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数学知识试题(自做的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测试题及答案2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测试题及答案2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测试题及答案2一、填空题1、有1、2、3、4数字卡片各一张,每次取两张组成一个两位数。

其中能被2整除的有(75)个。

2、非0自然数A和B,如果A=(三分之一)B,则A,B的最大公因数是(A ),最小公倍数是( B )。

3、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分母的积是24,这个真分数是(1/24),还可能是( 5/8 )。

4、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约是7.0的最大两位小数是( 7.04 ),最小两位小数是( 6.95 )。

5、如果在比例尺是1︰5000的图纸上,画出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草坪图,草坪的实际面积是( 40000)平方米。

6、足球比赛的积分规则是:胜1场记3分,平一场记1分,负1场记0分。

一支中学生足球队参加了15场比赛,负了4场,共得29分,则这支球队胜了( 9)场。

7、公路上有一排电线杆共25根,每相邻两根间的距离是45米,现在要改成60米,可以有(7)根不需移动。

9、自来水管的内直径是2厘米,水管内水的流速是每秒8厘米。

一位同学去洗手,走时忘记关掉水龙头,则5分钟浪费(7.536)升水。

10、(b分之a)=1.4,(a,b不为0),则b比a少(2/7 ),a比b多( 40 )%。

11、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经8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24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为( 200 )元。

12、某人做长途步行运动,早上9点出发,每小时行6千米,且每走1小时,就休息15分钟,则他在(1 )时( 15 )分可以走21千米。

14、(3+5+7+9+11+…+2003)-(2+4+6+8+10+…+2002)=( 2001 )15、规定:A△B=5A- 4B,如果x△(5△2)=14,那么x=( 16.4 )二、选择题1、已知甲圆半径与乙圆直径长度相等,则甲、乙两圆面积的比是( D )。

A、1:2B、2:1C、1:4 D.4:12、在有余数的整数除法算式中,商是x,除数是y(x,y均大于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被除数最大为( B );假设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都不相等,则被除数最小是( D )。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笔试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笔试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笔试试卷(本卷共四大题, 22小题,全卷100分,1小时完成。

)一、填空题:(第1—6小题每题3分,其余每小题4分,共30分)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

3、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除接受学习外,认真听讲 、(自主探索 )(交流合作)、(探索发现)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 )、( )、( )、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5、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 )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 )的关系。

6、 2÷7的商是一个( )小数,小数点后第2013位上的数字是( ),这2013个数字的和是( )。

7、某班一次数学期中考试的平均分是70分。

其中34 的人及格,他们的平均分是80分,不及格人的平均分数是( )分。

8、不等式组:()461,315,x x x x +>-⎧⎪⎨-≤+⎪⎩的解集为 ( )。

9、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网格中的 三角形中,边长为无理数的边数有﹙ ﹚。

二、单项选择题:(第10—13小题每题3分,其余每小题4分,共20分) 10、( )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A 、应用意识B 、模型思想C 、创新意识 D、空间观念 11、“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 )的重要途径,应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

A.数感与符号意识B.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C. 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12、教师出示问题:某年级一班有46人,一班人数比二班人数少4人,二班有多少人?一个学生答说,46-4=42人。

最新盐城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功市级考核小学数学试卷

最新盐城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功市级考核小学数学试卷

盐城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功市级考核小学数学试卷一、教学设计与反思(20分)仔细阅读下面提供的教学片段,先回答问题,再对教学片段进行点评。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片段师:请仔细观察——(屏幕上显示一个锐角,连接线段的两个端点得到锐角三角形;旋转锐角的一边成直角,连接线段的两个端点得到直角三角形;再旋转直角的一边成钝角,连接线段的两个端点得到钝角三角形。

)师:这三个三角形,哪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和最大?生:一样大(此时,许多学生把手放了下去,表示同意。

)师:大家有不同意见吗?生:我认为钝角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和最大。

师:请说出你的理由。

生:因为钝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钝角和两个锐角,所以三个角度数的和是最大的。

师:你是不是觉得因为三个角中有一个是钝角?生:是!师:因为钝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钝角,所以它的三个内角度数的和就最大。

同意的请举手。

(只有三四个学生举手表示同意。

)生:我不同意。

因为有一个角在变大时,另外两个角在变小,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和可能是不变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的三个三角形内角的变化情况:一个角变大,另两个角在变小。

)生:我认为三角形内角度数的和都是180度。

师:你的眼力真好,一看就看出是180度。

生:我想,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都一样。

师:我觉得这话蛮有道理,因为一个角的度数在变大,另外两个角的度数的和在变小,三个角度数的和可能是不变的。

刚才有同学说,这个不变的度数是180度,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以前学习用量角器量角时,老师让我们量出三角形的三个角,说过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学生会意地笑了)生:因为一个三角尺上一个角是90度,另外两个角分别是30度和60度;还有一个三角尺上一个角是90度,另外两个角都是45度。

三角尺上的三个角加起来都是180度。

生: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完全对。

这只能说明两个三角尺上三个角的度数的和是180度,那别的三角形三个角度数的和可能不一样呢。

盐城市教师教学基本功 考核模拟试题(小学数学)

盐城市教师教学基本功 考核模拟试题(小学数学)

盐城市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试题(小学数学)学科专业素养部分(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项目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一、填空。

20分1.小华设计了一个猜年龄的程序,如下:①六(1)班王小明的年龄是13岁,输入王小明的年龄后,输出的结果是( )。

②如果输入的年龄为a ,那么输出的结果是( )。

③李老师输入自己的年龄后,输出的数是18,李老师今年( )岁。

2. 小明和小刚两人玩扑克牌游戏——“算24点”,两人各出了两张牌,分别是2、4、5、8,请你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帮他们算出“24”来,分别列出综合算式是( )、( )、( )。

3.在下图中,每次框出4个连续自然数,共可得出( )个不同的和。

2345678910 (40)4.在小学阶段学过的四边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

5.两个非连续自然数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57.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 )和( )。

6.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比的比值等于2,而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是10以内相邻的两个合数。

这个比例式是( )。

7.一个分数,将它的分母加上2,化简后得97,若将它的分母加上3,化简后得43,这个分数是( )。

8. 小明在计算除法时,把被除数472错看成427,结果商比原来小5,但余数恰好相同,余数是( )。

9.已知x(x+3)=1,则代数式2x 2+6x-5的值是( )。

10.使2 x 有意义,x 的取值范围是( )。

11.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分别为6cm 和4cm ,量得一条边上的高为5cm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你的年龄 +200×21-100 输出结果12.有一捆粗细均匀的钢筋,总质量为m 千克,从中截取5米长的一段,称得它的质量为n 千克,那么这捆钢筋的总长度为( )米。

13.A 、B 两个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之比是4:3,A 容器中水深20厘米,B 容器中水深10厘米,现往两个容器中注入同样多的水,使得两个容器的水面高度相等,这时水面高度是( )厘米。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教师解题基本功比赛试卷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教师解题基本功比赛试卷

小学数学教师解题基本功比赛试卷一、计算(每题3分,共15分)1.20042+20032+20022+20012+20002-19992-19982-19972-19962-19952=(▲)解:原式=(20042-19992)+(20032-19982)+(20022-19972)+(20012-19962)+(20002-19952)=(2004+1999)×(2004-1999)+(2003+1998)×(2003-1998)+(2002+1997)×(2002-1997)+(2001+1996)×(2001-1996)+(2000+1995)×(2000-1995)=(2004+1999+2003+1998+2002+1997+2001+1996+2000+1995)×5=(1995+2004)×10÷2×5=999752.162512×42-16454×2.9+162512×37=(▲) 解:原式=162512×(42-29+37) =162512×50 =8243.5311⨯⨯ +7531⨯⨯ + 9751⨯⨯+……+2005200320011⨯⨯=(▲) 解:原式=(531311⨯-⨯)×41+41751531⨯⎪⎭⎫ ⎝⎛⨯-⨯+…+41200520031200320011⨯⎪⎭⎫ ⎝⎛⨯-⨯ =41200520031200320011751751531531311⨯⎪⎭⎫ ⎝⎛⨯-⨯+-⨯+⨯-⨯+⨯-⨯K =41200520031311⨯⎪⎭⎫ ⎝⎛⨯-⨯=120480451004003 4.100110+271725-146312=(▲) 解:原式=1913912191311251311710⨯⨯-⨯⨯+⨯⨯ =1913117132175190⨯⨯⨯+- =9115.(21+31+41+…+151)+(32+42+…+152)+(43+53+…+153)+…+(1413+1513)+1514=(▲) 解:原式=⎪⎭⎫ ⎝⎛+++++⎪⎭⎫ ⎝⎛+++⎪⎭⎫ ⎝⎛++1514152151434241323121K K =0.5+1+1.5+2+2.5+…+7=(0.5+7)×14÷2=52.5二、选择(每题3分,共15分)6.一个均匀的立方体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1,2,3,4,5,6.右图是这个立方体表面的展开图。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考试试题及答案(李灿春)A课程标准部分(35分)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5分)1、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研究领域。

2、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研究的主人,教师是数学研究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有效的数学进修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进修数学的紧张方式。

6、对数学研究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研究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研究的(过程);要关注研究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心)。

7.在数学课标中,对总体目标部分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1、《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什么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研究,学生能够:⑴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⑵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⑶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心。

⑷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小 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测试题

小 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测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测试题;第一部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5分);一、填空;1.《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多项)填在上;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①现实的②有意义的③;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⑤解决问题⑥空间与图形⑦统计与概率⑧实践与综合应;①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测试题第一部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5分)一、填空。

(每空1分,共10分)1.《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3.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多项)填在上。

(每题1分,共5分)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①现实的②有意义的③科学的④富有挑战性的 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①组织者②传授者③引导者④合作者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被细化为四个方面:①情感与态度②知识与技能③数学思考④数与代数⑤解决问题⑥空间与图形⑦统计与概率⑧实践与综合应用 4.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数的认识②测量③数的运算④常见的量⑤式与方程⑥探索规律 5.数学。

①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②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③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④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三、判断。

(每题1分,共5分)1. “实践活动”是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

()2. 在第二学段,“数的运算”要求学生能笔算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3. 在第一、二学段中,课标没有安排“中位数”、“众数”的内容。

()4.“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第二学段的内容。

() 5.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数学学科知识)测试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数学学科知识)测试试题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数学学科知识测试卷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世界上第一个把π计算到3.1415926<π<3.1415927的数学家是( )。

A.刘徽 B.祖冲之 C.阿基米德 D.卡瓦列里 2.在现存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最早的一部是( )。

A.《孙子算经》 B.《墨经》 C.《算数书》 D.《周髀算经》 3.最早采用位值制记数的国家或民族是( )。

A.美索不达米亚 B.埃及 C.阿拉伯 D.印度 4. 下列各数中是负数的是( )。

A .-(1-2) B .-1-1 C .(-1)0 D . 1-2 5.在比例尺是1:8的图纸上,甲、乙两个圆的直径比是2:3,那么甲、乙两个圆的实际的直径比是( )。

A. 1:8 B. 4:9 C. 2:3 D. 1:12 6.下列四个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是( )。

A . B . C . D . 7.如下左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所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则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为( )。

8.小明用一个半径为5cm ,面积为15 cm 2的扇形纸片,制作成一个圆锥的侧面(接缝处不重叠),那么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

A . 3cm B . 4cm C . 5cm D . 15cm1 32 1 A . B . C . D . 学校 姓名…………………………装……………………………订………………………………线…………………………………………………………9. 72人参加某商店举办的单手抓糖果活动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若抓到糖果数的中位数为a ,众数为b ,则a +b 之值等于( )。

A . 20B . 21C . 22D . 23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

B.要了解全市居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教育理论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教育理论试题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教育教学知识测试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

A.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B.公平性、民主性和普及性C.发展性、普及性和实践性 D.科学性、发展性和实践性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获得的“四基”目标是()。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数学思想B.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实践能力C.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解题策略、基本活动经验D.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解题策略3.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的现代化。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C.人 D.教育结构4.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求,其中最高级的需求是()。

A.安全需求 B.社交需求C.尊重需求 D.自我实现需求5.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

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C.培养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6.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

A.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B.教师教的方式的变革C.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 D.后勤服务方式的变革7.学习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这主要是根据遗忘过程的()规律。

A.再认 B.先快后慢C.倒摄抑制 D.前摄抑制8.()是长方形的上位概念。

A.正方形 B.菱形C.平行四边形 D.矩形9.根据学习心理学原理,可以将教师反思过程最适当地概括为()。

A.自我提问与思考过程 B.自我完善过程C.师生相互作用过程 D.问题解决过程10.在教学中创设一定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这种方法是()。

A.讲授法 B.参观法C.情境教学法 D.循循善诱法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名言指的是要重视()。

A.榜样示范 B.实际锻炼C.陶冶教育 D.说理教育12.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方面,将原来的“空间与图形”改为()。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一、填空题(共5题,每题2分)1. 请填入适当的数字完成以下等式:3 + 5 = ____4 × 6 = ____9 - 2 = ____8 ÷ 2 = ____2 × 8 = ____2. 请根据已知的数值,计算下列算式的得数:10 + 20 = ____30 - 5 × 6 = ____4 × (5 + 2) = ____32 ÷ 4 + 6 = ____7 × 3 - 2 × 5 = ____二、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20以内的质数?A. 12B. 16C. 18D. 17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A. 20B. 32C. 40D. 483. 以下哪个分数与1/2相等?A. 2/4B. 3/6C. 4/8D. 5/104. 一个数除以4的结果是6,那么这个数是多少?A. 24B. 25C. 26D. 275. 下列哪个数字是3的倍数?A. 21B. 23C. 29D. 31三、解答题(共3题,每题5分)1. 请列出5个不同的乘法表,并解释其中的一个乘法原理。

2. 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1/4的学生参加了足球队,1/5的学生参加了篮球队,剩下的学生没有参加任何队伍。

请问参加足球队和篮球队的学生总共有多少人?没有参加任何队伍的学生有多少人?3. 请解释什么是小数,以及如何在加减法中使用小数。

四、应用题(共2题,每题10分)1. 小华有一些贴纸,她决定把它们平均分给5个朋友。

如果每个朋友得到6张贴纸,那么小华一共有多少张贴纸?如果小华后来又得到了8张新贴纸,并决定继续平均分给这5个朋友,现在每个朋友会得到多少张贴纸?2. 一个水果店有苹果和橙子共100个,其中苹果的数量是橙子数量的2倍。

请问苹果和橙子各有多少个?如果每个苹果卖1元,每个橙子卖1.5元,那么水果店总共能卖出多少钱?五、教学设计题(共1题,每题20分)设计一个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数学游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小学数学基本功大赛学科知识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基本功大赛学科知识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基本功大赛学科知识试题及答案第一组试题试题一在以下四个数中,哪个数是最大的?A. 32B. 45C. 28D. 53答案D. 53试题二计算下列算式的值:178 + 392 - 215答案355第二组试题试题一把下面的数量填入方框中,使等式成立:3 × ( ) = 27答案9试题二计算下列算式的值:243 ÷ 9答案27第三组试题试题一如果一个矩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答案面积 = 长 × 宽 = 12 × 8 = 96平方厘米试题二10个苹果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剩下几个苹果?答案每个人分到的苹果数 = 10 ÷ 4 = 2剩下的苹果数 = 10 % 4 = 2第四组试题试题一小明去菜市场买了3斤苹果,每斤5元,总共花了几元?答案小明花费的总金额 = 3斤 × 5元/斤 = 15元试题二求下列算式的值:5 × (7 + 3)答案50第五组试题试题一一辆公交车每站都停留5分钟,小明从起点坐到终点一共经过7个站,他花了多长时间?答案小明花费的总时间 = 7个站 × 5分钟/站 = 35分钟试题二计算下列算式的值:6 × 8 - (15 - 4)答案51以上是小学数学基本功大赛的一些学科知识试题及答案。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精品推荐小学数学教师解题基本功竞赛试卷(含答案)

精品推荐小学数学教师解题基本功竞赛试卷(含答案)

精品推荐小学数学教师解题基本功竞赛试卷(含答案)一、判断。

(请在题号下面打√或者×,每题1分,共10分)1.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相等。

( )2.一种含盐30%的盐水,加入15克盐和50克水,浓度降低了。

( )3.某商品在促销时期降价20%,促销过后又涨了20%,这时商品的价格不变。

( )4.在面积40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100π平方厘米。

( )5. 一段钢丝,第一次用去全长的25,第二次用去25米,正好用完。

两次用去的同样多。

( ) 6. 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是150米。

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装10盏灯。

( ) 7. 任意向上掷5次硬币,有3次正面向上,2次反面向上。

那么第6次掷硬币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53。

( )8. 钟面上3时30分,时针和分针成的角是钝角。

( ) 9. 五、六年级学生的人数相差10人,分别选出各自年级人数的30%参加运动会,那么,五、六年级剩下的学生人数仍然相差10人。

( ) 10. 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8厘米、7厘米的长方体可以从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洞中漏下去。

( ) 二、选择。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号下面,每题1分,共10分) 1. 给一间地面长6米、宽5米的房间铺地砖,下面几种规格的地砖中,( )最合适。

A .40cm ×40cmB .50cm ×50cmC .30cm ×30cm2.甲乙两个超市相同商品的售价相同,甲超市举办“所有商品打八折”活动,乙超市举办“买五送一”活动。

张阿姨打算买10千克的苹果,到( )超市购买比较省钱。

A.甲B.乙C.无法确定 3. ( )图表中的数目延续了图T 表中的数目模式。

4. 把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球各10个放入到一个袋子里。

从中至少取出( ) 个球,可以保证取到3个颜色相同的球。

A.12B.9C.35.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4次后的小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正方形面积的( )。

盐城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功市级考核小学数学试卷

盐城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功市级考核小学数学试卷

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功市级考核小学数学试卷一、教学设计与反思(20分)仔细阅读下面提供的教学片段,先回答问题,再对教学片段进行点评。

《三角形的角和》教学片段师:请仔细观察——(屏幕上显示一个锐角,连接线段的两个端点得到锐角三角形;旋转锐角的一边成直角,连接线段的两个端点得到直角三角形;再旋转直角的一边成钝角,连接线段的两个端点得到钝角三角形。

)师:这三个三角形,哪个三角形三个角度数的和最大?生:一样大(此时,许多学生把手放了下去,表示同意。

)师:大家有不同意见吗?生:我认为钝角三角形三个角度数的和最大。

师:请说出你的理由。

生:因为钝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钝角和两个锐角,所以三个角度数的和是最大的。

师:你是不是觉得因为三个角中有一个是钝角?生:是!师:因为钝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钝角,所以它的三个角度数的和就最大。

同意的请举手。

(只有三四个学生举手表示同意。

)生:我不同意。

因为有一个角在变大时,另外两个角在变小,三角形三个角度数的和可能是不变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的三个三角形角的变化情况:一个角变大,另两个角在变小。

)生:我认为三角形角度数的和都是180度。

师:你的眼力真好,一看就看出是180度。

生:我想,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都一样。

师:我觉得这话蛮有道理,因为一个角的度数在变大,另外两个角的度数的和在变小,三个角度数的和可能是不变的。

刚才有同学说,这个不变的度数是180度,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以前学习用量角器量角时,老师让我们量出三角形的三个角,说过三角形的角和是180度。

(学生会意地笑了)生:因为一个三角尺上一个角是90度,另外两个角分别是30度和60度;还有一个三角尺上一个角是90度,另外两个角都是45度。

三角尺上的三个角加起来都是180度。

生: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完全对。

这只能说明两个三角尺上三个角的度数的和是180度,那别的三角形三个角度数的和可能不一样呢。

三角形三个角度数的和等于180度,这是我妈妈告诉我的。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一、选择题( 2×10=20 分)1.以下列图形中, 对称轴只有一条的是()A.长方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圆2.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长方体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A. 3 倍B. 2/ 3C. 2 倍D.无法确定3.一个比的前项是4,当它增加8 时,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必定()A.增加8 B.扩大 2 倍C.乘以3D.扩大8 倍4.一条直线把一个正方形分成完满同样的两部分,有()种分法A. 2 种B. 4 种C. 8 种D.无数种5.“平生学习”是现代社会中劳动者生计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数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是()A .学会解题B.学会计算C.学会使用计算器D.学会思虑6.师傅加工零件个数比徒弟多1/7,则徒弟加工零件个数比师傅少()A. 1/7B. 6/7C. 1/8D. 7/87.若“* ”是一个对于 1 和0 的新运算符号,且运算规则以下:1*1=0 , 1*0=0 , 0*1=1 ,0*0=0 .则以下四个运算结果中是正确的选项是()A.( 1*1 ) *0=1 B.( 1*0 )*1=0 C.( 0*1 ) *1=0 D.( 1*1 ) *1=08.在国家提议的“阳光体育”活动中,老师给小明 30 元钱,让他买三样体育用品:大绳、小绳、毽子,其中大绳至多买两条.若大绳每条 10 元,小绳每条 3 元,毽子每个 1 元.在把钱都用尽的条件下,买法共有()A . 6 种B. 7 种C. 8 种D. 9 种9.如图,一个正方形只有一种形式;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接起来,使一边公共,也只有一种形式;三个这样的正方形拼接起来,便有两种形式,近似的,同样大小的四个正方形拼接起来,应有()形式.(注意:两种拼接结果,若是经过平移、旋转、翻折,能够重叠在一起,便认为是同一种形式)A. 4 B.5C . 6 D . 710.小明拿一张矩形纸(如图),沿虚线对折一次如图甲,再将对角两极点重合折叠得图乙,按图丙沿折痕中点与重合极点的连线剪开,获取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是()甲乙丙A .都是等腰三角形B.都是直角三角形C.两个直角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D.两个直角三角形,一个等腰梯形二、填空题( 2×10=20 分)11.新课程重申学习方式多样化,重视自主研究、操作实践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运用。

小 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测试题精编版

小 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测试题精编版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测试题;第一部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5分);一、填空;1.《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多项)填在上;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①现实的②有意义的③;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⑤解决问题⑥空间与图形⑦统计与概率⑧实践与综合应;①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测试题第一部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5分)一、填空。

(每空1分,共10分)1.《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3.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多项)填在上。

(每题1分,共5分)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①现实的②有意义的③科学的④富有挑战性的 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①组织者②传授者③引导者④合作者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被细化为四个方面:①情感与态度②知识与技能③数学思考④数与代数⑤解决问题⑥空间与图形⑦统计与概率⑧实践与综合应用 4.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数的认识②测量③数的运算④常见的量⑤式与方程⑥探索规律 5.数学。

①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②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③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④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三、判断。

(每题1分,共5分)1. “实践活动”是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

()2. 在第二学段,“数的运算”要求学生能笔算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3. 在第一、二学段中,课标没有安排“中位数”、“众数”的内容。

()4.“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第二学段的内容。

() 5.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盐城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数学学科知识测试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
1分,共10分)
1.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 √ )
2.新课程倡导算法多样化,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 × )3.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是将一般问题具体化的过程。

( √ )
4.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 √ )5.在数学教学中,借助实物和模型有利于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表象,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 )
6.计算教学中高年级要减少大数目的计算,低年级的口算教学也要淡化。

( × )7.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感受“有趣的”数学,而小学中、高年
级则应该逐步引导学生体验“有用的”数学。

( × )
8.归纳和类比是合情推理的主要形式,它们都是严密的演绎推理。

(× )
9.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算法、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也是形成数感的具体体现。

(√ )
10.数学教学应当致力于“多样化”“合理化”,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

( ×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某月有五个星期三,但这个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都不是星期三,这个月的1 日是
星期( 二 )。

2.月历上小明生日那天的上、下、左、右四个日期数的和是60,那么小明的生日是这个月的( 15 )日。

3.有一大捆粗细均匀的钢筋现要确定其长度,先称出这捆钢筋的总质量为m 千克,再
从中截取5米长的钢筋,称出它的质量为n 千克,那么这捆钢筋的总长度为(
5m/n
题 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 分
核分人
得 分得分
评卷人
得分
评卷人
)米。

4.南北朝时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π值(约5世纪下半叶),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密率(355/113)和约率(22/7 )。

5.希望小学有一个长方形花圃,在修建时,花圃的长和宽分别增加了3米,这样面积
就增加了60平方米。

原来花圃的周长是( 34 )米。

6.直径2米、高1米的圆形餐桌上,铺了一块正方形台布,台布的四个角正好触到地
面,这块台布的面积是( 8 )平方米。

7.把分别标有0、3、4、5的四张卡片放在口袋里,任意取两张,两张卡片上数字之
和不小于7的可能性是( 1/3 )。

8.如图,方格中填有16个英文字母,若D 所在的方格用(0,0)表示,G 所在的方格用(1,1)表示。

则B 所在的方格可用( 0,2 )表示,( N )所在的方格可用(3,2)表示。

9.小王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计算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表:
输入1
2
3
4
5
……输出
1
1
3
27
313
421
5
……
那么,当输入的数据是8时,输出的数据是( 57 )。

10.算“24点”是同学们喜爱的数学游戏,请用“3、3、8、8”这四个数组成一道结
果为24的算式。

这个算式是( 8/(3-8/3) )。

三.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二进制是计算技术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数制。

进位规则是( )A .借一当二 B .借一当十 C .满十进一 D .逢二进一
2.下列关于圆周率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理数
B .无理数
C .无限循环小数
D .有限小数
3.1千克黄豆可以换3千克豆腐。

王大妈用黄豆去换豆腐,连同篮子一共称得2千克,换回的豆腐连同这个篮子共重6千克,在这次交易中王大妈( )
A.赚了
B.亏了
C. 不赚不亏
D.赚了还是亏了不能确定
4.在一个三角形里,三个角关系如下,当∠1大于∠2与∠3的度数之和时,这个三
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5.墙上有一面镜子,镜子对面的墙上有一个数字式电子钟。

如果在镜子里看到该电子
钟的时间显示如图所示,那么它的实际时间是( )
得分评卷人
A.12∶51 B.15∶21
C.15∶51 D.12∶21
6.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
7.右图中正方体的6个面分别写着A、B、C、D、E、F,与F相对的面是()。

A. A
B. B
C. C D.D
8. 五个同样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如右图),
这个大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
A.6 :5 B.4 :3
C.5 :3 D.5 :4
9.右图表示小赵一家骑车踏青时路程与
时间的变化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
平均车速为每小时 10千米。

A.前3小时 B.第3小时至第5小时
C.后3小时 D.最后1小时
10.右图是几个相同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由AB
向C点斜切,没被切到的小正方体有()个。

A.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四.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已知有三条长分别为1cm,4cm,8cm的线段,请再添一条线段,使这四条线段成比例,求所添线段的长。

答案不唯一
2.张叔叔坐出租车从家去博物馆,途经文化馆后还要向正东行驶4千米。

出租车行程在2千米以内(含2千米)按起步价7元计费,以后每行1千米车费增加1.8元。

①在下图中表示出博物馆的位置。

②刘师傅这次坐出租车应付车费多少元?(图中量得的数据取整厘米数)7+1.8*(5-2)=12.4(元)
得分评卷人
主视图左视图
俯视图
(A)(B)(C)(D)
五.证明题(10分)
如图,点D 、E 、F 分别在AB 、BC 、AC 上,且DE∥AC,EF∥AB, 说明:∠A+∠B+∠C=180°。

六.探索题(10分)
“※”表示一种新的运算规则,如8 ※ 3=8+9+10=27,3 ※ 4=3+4+5+6=18(加数为连续自然数),根据这样的运算规则完成下列问题。

① 计算5 ※ 6=5+6+7+8+9+10=45
② 阅读、思考并填空。

在8 ※ 3=8+9+10=27中,用27÷3=9,9是8、9、10三个加数的平均数,也是8和10正中间的一个数。

在3 ※ 4=3+4+5+6=18中,用18÷4=4.5,4.5是3、4、5、6四个加数的平均数,也是3和6正中间的一个数。

因此在 χ ※ 5=150中,用150÷5=30,可知:五个加数正中间的一个数是( 30 );
五个加数是( 28 、 29 、 30 、 31 、 32 );所以χ是( 28 )。

③ 你知道 χ ※ 18=405中的χ是多少吗?简要写出你的想法。

X=17
七、评析题(10分)
请对下面的试题进行分析,指出命题者的考查意图以及试题在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呈现的特点。

(先答题,再分析。

12分)
小明在用计算器计算“49×6”时,发现计算器的键“4”坏了,聪明的小明灵机一动,
很快还用这个计算器把正确结果算了出来。

你知道他是怎样算的吗?请用算式表示(算法是多样的,请列举三种不同算法)。

得分评卷人
得分
评卷人
得分评卷人
A
B
C
E
D
F 12
3
4
他可以这样算:50*6-6 ;也可以这样算:方法太多了;也可以这样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