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九年一贯制学校联片教研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调测模拟试卷(B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浪九年一贯制学校联片教研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调测模拟
试卷(B卷)
一、积累(42分)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①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qiāng hài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②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sǒng yǒng下“豁哪唧”地歌唱。

③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yú
dùn的物质力量。

2.诗言志,文载道请你根据积累,补全名句,并补充阅读感受。

许多古代文人也都有自己的风骨。

周敦颐借莲花“,”来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王安石登飞来峰,
“,”来表达自己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陆游以夜雨梦境入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辛弃疾借月抒情,“,”要去除朝廷中阻碍北伐的势力。

他们都是真正的君子,和古今无数仁人志士一样,诠释了“富贵不能淫,,”的风骨,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精神力量。

3.仿照下面的例句,从所给词中任选一个,写两句正反同体咏物格言。

圆规橡皮竹
例句:直尺:①一生都不走弯路,那一定是你在纸上谈人生。

②因为本身正直,才敢于去度量别人。

我选择的词
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刷屏”时代,“读书”何为?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从读书的意义和价值入手。

一方面,阅读的重要目的在于求知。

阅读形式的进阶,以前所未有的程度丰富了知识内容的打开方式。

在信息储备上,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不仅打通了书本与书本之间的障壁,更突破了有限内容与无限信息之间的界线。

知识的触类旁通、规律的举一反三,藉由“跳转来源”“相关推荐”等方式,由点及面、
串珠成链,为读者带来一场又一场“说走就走的探索遨游”。

另一方面,阅读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启发思考。

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

文字留白处的掩卷长思、声画落幕后的意味深长,都在一次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充盈着读者的精神家园。

而以此为基础,阅读行为本身的另一种魅力也更加凸显:在笔墨世界中滋养情怀与气质,让思考的力量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

这种魅力,正是走马观花的快餐式阅读、蜂拥而至的流量化内容所不能给予读者的独特馈赠。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思考的力量在笔墨世界中滋养情怀与气质,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
B.以思考的力量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在笔墨世界中涵养情怀与气质
C.让思考的力量在笔墨世界中涵养情怀与气质,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
D.让思考的力量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在笔墨世界中滋养情怀与气质
5.下列选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B.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C.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D.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阅读名著,结合回目读书法回答下列问题。

6.补全下面回目中所缺的人物
①第三回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②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醉打蒋门神
③第三十八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斗浪里白跳
7.结合《水浒传》中的回目名,简要说说鲁达称呼变化的原因。

链接①第三回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②第二十九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③第三十八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

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

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

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
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

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

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

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他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

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8.文学作品往往借助标点来增强表现力。

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引号所具有的表现力。

9.文中加点的词语中,前两处为什么用“你们”而不用“它们”,后三处为什么用“它”而不用“你”?谈谈你的理解。

10.文中画框的句子中有三个重叠形式“条条、常常、时时”,说说它们和“每条、经常、不时”相比,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23分)
文言文阅读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
..。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

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
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若此则名号
..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

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

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

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

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①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同“缒”,zhuì)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①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鹏之徙于南冥也之:的。

而耻.学于师耻:以……为耻。

B.策之不以其道以:目的连词,相当于“来”。

今之众人
..众人:很多人。

C.乃不知有汉乃:于是。

圣.益圣圣:圣明的人。

D.曾不若孀妻弱子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

学者师达.而有材达:通达。

1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
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
B.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
C.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
D.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1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隐含着“从师而问才能成为圣人”的前提,本文做了明确阐述,请简析本文认为怎样才能成为圣人。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寓驿舍①
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①。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①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

皆馆于是”。

②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

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

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首联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亦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16.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

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三、作文(5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文化多姿多彩,这带给我们更多的选择,但也带来
了选择的困惑:可选的商品多了,应该选哪款?可读的书刊多了,到底选哪种?可走的路多了,到底该选哪条?……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戕害;怂恿;愚钝
2.【答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贫贱不能移
3.【答案】圆规①真自豪,你的一生都是圆满的。

②真可怜,你一生都与方正无缘。

橡皮:①为了帮助别人改正错误,不惜耗尽自己的生命。

②一心盯着别人的错误,却浪费了自己的青春竹:①每攀登一步,都做一次小结。

②内在的虚空,终究不能成为栋梁。

【答案】4.B
5.D
【答案】6.①史大郎②武松③黑旋风
7.鲁达原本是渭州经略府提辖,人称“鲁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号“智深”,因身有花绣,做和尚不参禅,不守清规戒律,照旧下山讨酒吃肉,江湖人送外号“花和尚”。

【答案】8.两处引号都表示所引词语具有特殊含义。

“出墙”暗含“红杏出墙,不守正道”之意,“参天”意指“高踞在上,不理睬根”。

借助引号不仅说花木长得高,还隐含了对它们向上发展却张扬忘本的批评嘲讽。

9.前两处:比起“它们”,“你们”更便于直接抒情,当面斥责,使要表达的批评愤怒之情更加强烈。

后三处:比起“你”,“它”拉开了彼此间的距离,使对杨柳的歌颂赞美显得更加冷静客观。

10.三个重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使语言更富有音乐美;叠词具有强调作用,“条条、常常、时时”强调了枝条之多、频率之繁、时间之久,更突出了杨柳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的可贵品质。

【答案】11.D
12.A
13.从师学习的人采取不愿受教化、不听教诲的态度,自己随意行事,想使自己名声显赫,自身平安,这就如同怀揣腐臭的东西却希望芳香,进入水中却厌恶沾湿一样。

“学者”,从师学习的人;“不化不听”,不愿受教化、不听教诲;“名之显、身之安”中“之”的取消句子独立性;“腐”,腐臭的东西;“是”,这。

14.教师:通达而有才能(“师达而有材”),不强行教导他人(“强教之”)。

学者:①尊师重道,愿化愿听,不计较师者的贵贱贫富(“不论其贵贱贫富,而争于道”);②努力学习(“圣人生于疾学。

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答案】15.B
16.①借景抒情。

首联写地处僻静的“闲坊”,陈旧、荒凉的“古驿”经常掩着门,空荡荡的,表现了驿舍荒凉幽寂的特点,抒发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境。

②动作描写。

诗人在细细数竹、量松时发现竹增松长,从而感慨时光飞逝,壮志难酬。

③对比手法。

尾联用今昔对比,通过曾经壮志豪情的诗句,而今蛛网尘封,字迹模糊,抚今追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沉痛抑郁之情。

17.【答案】例文:
选择之惑:丰富世界中的决策困境
随着科技的疾速进步,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富裕、文化多元的社会。

无数的商品、书刊和道路在我们眼前展开,然而,选择的丰富性也带来了选择的困惑。

这不禁让我思考:在这个多元的时代,我们应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
选择之惑首先体现在消费的海洋中。

在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的商品选择比任何时候都要多。

从电视、手机到各种生活用品,每一类商品都有无数的品牌和型号供我们选择。

然而,这种丰富的选择并没有让我们更快乐,反而带来了选择的困扰。

我们常常在商品的海洋中迷失,不确定哪款产品最适合我们。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如何理性消费,明确自己的需求,以便在众多的选择中做出最明智的决定。

选择之惑也体现在信息的洪流中。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从新闻报道、社交媒体到各种网络文章,无不在争夺我们的注意力。

然而,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有价值的,我们需要学会筛选和辨别。

同时,我们也需要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选择那些真正对我们有帮助、能提升我们思维深度和广度的书籍和文章。

选择之惑还体现在人生的道路上。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从学业、职业到生活方式,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影响我们的未来。

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以便在选择的十字路口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同时,我们也需要有勇气面对选择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总的来说,选择之惑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面对丰富的选择和复杂的环境,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以便在选择的迷雾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以便在选择的海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在这个多元而复杂的世界中,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信念,我们才能勇敢地面对选择之惑,走向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