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2章选择题专项经典练习(培优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某反应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E表示过渡状态的平均能量
B.E b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C.该反应的△H=-(Ea-Eb)kJ/mol
D.催化剂是通过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来增大反应速率
答案:C
【详解】
A.根据图示,E表示过渡状态的平均能量,故A正确;
B.根据图示,Ea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 b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故B正确;
C.焓变=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所以该反应的△H=(E a-E b)kJ/mol= -(E b-E a)kJ/mol,故C错误;
D.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故D 正确;
选C。

2.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接触法制硫酸过程中2SO2(g)+O2(g)2SO3(g),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B.500℃左右的温度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ΔH<0
C.H2、I2、HI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加深H2(g)+I2(g)2HI(g)
D.实验室采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Cl2+H2O H++Cl-+HClO
答案:D
【详解】
A.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SO2催化氧化反应的速率,但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不选;
B.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勒夏特列原理,采用低温可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但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反应速率减小,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变长,在工业生产中很不经济,工业上采用500℃左右的温度主要是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催化剂的活性两方面考虑的,故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不选;
C.加压平衡H2(g)+I2(g) ⇌ 2HI(g)不移动,但由于I2(g)的浓度增大,所以平衡混合气体的颜色
加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不选;
D.在饱和食盐水中含大量Cl-,Cl-的浓度增大,使平衡Cl2+H2O ⇌ H++Cl-+HClO逆向移动,降低Cl2的溶解度,故实验室采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 选;
答案选D。

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实验室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B.高压有利于工业上合成氨
C.打开汽水瓶时,瓶中立即泛起大量泡沫
D.H2(g)、I2(g)、HI(g)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答案:D
【详解】
A.氯化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氯气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会抑制氯气的溶解,使平衡逆向移动,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正确;B.合成氨的反应是气体计量数减小的反应,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高压有利于工业上合成氨,B正确;
C.汽水瓶中存在碳酸的分解反应,打开汽水瓶,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故瓶中立即泛起大量泡沫,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正确;
H g+I g=2HI g,反应前后的化学计量数不变,故平衡移动不受压强影D.平衡()()()
22
响,不能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错误;
答案选。

4.不同温度下反应CO(g)+N2O(g)CO2(g)+N2(g)达到平衡时各物理量变化如图所示。

其中y表示N2O的平衡转化率,z表示反应开始时CO的物质的量与N2O的物质的量之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H<0
B.z2<3
C.T1 K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2
D.断裂1 mol N≡N键的同时断裂2 mol C=O键,说明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答案:D
【详解】
A.升温,N2O的平衡转化率变小,平衡左移,则该反应的△H<0,A正确;
B.z表示反应开始时CO的物质的量与N2O的物质的量之比,z越小,CO的含量越低,N2O的转化率越低,所以z2<3,B正确;
C.T1 K下,z=3时,令CO为3mol/L,则N2O为1mol/L,N2O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2
0.5
0.2
2.50.5
K==

,C正确;
D.只有断裂1molN≡N的同时生成2molC=O键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断裂1 mol N≡N键的同时断裂2 mol C=O键,指的都是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D不正确;
答案选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和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加快反应速率
B.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恒压,充入He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合成氨生产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H2的转化率
D.对于可逆反应,将其平衡常数变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变大
答案:D
【详解】
A.对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个数,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故A错误;
B.恒压,充入He,体积增大,反应体系的浓度减小,则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故B错误;C.将NH3液化分离,减小了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反应正方向移动,提高了H2的转化率,由于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C错误;
D.可逆反应中化学平衡常数变大,则反应正向移动,所以反应物的转化率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6.将E和F加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E(g)+F(s)⇌2G(g),忽略固体体积,平衡时G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表所示:①~④中正确的是
①b>f ②915℃、2.0MPa时E的转化率为60% ③该反应的ΔS>0④K(1000℃)<K(810℃)
1.0
2.0
3.0
81054.0a b
915c75.0d
1000 e f 83.0
A .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详解】
①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反应,故加压时,平衡逆向移动,G 的体积分数减小,从表中第一行数据可得:54.0>a>b ,结合表中第3列数据,可确定75.0>a ,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f>75.0>a ,故b<f ,故①错误;②设起始时E 为amol ,平衡时转化xmol ,由于F 为固体,对平衡无影响,则平衡时E 为(a−x)mol ,G 为2xmol ,则
2x 100%75%a x 2x ⨯=-+,解得x=0.6a ,所以E 的转化率为x
100%60%a
⨯=,故②正
确;③正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增大,增大压强,平衡会逆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减小,故③正确;④第3列数据中f>75.0>a ,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则平衡常数K(1000℃)>K(810℃),故④错误;A 正确; 答案选A 。

7.已知反应 N 2O 4(g)2NO 2(g) △H>0的平衡体系中, 物质的总质量(m 总)与总物质的量
(n 总)之比M(M =
m n 总

)在不同温度下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T 2>T 1
B .平衡常数:K(a)=K(c)>K(b)
C .反应速率:v a <v b <v c
D .当M=69 g/mol 时,n (NO 2):n (N 2O 4)=1:1
答案:D
解析: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总质量不变,平衡正向移动时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则M 减小,逆向移动时M 增大,该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M 减小;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可以使平衡逆向移动,M 增大。

【详解】
A .根据分析可知压强相同时温度越高M 越小,所以T 2<T 1,故A 错误;
B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
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变大,所以K (a)=K (c)<K (b),故B 错误;
C .温度相同时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v a <v c ,压强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所以v c <v b ,则反应速率v a <v c <v b ,故C 错误;
D .设n (NO 2):n (N 2O 4)=x :y ,则有46x+92y
x+y
=69,解得x :y=1:1,故D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

8.80℃时,NO 2(g)+SO 2(g)⇌SO 3(g)+NO(g)。

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体积相等且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投入NO 2和SO 2,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其中甲经2 min 达平衡时,NO 2的转化率为5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容器甲中的反应在前2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 (SO 2)=0.025 mol/(L·min)
B .达到平衡时,容器丙中正反应速率与容器甲相等
C .温度升至9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1.56,则反应的△H >0
D .容器乙中若起始时改充0.10 mol/LNO 2和0.20 mol/L ,达到平衡时c (NO)与原平衡相同 答案:B 【详解】
A .容器甲中起始时c (NO 2)=0.10 mol/L ,经2 min 达平衡时,NO 2的转化率为50%则反应的NO 2浓度为0.050 mol/L ,则反应消耗SO 2的浓度也是0.050 mol/L ,故反应在前2 min 的平均速率v (SO 2)=
0.050mol/L
2min
=0.025 mol/(L·min),A 正确;
B .反应NO 2(g)+SO 2(g)⇌SO 3(g)+NO(g)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压强不影响平衡,则容器甲和丙互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反应物转化率相等,由于丙中各组分浓度为甲的2倍,则容器丙中的反应速率比A 大,B 错误;
C .对于容器甲,反应开始时c (NO 2)=c (SO 2)=0.10 mol/L ,经2 min 达平衡时,NO 2的转化率为50%,则反应的c (NO 2)=0.050 mol/L ,根据物质反应转化关系可知,此时c (SO 2)=0.10 mol/L=0.050 mol/L=0.050 mol/L ,c (NO)=c (SO 3)=0.050 mol/L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
322c(SO )?c(NO)0.050?0.050
==1c(NO )?c(SO )0.050?0.050
,温度升至9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1.56>1,
则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该反应的△H >0,C 正确;
D .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其它外界条件无关。

由于NO 2(g)、SO 2(g)消耗是1:1关系,反应产生的SO 3(g)、NO(g)也是1:1关系,所以容器乙中若起始时改充0.10
mol/LNO 2和0.20 mol/L ,平衡时,322c(SO )?c(NO)
c(NO )?c(SO )
与原来的乙相同,则达到平衡时c (NO)
与原平衡就相同,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

9.人体内的血红蛋白(Hb)可与O 2结合形成HbO 2,Hb(aq)也可以与CO 结合,人体发生Co 中毒的原理为:HbO 2(aq)+CO(g)
HbCO(aq)+O 2(g) △H <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海拔较高的地区由于气压较低,所以血红蛋白较难与O 2结合,容易产生缺氧现象
B .已知CO 中毒为熵减过程,则理论上冬天比夏天可能更容易发生CO 中毒现象
C .把CO 中毒的人转到高压氧仓中有助于缓解症状
D .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 22c(HbCO)c(O )
c(HbO )c(CO)
答案:B 【详解】
A .血红蛋白(Hb)可与O 2结合形成HbO 2,在气压较低(减小压强)的情况下,不利于O 2的结合,更容易产生缺氧现象,故A 正确;
B .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是熵不变的反应,冬天(降低温度)有利于反应平衡向右移动,更容易中毒,故B 错误;
C .CO 中毒的人转到高压氧仓中,增大氧气的浓度,由利于上述平衡向左移动,能使O 2与血红蛋白结合,缓解中毒的症状,故C 正确;
D .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比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K = 22c(HbCO)c(O )
c(HbO )c(CO)
,,故
D 正确。

答案选B 。

10.在恒压、NO 和O 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NO 转化为NO 2的转化率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NO 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80℃下,()1
2O 5.0mol?
L c -=起始,NO 平衡转化率为50%,则平衡常数K >0.2L•mol ﹣1 B .2NO(g)+O 2(g) 2NO 2(g)的Δ>0H
C .图中Y 点所示条件下,增加O 2的浓度不能提高NO 转化率
D .图中Y 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 转化率 答案:A 【详解】
A .380℃下,()1
2O 5.0mol?
L c -=起始根据三段式得:()()()()
()()
222g O g 2g /L a 50/L 0.5a 0.25a 0.5a /L 0.5a
50.25a
0.5a
NO NO mol mol mol +
-起始浓度转化浓度平衡浓度
()()()2
2
0.5/L 1
L /50.25a 0.5/L 50.25a /L
amol K mol amol mol ==-⨯-,当0.25a=0时,K =0.2L/mol ,但是0.25a 0≠,所以10.2?L K mol ->,故A 正确;
B .根据图知,升高温度NO 的平衡转化率下降,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0H <,故B 错误;
C .图中Y 点所示条件下,增加2O 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NO 转化率提高,故C 错误;
D .图中Y 点所示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不移动,则NO 转化率不变,故D 错误; 故答案为A 。

11.恒温条件下,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2C(g),且达到平
衡。

当压缩体积时,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增大,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压缩体积,平衡逆向移动
B .物质B 为非气态
C .若充入惰性气体,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增大
D .若往容器中加入更多的C 物质,化学平衡常数会变大
答案:A
解析:温条件下,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A(g)B(?)+2C(g)达到平衡后,压缩体
积导致压强增大,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B 为气态,化学反应速
率与气体浓度成正比,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详解】
A .压缩体积时,若
B 为非气态,则平衡不移动,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所以B 一定为气体,依据题意,平衡逆向移动才会导致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故A 正确; B .根据A 分析知,B 为气态,故B 错误;
C .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反应物、生成物浓度都会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减小,故C 错误;
D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故D 错误。

答案选A 。

12.如图所示的曲线是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 2O 4,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N 2O 4
2NO 2 △H>0中N 2O 4,的平衡浓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逆反应速率:c点<a点B.b点所处状态的v(正)>v(逆)
C.N2O4的转化率:c点<a点D.化学平衡常数:b点>c点
答案:B
【详解】
A.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点温度高于a点,所以逆反应速率:c点>a点,A错误;
B.因为c点处于平衡状态,b点的c(N2O4)大于c点的,所以Qc(b)<K,平衡向右移动,所以b点所处状态的v(正)>v(逆),B正确;
C.反应N2O42NO2 △H>0,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平衡向右移动,c点的温度大于a点的,所以N2O4的转化率:c点>a点,C错误;
D.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D错误;
答案选B。

1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NO(g)+2CO(g)N2(g)+2CO2(g)ΔH=-746.4kJ•mol-1。

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措施最合理的是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答案:B
【详解】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但是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状态,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状态,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O的转化率增大,且反应速率加快,故B符合题意;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减小,充入N2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O的转化率增大,但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4.对于可逆反应2AB3(g) ⇌A2(g) + 3B2(g) ΔH>0,各图像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D 【详解】
A .可逆反应2A
B 3(g) ⇌A 2(g) + 3B 2(g) ΔH>0,升高温度,平衡正向进行,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故A 错误;
B .温度高,反应速率快,达到平衡时需要的时间短,先拐 ,图像是温度低的先达到平衡,故B 错误;
C .该反应正向是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的含量增多,但图像上是增大压强,反应物的含量减少 ,故C 错误;
D .该反应正向是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的含量增多,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含量减少,与图像一致 ,故D 正确; 故选:D 。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份等物质的量的物质的熵一定相等
B .有能量的变化就一定伴随有物质的变化
C .常温下熵增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熵减的反应需加热才能自发进行
D .常温下,反应()()()32CaCO s =CaO s +CO g 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0H ∆ 答案:D 【详解】
A .熵是衡量物质混乱程度的物理量,同一物质的熵:气体>液态>固体,所以两份等物质的量的物质的熵不一定相等,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故A 错误;
B .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即不一定有物质的变化,如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故B 错误;
C .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H-T △S <0:焓减、熵增的反应常温下都能自发进行,焓增、熵增的反应在高温下才能自发进行,焓减、熵减的反应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焓增、熵减的反应在加热条件下也不能自发进行,故C 错误;
D .反应CaCO 3(s )═CaO (s )+CO 2(g )是熵增的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即常温下其△H-T △S >0,所以该反应的△H >0,故D 正确; 故选:D 。

16.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B和C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2 mol和4 mol。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均减半B.均加倍C.均增加1 mol D.均减少1 mol
答案:C
【详解】
A.由于是在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均减半则相当于A、B、C三物质的浓度都没有改变,平衡不移动,A错误;
B.由于是在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均加倍则相当于A、B、C三物质的浓度都没有改变,平衡不会移动,B错误;
C.均增加1 mol时,可理解成先分别增加1 mol、0.5mol、1 mol,然后再增加0.5molB,前者平衡不移动,后者导致平衡正向移动,C正确;
D.均减少1 mol时,可理解成先分别减少1 mol、0.5mol、1mol,然后再减少0.5molB,前者平衡不移动,后者平衡逆向移动,D错误;
故选C。

17.在淀粉­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3 (aq)。

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
衡常数K如表所示:
A.反应I2(aq)+I-(aq) ⇌I-
3
(aq)的ΔH >0
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溶液中c(I-3)增大
C.50℃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I-3)=4c(I2),则c(I-)=0.01mol/L
D.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平衡常数K小于689
答案:C
【详解】
A.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可知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A错误;
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c(I3-)减小,B错误;
C.50℃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I-
3
)=4c(I2),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
式为K=
()
()()
()
()()()
2
2
3
2
I
4
4c I
00
I I I
4
I I
c
c c c c c
-
---
===
⋅⋅
,则c(I-)=0.01mol/L,C正确;
D.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虽然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D错误;
答案选C。

18.可逆反应:2NO2(g)2NO(g)+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
③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B.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详解】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则反应进行的方向相反,且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达平衡状态;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反应进行的方向相同,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
③因为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等,随着反应的正向进行,压强在不断改变,所以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改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表明NO2气体的浓度不变,则反应达平衡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不变,所以密度始终不变,密度不再改变时,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
综合以上分析,①③④正确,故选C。

19.密闭容器中,反应xA(g)+yB(g)zC(g)达平衡时,A的浓度为0.5 mol·L-1,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达新平衡时A的浓度降为0.3 mol·L-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y<z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B的转化率降低D.C的体积分数增大
答案:C
【详解】
A.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若平衡不移动,则A的浓度应该是原浓度的一半,A的浓度应变为0.25 mol·L-1,但实际上达新平衡时A的浓度为0.3 mol·L-1>0.25 mol·L-1,说明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所以x+y>z,A错误;
B.由选项A分析可知:减小压强,化学平衡逆向移动,B错误;
C.减小压强,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导致反应物B的转化率降低,C正确;
D.减小压强,化学平衡逆向移动,C的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增大,因此C的体积分数降低,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0.T1时,10 L的恒容密团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M(g)和N(g),发生反应:
M(g)+N(g)⇌2P(g)+Q(g) △H>0.反应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t/min n(M)/mol n(N)/mol
0 6.0 3.0
5 4.0 1.0
10 4.0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第8min时,v(正)>v(逆)
B.0-5min内,用M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 mol/(L·s)
C.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变为T2时,平衡时测得N的浓度为0.08 mol/L,则T1>T2
D.当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M、N的转化率相等
答案:B
【详解】
A.根据表格所给数据,反应在5min时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第8min时也是平衡状态,所以正逆反应速率相等,A项不符合题意;
B.
(6-4)mol
v(M)==0.04mol/(L s)
10L?5min
,B项符合题意;
C.T1→T2时,N的平衡浓度由1mol
=0.1mol/L
10L
降低到0.08mol/L,说明N消耗的更多,
则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T2>T1,C项不符合题意;
D.
6-41
α(M)==
63

3-12
α(N)==
33
,两者转化率不相同,D项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选项为B
21.某小组利用可逆反应,W(s)+I2(g)⇌WI2(g) △H<0,设计如图装置提纯粗钨(杂质熔点高,且不能与碘发生反应)。

粗钨装入石英管一端,抽成真空后引入适量确并封管,置于加热炉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不同温度区城,WI2的量保持不变
B.在提纯过程中,I2的量不断减少
C.最终杂质残留在II区,纯钨转移至I区
D.在提纯过程中,I2的作用是将W从高温区转移到低温区
答案:C
【详解】
A.温度不同反应进行的主要方向不同,因此WI2的量会发生改变,A错误;
B.反应在一密闭系统中进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I2的量不可能不断减少,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其质量不再发生变化,B错误;
C.低温使平衡正向移动,高温使平衡逆向移动,因此在提纯过程中是纯钨转移至I区,最终杂质残留在II区,C正确;
D.在提纯过程中,I2使反应正向进行,可将W转化为WI2(g),不利用W的提纯,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2.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气体A和2mol气体B发生反应:
3A(g)+2B(g)⇌4C(?)+2D(?),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C,反应前后体系压强之比为5:4。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A的平衡转化率大于气体B的平衡转化率
B.物质D的聚集状态一定是气体
C.平衡后升高温度,若平衡向左移动,则正反应的ΔH>0
D.平衡后若增加C的物质的量,则平衡向左移动
答案:B
解析:
()()()()
3A g2B g4C+2D
(mol)4200
(mol) 1.20.8 1.60.8
(mol) 2.8 1.2 1.60.8
+??
起始
转化
平衡
;反应前后体系压强之比为5:4,则
反应后气体分子总数减小,根据恒温恒容下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反应后气体
物质的量为:4
5
×(4+2)mol=4.8mol=2.8mol+1.6mol+0.8mol,所以C为非气体、D必须为气
态;据此回答;
【详解】
A.充入4mol气体A和2mol气体B发生反应,可以看作先充入3molA和2molB反应达到衡,此时A和B的转化率相等、再加入1molA平衡正向进行,A的转化率减小,B转化率增大,故A错误;
B.根据计算分析可知,物质D的聚集状态一定是气体,故B正确;
C.平衡后升高温度,若平衡向左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的Δ0
H<,故C错误;
D.C为非气体,则平衡后若增加C的物质的量,则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23.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2CO2(g)+6H2(g)CH3CH2OH(g)+3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特定催化剂可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B.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降低反应体系压强,不利于反应物的转化
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反应速率
答案:C
【详解】
A.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平衡移动,则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选项A错误;
B.反应加热与反应放热还是吸热没有直接的关系,如煤的燃烧放热,但需要加热,选项B错误;
C.反应2CO2(g)+6H2(g)CH3CH2OH(g)+3H2O(g)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降低反应体系压强,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反应物的转化,选项C正确;
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24.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铁管的生锈属于氧化反应
B.催化剂不能完全消除汽车尾气的污染
C.调整反应条件无法使可逆反应正向进行到底
D.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可逆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
答案:D
【详解】
A.铁管生成铁锈时,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的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所以催化剂不能完全消除汽车尾气的污染,故B正确;
C.由可逆反应的特征可知,调整反应条件可以使反应尽可能多的正向进行,但无法使可逆反应正向进行到底,故C正确;
D.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与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大小无关,故D错误;
答案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