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的古彩花鸟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古彩(又名五彩、硬彩),釉上彩,始于明代,盛于清代,主要色彩有红、黄、绿、蓝、紫、黑。
明代的古彩瓷不是纯粹的釉上彩瓷,而是釉上彩与釉下青花结合的产品,因为在明代没有釉上蓝彩,需要用蓝色表现的地方,都以元代发明的釉下青花料代替。
清代康熙年间研制出了釉上蓝彩,古彩才成为了纯粹的釉上彩瓷。
古彩采用的彩绘技法是“单线平涂法”(轮廓勾线,色彩平涂,所画对象的立体感主要依靠结构与用笔的变化),追求“线条刚劲有力,笔划简练生动,色彩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装饰性强”的艺术效果。
一
中国画有三科:人物,山水,花鸟。
花鸟画在中国画中独立成科虽晚,但在瓷上却最常出现。
以景德镇窑为例份量足够,因为景德镇是古代陶瓷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在瓷上绘画的工艺叫彩绘。
开景德镇窑彩绘先河的是元代的青花瓷。
元青花首选装饰纹饰就是花鸟。
彩绘艺人用单弦线或双弦线将瓷器纵向分割成多个部分,然后在弦线分割好的区域内彩绘纹饰,主体纹饰一般采用单独式,辅助纹饰一般采用连续式,非常美。
以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元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为例,此罐外壁自上而下用双弦线分隔成5个纹样带,加上弦纹共11层。
颈部绘缠枝栀子花纹,肩部绘卷草纹,上腹部绘双云龙纹,下腹部绘缠枝牡丹纹,近足处绘仰莲瓣纹。
虽是满饰,但主次分明,一目了然。
花鸟还是青花瓷的主流纹饰。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康熙仿成化款青花团凤杯》,杯腹均匀分布了三组小小
的独立的团凤纹,杯足环绘礁石海水纹,纹饰与纹饰之间留有大量的空白。
大量的留白不仅让小小的瓷杯有了广阔的空间感,也让“白如玉”的瓷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更非常完美地衬托出了青花纹饰的淡雅清幽。
可见,花鸟从元青花、明青花、清青花一直都是主流。
继元青花后,历朝历代,景德镇窑都有新的彩绘瓷诞生,花鸟题材一直都是最常被选用的装饰纹饰,也因此,花鸟在瓷上历史最悠久。
景德镇窑的古彩瓷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明代宣德年间创烧的釉上彩和釉下彩结合的青花五彩,一是清代康熙年间创烧的纯釉上五彩。
古彩瓷首选的装饰纹饰也是花鸟。
比如1984年在西藏萨迦寺发现的一对书有“大明宣德年制”款的《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1988年在景德镇珠山御窖厂遗址中出土的“大明宣德年制”款的《青花五彩鸳鸯莲池纹盘》,绘制的都是花鸟纹。
这是宣德古彩瓷仅存的两件实物。
花鸟也一直都是古彩瓷的主流纹饰,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康熙五彩加金鹭莲纹尊》可以佐证。
此尊以古彩满饰,按尊口至尊足的顺序:口外沿绘水波纹一周,颈部绘鹭鸶莲塘纹,颈、肩相接处绘回纹和水波纹各一周,腹部又绘鹭鸶莲塘纹,足处再绘水波纹一周,两部分的鹭鸶莲塘纹似断似连,画面不同,却浑然一体。
清康熙晚期,景德镇窑创烧了粉彩瓷(成熟于雍正,鼎盛于乾隆),花鸟题材见诸于粉彩瓷的各种器型上,如《康熙粉彩花蝶纹盘》、《雍正粉彩八桃五蝠盘》、《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就连乾隆皇帝参与设计的“交泰转心瓶”都首选了花鸟纹饰。
谈谈我的古彩花鸟画
李洁明
摘要:古彩(又名五彩、硬彩),釉上彩,始于明代,盛于清代,主要色彩有红、黄、绿、蓝、紫、黑。
古彩适合表现所有的题材,我喜爱以它在瓷上描绘人物和花鸟。
由于篇幅所限,此文仅谈我的古彩花鸟画。
关键词:古 彩 花鸟画
收稿日期:2019-10-29
2020·第1期 总第185期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42赏析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黄釉粉彩八卦如
意转心套瓶》可以充分领略花鸟装饰的艺术效果。
此器的瓶体可以拆解,瓶腹由如意云纹错开成上下两截,形成“交泰”状;腹内的内瓶水滴状,饰青花缠枝菊纹,青花上的胡椒粒,粒粒可见,可以转动。
瓷瓶双耳描金;通体以娇黄釉为地,釉面上以针刻绘出纤细的锦地花纹,花纹之上再以蓝、白、紫、粉绿、深绿、橘红等釉彩描画番莲花、蕉叶和朵花,花朵的形状虽然一样,但在不同釉彩的装饰下,显得错落有致,最难能可贵的是每一朵花、每一片叶的筋脉皆巨细无遗地描绘出来,而敷染的色泽亦有深浅浓淡的层次感;圈足绘变形蕉叶。
若以手触动瓶颈,内瓶亦随之旋转,观者可以透过瓶体上镂空的八卦纹和上下可以分开的如意云纹看到内瓶。
由上述实例可知,花鸟画之所以成为瓷上最悠久、最传统的装饰纹饰,是因为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
二
景德镇窑的彩绘品种很多,我选择了古彩。
是因为我喜欢古彩刚劲的线条,喜欢古彩烈艳的色泽,喜欢古彩夸张的装饰效果。
由于古彩采用的是“单线平涂法”,所以从事古彩瓷画创作的艺人必须有扎实的线描功夫,才能保证整幅瓷画的白描线条用笔如一。
由于古彩只有红、黄、绿、蓝、紫、黑几种基色,所以从事古彩瓷画创作的艺人必须有敏锐的色彩感觉,才能保证用色与纹饰的内涵恰如其分,才能保证烈艳的色彩既有强烈对比,又很协调统一。
古彩艺人必须有的这两项基本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持之以恒。
古彩瓷的构图形式有两种:一是以繁密的纹饰分层满饰,一是以简约的纹饰疏朗布局。
我的作品多以疏朗布局为主。
景德镇现在有人专门作刻瓷白胎,或在器的口沿、足处刻划各种图案,或在器上满刻图案但留有开光白面,我喜欢这样的白胎。
我常常选择刻瓷白胎为我的古彩瓷画的载体,将古彩纹饰与白胎上刻划的纹饰融为一体,形成新的视觉效果,我对这种装饰形式得心应手。
比如当我遇到一只瓶足圈刻有如意云纹的直颈瓶时,我脑海里立刻浮现了在刻划纹的上方圈画蕉叶,在瓶腹靠肩处圈画带状花卉图案,然后在瓶肩、瓶腹大量的空白处稀疏地点缀几只飞舞的蝴蝶的设想;当我遇到一只瓶口圈刻有如意纹、瓶处圈刻有回纹的撇口大腹瓶时,我脑海里会立刻产生了只在瓶肩处圈画带状“荷花游鱼”,以之与瓶口和瓶足处的刻划纹饰相融合,其它部分全部留白的设想。
这种疏朗的布局形式,既充分展示了白如玉的瓷质之美,又让古彩的烈艳变得温和。
古彩艺人,多以承传统为主,然任何一门艺术都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有新的生命力,所以当代的古彩艺人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向其注入新时代的内容,我是践行者之一,我将和所有热衷于古彩艺术的同仁们一起不断探索,推陈出新,让古彩艺术永葆青春。
参考文献:
[1]冯先铭.中国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
[2]冯先铭.中国古陶瓷图典.文物出版社,1998-01.
[3]陈士龙.青花瓷鉴藏全书(古玩鉴藏全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02.
[4]铁源.明清五彩瓷器——老古董丛书.华龄出版社,2003-01.
[5]李文跃.景德镇粉彩瓷.江西高校出版社,2019-0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