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和诺贝尔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诺贝尔奖的奇闻
• 杨振宁、李政道是幸运儿。令人羡慕的不仅 是他们获得了诺贝尔奖,更令人羡慕的是他们的 工作在惊人短的时间内赢得了诺贝尔奖委员会的 认可,从论文发表到获奖只有一年时间。一年之 内就获得诺贝尔奖,这简直是奇迹。可惜的是, 绝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没有他们这么幸运。如盖 尔曼获得诺贝尔奖时,国际物理学界相继发表文 章认为,这是等了6年多的事情。所以,1969年, 诺贝尔奖委员会公布结果时,物理学家们没有表 现出格外热情欢呼的姿态,因为6年来大家一直认 为“今年的诺贝尔奖应该授予盖尔曼”。
诺贝尔和诺贝尔奖
产生、评选过程以及奇闻轶事
诺贝尔:历史永远不会忘却的科 学家
一、诺贝尔
•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 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 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 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 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 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 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 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 伯恩哈德· 诺 贝尔。
雷管的发明
• 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这是 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 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 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 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 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 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 验。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 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 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 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 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3、流芳百世的遗愿
• 诺贝尔把他的毕生心血都献给了科学事 业,他一生过着独身生活,大部分时间是 在实验室中度过的。他谦虚谨慎,对别人 亲切而忠诚。他拒绝别人吹捧他,不让报 纸刊登他的照片和画像。长期紧张的工作, 使他积劳成疾,但在生命的垂危之际,他 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1896 年12月10日,这位大科学家、大发明 家和实验家,由于心脏病突然发作而逝世。
再等待
• 等待十几年、二十几年乃至三十年的也不稀罕。如研 究黄热病的南非科学家马克斯等待20余年,于1951年获 得诺贝尔奖。对于物理学奖得主泡利来说,诺贝尔奖也是 迟到的喜讯。从他发表获奖论文到获奖,间隔了不平常的 21年;科赫从发现结核病菌到获奖等了23年;发现宇宙射 线的赫斯,等待25年才获奖;贝斯久等29年,于1967年 获得了物理学奖。相比之下,佛里斯更惨,等待了半个多 世纪:1919年就发现了蜜蜂跳圆圈舞,1925年发现跳摇 尾舞,直到1973年才获得诺贝尔奖;早在1931年,“热 力学第四定理”的发现者拉路斯就发表了论文,但是直到 40年代才被人接受。37年后即1968年,诺贝尔奖委员会 才授予他化学奖;1911年劳斯就公布了肿瘤是由病毒引起 的伟大发现,但是一直没有引起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关注。 导致劳斯直到85岁才获奖。
蛋白质有生有死
• 科学家曾相信,蛋白质生死如同盖楼和拆楼,合成复 杂,降解容易 •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氨基酸如同砖头,而蛋白 质则如结构复杂的建筑。正如同有各种各样的建筑一样, 生物体内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有不 同的结构,也有不同的功能。通常看来蛋白质的合成要比 蛋白质的降解复杂得多,毕竟拆楼容易盖楼难。 • 蛋白质的降解在生物体中普遍存在,比如人吃进食物 后,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就被降解为氨基酸,随后 被人体吸收。在这一过程中,一些简单的蛋白质降解酶如 胰岛素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家对这一过程研究得较为透 彻,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他们认为蛋白质降解没有什么可 以深入研究的。不过,20世纪50年代的一些研究表明,事 情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无烟火药
• 面对这些考验,诺贝尔没有被吓倒,他又在反复研究 的基础上,发明了以硅藻土为吸收剂的安全炸药,这种被 称为黄色炸药的安全炸药,在火烧和锤击下都表现出极大 的安全性。这使人们对诺贝尔的炸药完全解除了疑虑,诺 贝尔再度获得了信誉,炸药工业也很快地获得了发展。在 安全炸药研制成功的基础上,诺贝尔在法国又开始了对旧 炸药的改良和新炸药的生产研究。两年以后,一种以火药 棉和硝化甘油混合的新型胶质炸药研制成功。这种新型炸 药不仅有高度的爆炸力,而且更加安全,既可以在热辊子 间碾压,也可以在热气下压制成条绳状。胶质炸药的发明 在科学技术界受到了普遍的重视。诺贝尔在已经取得的成 绩面前没有停步,当他获知无烟火药的优越性后,又投入 了混合无烟火药的研制,并在不长的时间里研制出了新型 的无烟火药。
出国
• 为了使他学到更多的东西,1850年,父亲 让他出国考察学习。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去过 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 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很快成为一名精通多 种语言的学者和有着科学训练的科学家。回国后, 在工厂的实践训练中,他考察了许多生产流程, 不仅增添了许多的实用技术,还熟悉了工厂的生 产和管理。 • 就这样,在历经了坎坷磨难之后,没有正式 学历的诺贝尔,终于靠刻苦、持久的自学,逐步 成长为一个科学家和发明家。
四、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
两名以色列及一名美科学家获诺贝尔化学奖 图中从左至右为以色列科学家西查诺瓦、赫尔什科和美国科学家罗斯
获奖者
• 三人因在蛋白质控制系统方面的重大发现而共同获得该奖项。他们突破性 地发现了人类细胞如何控制某种蛋白质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人类细胞对 无用蛋白质的“废物处理”过程。 现年57岁的以色列科学家阿龙-西查诺瓦1947年出生于以色列的海法市, 1981年被以色列理工学院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现供职于以色列理工学院,是 该学院生物化学部的教授,同时兼任拉帕波特医学研究学院的负责人。 现年67岁的以色列科学家阿弗拉姆-赫尔什科1937年出生于匈牙利的考尔 曹格,1969年获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哈达萨赫医学院授予的医学博士学位。 赫尔什科是以色列理工学院拉帕波特医学研究学院的著名教授。 今年78岁高龄的美国科学家伊尔温-罗斯于1926年出生于纽约。1952年 被美国芝加哥大学授予博士学位,现在是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生理学和生物 物理学系资深专家。
钱
• 诺贝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他的财 产累计达30亿瑞典币。但是他与许多富豪截然 不同。他一贯轻视金钱和财产,当他母亲去世时, 他将母亲留给他的遗产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 只是留下了母亲的照片,以作为永久的纪念。他 说:“金钱这东西,只要能够解决个人的生活就 够用了,若是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才的祸害。 有儿女的人,父母只要留给他们教育费用就行了, 如果给予除教育费用以外的多余的财产,那就是 错误的,那就是鼓励懒惰,那会使下一代不能发 展个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聪明才干。”
精神
• 基于这样的思想,诺贝尔不顾其他人的劝阻和反对, 在遗嘱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财产作为一笔基金,每年以其利 息作为奖金,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中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奖金分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及支持和平 事业等5份。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从1901年 开始,每年在他去世的日子里,即12月10日颁发诺贝 尔奖。诺贝尔奖不仅仅表明了这位科学家的伟大人格,而 且,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越来越成为世界科学 技术冠军的标志。激励着越来越多的精英豪杰,献身于科 学事业,去攻克一道道科学难关。同时,它也极大地促进 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科学文化的交流。
过程
• 其评选过程为: •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 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 2000人。 • ——具有推荐候选人资格的有: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 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作家 协会主席(文学奖)、国际性会议和组织(和平奖)。 • ——不得毛遂自荐。 • ——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不能表示 支持或反对被推荐的候选人。 • ——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 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 • ——10月中旬,公布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 ——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天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 陆分别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瑞典国王出席并授奖。
上学
• 诺贝尔到了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 受过的唯一的正规学校教育。到他10岁时,全家迁居到 俄国的彼得堡。在俄国由于语言不通,诺贝尔和两个哥哥 都进不了当地的学校,只好在当地请了一个瑞典的家庭教 师,指导他们学习俄、英、法、德等语言,体质虚弱的诺 贝尔学习特别勤奋,他好学的态度,不仅得到教师的赞扬, 也赢得了父兄的喜爱。然而到了他15岁时,因家庭经济 困难,交不起学费,兄弟三人只好停止学业。诺贝尔来到 了父亲开办的工厂当助手,他细心地观察和认真地思索, 凡是他耳闻目睹的那些重要学问,都被他敏锐地吸收进去。
等待
• 等待五六年还算是比较短的。伦琴,1895年就发现了 X射线,1901年才得奖;贝克勒耳,1896年发现天然放射 性,1903年才得奖;1902年,卢瑟福发现一系列放射性 元素,1908年才得奖;阿尔瓦雷斯,1960年发现基本粒 子的共振现象,1968年才得奖;薛定锷,1926年建立了 量子力学,1933年才得奖……等待十年八年的也比比皆是。 如能托斯,1912年发现热力学第三定理,8年之后获得诺 贝尔化学奖;玻尔,1913年提出了原子结构的量子轨道理 论,直到1922年才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劳伦斯, 1931年制造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1939年才获奖;西博 格,1941年证明钚的存在,1951年才得奖……
2、勇敢者的事业
• 1856年,诺贝尔的父亲把他和两个哥哥 留在俄国管理工厂,自己带上其他家人回国了。 诺贝尔的两个哥哥致力于企业的复兴,而诺贝尔 则全力以赴地投入了明:气体计 量仪、液体计量仪和改良型的液体压力计,这三 项发明都取得了专利。尽管这些发明不太重要, 但是它鼓舞了诺贝尔的信心,他决心以更大的热 情投入新的发明创造。多年随父亲研究炸药的经 历,也使他的兴趣很快从机械方面转到应用化学 方面 。
•
20多年前已开花结果今朝方获得最高荣誉
• 早在1942年,科学家们就已发现了蛋白质分子的降解 现象,其中赫什科也属于早期探索者之一,但这个阶段他 们一直把研究方向瞄准三磷酸腺苷(ATP)的作用。 •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间,切哈诺沃与赫什科曾在罗 斯主持的福克斯· 蔡斯癌症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在这期 间,他们联名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揭示了泛素调节的蛋白 质降解机理,指明了蛋白质降解研究的方向。 • 三位科学家在1979年12月10日一期美国《全国科学院 学报》上连续发表的两篇文章,被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 会称为“突破性成果”,并奠定了他们获得诺贝尔奖的基 础。
二、评选过程
• 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 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 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遵照诺贝尔遗嘱, 物理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或 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 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经济 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每个授奖单位设有 一个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 该委员会三年一届。
1、艰难的成才之路
• 诺贝尔1833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 摩。他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机械师、发明家, 但由于经营不佳,屡受挫折。后来,一场大火又 烧毁了全部家当,生活完全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 要靠借债度日。父亲为躲避债主离家出走,到俄 国谋生。诺贝尔的两个哥哥在街头巷尾卖火柴, 以便赚钱维持家庭生计。由于生活艰难,诺贝尔 一出世就体弱多病,身体不好使他不能象别的孩 子那样,活泼欢快,当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 他却常常充当旁观者。童年生活的境遇,使他形 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