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意识与文艺的自觉——论魏晋风度兴衰的伦理动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为 与现 实事物无 密切关系 的清 谈, 儒学一 时转 为潜
流 ,老 庄兴起 。
个 技巧 的问题 , 汉代 的审美意识并 没有摆脱伦 理 不过 这种 控 制也 确 实 随着 社会 伦理 变迁 而 减
批评 ,当政者如 隋文帝亦深感此风败坏人心 ,甚 至
药及 酒之关 系》中将 其定位为 “ 文学 的 自觉时代” , 更是突 出 了这个 时期艺 术精 神在 历 史 中的特殊 地 位 。 日本 学者 铃木虎雄 1 9 2 0年 在 《 魏晋南 北朝 时 代 的文 学论》 中也 曾提 出:“ 通观 白孔 子以来 直至 汉末 , 基 本上没有 离开道德论 的文 学观 ,并且在这
第 3 期
殷 明明
个 体 意从魏 晋开始 。 ”D ¨ 应 当承 认 ,这些意见各 有理据 。仅从 艺术形式
是主 动 ,淡出 了现实政 治,他们 大多对 国家政 治极
度 失望 ,社会之变 动引起 思想之变化 ,“ 故其 时之 思想 中心不 在社会而 在个人 ,不在环 境而在 内心 ,
求 由精神 逍遥 转 为世 俗 享 乐时 ,文 艺也就 由魏晋 的 高蹈 转 为齐 梁的靡 丽 。
[ 关键 词] 个体 意 识 ;文艺 的 自觉; 整体 主义 ;魏晋 ; 齐 梁 [ 中 图分类号 ] 1 2 0 6 . 2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1 0 0 9 — 2 6 9 2( 2 0 1 3 )0 3 — 0 0 7 6 — 0 5
属性 ,它 既可 以指 向外 在的事功,也可 以指 向精神
的超脱 ,也可 能落 实为感官之 享乐。个体意识在激 发起文艺 的 自觉 之后,文艺难 免会兴起对 自身形式 的迷恋 ,这种形 式的 自恋,一旦缺乏嵇阮式 的刚正
人格作为风骨 ,也就容易成为一种声律的游戏。
一
1 9 4 0年代王瑶 先生的 《 中古文学史论》 ,1 9 6 0 年代游 国恩先生 的 《 中国文 学史》等著 作均沿袭 了 这一观 点 。钱穆 、余英 时、李泽厚等诸 位先生也 都
不在 形质而在 精神州 ¨ ,关注 政治 的清 议也流 变
的发展来 说, 汉 代艺术 的确 已经 具备审美 自觉的条 件 了,它 已经 有丰 富 的 艺术形 式和 高超 的艺术 技 巧,所 以单从形式要 素而言 ,审美无 需等到魏 晋再 自觉 。 但 艺术从来 不是在真 空之 中发展 , 它 不单是
赞 同此 见解 。
当代 也有一些学者质 疑这个传统 观点 , 如张少 康教授 ,他 以为 :“ 文 学的独立和 自觉有 一个较长 的发展过程 , 它从 战 国初期 开始初露端倪 ,到西 汉
、
群 体 意 识 的衰 微 与
个体意识 的觉醒
对 于汉末魏 晋的艺术成就 , 历来有着高度 的赞
一
段 时 期 内进 而形 成只 以对 道德 思想 的鼓吹 为手
段来 看文 学 的存在 价值 的倾 向。如 果照 此 自然发 展, 那 么到魏代 以后,并 不一定能够产 生从文学 自 身看其存在价 值 的思想 。因此 ,我认 为,魏 的时代
是 中国文 学的 自觉 时代 。 ”Ⅲ”
下令凡作艳丽文字者都要送 官严 办。文风 由魏晋之 高蹈转为齐梁之艳俗也 并非无端 ,其 中有着 个体意 识发展 的必然和无奈 ,因为个 体意识 本身具有多重
第 1 4卷 第 3期
2 0 1 3年 9月
燕 山大 学 学 报 ( 哲 学 社会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Y a n s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3 — 3 0 [ 基 金 项 目]安徽 省 社 会 科 学 规划 项 目 “ 嵇康文学研究”( AHS K F 0 9 -1 0 D 6 1 )
[ 作者简介】 殷 明明 ( 1 9 8 0一) ,男,安徽黄山人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文学博士,中国人 民大学博士后。
誉 ,宗 白华 先 生称其 为 “ 最 富艺 术精 神 的一个 时 代” 。鲁迅先生 1 9 2 7年 的演讲 《 魏 晋风度及 文章与
中期 已经 相当 明确 , 这个 过程 的完成可 以刘 向对 图 书 的分类 作为基本标 志 。 ” 旺 " 又如赵敏 俐教授亦撰
文认 为 :“ 如果 认为 中国文学存在 着一个 从不 自觉 走 向 自觉的历史起 点的话, 这个起始 点也应该从 汉
汉末魏晋残酷 的社会现实动摇 了士人原有 的政 治信念 ,迫使他们从外在事功撤 回到 内心之 中,挤 压 出了士人之 自觉意识 ,孕育 了魏晋一代名 士,文 艺也 由此具有 了独立 的品格和逍遥 的意境 。可惜之 后有些文士只得魏晋风骨之皮相 ,萎靡绮丽 文风 至 于齐梁一发不可 收,士人如刘勰 、钟 嵘对此 都多有
、 , 0 1 .1 4 N O.3 Se p .2 01 3
个体 意识 与文 艺 的 自觉
— —
论 魏 晋 风 度 兴衰 的伦 理 动 因
殷 明 明
( 1 . 安庆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安庆 2 4 6 1 3 3 ; 2 .中国人 民大学 文学院,北京 1 0 0 8 7 2 ) [ 摘 要] 文艺在汉代 已有 了丰富的形式和技巧, 但一般认为到 了魏晋文艺才真正走向 自觉。 这和 汉代 文 艺在 观念 上 受到伦 理 政 治 的控 制 有 关 ,士人 在其 时大 多服 膺 于群 体 理想 ,尚无 意 于艺术的 自觉问题。汉末以后 ,随着时局动荡,大一统的伦理政治趋于崩溃,群体意识衰微 , 个体精神得以凸显。对于士人,艺术也就从治 国安邦的工具变为精神安顿的途径。当个体追
为 与现 实事物无 密切关系 的清 谈, 儒学一 时转 为潜
流 ,老 庄兴起 。
个 技巧 的问题 , 汉代 的审美意识并 没有摆脱伦 理 不过 这种 控 制也 确 实 随着 社会 伦理 变迁 而 减
批评 ,当政者如 隋文帝亦深感此风败坏人心 ,甚 至
药及 酒之关 系》中将 其定位为 “ 文学 的 自觉时代” , 更是突 出 了这个 时期艺 术精 神在 历 史 中的特殊 地 位 。 日本 学者 铃木虎雄 1 9 2 0年 在 《 魏晋南 北朝 时 代 的文 学论》 中也 曾提 出:“ 通观 白孔 子以来 直至 汉末 , 基 本上没有 离开道德论 的文 学观 ,并且在这
第 3 期
殷 明明
个 体 意从魏 晋开始 。 ”D ¨ 应 当承 认 ,这些意见各 有理据 。仅从 艺术形式
是主 动 ,淡出 了现实政 治,他们 大多对 国家政 治极
度 失望 ,社会之变 动引起 思想之变化 ,“ 故其 时之 思想 中心不 在社会而 在个人 ,不在环 境而在 内心 ,
求 由精神 逍遥 转 为世 俗 享 乐时 ,文 艺也就 由魏晋 的 高蹈 转 为齐 梁的靡 丽 。
[ 关键 词] 个体 意 识 ;文艺 的 自觉; 整体 主义 ;魏晋 ; 齐 梁 [ 中 图分类号 ] 1 2 0 6 . 2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1 0 0 9 — 2 6 9 2( 2 0 1 3 )0 3 — 0 0 7 6 — 0 5
属性 ,它 既可 以指 向外 在的事功,也可 以指 向精神
的超脱 ,也可 能落 实为感官之 享乐。个体意识在激 发起文艺 的 自觉 之后,文艺难 免会兴起对 自身形式 的迷恋 ,这种形 式的 自恋,一旦缺乏嵇阮式 的刚正
人格作为风骨 ,也就容易成为一种声律的游戏。
一
1 9 4 0年代王瑶 先生的 《 中古文学史论》 ,1 9 6 0 年代游 国恩先生 的 《 中国文 学史》等著 作均沿袭 了 这一观 点 。钱穆 、余英 时、李泽厚等诸 位先生也 都
不在 形质而在 精神州 ¨ ,关注 政治 的清 议也流 变
的发展来 说, 汉 代艺术 的确 已经 具备审美 自觉的条 件 了,它 已经 有丰 富 的 艺术形 式和 高超 的艺术 技 巧,所 以单从形式要 素而言 ,审美无 需等到魏 晋再 自觉 。 但 艺术从来 不是在真 空之 中发展 , 它 不单是
赞 同此 见解 。
当代 也有一些学者质 疑这个传统 观点 , 如张少 康教授 ,他 以为 :“ 文 学的独立和 自觉有 一个较长 的发展过程 , 它从 战 国初期 开始初露端倪 ,到西 汉
、
群 体 意 识 的衰 微 与
个体意识 的觉醒
对 于汉末魏 晋的艺术成就 , 历来有着高度 的赞
一
段 时 期 内进 而形 成只 以对 道德 思想 的鼓吹 为手
段来 看文 学 的存在 价值 的倾 向。如 果照 此 自然发 展, 那 么到魏代 以后,并 不一定能够产 生从文学 自 身看其存在价 值 的思想 。因此 ,我认 为,魏 的时代
是 中国文 学的 自觉 时代 。 ”Ⅲ”
下令凡作艳丽文字者都要送 官严 办。文风 由魏晋之 高蹈转为齐梁之艳俗也 并非无端 ,其 中有着 个体意 识发展 的必然和无奈 ,因为个 体意识 本身具有多重
第 1 4卷 第 3期
2 0 1 3年 9月
燕 山大 学 学 报 ( 哲 学 社会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Y a n s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3 — 3 0 [ 基 金 项 目]安徽 省 社 会 科 学 规划 项 目 “ 嵇康文学研究”( AHS K F 0 9 -1 0 D 6 1 )
[ 作者简介】 殷 明明 ( 1 9 8 0一) ,男,安徽黄山人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文学博士,中国人 民大学博士后。
誉 ,宗 白华 先 生称其 为 “ 最 富艺 术精 神 的一个 时 代” 。鲁迅先生 1 9 2 7年 的演讲 《 魏 晋风度及 文章与
中期 已经 相当 明确 , 这个 过程 的完成可 以刘 向对 图 书 的分类 作为基本标 志 。 ” 旺 " 又如赵敏 俐教授亦撰
文认 为 :“ 如果 认为 中国文学存在 着一个 从不 自觉 走 向 自觉的历史起 点的话, 这个起始 点也应该从 汉
汉末魏晋残酷 的社会现实动摇 了士人原有 的政 治信念 ,迫使他们从外在事功撤 回到 内心之 中,挤 压 出了士人之 自觉意识 ,孕育 了魏晋一代名 士,文 艺也 由此具有 了独立 的品格和逍遥 的意境 。可惜之 后有些文士只得魏晋风骨之皮相 ,萎靡绮丽 文风 至 于齐梁一发不可 收,士人如刘勰 、钟 嵘对此 都多有
、 , 0 1 .1 4 N O.3 Se p .2 01 3
个体 意识 与文 艺 的 自觉
— —
论 魏 晋 风 度 兴衰 的伦 理 动 因
殷 明 明
( 1 . 安庆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安庆 2 4 6 1 3 3 ; 2 .中国人 民大学 文学院,北京 1 0 0 8 7 2 ) [ 摘 要] 文艺在汉代 已有 了丰富的形式和技巧, 但一般认为到 了魏晋文艺才真正走向 自觉。 这和 汉代 文 艺在 观念 上 受到伦 理 政 治 的控 制 有 关 ,士人 在其 时大 多服 膺 于群 体 理想 ,尚无 意 于艺术的 自觉问题。汉末以后 ,随着时局动荡,大一统的伦理政治趋于崩溃,群体意识衰微 , 个体精神得以凸显。对于士人,艺术也就从治 国安邦的工具变为精神安顿的途径。当个体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