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 雪》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朝(zhāo)
分(fèn)外
课前预 习
2.重点词语 莽莽: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词中是倾倒的意思。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 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 章辞藻。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 映的壮丽景色。
朗读指 导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第二层具体写雪景。在作者的眼里,即使是在冰天雪地的寒境中 也到处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奋发向上的活力。你看,那披雪的群山,如 同无数条银蛇在舞动;冰封的秦晋高原上绵延起伏的丘陵,好像一只只 蜡象在奔跑。它们似乎想要跟老天一比高低。这是多么神奇的景象啊。
2.按引入、评古、论今将下阕分为三层。
第一层的大意是祖国的河山是这样的美好,难怪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 倾倒,争着为她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这一层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引 入下面对古今人物的评论。
写景
长城—莽莽 (静)
远景: 黄河—冰封
群山—银蛇
(动)
高原—蜡象 想象: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过渡:江山多娇,英雄折腰
秦皇汉武—略输
评古
下阕 颂今
唐宗宋祖—稍逊 (陪衬) 成吉思汗—只识
风流人物—今朝 (主旨)
板书设计
降雪冰冻 地区之广
千里万里 冰封雪飘
寒冷程度 之烈
(描写)
对偶 夸张
望
长城--惟余 大河--顿失
进了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天 地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 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 豪迈情怀。“封”字显得凝然 安静,“飘”字显得舞姿轻盈。 肃穆中有飞舞的动态,由下至 上,由地面至空中,意境开阔, 气魄宏大,格调不凡。
内容探 究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 描写雪景的?
词的上阕: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
1.视觉因素,远望山势绵延起伏,确有动感; 2.精神因素,作者振奋精神,视大地也生动活泼; 3.时代因素,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中华民族不屈不 挠的斗争精神恰如这高原的性格。 雪景的壮丽雄奇,神州大地的勃勃生机,让人倍感振 奋,前途光明。
3.“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 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 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 生过巨大的影响。
4.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 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并说说这个词所 包含的感情。
“惜”
第一,惜中含褒。 第二,委婉批评。 第三,时代、阶级局限。 第四,后来者居上的伟大 气概。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下阕 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 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课前预 习
1.重点字音字形
惟余莽莽(mǎnɡ)
顿失滔滔
(tāo)
稍逊(xùn)
风骚(sāo)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
人物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
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上下两阕各写了 什么内容?
上阕:描绘北国 雪景
下阕:评古 论今
整体感 2. 词 的 上 阕知哪 些 句 子 总 写 北
方前雪三景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
沁园春 雪
1.品味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发展 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重点) 2.理解词的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 读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 3.感受词人的豪迈与大气,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 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作者简 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 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 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主要作 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 集》《毛泽东诗词》。
知识链 接
词
古代一种韵文形式,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原来可以合 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 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把写词叫 做“填词”,历史上宋代是词的创作繁荣时期,涌现了苏轼、辛弃疾等为 代表的的豪放派词人和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词人。
结构图示
江山 如此 多娇
引无数 英雄竞 折腰
概括爱祖
(以动写静)国大好 (虚写) 河山
(写景、抒情)
承上启下,引入论述 具体评论:“惜” 歌颂时代英雄:“数”
歌颂无 产阶级 英雄
(抒情、议论)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沁园春 雪
上阕
全景: 冰封雪飘
现的思想感情。
事过境迁,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过去,而今,能够促 进祖国统一繁荣,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 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 命领袖,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谁” 的英雄豪情。
写法探 究
1.写景、抒情、议论相
结本合篇。虽题为咏雪,实际上它却不仅仅是一幅美丽
的风景画,而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上阕,即景生 情;下阕抒情,寓情于议。作者将写景、抒情、议 论 2.动熔静为相一衬炉,。虚实相生。 3.用词准确、精练,形象鲜明。 4.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月的作用。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
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 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 山的历史作用。
7.怎样理解词末的“风流人物” 的新内的涵时?期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
伟大的抱负的人。 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
的威武雄壮的宣言。
品味赏 析
品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所表
第二层用“惜”字对古代帝王的代表人物作了总的评价。他们都是开国 之君,武功赫赫,然而文治不足,“俱往矣”一句宣告了旧时代的一去不 复返,表现了毛泽东气吞山河、雄视千古的伟大气魄。
第三层为论今。诗人指出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 民,才算得上是创造历史、开拓未来的真正英雄。这一层与上阕的第三层 遥相呼应,表现了诗人创造历史,迎来美好明天的革命豪情和乐观主义精 神。
背景资 料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初,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西清涧袁 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 (1935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 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恢复此番 号)渡黄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 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 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 光”,过后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 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 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 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山”“原”这些原本静止的景物,作者却写出它们 的“驰”和“舞”,这样化静为动,其原因有三:
鉴赏评价
1.试着鉴赏一下上阕。
上阕重在写景,对景色的描写主要采用了概括写、具体写、想象 写的方法。
诗歌开篇总写北方的雪景。诗人极目远眺,只见祖国千万里的河 山坚冰封锁着大地,雪花漫天飞舞。这是何等壮丽的景色!
次写长城南北一大片国土大雪纷飞,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奔腾 咆哮的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5.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有
区别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秦皇汉
略输文
唐武宗宋
采稍逊风
祖 成吉思
骚只识弯弓射
汗
大雕
有区别,“稍逊”“略输”二词表现作者对秦皇汉武和
唐宗宋祖在文治方面的不足只是略有批评,而“只识”一
词则表现出对成吉思汗的一种惋惜之极、略带嘲讽的态度。
6. 作 者 在 下 阕 为 什 么 要 议 论 评 说评古古代为帝论王今?作铺垫,起烘云托
3.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 结上合片的 写景? 寓情于景 热爱祖国 山下河片议论 寓情于议 评说历代英雄人物
最后一句“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 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 诗主人题对,祖抒国发的了深诗情人的豪充情满壮自志信。的情怀
总结
《沁园春·雪》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 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然后写眼前实景,接 着写想象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了“江山 如此多娇”。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 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词人伟大 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静态
山--舞—银
原--驰—蜡
动态
对偶 比喻
总
分
实
比喻
须
拟人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虚
(抒情)
对革命光明前途的形象预 见,表现了革命领袖高瞻 远瞩的十大胸怀和乐观精 神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