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每日一学——理中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每日一学——理中丸
理中丸
《伤寒论》
理中丸,中医方剂名。

出自《伤寒论》。

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之功效。

主治脾胃虚寒,自利不渴,呕吐腹痛,不欲饮食,中寒霍乱,阳虚失血,胸痹虚证,病后喜唾,小儿慢惊。

【组成】人参9g 干姜9g 甘草9g
白术9g
【用法】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9g)。

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服,夜二服。

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

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现代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重9g,每次1丸,小蜜丸则每次9g,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亦可作汤剂,水煎服,药后饮热粥适量)。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
1.脾胃虚寒证。

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呕吐便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

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面色觥白,气短神疲,脉沉细或虚大无力。

3.中阳不足,阴寒上乘之胸痹;脾气虚寒,不能摄津之病后多涎唾;中阳虚损,土不荣木之小儿慢惊;食饮不节,损伤脾胃阳气,清浊相干,升降失常之霍乱等。

【证治机理】本证系由脾胃虚寒所致。

中阳不足,寒自内生,阳虚失温,则畏寒肢冷;寒凝而滞,则腹痛绵绵喜温按;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降浊,脾胃虚寒致脾不运化、胃不受纳,升降纳运失职,故见脘腹痞满,食少倦怠,呕吐便溏;舌淡苔白润,口中不渴,脉沉细或沉迟无力,皆为虚寒之象。

若脾胃虚寒,统摄失权,血不循
经则可见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但血色暗淡,质清稀;若中阳不足,阴寒上乘而致胸阳不振,则可见胸痹心痛;若久病伤及脾阳,使津无所摄,上溢于口,则可见病后多涎唾,甚则流涎不止;若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虚寒,生化无源,致经脉失养,土不荣木,则可见慢惊;若食饮不节,损伤脾胃阳气,清浊相干,升降失常则致霍乱。

法当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方解】方中干姜大辛大热,温脾暖胃,助阳祛寒为君药。

阳虚则兼气弱,气旺亦可助阳故臣以甘温之人参,益气健脾,补虚助阳,《内经》云:“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君臣相配,温中健脾。

脾为中土,喜燥恶湿,虚则湿浊易生,反困脾胃,故佐以甘温苦燥之白术,既健脾补虚以助阳,又燥湿运脾以助生化。

甘草与诸药等量,一与参、术以助益气健脾,补虚助阳;二可缓急止痛;三为调和诸药,是佐药而兼使药之用。

四药相伍,可温中阳,补脾气,助运化,故曰“理中”。

本方在《金匮要略》中作汤剂,称“人参汤”。

理中丸方后亦有“然不及汤”四字。

盖汤剂较丸剂作用强而迅速,临床可视病情之缓急酌定剂型。

【配伍特点】辛热甘苦合方,温补并用,补中寓燥。

【运用】本方为治疗中焦脾胃虚寒证之基础方。

以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呕吐便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本方临证服后,当“饮热粥”,且温覆“勿发揭衣被”。

药后当觉腹中似有热感,若“腹中未热”,则应适当加量,“益至三四丸”,或易为汤剂。

【方歌】
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黑姜,
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RECOMM
2、方剂 | 每日一学——左金丸
4、方剂 | 每日一学——清胃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