛教文化所吸引;在普济禅寺,又叹服于杰出的古代建筑工艺。
B.“小候鸟驿站”活动以青年教师为主体,以服务暑假到杭州来和父母团聚的留守儿童为主要对象,通过教师志愿者对“小候鸟”们的专业化的陪伴,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C.由此可见,政府不仅希望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商人们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而且普通百姓也能发家致富,只有指向这一目标的政策才能得到普罗大众的支持。
D.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不错:可对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这一点却常常被忽视。
5.在横线处以反问句的形式概括文段主旨。
(不超过25字)(3分)
吴国阖闾时代,长期争霸的晋、楚两强都已进入“战略疲劳期”,两国的国内矛盾都已积重难返、愈演愈烈,吴国在这时崛起,正是春秋时局的一个战略间隙。
吴国的中心区域在苏南,卧伴长江,坐拥太湖,土地肥沃,水利发达,既利于农桑发展,也便于舟楫商贸,一旦进入发展轨道,迅速成为富庶之乡。
此外,齐晋楚三国长期征战不休,国家疲惫,君臣相斗,人心涣散,许多杰出人物纷纷出走,吴国坐收渔翁之利。
楚国的伍子胥、伯嚭,齐国的孙武等一批能臣武将,都相继投奔吴国。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字)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几乎所有哲学家都认为,心灵的本质在人的思想和意识之中,人是一种
知性、理性的动物。
“这是一个古老而普遍的根本错误,是人类捏造的第一个谎言......我们必须首先将之摒弃。
”“意识只是我们心灵的表面。
正如我们只了解地球的地壳,而不
了解它的内部
....,我们对自己的心灵也知之甚少。
”其实,潜藏在自觉理性之下的是自觉或不自觉的意志——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生命力,一种自发的活动,一种专横地表达欲望的意志。
有时候,意志似乎能被理性引领,但这种仅仅像主人被其向引领;意志其实是“一
个瞎子,但他身体强壮,肩上背负着羸弱的却目光炯炯的瘸子
.......。
”我们并不是因为发现欲求某个事物的种种理由才去想要得到它,而是因为欲求某个事物才去寻找得到它的种种理由。
就像这样,我们甚至通过这样的哲学、神学的思辨来掩盖自己的欲望。
因此,叔本华把人类称作“形而上学的动物”——其他动物拥有欲望时是不会来一番形而上学的空头理论的。
“最令人生气的是,当我们与一个善于推理阐释的人争辩,绞尽脑汁想说服他时,最后竟然发现我们需要对付的恰恰是他的意志,因为这个人根本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
” 所以,逻辑是是毫无用处的,从来没有人单纯利用逻辑来说服别人。
即使是逻辑学家,逻辑也只是他们的生财之道。
如果想说服一个人,必须诉诸他的兴趣、他的欲望、他的意志。
大家想一下,我们对胜利会终身难忘,而时失败,我们一转眼就把它忘了,因为记忆只是意志的仆人。
“另一方面,即使是最愚笨的人,当谈论的事物与他所想息息相关时,他的悟也会立刻灵敏起来。
” 一般来说,理性会在危急关头出现,比如狐狸:理性也会因欲望而产生,比如罪犯。
但是,理性似乎总是服从于欲望,充当欲望的工具。
当理性试图顶替意志时,困惑随之而来。
最容易犯错误的人莫过于仅凭反思行事的人。
想一下人类为了食物、配偶、孩子而卷入的激烈纷夺,这些纷争难道是反思的结果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究其原因,它们其实是半自觉的生存意志以及追求完满生命的意志的结果。
“表面上看,人往前走是因为某钟东西在前面拉着,而实际上,是因为手今在后面推着”;他们以为自己是被自己所见牵引,而实际上,他们是被自己所感驱使:也就是说,他们被本能驱使,而对本能的作用力,他们在一半的时间里是无法意识到的。
理性只是相当于一国的外交部长。
(节选自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第七章叔本华》 ) 7.甲乙内丁中加点的词语,不指向“意志”的一项是(3分)
甲:“正如我们只了解地球的地壳,而不了解它的内部……”
乙:“一个瞎子,但他身强力壮,肩上背负着能给他指路的目光炯炯的瘸子。
........”
丙:“即使愚笨的人,当谈论的事物与他所想息息相关时,他的悟性也会立刻灵敏起来。
”
丁:“表面上看,人往前走是因为某种东西在前面拉着,而实际上,是因为某种东西
....在后面推着。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乙
D.甲和丁
8.下列对意志和理性的关系的理解,不符合叔本华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自觉理性只是表象,意志是真正的深层动力。
B. 大多数情况下,意志引领理性;但有时候,理性也能引领意志。
C.意志常常表现为欲望,理性常常表现为逻辑,逻辑战胜不了欲望。
D.如果以埋性代替意志来行事,可能会招致失败。
9.阅读小说《罗生门》的故事梗概,用选文中叔本华的哲学观点简要解释家将的选择(4分 )
故事梗概:饥荒年代,一个被主人辞退的家将将正在做强盗还是被饿死之间作思想斗争。
因为避雨,他来到堆满死尸的罗门生,发现有老婆子正在从女尸头上拔头发。
家将对此义愤填膺,认为这是不可饶恕的罪恶。
但老太婆解释说她这样做只是想将头发卖给做假发的人,以免自己饿死;并说这个死去的妇人也曾经把晒干的蛇肉当做干鱼来卖以维持生计。
于是,家将不再为选择饿死还是当强盗烦恼,他说:“那么,我剥你的衣服,你也不要怪我,我不这样,我也得饿死嘛。
”于是,他就抢了老太婆的衣服,逃走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
草炉饼
张爱玲
前两年看到一篇大陆小说《八千岁》,里面写一个节俭的富翁,老是吃一种无油烧饼,
叫做草炉饼。
我这才恍然大悟,四五十年前的一个闷葫芦
...终于打破了。
二次大战上海沦陷后天天有小贩叫卖:"马……草炉饼!"吴语"买""卖"同音"马","炒"音"草",所以先当是"炒炉饼",再也没想到有专烧茅草的炉。
卖饼的歌喉嘹亮,"马"字拖得极长,下一个字拔高,末了"炉饼"二字清脆幷跳,然后突然噎住。
是一个年轻健壮的声音,与卖臭豆腐干的苍老沙哑的喉咙遥遥相对,都是好嗓子。
卖馄饨的就一声不出,只敲梆子。
馄饨是消夜,晚上才有,臭豆腐干也要黄昏才出现,白天就是他一个人的天下。
也许因为他的主顾不是沿街住户,而是路过的人力车三轮车夫,拉塌车的,骑脚踏车送货的,以及各种小贩,白天最多。
可以拿在手里走着吃——最便当的便当。
战时汽车稀少,车声市声比较安静。
在高楼上遥遥听到这漫长的呼声,我和姑姑都说过不止一次:"这炒炉饼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
"现在好些人都吃。
"有一次我姑姑幽幽地说,若有所思。
我也只"哦"了一声。
印象中似乎不像大饼油条是平民化食品,这是贫民化了。
我姑姑大概也是这样想。
有一天我们房客的女佣买了一块,一角蛋糕似地搁在厨房桌上的花漆桌布上。
一尺阔的大圆烙饼上切下来的,不过不是薄饼,有一寸多高,上面也许略洒了点芝麻。
显然不是炒年糕一样在锅里炒的,不会是"炒炉饼"。
再也想不出是个什么字,除非是"燥"?其实"燥炉"根本不通,火炉还有不干燥的?
《八千岁》里的草炉饼是贴在炉子上烤的。
这么厚的大饼绝对无法"贴烧饼"。
《八千岁》的背景似是共党来之前的苏北一带。
那里的草炉饼大概是原来的形式,较小而薄。
江南的草
炉饼疑是近代的新发展,因为太像中国本来没有的大蛋糕。
战后就绝迹了。
似乎战时的苦日子一过去,就没人吃了。
我在街上碰见过一次,擦身而过,小贩臂上挽着的篮子里盖着布,掀开一角露出烙痕斑斑点点的大饼,饼面微黄,也许一叠有两三只。
白布洗成了匀净的深灰色,看着有点恶心。
匆匆一瞥,我只顾忙着看那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的食品,没注意拎篮子的人,仿佛是个苍黑瘦瘠中年以上的男子。
我也没想到与那年轻的歌声太不相称,还是太瘦了显老。
上海五方杂处,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反而少见。
叫卖吃食的倒都是纯粹本地口音。
有些土著出人意表地肤色全国最黑,至少在汉族内。
而且黑中泛灰,与一般的紫膛色不同,倒比较像南太平洋关岛等小岛(Micronesian)与澳洲原住民的炭灰皮色。
我从前进的中学,舍监是青浦人——青浦的名称与黄浦对立,想来都在黄浦江边——生得黑里俏,女生背后给她取的绰号就叫阿灰。
她这同乡大概长年户外工作,又更晒黑了。
沿街都是半旧水泥弄堂房子的背面,窗户为了防贼,位置特高,窗外装凸出的细瘦黑铁栅。
街边的洋梧桐,淡褐色疤斑的笔直的白圆筒树身映在人行道的细麻点水泥大方里全是住宅区,紧接着通衢大道,也没有棚户。
其实地段好,而由他一个人独占,想必也要走门路,警察方面塞点钱。
不像是个乡下人为了现在乡下有日本兵与和平军,无法存活才上城来,一天卖一篮子饼,聊胜于无的营生。
这些我都是此刻写到这里才想起来的,当时只觉得有点骇然。
也只那么一刹那,此后听见"马……草炉饼"的呼声,还是单纯地甜润悦耳,完全忘了那黑瘦得异样的人。
至少就我而言,这是那时代的"上海之音",周璇、姚莉的流行歌只是邻家无线电的噪音,背景音乐,不是主题歌。
我姑姑有一天终于买了一块,下班回来往厨房桌上一撩,有点不耐烦地半恼半笑地咕噜了一声:"哪,炒炉饼。
"
报纸托着一角大饼,我笑着撕下一小块吃了,干敷敷地吃不出什么来。
也不知道我姑姑吃了没有,还是给了房客的女佣了。
10.文章首段中的“闷葫芦"具体指什么?(2分)
11.赏析文中两处画线句。
(6分)
(1)“现在好些人都吃。
”有一次我姑姑幽幽地说,若有所思。
(2)至少就我而言,这是那时代的“上海之音",周璇、姚莉的流行歌只是邻家无线电的噪音,背景音乐,不是主题歌。
12.文章第二段详细描摹了各种小贩的叫卖声,你如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6分)
13.结合全文,谈谈“草炉饼”在文中的作用。
(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
说钓
(清)吴敏树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
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
当初夏、中秋之月,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
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
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
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
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
”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
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
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
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
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蓝而一相笑也。
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
余疑钧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嘻!此可以观矣。
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
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
..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
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
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
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逮.暮乃归逮:及至,等到。
B.其得鱼与午前比.比:比较。
C.其数试而不遇.也遇:得志。
D.吾方数.数.钓而又来能有之者也数数:屡次,常常。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动而掣之则无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乃收竿持鱼以归今君乃亡赵走燕
C.必数数往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且或无一得者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钓》以钓鱼“求得"譬科第求取,意在表明钓胜于鱼,即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B.作者认为,钓时心想“得大鱼焉”是悟“趣”未彻底,导致劳神忍苦。
文章于现身说法中暗寓讽意。
C.文章虽是说理文,却十分细腻地叙写了钓鱼求大的全过程,不仅记述行为,更摹写心态,为全文寓理于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D.《说钓》在"求"字上立意,反对的是一味追求"进于礼部,吏于天宫” 惟的大是逐,但并未否定科举制度本身。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
(5分)
(2)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
(3分)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明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9-20题.(8分)
水调歌头•多景楼
陆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占徐州。
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
使君①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
叔子②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注】①多景楼:位于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
1164年,出任镇江府通判的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兹(即词中“使君”)登楼游宴,写下此词。
时金兵踞于淮北。
镇江为江防前线。
②叔子:西晋大将羊羊祜(hu),字叔子,镇守襄阳,军功卓著,志在灭吴而生时来能完成大业,曾登临兴悲。
"襄阳登览”即指此事。
19.赏析上阕中的画线句。
(3分)
20.简析全词在抒发感情的主要特点。
(5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
(一)
子路曰:“卫君侍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二)
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①,桓子是以免。
既,卫人赏之以邑,辞。
请曲县、繁缨②以朝,许之。
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名以出信③,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若以假人,与人政也。
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春秋左传》.成公二年)
[注] ①孙桓子:卫国国君。
②曲县:即“曲悬”,周礼规定,诸侯之乐,室内三面悬乐器。
繁缨:古代天子、诸侯所用辂马的带饰。
依礼制。
曲县和繁缨只有诸侯才能使用。
③名以出信:名位与实际相符以显示诚信。
21.材料中,孔子为何责备子路“野” ?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2分)
22.(1)这两则材枓均体现儒家的何种思想?(1分)(2)指出儒家重视该思想的原因,并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3分)
(四)占诗文默写。
(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6分)
(1),;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滕王阁序》)
(2)鼎铛玉石,,,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阿房宫赋》)(3)不然,,,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
(4)西当太白有鸟道,,,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蜀道难》)(5)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论语》)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作文。
(60分)
《朗读者》是央视推出的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它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用平易的情感读出了文字背后的价值,达到了节目以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
节目播出后,引发的热度甚至出乎了制作了董卿的预料。
《见字如面》是黑龙江卫视的一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节目,旨在用书信带领观众
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该节目播出后赢得超高人气。
这两档节目播出后反响热烈的事实,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自定立意。
②标题自拟。
③不得抄袭、套作。
2017学年第一学期浙江“七彩阳光”联盟期初联考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参考答案
1. A(B虎视眈眈,C毋庸赘zhuì言,D不屑xiè一顾)
2. D(A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B锻造:用锤击、加压等方法,使在可塑状态下的金属材料成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并提高它的机械性能。
应用“打造”。
C“而后”后面所叙述的行为或事件,往往紧接着前面的行为或事件发生,应用“尔后”。
D不知所终:不知道结局或下落。
)
3.B(“相信”后的冒号应用逗号)
4. A(B“以服务留守儿童为主要对象”搭配不当,应为“以留守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C
语序不当,应为“政府希望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商人们能……,而且普通百姓也能……”。
D“对……这一点却常常忽视”或“……这一点却常常被忽视”,删去“对”,否则杂糅。
)
5.天时、地利、人才三者兼得,吴国怎能不迅速崛起?(答出吴国崛起的三个因素,得2分,反问句式无误得1分。
)
6. 评分标准:(1)落实“听觉描写”“心理描写”;(2)情、景和谐;(3)能运用修辞方法,以达到“生动”。
7. B(甲句中,“它的内部”指意志。
乙句中,“瘸子”指理性。
丙句中,“悟性”指向理性。
丁句中,加点的“某种东西”指向意志。
)
8. B(A项:依据原文“‘潜藏在自觉理性之下的是自觉或不自觉的意志’”。
B项:“有时候,理性也能引领意志”理解错误,依据:“有时候,意志似乎被理性引领,但这仅仅像主人被其向导引领”。
C项:根据原文相关内容。
D项:依据原文“当理性试图顶替意志时,困惑随之而来。
最容易犯错误的人莫过于仅凭反思行事的人”。
)
9. 理性上家将知道做强盗是罪恶的,但意志告诉他不能饿死,于是理性服从了生存意志。
(观点正确,给2分;能结合家将的选择,给2分。
)
10.(2分)“草炉饼”的第一个字是个什么字。
11.(6分)(1)通过语言、神态描写,反映了战时的上海,生活变得艰难(“贫民化”),许多人只能吃便宜的草炉饼来度日的状况,也表现了姑姑对时局的无奈感慨。
(2)借对叫卖声和无线电里的流行歌曲两种声音的议论,委婉道出:战争年代的上海,多数人都在为生计苦苦挣扎,灯红酒绿只是一小撮人的生活(或者“繁华只是表象”)。
12. (6分)
(1)解释“闷葫芦”的起因。
(2分)
(2)展现战时上海的俗世生活场景,特别是贫民的生活。
(2分)
(3)和后文形成对比。
卖草炉饼的小贩“年轻健壮”的声音和后文“苍黑瘦瘠中年以上”形成对比,表现了下层人民生活的辛苦和艰难。
(2分)
13. (6分)
(1)草炉饼是文章的线索,串联起战时上海的俗世生活场景、小说《八千岁》、卖
草炉饼的小贩、姑姑等诸多人事,使文章散而不乱。
(2分)
(2)草炉饼是战时上海的缩影,反映了当时民生凋敝、生活艰难的现实。
(2分)(3)作者对草炉饼的好奇寄托着她对俗世生活的热爱,对“黑瘦得异常”的卖草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