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练习题及经典例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考点阐讲】
1.基督教的产生及其演变
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产生于散居小亚细亚的犹太下层人民中间,不久便迅速传播到整个罗马帝国,后来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并不是罗马帝国境内某一单个民族居住地的产物,而是整个罗马社会的产物,基督教"在其产生时也是被压迫者的运动: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
基督教最早出现于犹太下层人民中间是有其历史根源的。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灭亡了犹太王国,把大批犹太居民掳往巴比伦,这就是所谓"巴比伦之囚"。
从此犹太国不复存在。
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灭亡后,犹太人又沦入塞琉古的统治之下,此后在塞琉古与埃及争雄的连年战争中,犹太人民备受劫难。
公元前167年起,犹太人曾掀起斗争。
公元前141年,犹太曾一度赢得独立。
公元63年,犹太又被罗马所征服。
在罗马统治下,犹太人于公元66年、132年一再发动大起义,遭到残酷镇压。
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中叶,犹太下层居民中流行一种宣扬"救世主"将来临的秘密教派。
基督教的最早文献《约翰启示录》(公元68年左右)只提到小亚细亚7个城市的宗教公社,据此可知基督教可能首先在散居小亚细亚的犹太人中形成。
基督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还有其思想来源。
其一为犹太教。
早期基督教“救世主”观念和一神思想显然来自犹太教,同时犹太教的《圣经》为基督教徒所接受而被称为《旧约》,以别于《新约》。
除犹太教外,基督教还吸收了在埃及、叙利亚、小亚细亚和伊朗等东方地区广为流传的宗教思想,主要是一神教的观念(如波斯把太阳神米米特拉奉为最高的神)和神为了拯救众生死而复活、赎罪献祭的思想(如埃及对奥西里斯的信仰)。
希腊、罗马的哲学,特别是亚历山大里亚学派斐罗的学说、斯多葛派哲学、着尼克派的伦理学,对基督教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2.基督教的合法化与教派斗争
由于基督教的势力日增,而且教徒拒服军役,拒不崇拜罗马的神,所以3世纪时基督教仍被帝国当局视为威胁而加以迫害。
306年君士坦丁成为罗马皇帝后,面对基督教拥有很大力量的现实,于公元313年颁布了米兰敕令,允许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并存,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基督教在4世纪已经同帝国政权相结合,为统治阶级所利用。
基督教合法化后,其教义与教会组织均有进一步的发展。
从3世纪开始,一些代表基督教统治集团的神学家对早期基督教加以改造,代表有奥利金(约185~254年)和奥古斯丁(354-430年)等人,而这套神学则被称为"教父学"。
奥古斯丁曾在非希波任主教,写了《上帝之城》、《忏悔录》等著作,4、5世纪,罗马帝国各地已经普遍建立了基督教会、教堂,教徒遍布各地。
392年,皇帝提奥多西(379~395年)曾下令严禁异教,以基督教为国教,奉异教者罚。
从此,基督教残酷迫害一切异教,同时也严重破坏了古代文化,使大批建筑物、艺术珍品和文献遭到
3、中世纪欧洲天主教的地位
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另一方面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在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
它垄断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在社会生活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都是天主教徒,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4、天主教会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1)14~16世纪,西欧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的过渡,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其轻商思想和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相背离,阻碍了社会进一步发展。
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
(2)教会贪婪腐化,教士淫逸奢侈,根本不管教务。
直接原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其掠夺最终引发改革运动。
表现:教阶森严、奢侈腐化、荒淫无度、迫害“异端”(宗教裁判所)、贪婪敲诈。
(3)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崛起。
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4)在宗教改革之前,反对宗教神权的斗争已经开始,包括文艺复兴运动、欧洲范围的宗教“异端”运动,对天主教造成巨大冲击。
文化因素: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5)德国因素: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经典例题】
【例题1】
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
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答案】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
不同: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即人的得救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
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
正如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17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B 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运动
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民族教会的运动
D 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2.卡尔文宗教观的核心是
A.先验论 B.认识论 C.实践论 D.先定论
3.英国出现清教徒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国王要求进一步加强王权 B.天主教会腐败不堪
C.英王成为国教最高首脑 D.英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
4.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意志有很大影响力,主要原因是
A、教权高于王权
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
C、德国四分五裂,未能统一的民族国家
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
5.从思想上为宗教改革奠定基础的有
①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②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③民族国家的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夺取了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
B.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
C.西欧各国的王权得到了加强
D.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7.西欧宗教改革时期,英国的宗教改革主要是
A.建立适应资产阶级政治、经济需要的教会
B.封建世俗势力同罗马教廷争夺教会统治权
C.剥夺罗马教廷在英国拥有的土地和财产
D.改革天主教会的教规和繁琐的仪式
8.德国的封建政权支持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解放思想
C。
夺取权益 D.改变宗教信仰
9.中世纪欧洲人民一生中不可能经历的是
A.出生时由牧师实行洗礼
B.在学校中学习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与同学、老师一起进行相关的科学观测和实验
C.到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职人员主持
D.每周都到教堂参加宗教仪式
10.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不同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是
A.反对教皇权威
B.主张不需要通过教会的中介同上帝联系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宣扬选民和弃民
11.16世纪瑞士、英国和德国一些地区宗教改革的相似点是
A.以路德派新教为主 B.以卡尔文派新教为主
C.仍以天主教为国教 D.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
12.加尔文宗教改革中主张体现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这一意识形态的是
A主张政教合一 B主张共和制的长老制
C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成功 D主张议会负责世俗事务
13.宗教改革中,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派是
A.路德教派 B.卡尔文教派 C.英国国教 D.英国清教徒
14.16世纪,英国国王推行宗教改革的要求是
A.提出《九十五条论纲》 B.实行严格的政教分离
C.否定教皇的权威 D.废除了主教制度
15.在教义方面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不同于加尔文教主张的是
A、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
B、教职人员可以婚嫁
C、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D、先定论
16.宗教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因为改革
①打击封建势力②剥夺的教会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资产阶级手中
③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解放人们的思想④加强封建统治者的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禁欲主义 D.蒙昧主义
18.卡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
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 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 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
19.卡尔文说:“一个人之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材料主要体现了
A.卡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卡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20.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有
①都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出现的
②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③都反对宗教信仰
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
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
——《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二
托马斯•闵采尔说:“……直到现在,城市和乡村里贫苦的、平凡的人们,都处于与上帝的意旨和任何正义相违背的境地,承担着宗教贵族、世俗贵族和政府的沉重负担。
……所以,基督教联盟的纲领和计划是这样的:托庇上帝的保佑,而且,在可能的范围内,毋须武装斗争和流血来获得自由。
”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材料三
托马斯•闵采尔说:“贫苦的百姓如果不愿让自己和子子孙孙在贫困中生活,就应该行动起来摆脱宗教和世俗的统治等压在大家身上的沉重担子。
在现存的条件下,不流血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
……所有的贵族堡垒,所有修道院,都是欺骗和压迫的渊源,必须立刻摧毁。
”
——《书简纲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认为世俗权力与神权应当是什么关系?这一主张会得到哪个阶层的支持?
(2)据材料二、三说明托马斯•闵采尔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材料二、三与材料一表达的相似观点是什么?
(3)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三观点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
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
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大教堂
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
论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路大减。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资料材料二
卡尔文是法国人,他在瑞士进行宗教改革……他主张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
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
卡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
义等。
请回答:
(1)路德认为的“因信称义”的实质是什么?代表当时哪些人的利益?
(2)卡尔文和路德主张的相同点是什么?
(3)卡尔文比路德更为激进的主张是什么?
三、问答题
23.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4.15世纪前后,中国与西欧在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哪些不同的现象?分析这两种思想文化现象不同的原因,及其对各自历史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 2.D 3.D 4.C 5.D 6.B 7.B 8.C 9.B 10.D 11.D 12.C 13.C
14.C 15.C 16.A 17.A 18.D 19.A 20.A
21.(1)世俗权力应高于神权。
得到世俗封建主的支持。
(2)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
相似观点:都反对宗
教神权。
(3)不同之处;材料一仅反对教会特权,材料二、三不仅反对宗教神权,而且还反对世俗封建贵族的压榨,并主张用暴力手段达到目的。
原因:材料的作者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马丁•路德代表世俗封建统治阶级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托马斯•闵采尔代表受压迫最重的下层劳动人民(农民阶级)的利益。
22.(1)实质:反对天主教会,反封建。
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2)都否定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都主张信仰得救。
(3)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
23.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表现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种形式上。
关系:①都是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发生的;②斗争矛头指向了天主教会,因为天主教会是西欧中世纪以来封建专制的精神支柱;③从使用的“武器”来说,都是以“旧”反旧,即文艺复兴以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为武器,而宗教改革也是以对上帝、耶稣的信仰为前提,这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力量的不足与软弱;④从结果来说,都促成了社会进步,打击了天主教会、封建势力,都是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24.(1)15世纪前后中国处于明朝时期,封建专制主义控制着思想,科举考试只准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只准用儒家经典解释,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题限于八股文体,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明朝宦官专权,打击东林党人,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事,思想文化完全处于封建专制的控制之下。
(2)15世纪西欧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作用,鼓励发挥人的创造力,反对宗教神学,重视科学实验。
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反映。
(3)明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把大部分知识分子吸引到读书做官的道路上,明中后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思想文化被专制强权所控制。
西欧不仅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而且完成了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思想逐渐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桎梏。
(4)文艺复兴运动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中国的封建专制使中国开始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