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热器综述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量的实验和运行数据证明了塔式电站技术上的 可行性,以及具有广阔的商业发电应用前景。

80年代塔式太阳能发电站示范工程
EURELIOS
意大利

Solar One
美国
CESA-1
西班牙
90年代塔式太阳能发电站示范工程
Solar Two
塔式高温化学反应器

REFOS吸热器

REFOS塔式吸热 组合效果图

二级聚光器CPC 工质流道布置
DIAPR有压腔体式吸热器
研制单位:以色列 Weizmann 研究所 最高加热空气温度: 1300℃ 工作压力:1.5-3MPa 耐受辐射热流密度: 4-8MW/m2 热效率:最高可达 80%
LOGO
四、碟式太阳能电站吸热器
腔体吸热器的形式

James A与 Terry G在其 1985年在SOLAR ENERGY上发表的论文中 分别研究了圆柱形、平顶 锥形、椭圆形、球形以及 复合平顶锥形等5种腔式 吸热器的热性能,研究结 果表明,吸热器腔体的形 状对系统的能量分布有很 大的影响,但对吸热器的 热效率影响很小。
韩国能源研究所详细分析了平顶锥形和半球圆柱复合形的腔 式吸热器的热性能,计算结果表明平顶锥形比半球圆柱混合 形吸热器的热性能好。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张春平等也对平顶锥形腔式 吸热器进行了热性能分析和实验研究,计算了在各种温度下 各项热损失所占的比重及吸热器的总效率,并实验给出了加 热功率与腔式吸热器的热功率的关系,实验表明,平顶锥形 腔式吸热器具有良好的热性能。
缺点:存在流动不均匀及局部过热与失效问题
采用空气吸热器的系统:TSA、SOLAIR-3000、REFOS等
以空气为吸热与传热介质 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容积式开路空气吸热器 容积式闭路空气吸热器
容积式开路空气吸热器
工作原理

缺点:熔盐在高温时有分解和腐蚀问题。
采用熔盐吸热器的系统:Solar Two试验电站、建设中的 Solar Tres试验电站

材料: 316H不锈钢
吸热器热流回路
吸热器高和直径: 6.1m ,5.2m
Pyromark 涂料
管外径和壁厚: 20.06mm ,1.2mm
水蒸汽吸热器
优点:水的热导率高,无毒,无腐蚀,易于输运,产生的高 压蒸汽可以直接推动气轮机发电 。
技术难点:水蒸汽在高温时有高压问题;工作介质在吸热过 程中存在两相流问题;蒸汽的热容很小,蒸汽段管路易发生 过热烧蚀。故在实际使用时系统温度和压力不能太高。
采用水蒸汽吸热器的系统:Solar One和西班牙的CESA-1试 验电站,以及世界上第一座塔式太阳能商业电站,由西班牙 Solucar公司建造、并于2007年初投入器。北京电工所王志峰老师 的DAHAN塔式电站也采用水蒸汽吸热器。
吸热器结构
吸热单元SiC

早期西班牙TSA 吸热器

金属密网吸热
金属密网工作温 度为700℃
空气流经金属密网为 层流,换热较弱。且 由于局部过高热应力 限制,工作热流密度 一般为500KW/m2
容积式闭路空气吸热器
特点:加装透明石英玻璃窗口,提高工质工作压力;增加压 力带来的湍流强化了换热,减小系统热应力,进一步提高了 系统换热效率。

Cavity
Semi-cavity

Modified cavity
改良型腔体吸热器为最佳选择
LOGO
3. 内壁平均温度、腔口直径、腔内平均直径等决定着对流 热损失的大小。尽可能小的腔口直径、内壁温度以及合理 的腔内平均直径式减少对流热损失的关键,但又受制造条 件、焦平面的能流分布及使用所需要腔口直径等因素的影 响,故要综合考虑。

4. 需优化腔体保温材料厚度,在腔体外径均大于临界热绝 缘直径的情况下,增加保温材料厚度可减小导热热损失 。
Solar Two硝酸盐吸热器
入口温度设计为290℃,出口温度设计为565 ℃; 平均太阳辐射能流密度为430 kW/m2时,额定吸收功率为42 MW

反射塔式熔融盐吸热器

空气吸热器
优点:1)从大气来,到大气去;取之不尽,用之不绝;不 污染环境;2)没有因相变带来的麻烦;3)允许很高的工作温 度;4)易于运行和维护,启动快,无须附加的保温和冷启动 加热系统。
熔盐系统、空气系统、饱和蒸汽系统

熔盐吸热器
优点:系统无压运行,安全性提高;传热工质在整个吸热、 传热循环中无相变,且熔盐热容大,吸热器可承受较高的热 流密度,从而使吸热器可做得更紧凑,减少制造成本,降低 热损;整个太阳能热力系统的传热、蓄热可共用同一工质, 使系统极大的简化。

张春平所建的吸热器物理模型
热损形式

分析及提出的改进意见
1.腔口直径直接决定着反射热损失的大小;提高壁面吸收率, 以减小反射热损失;开口面积等于腔体内表面积时,反射热 损失最大 。
2. 壁温对辐射热损失影响最大,因此及时将输入的太阳辐 射能由工作介质输出,成为降低壁温的关键。
5. 吸热腔体的辐射热损失、对流热损失及导热热损失随着 腔体内表面温度升高而增大,其中辐射热损失增幅最大,而反 射热损失与腔体内表面温度无关,只与腔体内表面对太阳辐 射的吸收率有关。吸热腔体的热效率随着内壁温度升高而 降低 。

N.Sendhil Kumar在他Comparison of Receivers for Solar Dish Collector System和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Natural Convection Heat Loss in Modified Cavity Receiver for Fuzzy Focal Solar Dish Concentrator文章中以一个模糊聚焦碟式太阳 能集热系统为例,比较了三种形式的吸热器性能。经比较得 出结论是改进型腔体吸热器的效率最高,热损最小。

LOGO
二、塔式太阳能发电系统
塔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 •定日镜系统 •吸热与热能传递系统 •发电系统
吸热与热能传递系统
定日镜系统

发电系统
塔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由于其巨大的商业应用前景,吸引了大量的科研人 员对其进行研究,一大批塔式电站相继投入试运行 。

复合吸热器
发挥空气吸热器和水蒸汽吸热器的共有长处,将两种吸热形 式结合起来的吸热器称为复合吸热器。在这种复合吸热器中, 管式水蒸汽吸热器主要用于产生蒸汽,空气吸热器产生的高 温气体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使蒸汽过热并驱动汽轮机发电。

美国

TSA 西班牙
(图为TSA的吸热器)
2000年后塔式太阳能发电站示范工程
PS10
西班牙 (效果图)

Solar Tres
西班牙 (效果图)
LOGO
三、塔式太阳能电站吸热器
在各类吸热与热能传递系统中,最具商业化 潜力且研究得最多的是 :
LOGO
吸热器研究进展报告
崔福庆,殷欣
2009.07.30
LOGO
一、背景介绍
在太阳能利用系统中,吸热器组件是实现光 热转化的重要组件,其效率的高低对于系统 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故在太阳能研究中, 吸热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平板式吸热器
低温应用
吸热器
管式吸热器
中、低温应用

腔体式吸热器
中、高温应用
吸热器主要研究问题
吸热器内部的传热过程及其强化 吸热器结构的优化 吸热器所用新型材料的研究 吸热器新型形式的构建
本课题的关注点:极高温度、极高热流密度下的 辐射-导热-对流耦合的复杂传热规律的研究
针对本课题的研究重点,主要对中高温应用的碟 式及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吸热器进行了文献调研。

主要组件
2.耐高压熔 融石英玻璃

1.耐高温陶 瓷针肋
3.二级聚 光器系统
DIAPR的改进

空气气流组织的优化
单级向多级发展

初级预热器管道
文献中的数值模拟工作
实物模型
物理模型

几何尺寸
模拟所得速度场
空气流过针肋区域

模拟所得温度场

流体温度分布
空气沿程被针肋加热 气流入口处的高温区
固体区域温度分布
沿程针肋温度升高 针肋顶端的高温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