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课后篇巩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7 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课后篇稳固提高
基础稳固
1.1923~1928 年间 , 美国谋利利润指数从100 增到了 400, 而薪资指数仅从100 增到 112。

这一现象()
A. 反应了美国经济的繁华
B. 突显了花费的不均衡性
C.加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
D.致使了失业人数的激增
分析美国经济的繁华, 不可以反应资料“薪资指数仅从100 增到 112”, 故 A 项错误 ; 资料反应的是收
入与投资增加的不般配问题, 故 B 项错误 ; 依据资料“美国谋利利润指数从100 增到了 400, 而薪资指数仅从100 增到 112”可知 , 美国收入增加迟缓, 投资增加快速, 易引起经济危机, 故 C项正
确; “1923~1928 年间”美国经济处于虚假繁华期间, 故 D项错误。

答案 C
2.“凡是高出社会与个人经济能力而扩大的花费需求, 必然包括着危机的要素。

”据此判断, 美国
1929 年经济危机迸发的原由是()
A. 生产剩余
B. 分期付款
C.政府干涉
D. 薪资骤降
分析“高出社会与个人经济能力”的花费需求之因此能够实现, 是由于遇到美国当时毫无忌惮的分
期付款的刺激 , 这类刺激衬托出市场的“繁华”设想。

资本家被眼前的利润所驱遣, 盲目扩大生产,最后酿成经济危机。

答案 B
3.“我们要感谢你 , 赫伯特·胡佛 , 今日我们住在简陋的小屋里 , 今日我们行恳求食 , 今日我们要偷
取煤炭来取暖”这首歌谣表达了20 世纪 30 年月初的美国人()
A.对美好生活的盼望与追求
B.对政府的相信危机
C.对资本主义制度痛心疾首
D.对现状的安适固守
分析这首歌谣表达了美国人对胡佛政府的不满, 反应出人民对胡佛政府已经出现了相信危机。

答案 B
4.20 世纪 30 年月美国流传的一首民谣说: “梅隆拉起警笛, 胡佛敲起钟 , 华尔街发出信号, 美国朝地狱里冲。

”该民谣反应出的本责问题是()
A. 美国的民主制度已全面崩溃
B. 美国总统的威望在快速降落
C.美国经济政策惹起公众不满
D.危机给美国带来灾害性损坏
分析“美国朝地狱里冲”说明美国出现了各种严重的问题。

A 项说法错误 ;B 、 C 两项是表象 , 是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

D 项切合题意。

答案 D
5.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 , 人民民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强烈。

独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仿佛无
力供应的、拥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

有些人以敬羡目光看着莫斯科, 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

人们的“希望”“敬羡”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
A. 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B. 推行集权化的管理模式
C.盼望扩大政府管理职能
D.改革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分析资料信息“独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仿佛无力供应的、拥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说明处
于经济危机中的美国人民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以战胜经济危机 , 这表现了对胡佛政府自由听任经济政
策的不满 , 故 C 项切合题意。

答案 C
6. 有人用“美国推进了世界的多米诺骨牌”来形容1929~1933 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之因此
会惹起这类连锁反响, 主假如由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B.美国向其余国家畅销商品转嫁危机
C.美国总统胡佛推行“自由听任”政策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完整控制了其余国家
分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系统最后形成, 这就使资本主义各国的
工业生产密切联系在一同, 美国的危机也很快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答案 A
能力提高
1. 以下图是1925 年美国花费者分期付款使用比率柱状图( 依据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整理),
这份统计数据反应了美国()
A. 贫富分化使社会购置力显然降落
B. 花费市场孕育着极大不安全要素
C.科学技术进步促使经济高速发展
D.股票谋利过分致使市场虚假繁华
分析据上表得悉 , 花费者分期付款使用比率高, 未波及贫富差距和购置力的问题, 故 A 项错误 ; 平时
花花费品分期比率高简单引起经济问题, 造成经济虚假繁华, 市场孕育着不平定要素, 故 B 项正确 ;
资料主要重申的是花费者分期付款使用比率高, 未波及科技进步, 故 C 项错误 ; 资料波及的是分期付
款花费 , 与股票谋利过分没关, 故 D 项错误。

2.1923~1929 年 , 美国的公司广泛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同时在少量公司中工人能够领取养老金, 享受带薪休假。

这反应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就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C.供应与需求保持基本均衡
D.国家干涉促使了经济发展
分析题干资猜中“少量公司中工人能够领取养老金, 享受带薪休假”说明工人从经济发展成就中获
取极少 , 故 A 项正确 ; 依据题干中“美国的公司广泛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说明科技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故 B 项错误 ; 依据所学知识 ,1929 年从前 , 供应与需求已经出现了矛盾 , 故 C项错误 ; “国家干涉促使了经济发展”是从罗斯福新政时才开始的, 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3.“到了 1931 年夏季 , 经济局势不测处好转。

生产、薪资和股票价钱都略有上升最坏的状况仿佛
已经过去。

可是转瞬之间 , 从大西洋此岸的欧洲国家吹来的一场可怕的风暴又一次席卷了美国
银行界。

”这反应出()
A.美国拥有挣脱经济危机的能力
B.美国的经济危机是由欧洲国家引起的
C.经济危机使欧洲国家遭到深重打击
D.世界市场使资本主义国家互相影响
分析题目供应的资料表示, 美国的经济危机与西欧各国的经济危机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这是世界市场的作用。

答案 D
4.1929~1932 年 , 美国的个人投资总数从158 亿美元降落到9 亿美元 , 降幅达 94.3%; 同期工业品批发价钱指数从91.6 降落到 70.2, 降幅为 23%,但危机局势并未获得缓解。

这说明()
A.国家干涉的方式不行行
C.市场的自觉性调理失灵
D.应大幅降低产品价钱以刺激花费
分析经济大冷清之因此发生, 其原由之一是自由听任政策自己的缺点, 需要国家进行干涉, 故 A 项错误; 经济大冷清主假如由于生产大大超出花费, 要对生产盲目性进行控制, 故 B 项错误 ; 经济大冷清
充足说明 :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信仰的自由听任政策失灵, 故 C项正确 ; 此时产品价钱已经大幅下降, 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5. 胡佛总统多次重申应由个人慈善机构解决失业救援问题, 为此他同意了“街坊相助计划”。

1931年 12 月 8 日 , 胡佛在第三个年度国情咨文中说: “应当最少最少地介入即便介入也是临时的和
逼不得已的。

”这一看法表现的原则是()
A. 天分人权和主权在民
B. 竞争和经营的自由化
C.重商主义和殖民主义
D.无政府主义的方法论
分析天分人权、主权在民是启发运动倡议的原则, 故 A项错误 ; 由资料“应当最少最少地介入
即便介入也是临时的和逼不得已的”可知胡佛倡议自由竞争, 故 B 项正确 ; 资料重申的是自由主义
而非重商主义 , 故 C项错误 ;D 项表述不切合史实, 故错误。

答案 B
6. 在美国 20 世纪 30 年月的大危机期间, 胡佛政府经过法律倡议轮番工作, 以扩大就业面 ; 同时还批准了“街坊相助计划” , 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

这表示胡佛政府()
A. 妄图借助道德力量来缓解危机
B. 开始增强对经济的干涉
C.寄希望于“街坊相助计划”战胜危机
D.扩大就业是其解决危机的独一举措
分析倡议轮番工作、“街坊相助计划”表现了道德的力量, 故 A 项正确 ;B 、 C、 D 三项均不切合题
答案 A
7.阅读资料 , 达成以下要求。

资料一某期间资本主义经济状况简表
工业对外
项目指数生贸
失业人数
国家产下易下
降降
美国46.2% 75.5%1700 多万
德国40.6% 70%近 600万日本8.4%50%近 300万
资本主义1/3 以
2/33000 万
世界上以上
资料二胡佛村
(1)资料一反应了什么期间的经济状况?这类经济状况有何特点 ?
(2)资料一中状况出现的本源是什么?
(3)资料二现象出现的原由是什么 ?
参照答案 (1)1929~1933 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的状况。

特点 : 来势特别猛 ; 范围特别广 ; 连续时间特别长 ; 损坏性特别大 ; 影响特别深远。

(2)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个人据有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 胡佛反危机举措失败 , 使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

8.阅读资料 , 达成以下要求。

资料一胡佛总统 (1929~1933 年在任 ) 的前财政部长梅隆说 : “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诀要或灵符能
挽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祸, 我不相信我们的社会制度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摘编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资料二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重申危机的原由在于美国采纳了错误的钱币政策。

萨缪尔森则强
调危机是由一系列有时事件促成的, 胡佛一直重申危机发源于欧洲, 而欧洲学者重申美国对欧洲的
冲击。

——摘编自卢文璞《世界现代史》
资料三美国工人的薪资在危机期间降落40%,1932 年相当于1900 年的水平 ,20 世纪 20 年月曾获
得经济大师称呼的胡佛这时被人们称做“饥饿总统”, 在美国当时流行一首歌谣: “梅隆拉起警笛,胡佛敲起钟 , 华尔街发出信号, 美国朝地狱里冲。


(1)依据资料 , 概括美国人对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基本看法。

(2)资料一、资料二反应出当时美国人对危机的见解在哪些方面达成共鸣?它们有何共同缺点 ?
(3)资料三反应的现象和前两则资料有何内在联系?
参照答案 (1) 梅隆以为经济危机没法截止, 它的发生与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必然联系。

弗里德曼以为
美国错误的钱币政策致使了危机的发生。

萨缪尔森则重申危机是有时事件惹起的。

胡佛以为欧洲
的危机影响了美国。

(2) 在经济危机的严重危害问题上达成共鸣。

共同缺点: 都没有认识到危机迸发的根来源因在
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3) 正如前两则资料所反应的那样, 对经济危机缺少实质的认识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