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水资源与取水工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供生活饮用水的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 应位于城镇和工业企业上游的清洁河段。
三、取水建筑物的类型
(一)固定式取水建筑物 是各种类型的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中应用广泛的一种。
分类(依据:位置):岸边式,河床式、斗槽式; (依据:结构):合建式、分建式、直接吸水式 主要缺点:当河水水位变化较大时,构筑物的高度需 相应地增加,因而工程投资较高,水下工程量较大, 施工期长,扩建困难。
给水系统的水源和排水系统接纳水体的地方 大多是邻近的河流。取之于河流,还之于河 流,形成一种受人类社会活动作用的水循环。 人为水循环可以严重地改变天然水循环,处 理不好,会产生一系列水问题与生态环境问 题
3、水的社会循环对自然循环的影响
平衡 破坏 给水 处理
自然循环
取 水 排放
社会循环
平衡破 坏
第三章 水资源与取水工程
第一节 水资源
一、水资源的概况
(一)水资源的定义 广义的定义 狭义的定义 工程上的定义
(二)我国水资源现状
人均占有量少 总量位世界第6。 人均占世界平均水准的1/4,排名88。 空间分布不均 81%的水资源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 降水量最高可达1600mm,少的地区不到200mm 年内及年际变化大 60-80%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际变化差3-6倍 许多地区缺水严重
(2)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
当河岸处地质条件较差,以及集水井与泵房不宜合 建,宜采用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由于将集水井 和泵房分开建造,泵房可离开岸边,建于地质条件 较好处,因此可使土建结构简单,易于施工;但吸 水管较长,增加了水头损失,维护管理不太方便, 运行安全性较差。
河床式取水建筑物 1、取水头部 2、进水管 3、集水井 4、泵房 a为合建式。b为分建式。
高位进水孔
优点: (1)靠重力自流, 工作可靠, (2)比单用自流管 进水安全、可靠,可 分层取水 缺点:敷设自流管土 方量大
适用条件:河滩宽、河岸高、自 流管埋深大或河岸为坚硬岩石及 管道需穿越防洪堤。 优点: (1)大大减少水下施工量和土 石方量,
(2)工期缩短,节约投资
缺点(1)虹吸管必需做到严密、 不漏气 (2)需真空管路系统 (3)启动时间长运行不方便
(1)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
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将集水井和泵房合建在一起 所示。其特点是布置紧凑,总建筑面积小,吸水管 路短,运行安全,维护方便;但土建结构复杂,施 工较困难。适用于河岸坡度较陡、岸边水流较深且 地质条件较好、水位变幅和流速较大的河流。在取 水量大、安全性要求较高时,多采用此种型式。
自然界水循环的意义
水成为一种可更新的资源;具有自身净化作 用。 水循环的特点决定:水存在的形式多样性,分 布的广泛性,时空变化的随机性,水资源的分 配的巨大差异性。 水的循环在地球上起到输送热量和调节气候的 作用,对地球环境的形成、演化和人类生存都 有重大的作用与影响。
2、水资源社会循环
适用条件:取水量小、河中 漂浮物少、水位变幅不大 优点: 泵房埋深小不设集水井,施 工简单造价低。 缺点: 1. 施工质量高、不能漏气
2. 泥沙粒径大时磨损水泵快
3. 漂浮物易堵塞取水头部和 水泵
适用条件:取水量大、岸坡 较缓、岸边不易建泵房、河 道含沙量高,水位变幅大, 河床地质条件较好 缺点:基础埋设较深,施工 复杂,造价高,维护管理不 便,影响航运。
回灌地下水
泉水种类
二、水源的选择
1、水质相当好 2、符择的依据:水源水质和用水要求。
水质
三、水源的防护
1、水源保护的任务:防止水源枯竭和污染。 2、给水水源的卫生防护 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a、地下水源卫生防护 b、地表水源卫生防护 c、国外水源卫生防护的某些规定
六、 移动式取水构筑物
当修建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有困难时,可采用 活动式取水构筑物。 例如,在水流不稳定,河势复杂的河流 上取水,修建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往往需要进 行耗资巨大的河道整治工程,对于中小型水 厂建设常带来困难。 修建固定式取水口水下工程量大,施工 困难,投资较高,而当地施工条件及资金不 允许等都可以采用活动式取水构筑物。
三、渗渠
原理: 利用埋设在地下含水层中带孔眼的水平渗水 管或渠道,依靠渗透和重力流来集取浅层地 下水或地表渗透水。
构造: 水平集水管 反滤层 检查井 导水管 集水井
第四节 地表水取水工程
一、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
1取水河段的径流特征 2河流的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 3河床与岸坡的岩性和稳定性 4河流的冰冻情况 5河道中水工构筑物及天然障碍物
在640个城市中,300多个城市缺水。
二、水循环
1、水的自然循环
小循环—是指由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 ,又以降水形 式落入海洋 ;或者由大陆表面 ( 包括陆地水体表 面、土面及植物叶面等 ) 蒸发的水气 , 仍以降水 形式落回陆地表面。 这种发生在局部范围内的水 循环过程。 大循环—是由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 , 随气流带到 大陆上空 , 形成降水落回地面 , 再通过径流 ( 地表的及地下)返回海洋的过程这种发生在海陆 之间的循环过程。
(1)地表取水技术:取水构筑物;
(2)取水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 (3)机械化、自动化、信息系统的现代化 技术。
三 门 峡 水 利 枢 纽
葛洲坝水利枢纽
第二节 给水水源
一、水源的类型
1、地表水。如江、河、湖、泊、水库及海 洋等。 特点:易受污染,一般水量较大,但一般水 质较差,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适当净化 来改善水质。
(二)、移动式取水建筑物 在水流不稳定,河势复杂的河流上取水,修建固定式 取水建筑物往往需要进行耗资巨大的河道整治工程, 修建取水口会影响航运等。因此,在此条件下修建活 动式取水建筑物。 (三)、山区浅水河流取水建筑物 适于山区上游河段;流量和水位变化幅度很大,枯水 期的流量和水深很小,甚或局部地段断流
1、浮船式取水构筑物 适用条件 河流水位变幅在 10—40m或更大,水位变化速 度不大于2m/h,取水点有足够的水深,河道 水流平稳、流速和风浪较小、停泊条件好,河 床较稳定、岸坡有适当的倾角(20~60度)。 优点:浮船式取水构筑物的特点是无水下工程、 投资省、上马快,有较高的适应性 缺点:船体受风浪影响大,操作管理不便,安 全性差。
第三节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一、管井
是地下水取水构筑物中用得最多的一种。 直径:150~1000mm D<150mm,小管井;D>1000mm, 大管井 井深:10~1000m 构造:井室、井管、滤水管、沉沙管、人工 填砾
钻井
井管安装
井室
二、大口井
用于开采浅层地下水和河床渗透水的取水构 筑物。 井深:20m 井直径:3~8m 构造:井筒、井口、进水部分、井底反滤层
研究冰冻过程对河流正常情况的影响,是正确考虑取水 工程设施的重要因素。 在选择取水口位置时,应避开水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 的影响范围,否则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二、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
(1)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河床、靠近主流和有足够水 深的地段 不同类型河段适宜的取水位置如下: ① 顺直河段 取水点应选在主流靠近岸边、河床稳定、水深较大、流 速较快的地段,通常也就是河流较窄处。 ② 弯曲河段 凹岸泥沙不易淤积,水质较好,且主流靠近河岸,是 较好的取水地段。 取水点应避开凹岸主流的顶冲点, 在顶冲点下游15-20m。 也可在凸岸偏上游处。
2、缆车式取水构筑物
(3)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的河床及岸边,有良 好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地段,并有较好的地形及施工 条件 (4)取水点应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区
(5)取水点应避开水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的影 响 (6)取水点应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 冰絮、支流和咸潮等影响
(7)取水点的位置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 不妨碍航运和排洪,并符合河 道、湖泊、水库整 治规划的要求;
水污染 控制工 程
三、我国取水工程的历程
(1)远古人类逐水而居,主要利用地表水 与泉水作为供水水源; (2)凿井取水:伯益作井 (3)战国时期魏国:西门豹治邺 引漳十 二渠 (4)秦朝:李冰父子 四川都江堰 (5)现代:水利枢纽:三门峡、葛洲坝、 三峡
四、我国取水工程的发展表现
五、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在河心设置进水孔,从河心取水的构筑物。 适于河床稳定,河岸较平坦,枯水期主流离岸较远, 岸边水深不够或水质不好,而河中又具有足够水深 或较好水质。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其取水设施包括取水头部、进 水管和集水井和泵房。
河水经取水头部上带有格栅的进水孔,沿进水管流 入集水井的进水间,然后经格网进入集水井的吸水 间,最后由水泵抽走。
四、岸边式取水构筑物
直接从江河岸边渠水的构筑物。由进水间和 泵房组成。适于江河岸边较陡,主流近岸, 有足够水深,水质和地质条件好,水位变幅 不大。
按照集水井与泵房是否合建,分为合建和分建式。 集水井:是取水设施,一般由进水间、格网和吸水 间三部分组成,顶部设操作平台,安装格栅、格网、 闸门等设备的起吊装置。 进水间前壁设有进水孔,孔上设有格栅及闸门槽, 格栅用来拦截水中粗大的漂浮物及鱼类等。进水间 和吸水间用纵向隔墙分开,在分隔墙上可以设置平 板格网,用以拦截水中细小的漂浮物。 当采用旋转格网时,应在进水间和吸水间之间设 置格网室。 水流经过装有格栅的进水孔进入集水井的进水间, 再经过格网进入吸水间,然后由水泵抽走。
(2)取水点应尽量设在水质较好的地段
① 供生活用水的取水构筑物应设在城市和工业企 业的上游,距离污水排放口上游100m以远,并 应建立卫生防护地带。 ② 取水点应避开河流中的回流区和死水区,以减 少水中泥沙、漂浮物进入和堵塞取水口。 ③ 在沿海地区受潮汐影响的河流上设置取水构筑 物时,应考虑到海水对河水水质的影响。
河水取水(小水量)
湖泊水和水库水取水
2、地下水。包括潜水、直流水、泉水。 特点:地下水埋藏于地下,流动于地层之中, 水质常较地面水为佳,有时不经净化或经简 单净化即可供使用,具有经济安全的特点; 但一般水量较小。 种类:潜水(无压地下水);自流水(承压 地下水);泉水。
真地下水和非真地下水
③ 游荡型河段 结合河床、地形、地质特点,将取水口布置在 主流线密集的河段上。必要时需进行河道整治以保 证取水河段的稳定性。 ④ 有边滩、沙洲的河段 一般应将取水点设在上游距沙洲500m以远处。 ⑤ 有支流汇入的顺直河段 取水口应离开支流入口处上下游有足够的距离, 一般取水口多设在汇入口干流的上游河段上。
三、取水建筑物的类型
(一)固定式取水建筑物 是各种类型的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中应用广泛的一种。
分类(依据:位置):岸边式,河床式、斗槽式; (依据:结构):合建式、分建式、直接吸水式 主要缺点:当河水水位变化较大时,构筑物的高度需 相应地增加,因而工程投资较高,水下工程量较大, 施工期长,扩建困难。
给水系统的水源和排水系统接纳水体的地方 大多是邻近的河流。取之于河流,还之于河 流,形成一种受人类社会活动作用的水循环。 人为水循环可以严重地改变天然水循环,处 理不好,会产生一系列水问题与生态环境问 题
3、水的社会循环对自然循环的影响
平衡 破坏 给水 处理
自然循环
取 水 排放
社会循环
平衡破 坏
第三章 水资源与取水工程
第一节 水资源
一、水资源的概况
(一)水资源的定义 广义的定义 狭义的定义 工程上的定义
(二)我国水资源现状
人均占有量少 总量位世界第6。 人均占世界平均水准的1/4,排名88。 空间分布不均 81%的水资源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 降水量最高可达1600mm,少的地区不到200mm 年内及年际变化大 60-80%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际变化差3-6倍 许多地区缺水严重
(2)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
当河岸处地质条件较差,以及集水井与泵房不宜合 建,宜采用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由于将集水井 和泵房分开建造,泵房可离开岸边,建于地质条件 较好处,因此可使土建结构简单,易于施工;但吸 水管较长,增加了水头损失,维护管理不太方便, 运行安全性较差。
河床式取水建筑物 1、取水头部 2、进水管 3、集水井 4、泵房 a为合建式。b为分建式。
高位进水孔
优点: (1)靠重力自流, 工作可靠, (2)比单用自流管 进水安全、可靠,可 分层取水 缺点:敷设自流管土 方量大
适用条件:河滩宽、河岸高、自 流管埋深大或河岸为坚硬岩石及 管道需穿越防洪堤。 优点: (1)大大减少水下施工量和土 石方量,
(2)工期缩短,节约投资
缺点(1)虹吸管必需做到严密、 不漏气 (2)需真空管路系统 (3)启动时间长运行不方便
(1)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
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将集水井和泵房合建在一起 所示。其特点是布置紧凑,总建筑面积小,吸水管 路短,运行安全,维护方便;但土建结构复杂,施 工较困难。适用于河岸坡度较陡、岸边水流较深且 地质条件较好、水位变幅和流速较大的河流。在取 水量大、安全性要求较高时,多采用此种型式。
自然界水循环的意义
水成为一种可更新的资源;具有自身净化作 用。 水循环的特点决定:水存在的形式多样性,分 布的广泛性,时空变化的随机性,水资源的分 配的巨大差异性。 水的循环在地球上起到输送热量和调节气候的 作用,对地球环境的形成、演化和人类生存都 有重大的作用与影响。
2、水资源社会循环
适用条件:取水量小、河中 漂浮物少、水位变幅不大 优点: 泵房埋深小不设集水井,施 工简单造价低。 缺点: 1. 施工质量高、不能漏气
2. 泥沙粒径大时磨损水泵快
3. 漂浮物易堵塞取水头部和 水泵
适用条件:取水量大、岸坡 较缓、岸边不易建泵房、河 道含沙量高,水位变幅大, 河床地质条件较好 缺点:基础埋设较深,施工 复杂,造价高,维护管理不 便,影响航运。
回灌地下水
泉水种类
二、水源的选择
1、水质相当好 2、符择的依据:水源水质和用水要求。
水质
三、水源的防护
1、水源保护的任务:防止水源枯竭和污染。 2、给水水源的卫生防护 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a、地下水源卫生防护 b、地表水源卫生防护 c、国外水源卫生防护的某些规定
六、 移动式取水构筑物
当修建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有困难时,可采用 活动式取水构筑物。 例如,在水流不稳定,河势复杂的河流 上取水,修建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往往需要进 行耗资巨大的河道整治工程,对于中小型水 厂建设常带来困难。 修建固定式取水口水下工程量大,施工 困难,投资较高,而当地施工条件及资金不 允许等都可以采用活动式取水构筑物。
三、渗渠
原理: 利用埋设在地下含水层中带孔眼的水平渗水 管或渠道,依靠渗透和重力流来集取浅层地 下水或地表渗透水。
构造: 水平集水管 反滤层 检查井 导水管 集水井
第四节 地表水取水工程
一、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
1取水河段的径流特征 2河流的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 3河床与岸坡的岩性和稳定性 4河流的冰冻情况 5河道中水工构筑物及天然障碍物
在640个城市中,300多个城市缺水。
二、水循环
1、水的自然循环
小循环—是指由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 ,又以降水形 式落入海洋 ;或者由大陆表面 ( 包括陆地水体表 面、土面及植物叶面等 ) 蒸发的水气 , 仍以降水 形式落回陆地表面。 这种发生在局部范围内的水 循环过程。 大循环—是由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 , 随气流带到 大陆上空 , 形成降水落回地面 , 再通过径流 ( 地表的及地下)返回海洋的过程这种发生在海陆 之间的循环过程。
(1)地表取水技术:取水构筑物;
(2)取水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 (3)机械化、自动化、信息系统的现代化 技术。
三 门 峡 水 利 枢 纽
葛洲坝水利枢纽
第二节 给水水源
一、水源的类型
1、地表水。如江、河、湖、泊、水库及海 洋等。 特点:易受污染,一般水量较大,但一般水 质较差,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适当净化 来改善水质。
(二)、移动式取水建筑物 在水流不稳定,河势复杂的河流上取水,修建固定式 取水建筑物往往需要进行耗资巨大的河道整治工程, 修建取水口会影响航运等。因此,在此条件下修建活 动式取水建筑物。 (三)、山区浅水河流取水建筑物 适于山区上游河段;流量和水位变化幅度很大,枯水 期的流量和水深很小,甚或局部地段断流
1、浮船式取水构筑物 适用条件 河流水位变幅在 10—40m或更大,水位变化速 度不大于2m/h,取水点有足够的水深,河道 水流平稳、流速和风浪较小、停泊条件好,河 床较稳定、岸坡有适当的倾角(20~60度)。 优点:浮船式取水构筑物的特点是无水下工程、 投资省、上马快,有较高的适应性 缺点:船体受风浪影响大,操作管理不便,安 全性差。
第三节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一、管井
是地下水取水构筑物中用得最多的一种。 直径:150~1000mm D<150mm,小管井;D>1000mm, 大管井 井深:10~1000m 构造:井室、井管、滤水管、沉沙管、人工 填砾
钻井
井管安装
井室
二、大口井
用于开采浅层地下水和河床渗透水的取水构 筑物。 井深:20m 井直径:3~8m 构造:井筒、井口、进水部分、井底反滤层
研究冰冻过程对河流正常情况的影响,是正确考虑取水 工程设施的重要因素。 在选择取水口位置时,应避开水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 的影响范围,否则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二、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
(1)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河床、靠近主流和有足够水 深的地段 不同类型河段适宜的取水位置如下: ① 顺直河段 取水点应选在主流靠近岸边、河床稳定、水深较大、流 速较快的地段,通常也就是河流较窄处。 ② 弯曲河段 凹岸泥沙不易淤积,水质较好,且主流靠近河岸,是 较好的取水地段。 取水点应避开凹岸主流的顶冲点, 在顶冲点下游15-20m。 也可在凸岸偏上游处。
2、缆车式取水构筑物
(3)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的河床及岸边,有良 好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地段,并有较好的地形及施工 条件 (4)取水点应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区
(5)取水点应避开水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的影 响 (6)取水点应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 冰絮、支流和咸潮等影响
(7)取水点的位置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 不妨碍航运和排洪,并符合河 道、湖泊、水库整 治规划的要求;
水污染 控制工 程
三、我国取水工程的历程
(1)远古人类逐水而居,主要利用地表水 与泉水作为供水水源; (2)凿井取水:伯益作井 (3)战国时期魏国:西门豹治邺 引漳十 二渠 (4)秦朝:李冰父子 四川都江堰 (5)现代:水利枢纽:三门峡、葛洲坝、 三峡
四、我国取水工程的发展表现
五、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在河心设置进水孔,从河心取水的构筑物。 适于河床稳定,河岸较平坦,枯水期主流离岸较远, 岸边水深不够或水质不好,而河中又具有足够水深 或较好水质。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其取水设施包括取水头部、进 水管和集水井和泵房。
河水经取水头部上带有格栅的进水孔,沿进水管流 入集水井的进水间,然后经格网进入集水井的吸水 间,最后由水泵抽走。
四、岸边式取水构筑物
直接从江河岸边渠水的构筑物。由进水间和 泵房组成。适于江河岸边较陡,主流近岸, 有足够水深,水质和地质条件好,水位变幅 不大。
按照集水井与泵房是否合建,分为合建和分建式。 集水井:是取水设施,一般由进水间、格网和吸水 间三部分组成,顶部设操作平台,安装格栅、格网、 闸门等设备的起吊装置。 进水间前壁设有进水孔,孔上设有格栅及闸门槽, 格栅用来拦截水中粗大的漂浮物及鱼类等。进水间 和吸水间用纵向隔墙分开,在分隔墙上可以设置平 板格网,用以拦截水中细小的漂浮物。 当采用旋转格网时,应在进水间和吸水间之间设 置格网室。 水流经过装有格栅的进水孔进入集水井的进水间, 再经过格网进入吸水间,然后由水泵抽走。
(2)取水点应尽量设在水质较好的地段
① 供生活用水的取水构筑物应设在城市和工业企 业的上游,距离污水排放口上游100m以远,并 应建立卫生防护地带。 ② 取水点应避开河流中的回流区和死水区,以减 少水中泥沙、漂浮物进入和堵塞取水口。 ③ 在沿海地区受潮汐影响的河流上设置取水构筑 物时,应考虑到海水对河水水质的影响。
河水取水(小水量)
湖泊水和水库水取水
2、地下水。包括潜水、直流水、泉水。 特点:地下水埋藏于地下,流动于地层之中, 水质常较地面水为佳,有时不经净化或经简 单净化即可供使用,具有经济安全的特点; 但一般水量较小。 种类:潜水(无压地下水);自流水(承压 地下水);泉水。
真地下水和非真地下水
③ 游荡型河段 结合河床、地形、地质特点,将取水口布置在 主流线密集的河段上。必要时需进行河道整治以保 证取水河段的稳定性。 ④ 有边滩、沙洲的河段 一般应将取水点设在上游距沙洲500m以远处。 ⑤ 有支流汇入的顺直河段 取水口应离开支流入口处上下游有足够的距离, 一般取水口多设在汇入口干流的上游河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