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课堂结构提高教学实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整课堂结构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数学课堂结构教学实效
数学是一门探究客观世界规律的学科。

中学生已经初步拥有了探寻客观事物本质的欲望,他们一个个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他们是认识的主体,更是发展的主体。

我们只有以这样的理念去把握中学数学教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将这个理念落实到课堂上?笔者从调整课堂结构入手,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可分为四个环节。

一、“浪漫”开始,埋下伏笔
有人说,语文教学是模模糊糊一大片,数学教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

数学强调的是精确,首肯的是精致。

因此,很多数学课堂一开始便让学生进入到一种缜密思考的氛围中,让学生透不过气来。

其实,数学学习归根到底也是一种认识过程。

正如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指出的,任何人的认识都要经过一个“浪漫—精确—综合”的过程。

因此,在中学数学课堂中,我们仍然需要一种“浪漫”的开始。

这种“浪漫”的开始可以是对旧知识的复习,这种复习不是测试,而是让学生利用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也可以是游戏,即使到了初三年级,也需要进行游戏,如数字游戏和图形游戏。

当然,每一次复习,每一次游戏,都要埋下新知识学习的伏笔。

比如,讲解负数时,从气温表开始,让学生回忆夏天最热的时候是什么什么温度,冬天最
冷的时候是什么温度,最热的时候是什么感受,最冷的时候是什么感受,然后提出问题:“零下”怎么表示呢?
二、明确目标,进行自学
在浪漫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此时,精确的数学学习开始,我们首先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比如,《方差》一课的学习目标为: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3.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对这些目标,我们的表述不是含混的,而是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信息:本节课我们要学会什么知识,这些知识是怎么产生的,用这样的知识来干什么。

有了这样的目标,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学习驱动,主动性被大大激发起来。

为了让教学目标更清晰,可以使用多媒体将学习目标展示在投影屏幕上,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利用声频播放学习目标,还可以让学生口头复述学习目标。

这样,学生完全明白了他们该完成什么任务,该干什么,该怎么做。

接着学生进行自学。

我们的课堂必须安排学生的自学时间,因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数学就是要理顺客观世界中看起来比较复杂的数量、空间关系。

即使是较抽象的知识如上述的方差,也是从旧知识开始,让学生主动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探索。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发现问题。

这些问题中,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

由于知识和认识的规律性,学生在自学中产生的问题很多是共性的。

教师集中解决共性问题,能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
识背景都不同,性格和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因此,在自学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个性化的问题在所难免。

对这些问题,教师也不要忽视,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往往能促进全体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

三、师生对话,解决问题
学生自学后对知识产生了浅表的认识,教师也掌握了一定的课堂信息,这时便开始“师生对话”。

教师一般先呈现共性问题,采取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发现错误。

对于个别学生的个性问题,通常让别的学生来发现,使出现问题的学生进入反思的状态。

这种状态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他们通过同伴的解释,终于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这时我们可以明显感到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喜悦。

四、测试评价,获得提升
最后是测试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充满挑战的。

经过学生的自学、师生之间的对话,知识已经在学生头脑中扎下了根。

这个时候,只要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成问题,就一定能够完成相关测试。

测试,既是一种评价,更是一种提升。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反对当堂训练,认为这种训练浪费了教师讲授的时间。

其实,只要做到练习的内容重在能力培养,不搞死记硬背,题量少而精,是能够让学生获得比教师的讲授还要多的知识的。

在测试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要让学生感觉到测试是正规、严肃的,是需要独立思考的,要让他们体验到一种“快节奏”。

在测试结束后,教师还要与学生一起进行评价,既评价学生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