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2金属材料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金属材料
第二篇第二章
金属材料
2001年1月
目录页数
第一节结构用轧制钢 4 第四节钢管及附件 18 第五节锻钢 24
第六节锚链用圆钢 33 第七节铸钢 35 入级规范
船舶/高速船/轻型船和海面船舶
造船
材料及焊接
目录
第一节结构用轧制钢
A通则
A100适用范围
A200钢材等级符号
A300制造方法
B普通强度钢
B100适用范围
B200化学成份
B300热处理、供应状态B400机械性能
C高强度钢
C100适用范围
C200化学成份
C300热处理、供应状态C400机械性能
D超高强度钢
D100适用范围
D200化学成份
D300热处理、供应状态D400机械性能
E试验
E100试验材料
E200拉力试验
E300冲击试验
E400厚度方向性能试验
E500检验-容差
F修补
F100表面缺陷
第四节钢管及附件
A通则
A100适用范围
A200制造
A300质量
A400尺寸的容差
A500化学成份
A600热处理
A700机械性能
A800试验材料
A900外观检查和无损探伤A1000液压试验
A1100重复试验A1200标记
A1300证书
B常压管系用钢管
B100适用范围
B200制造
B300化学成份
B400热处理
B500机械性能
C不锈钢压力管
C100适用范围
C200制造
C300化学成份
C400热处理
C500机械性能
C600腐蚀试验
第五节锻钢
A一般要求
A100适用范围
A200分级体系
A300制造
A400化学成份
A500热处理
A600机械试验的试验材料和试件A700试验单位和试验次数
A800机械性能
A900检验
A1000修补
A1100出厂证明
A1200证书
B船体结构和设备用锻钢件
B100适用范围
B200化学成份
B300热处理
B400机械试验
B500检验
C轴系和机械用锻钢
C100适用范围
C200化学成份
C300热处理
C400机械试验
C500检验
D曲轴用锻钢
D100适用范围
D200化学成份
D300热处理
D400机械试验
D500检验
第六节锚链用圆钢A通则
A100适用范围
A200钢的等级
A300化学成份
A400机械性能
A500热处理
B试验
B100试验数量
B200冲击试验
C材料标记
C100印记第七节锻钢件
A一般要求
A100适用范围
A200分级体系
A300制造
A400化学成份
A500热处理
A600机械试验的试块和试件A700试验单位和试验次数A800机械性能
A900检验
A1000修补
A1100出厂证明
A1200证书
B船体结构和设备用铸钢
B100适用范围
B200化学成份
B300热处理
B400机械性能
B500检验
第一节
结构用轧制钢材
A总则
A100适用范围
101本节规定了可焊普通强度、高强度、超高强度结构用热轧钢板和型材的要求,这些要求也适用于结构用无缝钢管。
本要求适用于厚度不超过150mm的钢材产品,对于更厚的钢材,按每种情况经考虑后可接受或要求与本规定有某些不同的规定。
本节包括了IACS UR W11和W16。
对轧制扁坯、方坯或圆钢作为锻件代用品要求见第5节。
102经本船级社特许,在化学成份、脱氧方法、供应状态和机械性能方面与本规范要求有所有同的钢材也可接受。
这类钢材给予特殊符号,见200。
A200钢材等级符号
201本节钢材等级按强度等级划分为三组:---普通强度钢(NS)
---高强度钢(HS)
---超高强度钢(EHS)
202钢材等级的字母数字标记为NVxy,其中:
NV=按本社规范规定的钢材等级符号。
x=大写字母表示的相应于规定的冲击韧性试验温度,见表A1。
y=按标定最小屈服强度确定的强度组别数字符号,见表A1。
对NS钢该数字可省略。
203在202规定的字母数字符号后的附加符号可以是:
Z=改进厚度方向性能的钢材等级。
A=专门认可的钢材,见100。
A300制造方法
301钢材应采用电炉炼钢法或某种碱性吹氧炼钢法生产。
经本社特许,也可采用其他方法。
302从连续浇铸的扁坯轧成板材的板厚减薄率除非本社另认可,最小值为5:1。
303适用的轧制方法定义如下:控制轧制,CR(正火轧制,NR):在正火温度范围内进行的最终成型的轧制过程。
所得到的材质状态,通常相当于经正火后的结果。
热机轧制,TM(热机控制法,TMCP):这是一种必须严格控制钢材温度和轧制减薄量的方法。
通常在接近Ar3温度下实施高比例的轧制减薄量,并可在两相温度区域内进行轧制。
不同于控制轧制法(正火轧制)TM具有的性能不可能由随后的正火或其他热处理方法再产生。
B普通强度钢
B100适用范围
101B条规定了普通强度钢的要求,最小屈服强度为235N/mm2的钢材定为变通强度钢。
B200化学成份
201普通强度钢的化学成份和脱氧方法的要求见表
B2。
B300热处理、供应状态
301普通强度钢应在符合表B2规定的状态下供应。
B400机械性能401普通强度钢应符合表B3规定的机械性能。
402如有规定,厚度方向性能(Z向延性)的附加要求见E400。
C高强度钢
C100适用范围
101C条规定了高强度钢的要求,最小屈服强度为265N/mm2至390N/mm2(包括
390N/mm2)的钢定为高强度钢。
102应注意高强度钢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不得高于
普通强度钢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
C200化学成份
201化学成份、脱氧方法和细化晶粒处理一般应符合
表C1的要求。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任何其他元素,其含量应予以标明。
202表C1中各等级均应进行细化晶粒处理,包括Al,Nb,Ti和V中之一种或多种元素。
经本社同意也可采用其他细化晶粒元素(微
量合金)。
各级钢种若混合加入两种以上细
化晶粒元素应经本社认可。
经过特许,含Al量可允许比表中所列要求稍低。
203应用桶样分析对每一炉罐的钢测定所有规定元素含量,并应在证书中标明,参考消息进行细化晶粒处理的各级钢Al,Nb,Ti和V 的含量可不测定。
204如有要求,可根据桶样分析由下式计算碳当量:
C eq=C+Mn/6+(Cr+Mo+V)/5+(Ni+Cu)/15
(%)
得的碳当量应符合表C2的规定。
按本社的意见D200中的(P cm)公式也可用于评估可焊性,而不用碳当量。
C300热处理,供应状态
301高强度钢应在符合表C3规定的状态下供应。
C400机械性能
401高强度钢应符合表C4规定的机械性能。
402如有规定,厚度方向性能(Z向延性)的附加要求见E400。
D超高强度钢
D100适用范围
101D条规定了超高强度钢的要求。
最小屈服强度为420N/mm2至690N/mm2(包括690N/mm2)的钢定为超高强度钢。
102必须注意超高强度钢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不得高于较低强度钢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
D200化学成份
201化学成份、脱氧方法和细化晶粒处理一般应符合表D1的规定。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任何其他元素,其含量应予标明。
202所有超高强度钢均应进行细化晶粒处理,因此应包含Al,Nb,Ti,V中之一种或多种元素。
与本社商定后也可采用其他细化晶粒元素(微量合金)。
各级钢种若混合加入两种以上细化晶粒元素应经本社认可。
经过特许,含Al量可允许比表列要求稍低。
如果混合加入,至少有一种细化晶粒元素达到规定的最低含量。
203应用桶样分析对每一炉罐的钢测定所有规定元素的含量,并应在证书中标明。
204根据化学成份来估算其可焊性,如未另行同意,可用下式:
P cm=C+
30
Si
+
20
Cr
Cu
Mn+
+
+
60
Ni
+
15
Mo
+
10
V
+5B(%)
D300热处理
301超高强度钢应在符合表D2规定的状态下供应。
D400机械性能
401超高强度钢应符合表D3规定的机械性能。
402如有规定,厚度方向性能(Z向延性)的附加要求见E400。
403本社如认为合适可要求进行落锤试验和/或断裂力学试验。
E试验
E100试验材料
101提交验收试验用的在一个试验组中的所有材料应具有相同的产品种类,例如板材、扁钢、型材等。
这些材料应出自同一炉罐号并处于相同的供应状态。
试样应完全代表该种材料。
如有可能,试样应在热处理完毕后截取。
试样不得以任何方式单独进行热处理。
102除非另行同意,拉力试验和冲击试验试样应从下列位置截取:
-板材和宽度600mm的扁钢:
试样应从轧制方向的轴线与边缘之间约一半处的一端截取(见图1a)。
除非另行同意,拉力试样的纵向轴线垂直于终轧方向。
-宽度600mm的扁钢、球扁钢和其他型材:
试样应从距外侧边缘约三分之一的一端截取(见图1b、1c、1d和1e)。
对于小尺寸
型材,则应从尽可能接近上述位置处截取。
对于槽钢、钢梁或球扁钢,试样相应地可从
距腹板中心线或轴线约四分之一宽度处截取(见图1d)。
拉力试样的纵向轴线平行或垂直于终轧方向。
对于小尺寸型材,拉力试样可为适当长度具有型材全截面。
-圆钢和其他类似的产品:
截取试样时,应使试样的纵轴平行于轧制方向,并尽可能靠近下列位置:
-对于非圆截面棒材,试样在半对角线上距外侧三分之一处截取(见图1e)。
-对于圆截面棒材,试样在半经上距外侧三分之一处截取(见图1f)。
103厚度方向性能试验试样应征得本社同意。
a)板材和扁钢b)角钢
c)不等边角钢
d)槽钢和钢梁
e)球扁钢
f)圆钢
E200拉力试验
201拉力试验试样的尺寸应符合第1章第2节的要求。
通常对于板材、宽扁钢和其他类似产品可以采用圆棱状试样。
相应地对小尺度的圆钢等试样可为适当长度具有型材全截面。
202对每试验组,从一个产品中取一个试样进行一次拉力试验。
当成材的重量大于50吨,则对每50吨或剩余部份,从不同产品中取试样进行一次补充试验。
对同一试验组产品的厚度或直径每相差10mm应进行一次附加试验。
203对于超高强度负,每次拉力试验只能代表同一批热处
理的材料。
204在拉力试验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的屈服现象时,则应测定0.2%非比例伸长时的强度。
205对于加速冷却热机控制轧制钢材,可要求进行在模拟应力消除的条件下进行附加试验。
206所有拉力试验采用的方法应符合第1章的要求。
E300冲击试验
301冲击试样应具有夏比缺口,其纵轴平行或垂直于该钢材的终轧方向。
一般仅截取纵向试样进行试验,但超高强度钢材宽度大于600mm扁钢的试样其轴应垂直于主轧制方向。
然而,钢厂应保证在两个方向上得出的冲击值均满足本节的要求。
缺口应开在与原轧制面垂直的试样表面上。
缺口位置距离气割或剪切边处应不小于是25mm。
302对厚度小于或等于50mm的钢材,冲击试样应在钢材表面下不小于2mm处截取。
对厚度大于50mm的板材,冲击试样应位于试件中心线和板材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4板厚处。
304如不能使用10x10mm的标准冲击试样时,应使用10x7.5mm或10x5mm的试样并昼用较大者,此时冲击功值分别降至标准试样规定值5/6和2/3。
305从每组三次冲击试验得出的平均功值和各单值应分别符合表B3,C4和D3相应的要求。
在每组中仅允许有一个单值可低于规定的最低平均值,但不得低于该值的70%。
306所有冲击试验所采用的方法应符合第1章的要求。
E400厚度方向性能试验
401规定要改善厚度方向性能的钢(Z钟钢)应在产品厚度方向截取拉力试样进行试验。
试样按下法取得:
板材:从每一轧制长度的一端截取一组三个试样。
宽扁钢:同一炉罐号、相同厚度和热处理的产品应按每10吨为一个试验组。
如果厚度超过25mm 则按每20吨为一个试验组。
对每一试验组,从
一个产品上至少应截取一组试样。
402如未经另外同意,每组三个试样最小的平均面积收缩率至少为25%。
每组中只允许1个单值低于25%,但不得低于20%。
403如一组试验未能满足402的要求,应从相同的试样中取三个附加试样再进行试验,加上原试验的结果按一组六个试样一起评估。
平均面积收缩率不得低于25%。
其中总共2个单值可低于25%,但只允许一个单值低于20%。
404Z种钢材应按适当的标准进行超声波检查,该标准所确定的准则应为本社所接受。
405厚度方向性能获得改善和符合402,403和404要求的钢材,应在其材料级别标记后加注尾标Z,例如NVDZ,NVE36Z。
E500检验-容差
501钢厂在发货前应负责进行表面检验和尺寸校核,并应证实质量和尺寸容差满足要求。
钢厂尚应负责符合消除材料内部缺陷的一般要求。
若本社已验收了材料,尔后却发现该材料有缺陷,则仍应由钢厂负责。
502超高强度钢的板材和其他产品应由制造厂对产品的两面进行彻底的外观检查以保证无缺陷和
无不完整性。
必要时可要求采用合适的无损探伤法,如磁粉和/或超声波检查来进行检验。
503对于船体结构用钢材、宽扁钢和焊接型材的厚度负容差,最大许可值为-
0.3mm。
对于船体结构用轧制型材,其厚度负容差许可值应满足公认的国际或国家标准的要求。
为入级可以接受的厚度负容差,应视为厚度容差“正-负”范围的下限。
它可在用常规轧机制造正常生产材料的标称厚度中找到(平均值)。
船厂和船东在个别情况下,可能出于商业原因会共同同意希望将厚度负容差定得比给定的更为严格。
应在随机部位测量厚度,这些部位距纵向边缘至少为10mm。
由缺陷引起的局部表面的凹陷和由于消除缺陷而修磨的范围可忽略不计,但这些凹陷和修磨符合已接受的国家划国际标准。
504对于结构用的无缝钢管,在生产前应确定并经同意其外径、壁厚和非圆度的容差。
F修补F100表面缺陷101结构用钢表面缺陷可采用局部修磨去除,但:
---任何部位的厚度不得减薄到小于分头称厚度的93%,且减薄量不得大于3mm。
---每一单独修磨范围不得超过0.25m2和
---整个修磨区域不得超过该材料总表面积的2%。
各个修磨区域之间的距离比他们的平均宽度小,则应视为一个单独区域。
对于每一种情况,这种修补应取得验船师的同意。
除另经同意,否则均应在验船师监督下进行。
102对不能用上款处理的表面缺陷,如征得验船师同意,可在其监督下用铲削或修磨后随即焊补找方法加以修补,但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去除缺陷尚未焊补前,修补件厚度减薄量不得大于20%。
焊补应按已认可的焊接工艺,用认可的焊条进行。
焊补区应修磨齐平使达到准确的公称厚度;
---焊补区域应进行相应的无损探伤检验;---修补件在最终修磨后通常应进行适当的热处理。
一般这种热处理应与该钢材等级的热处理相同。
第四节钢管及附件
A通则
A100适用范围
101本节规定了受压锅炉、热交换器、过热器、化学及低温设施的无缝钢管及焊接钢管和附件的要求。
102产品应符合相应的ISO标准或公认的地区或国家标准;但上述标准应与节节所述的ISO标准的要求相当。
这些标准尚应符合下列各条款的附加要求。
A200制造
201钢管及附件应由经本社认可的工厂制造。
钢管及附件可采和下列之一的方法制造:
---热轧无缝铜管
---冷拔无缝钢管
---电阻焊或高频电流焊
---冷拔电阻焊或高频电流焊
---电弧焊
202焊接钢管及附件不得用于工作压力高于32bar或设计温度高于300℃的场合,且不得用于温度低于-10℃液化气体。
但是如对焊缝进行了自动无损探伤试验,则不受此限。
整个长度的焊缝应进行试验,这样的钢管可视作无缝钢管。
203作为结构强力构件的钢管应符合所述结构材料(即船体结构和机械结构材料)的要求。
A300质量
301钢管制造方法应使钢管具有光洁内表面和外表面。
302钢管应有良好的表面光洁度,如厚度保持在容差范围内,允许存在小的缺陷。
小的折叠、裂缝、划痕或其他表面缺陷可在最小的许可壁厚范围内予以修磨。
不允许采用焊接方法来修补缺陷。
钢管应是直的,供应时其末端切割平直与管子轴线垂直无毛刺。
A400尺寸容差
401钢管的外径及壁厚的容差应符合相应的ISO 标准或可接受的国家标准。
A500化学成份
501桶样试样的化学成份应符合后续各条款详述的ISO标准或可接受的国家或国际标准。
如采用产品分析,其结果应在规定桶样成份偏差的允许范围内。
A600热处理
601如果在后续条款中无特殊规定,钢管应按表A1所述的热处理状态供应。
A700机械性能
701本节包括的钢管所必须进行的试验数及其机械性能应符合本节表列的要求或适用的有关标准。
A800试验材料
801钢管及附件应按批进行试验。
每批均应由同一规格、同一钢材等级、相同的制造工艺和相同热处理状态的钢管组成。
如果后续条款无另外规定,每批的数量应按表A2要求或有关标准。
802所有试验的方法应按第1章的相应要求进行。
803环形试验可用符合下列ISO标准的方法进行:
弯曲试验 8491
压扁试验 8492
冲头扩口试验 8493
卷边试验 8494
环形扩口试验 8495
环形拉力试验 8495
或其他等效的标准。
A900外观检查和无损探伤
901所有用于Ⅰ级和Ⅱ级压力管系(频具备NV---证书)的管子应进行外观检查和尺寸的校核;特别应确认它们应符合300的要求。
A1000液压试验
1001每根钢管应在制造厂进行液压试验。
1002液压试验的压力应按下式决定:
P=20St/D
式中
P---试验压力,bar
D---公称外径,mm
t---公称壁厚,mm
S---对于铁素休钢取标定的最小屈服强度(R eH或R P0。
2,N/mm2)的80%;对于奥氏体钢取标定的最小条件屈服强度(R P1。
0,
N/mm2)的70%。
最大试验压力应不超过80bar,或参考国家或国际标准规定的最大试验压力。
1003试验的压力应保持至少5秒的足够时间,以便验证和检查。
钢管压力试验中应无漏泄或明显的变形。
除非另经同意,制造厂液压试验合格的证书应予以接受。
1004其他压力试验,如在水下的气压试验,在特殊
情况下经同意后可代替液压试验。
1005经特别批准可采自动超声波检查或涡流试验代替液压试验。
A1100重复试验
1101如果一次或数次抽样结果不合格,则所试验的钢管予以拒收,但可重新选取该批中两倍数量的钢管进行试验。
所有这些试验应得到满意的结果,否则整批予以拒收。
允许将该批钢管重新进行热处理,然后重新试验。
试验应按初次试验相同的方法进行。
全部结果均应达到满意,否则整批予以拒收。
A1200标记
1201制造厂应按第1章第1节的要求在钢管上清晰地加以标记。
A1300证书
1301应对已接受的钢管颁发材料证书。
文件的级别,即NV证书、工厂证书等应按本规范的相应部分要求发给。
B常压管系用钢管B100适用范围
101本规定适用常压管系的无缝和焊接的碳钢及碳锰钢管。
适用本条款的钢管是在常温条件下使用的。
B200制造
201钢管应由无缝钢或用焊接制造,并可以是热轧或冷拔的。
如有焊接,应采用有或无焊料的自动电焊工艺。
B300化学成份
301桶样化学成份应符合表1要求。
本条款所包括的
钢管用钢,除TW320钢可为半镇
静钢外,其余应为镇静钢。
B400热处理
401无缝钢管应在热轧状态或下列之一的热处理状态下供应(见表A1):
---退火
---正火
---正火加回火
焊接钢管应在正火的状态供应。
B500机械性能
501钢管应按A800规定分批进行试验。
每批钢管的数量应符合表A2的规定。
502应从至少两批钢管中的每一批选出两根钢管,而其余各批中各选出一根钢管进行试验。
503选作试验用的每根钢管应进行下述试验:无缝钢管:
---一次拉力试验
---一次压扁试验或弯曲试验或环形拉力试验。
焊接钢管:
---一次基本材料的拉力试验
---D≥508mm钢管一次焊缝拉力试验
---两次压扁试验或两次冲头扩口试验或两次弯曲试验(ERW和IW)
---两次弯曲试验(SAW)
504所有机械试验的结果应符合表B2的相应要求,或等效的国家或国际标准。
C 不锈钢压力管 C100适用范围 101本规定适用于化学品、液化气及散装化学品船的管系用的无缝及焊接不锈钢管。
C200制造 201钢管应由无缝钢管或用焊接制造。
如用焊接应采用有或无焊料的自动电焊工艺。
C300化学成份 301桶样化学成份应符合表C1的相应要求或等效的国家或国际标准。
C400热处理 通常钢管应在溶液处理状态下供应。
只要认可的试验表明材料有满意的特性,焊接的钢管可在焊接后未经热处理的状态下供应。
当钢管是在焊接后的状态下供应时,所用的板条应处于溶液处理状态。
C500机械性能 501钢管应按A800规定分批进行试验。
每批由100根钢管组成。
502应从至少两批钢管每一批选出两根钢管,而其余各批中各选出一根钢管进行试验。
503选作试验用的每根钢管应进行下述试验:
---一次压力试验
---一次压扁试验或弯曲试验或环形拉力试验 ---如有可能进行一次冲头扩口或环形扩口试验
对于焊接钢管: ---一次基本材料的拉力试验 ---对于外径>219.1mm 的钢管,一次焊缝的拉力试验
---两次压扁试验或弯曲试验或一次环形拉力试验 504仅当设计温度低于-105℃时,才要求对奥氏体不 锈钢进行冲击试验。
试验温度应为-196℃。
505所有机械试验的结果应符合表C2的相应要求,或等效的国家或国际标准。
C600腐蚀试验 601化学品管系用的奥氏体不锈钢管应进行晶间腐蚀试验。
试验应按ASTM A262方法E 《铜-硫酸铜-硫酸试验》,或等效的标准进行。
第五节锻钢件
A 一般要求
A100适用范围
101本节规定了船体结构、机械、锅炉、压力容器和管系用锻钢的一般要求。
本要求也适用于由半成品轧制件或锻造原料制成的锻件以及用于轴、螺栓、螺柱和其他类似形状的构件制造(指仅进行机加工)的轧制圆钢,另外也适用于由坯件切割而成的各种锻钢件。
102如在规范的相关设计和建造章节有要求时,锻钢件应满足第一章中的要求、A中的一般要求和B到H中合适的特殊要求。
如果该特殊要求与这些一般要求有区别时,应满足特殊要求。
103作为102条的一个替代,满足国家或企业技术说明的材料应予以接受,如果该技术说明具有合理且等同于A中的要求或得到特别认可。
但至少应说明以下要点:制造工艺、化学成份、热处理、机械性能和无损探伤试验。
104A、C、D和E节包括了用于材料一般证明的要求。
然而,对于应依据第四篇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及第五章中要求进行证明的部件,应采用这些章节中的要求。
A200分级体系
201所有的锻钢件依据化学成份分成三类:碳钢和碳锰钢(C和C-Mn)合金钢和不锈钢。
202如可能,碳钢和碳锰钢及合金钢锻钢应由他们标定的最小抗拉强度分成几个等级。
不锈钢锻钢仅由其化学成份分类。
指导性意见:
为了形成这个分级体系,碳钢和碳锰钢按同一类型来分类,且认为在这些钢中碳和锰是主要的合金元素。
A300制造
301所有交付NV的锻钢件或需本船级社发证的工件应由本船级社认可的工厂制造。
非本厂自己炼钢的锻造厂只能使用由船级社认可的工厂提供的原材料。
302钢材制造应采用开炉炼钢,电炉炼钢或碱性氧吹平炉炼钢工艺或其他工艺,包括由本船级社认可的二次精炼工艺。
所有锻钢件应由镇静钢制造。
303对于标定的最小临界抗拉强度为
800N/mm2或以上的锻钢,钢水在浇铸钢锭前或其过程中,应经真空处理以去除不合适的气体,特别是氢和氧,以改善钢水的纯洁度。
304用于锻钢件的钢锭应以冷铸模法制成,且其上端具有足够大横截面积及足够大的浇铸口。
钢锭的顶部和底部都应切去足够的弃料,以保证成品锻件不致有管缩和有害的偏析,还应去除对后续加工和成型作业有害的表面和表层缺陷。
305锻件应采用锤锻或压锻方法缓慢地加热并尽可能将锻件制成接近成品的尺寸和形状,也参见504。
如采取火陷切割、切边或碳弧气刨方法使锻钢件成形时,应按公认的成熟操作方法进行,且除非另有认可,否则该操作应在最终热处理前进行。
306减缩比应参考铸造材料的平均横剖面进行计算。
如一个钢锭最初经过镦锻时,此时参考面积可按在此操作后的平均横剖面积取得。
除非另有其他认可,否则总的减缩比应至少如下:
---由钢锭锻造的锻件或锻制钢坯及钢坯锻造的锻件,当L>D时,总减缩比为3:1,但当L<D时,总减缩比为5:1
---由轧制产品锻造的锻件,当L>D时,总减缩比为4:1,但当L<D时,总减缩比为2:1
---由镦锻锻造的锻件,在镦锻后其长度应不超过其镦锻前长度的三分之一,或者在最初锻造情况下,减缩比至少为1.5:1,不应超过镦锻前长度的二分之一
---对于轧制圆钢(参见A101),其减缩比应为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