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复习:环境与环境问题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箭头①指人类通过生产活 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3.箭头②指人类将新陈代 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 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4.箭头③、④指人类通过生 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5.箭头⑤、⑥指环境把它所受 到的人类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 类本身。
巩固训练
结合下面两图,回答1~2题。
1.两图反映的是( B )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 人类环境 (二)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三)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 人类环境
(一) 人类环境
(1)环境及其分类
1.定义: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 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分类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联系: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 基础上形成的。 区别:①受人类干预的程度不同②范围大小及其变化趋势不同
(一) 人类环境
(2)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1.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 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①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二者之间的关系: ②环境影响资源的类型以及利用状况
③自然资源开发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一) 人类环境
(3)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1.内圆表示占据一定空间的人 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 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等。社会环境也比较好理解,孟母三迁就是迁的社会环境,还
不是一般的社会环境,而是社会文教环境。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2题。
1.根据材料提示,下列环境属于社会环境的是( C )
A.格陵兰岛上的冰川 B.太湖水域
C.城市立交桥
D.西西伯利亚的沼泽
2.根据材料,下列环境属于风水环境中自然环境的是( C ) A.城市环境 B.梯田
1.永兴岛的主要植被类型( B ) A.亚热带常绿林 B.热带雨林和季雨林 C.热带稀树草原 D.亚热带硬叶林
2.随着三沙市的建立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海南省计
划在永兴岛大力发展海岛旅游业和海水养殖业,易引发
的环境问题( C )
A.水土流失严重
B.滨海湿地消失
2.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 取决于( A )
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 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 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调整
巩固训练
2012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下辖 西沙、中沙、南沙诸群岛及海域,涉及岛屿面积13平方 千米,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三沙市人民政府驻 西沙永兴岛。完成下题。
4.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不受人类影响的环境是自然环境 B.受人类影响的环境都是社会环境 C.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D.人类环境又称为自然环境
巩固训练
读该图“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 积的比例图”,回答下题。
1.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 )
A.草原
B.苔原
(二)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2)环境问题的发展
(二)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3)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实质
1.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1)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多,增长快,过量开发自然资源 ,造成生态危机;大量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导致环境污染 加剧。
(2)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快了资源的耗竭速度,导致 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A.居住环境
B.生产环境
C.交通环境
D.生物环境
2.图甲景观中不合理的活动可能造成( A )
A.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加重
C.湿地萎缩
D.水污染加重
巩固训练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韩增禄认为:风水是关于生存环境的
学问。风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好理解,
包括天文、地理纬度、山川、地貌、河流、植被、气象、信风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传统发展模式只关注经济产值 、利润增长和物质财富增加,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全球 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3)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实质
2.环境问题的实质
(1)实质: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 (2)根源: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 (3)出路:转变观念与发展模式,寻求与自然相和谐的、健 康的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森林毁坏 土地荒漠化
物种灭绝
典型地区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相互关系
环境污染可能导致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 发生及其后果
(2)按发生的先后顺序及发生机制
①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界本身引起的。 ②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引起的。 ③复合效应: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叠加形成的。
C.高山草甸 D.黄河大堤
巩固训练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人类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人类环境是指人类周围的非生物物质 B.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C.人类是环境的产物 D.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是环境的塑造者
巩固训练
左图是人类社会演进示意图,右图是人地关系示意图。结合 甲、乙两幅图,回答下题。
1.左图中的社会形态属于右图所示人地关系的是( C )
①原始社会 ②农业社会 ③工业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我国在江南丘陵地区修建了大量梯田,下列生态环境
的变化哪些不是其直接造成的( D )
A.森土流失加剧
D.土壤盐碱化严重
巩固训练
教材P16图1-2-17 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
1.根据图示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该认识 到( D )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 染、后治理”的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排 污量大的企业 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 的环境污染问题
C.硬叶林
D.针叶林
2.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 境问题是( C )
A.酸雨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土地沙化 D.臭氧层破坏
(二)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二)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1)环境问题及其分类
(二)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1)环境问题及其分类
2.分类
(1)按表现形式
类型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举例
大气污染 水污染等
3.箭头②指人类将新陈代 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 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4.箭头③、④指人类通过生 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5.箭头⑤、⑥指环境把它所受 到的人类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 类本身。
巩固训练
结合下面两图,回答1~2题。
1.两图反映的是( B )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 人类环境 (二)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三)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 人类环境
(一) 人类环境
(1)环境及其分类
1.定义: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 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分类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联系: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 基础上形成的。 区别:①受人类干预的程度不同②范围大小及其变化趋势不同
(一) 人类环境
(2)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1.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 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①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二者之间的关系: ②环境影响资源的类型以及利用状况
③自然资源开发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一) 人类环境
(3)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1.内圆表示占据一定空间的人 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 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等。社会环境也比较好理解,孟母三迁就是迁的社会环境,还
不是一般的社会环境,而是社会文教环境。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2题。
1.根据材料提示,下列环境属于社会环境的是( C )
A.格陵兰岛上的冰川 B.太湖水域
C.城市立交桥
D.西西伯利亚的沼泽
2.根据材料,下列环境属于风水环境中自然环境的是( C ) A.城市环境 B.梯田
1.永兴岛的主要植被类型( B ) A.亚热带常绿林 B.热带雨林和季雨林 C.热带稀树草原 D.亚热带硬叶林
2.随着三沙市的建立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海南省计
划在永兴岛大力发展海岛旅游业和海水养殖业,易引发
的环境问题( C )
A.水土流失严重
B.滨海湿地消失
2.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 取决于( A )
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 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 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调整
巩固训练
2012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下辖 西沙、中沙、南沙诸群岛及海域,涉及岛屿面积13平方 千米,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三沙市人民政府驻 西沙永兴岛。完成下题。
4.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不受人类影响的环境是自然环境 B.受人类影响的环境都是社会环境 C.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D.人类环境又称为自然环境
巩固训练
读该图“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 积的比例图”,回答下题。
1.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 )
A.草原
B.苔原
(二)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2)环境问题的发展
(二)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3)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实质
1.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1)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多,增长快,过量开发自然资源 ,造成生态危机;大量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导致环境污染 加剧。
(2)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快了资源的耗竭速度,导致 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A.居住环境
B.生产环境
C.交通环境
D.生物环境
2.图甲景观中不合理的活动可能造成( A )
A.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加重
C.湿地萎缩
D.水污染加重
巩固训练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韩增禄认为:风水是关于生存环境的
学问。风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好理解,
包括天文、地理纬度、山川、地貌、河流、植被、气象、信风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传统发展模式只关注经济产值 、利润增长和物质财富增加,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全球 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3)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实质
2.环境问题的实质
(1)实质: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 (2)根源: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 (3)出路:转变观念与发展模式,寻求与自然相和谐的、健 康的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森林毁坏 土地荒漠化
物种灭绝
典型地区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相互关系
环境污染可能导致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 发生及其后果
(2)按发生的先后顺序及发生机制
①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界本身引起的。 ②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引起的。 ③复合效应: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叠加形成的。
C.高山草甸 D.黄河大堤
巩固训练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人类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人类环境是指人类周围的非生物物质 B.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C.人类是环境的产物 D.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是环境的塑造者
巩固训练
左图是人类社会演进示意图,右图是人地关系示意图。结合 甲、乙两幅图,回答下题。
1.左图中的社会形态属于右图所示人地关系的是( C )
①原始社会 ②农业社会 ③工业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我国在江南丘陵地区修建了大量梯田,下列生态环境
的变化哪些不是其直接造成的( D )
A.森土流失加剧
D.土壤盐碱化严重
巩固训练
教材P16图1-2-17 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
1.根据图示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该认识 到( D )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 染、后治理”的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排 污量大的企业 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 的环境污染问题
C.硬叶林
D.针叶林
2.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 境问题是( C )
A.酸雨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土地沙化 D.臭氧层破坏
(二)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二)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1)环境问题及其分类
(二)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1)环境问题及其分类
2.分类
(1)按表现形式
类型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举例
大气污染 水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