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复习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复习课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a)
(b)
(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做__匀__速___直线运动。甲车通过
O.6 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_6_____s。 (2)观察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 的路
程为___1_.2___m。
(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__小__于___ (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乙车的速度。
80 _k_m_/_h_____, (2)图乙“南京市60 km ”的含义:_交__通__标__志__牌__到__南__京_
_市__的__路__程__是__6_0_k_m___ 。
·教育科学版
(2)图像速度计算题: 由图像找出对应的一组数据,应 用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相 关计算。 小华乘水上游船进入世博园的过 程中,若以游船为参照物,浦江两岸 的建筑是__运__动____ 的。如图所示的s -t图像反映了游船在某段江面上的运 动情况,由图像可得该游船行驶的速 度为_____1___ m/s,它在30 s内通过的 路程为____3_0___ m。
s t=___v__交通运输计算题: 交通运输工具的速度单位是:km/h。
例如: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速度为20 km/h。
·教育科学版
如图所示为某交通标志牌,请你说出这两个数据的含 义,(1)图甲“80”的含义:_____车__辆__的__运__行__速__度__不__超过
如果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和静止的结论一般 __不__同__。
例:翟志刚在太空中走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站在舱口处手举五星红旗的情 景.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球 B.太阳 C.月亮 D.“神舟”飞船
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 B、只有地球上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 C、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但在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D、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最合适,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高中必修1第一章集合复习(讲义+例题+练习)

集合章节复习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有且只有两种关系:∈,∉.(属于、不属于)3.集合表示方法有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法,常用数集字母代号.4.集合间的关系与集合的运算符号定义Venn图子集A⊆B x∈A⇒x∈B真子集A B A⊆B且存在x0∈B但x0∉A并集A∪B {x|x∈A或x∈B}交集A∩B {x|x∈A且x∈B}补集∁U A(A⊆U) {x|x∈U且x∉A}5.常用结论(1)∅⊆A.(2)A∪∅=A;A∪A=A;A∪B=A⇔A⊇B.(3)A∩∅=∅;A∩A=A;A∩B=A⇔A⊆B.(4)A∪(∁U A)=U;A∩(∁U A)=∅;∁U(∁U A)=A.1.若A ={}x ,|x |,则x <0.( √ ) 2.任何集合至少有两个子集.( × )3.若{}x |ax 2+x +1=0有且只有一个元素,则必有Δ=12-4a =0.( × ) 4.设A ,B 为全集的子集,则A ∩B =A ⇔A ∪B =B ⇔∁U A ⊇∁U B .( √ )类型一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法例1 下列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A .M ={(2,1),(3,2)},N ={(1,2)} B .M ={2,1},N ={1,2}C .M ={y |y =x 2+1,x ∈R },N ={y |y =x 2+1,x ∈N }D .M ={(x ,y )|y =x 2-1,x ∈R },N ={y |y =x 2-1,x ∈R } 答案 B解析 A 选项中M ,N 两集合的元素个数不同,故不可能相同;B 选项中M ,N 均为含有1,2两个元素的集合,由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可得M =N ;C 选项中M ,N 均为数集,显然有NM ;D 选项中M 为点集,即抛物线y =x 2-1上所有点的集合,而N 为数集,即抛物线y =x 2-1的值域,故选B.反思与感悟 要解决集合的概念问题,必须先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性质,明确是数集,还是点集等.跟踪训练1 设集合A ={(x ,y )|x -y =0},B ={(x ,y )|2x -3y +4=0},则A ∩B =________. 答案 {(4,4)}解析 由⎩⎪⎨⎪⎧ x -y =0,2x -3y +4=0,得⎩⎪⎨⎪⎧x =4,y =4.∴A ∩B ={(4,4)}.类型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例2 若集合P ={x |x 2+x -6=0},S ={x |ax +1=0},且S ⊆P ,求由a 的可能取值组成的集合.解 由题意得,P ={-3,2}. 当a =0时,S =∅,满足S ⊆P ;当a ≠0时,方程ax +1=0的解为x =-1a ,为满足S ⊆P ,可使-1a =-3或-1a =2,即a =13或a =-12.故所求集合为⎩⎨⎧⎭⎬⎫0,13,-12.反思与感悟 (1)在分类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然后对于每一类情况都要给出问题的解答.(2)对于两集合A ,B ,当A ⊆B 时,不要忽略A =∅的情况. 跟踪训练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若集合A =∅,则∅⊆A ;②若集合A ={x |x 2-1=0},B ={-1,1},则A =B ; ③已知集合A ={x |1<x <2},B ={x |x <a },若A ⊆B ,则a >2. 答案 ③解析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故①正确; ∵x 2-1=0,∴x =±1,∴A ={-1,1}, ∴A =B ,故②正确;若A ⊆B ,则a ≥2,故③错误.类型三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命题角度1用符号语言表示的集合运算例3设全集为R,A={x|3≤x<7},B={x|2<x<10},求∁R(A∪B)及(∁R A)∩B.解把全集R和集合A,B在数轴上表示如下:由图知,A∪B={x|2<x<10},∴∁R(A∪B)={x|x≤2或x≥10},∵∁R A={x|x<3或x≥7}.∴(∁R A)∩B={x|2<x<3或7≤x<10}.反思与感悟求解用不等式表示的数集间的集合运算时,一般要借助于数轴求解,此法的特点是简单直观,同时要注意各个端点的画法及取到与否.跟踪训练3已知集合U={x|0≤x≤6,x∈Z},A={1,3,6},B={1,4,5},则A∩(∁U B)等于() A.{1} B.{3,6}C.{4,5} D.{1,3,4,5,6}答案 B解析∵U={0,1,2,3,4,5,6},B={1,4,5},∴∁U B={0,2,3,6},又∵A={1,3,6},∴A∩(∁U B)={3,6},故选B.命题角度2用图形语言表示的集合运算例4设全集U=R,A={x|0<x<2},B={x|x<1}.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____________.答案{x|1≤x<2}解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U B),因为∁U B={x|x≥1},画出数轴,如图所示,所以A∩(∁U B)={x|1≤x<2}.反思与感悟解决这一类问题一般用数形结合思想,借助于Venn图和数轴,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跟踪训练4学校举办了排球赛,某班45名同学中有12名同学参赛,后来又举办了田径赛,这个班有20名同学参赛,已知两项都参赛的有6名同学,两项比赛中,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没有参加过比赛?解设A={x|x为参加排球赛的同学},B={x|x为参加田径赛的同学},则A∩B={x|x为参加两项比赛的同学}.画出V enn图(如图),则没有参加过比赛的同学有:45-(12+20-6)=19(名).答这个班共有19名同学没有参加过比赛.类型四关于集合的新定义题例5设A为非空实数集,若对任意的x,y∈A,都有x+y∈A,x-y∈A,且xy∈A,则称A 为封闭集.①集合A={-2,-1,0,1,2}为封闭集;②集合A={n|n=2k,k∈Z}为封闭集;③若集合A1,A2为封闭集,则A1∪A2为封闭集;④若A为封闭集,则一定有0∈A.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②④解析①集合A={-2,-1,0,1,2}中,-2-2=-4不在集合A中,所以不是封闭集;②设x,y∈A,则x=2k1,y=2k2,k1,k2∈Z,故x+y=2(k1+k2)∈A,x-y=2(k1-k2)∈A,xy=4k1k2∈A,故②正确;③反例是:集合A1={x|x=2k,k∈Z},A2={x|x=3k,k∈Z}为封闭集,但A1∪A2不是封闭集,故③不正确;④若A为封闭集,则取x=y,得x-y=0∈A.故填②④. 反思与感悟新定义题是近几年高考中集合题的热点题型,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阅读理解,也就是要在准确把握新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跟踪训练5 设数集M =⎩⎨⎧⎭⎬⎫x ⎪⎪ m ≤x ≤m +34,N =⎩⎨⎧⎭⎬⎫x ⎪⎪n -13≤x ≤n ,且M ,N 都是集合{x |0≤x ≤1}的子集,如果b -a 叫做集合{x |a ≤x ≤b }(b >a )的“长度”,那么集合M ∩N 的“长度”的最小值是( ) A.13 B.23 C.112 D.512 答案 C解析 方法一 由已知可得⎩⎪⎨⎪⎧m ≥0,m +34≤1,⎩⎪⎨⎪⎧n -13≥0,n ≤1,解得0≤m ≤14,13≤n ≤1.取字母m 的最小值0,字母n 的最大值1,可得M =⎩⎨⎧⎭⎬⎫x ⎪⎪0≤x ≤34,N =⎩⎨⎧⎭⎬⎫x ⎪⎪23≤x ≤1, 所以M ∩N =⎩⎨⎧⎭⎬⎫x ⎪⎪ 0≤x ≤34∩⎩⎨⎧⎭⎬⎫x ⎪⎪ 23≤x ≤1=⎩⎨⎧⎭⎬⎫x ⎪⎪ 23≤x ≤34, 此时得集合M ∩N 的“长度”为34-23=112.方法二 集合M 的“长度”为34,集合N 的“长度”为13.由于M ,N 都是集合{x |0≤x ≤1}的子集, 而{x |0≤x ≤1}的“长度”为1,由此可得集合M ∩N 的“长度”的最小值是⎝⎛⎭⎫34+13-1=112.1.已知集合M ={0,1,2,3,4},N ={1,3,5},P =M ∩N ,则P 的子集共有( ) A .2个 B .4个 C .6个 D .8个答案 B2.下列关系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22∈R ;②0∈N +;③{-5}⊆Z . A .0 B .1 C .2 D .3答案 C解析 ①③正确.3.已知集合A ={x |-1<x <2},B ={x |0<x <3},则A ∪B 等于( ) A .{x |-1<x <3} B .{x |-1<x <0} C .{x |0<x <2} D .{x |2<x <3}答案 A解析 由A ={x |-1<x <2},B ={x |0<x <3}, 得A ∪B ={x |-1<x <3}.故选A.4.设全集I ={a ,b ,c ,d ,e },集合M ={a ,b ,c },N ={b ,d ,e },那么(∁I M )∩(∁I N )等于( ) A .∅ B .{d } C .{b ,e } D .{a ,c } 答案 A5.已知集合U =R ,集合A ={}x |x <-2或x >4,B ={}x |-3≤x ≤3,则(∁U A )∩B =________. 考点 交并补集的综合问题 题点 无限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答案{}x |-2≤x ≤3.解析 由图知(∁U A )∩B ={}x |-2≤x ≤3.1.要注意区分两大关系:一是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二是集合与集合的包含关系. 2.在利用集合中元素相等列方程求未知数的值时,要注意利用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这一性质进行检验,忽视集合中元素的性质是导致错误的常见原因之一.课时对点练一、选择题1.若集合M={x|(x+4)(x+1)=0},N={x|(x-4)·(x-1)=0},则M∩N等于() A.{1,4} B.{-1,-4}C.{0} D.∅答案 D解析因为M={x|(x+4)(x+1)=0}={-4,-1},N={x|(x-4)(x-1)=0}={1,4},所以M∩N =∅,故选D.2.已知集合A={x|x+3>0},B={x|x≥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B B.A∩B=∅C.A⊆B D.B⊆A考点集合的包含关系题点集合包含关系的判定答案 D解析A={x|x>-3},B={x|x≥2},结合数轴可得:B⊆A.3.已知集合A,B均为集合U={1,3,5,7,9}的子集,若A∩B={1,3},(∁U A)∩B={5},则集合B等于()A.{1,3} B.{3,5}C.{1,5} D.{1,3,5}答案 D解析画出满足题意的Venn图,由图可知B={1,3,5}.4.设集合M={-1,0,1},N={a,a2},若M∩N=N,则a的值是()A.-1 B.0 C.1 D.1或-1答案 A解析由M∩N=N得N⊆M.当a=0时,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当a=1时,也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当a=-1时,N={-1,1},符合题意.5.设全集U=R,已知集合A={x|x<3或x≥7},B={x|x<a}.若(∁U A)∩B≠∅,则a的取值范围为()A.a>3 B.a≥3C.a≥7 D.a>7答案 A解析因为A={x|x<3或x≥7},所以∁U A={x|3≤x<7},又(∁U A)∩B≠∅,则a>3.6.定义差集A-B={x|x∈A,且x∉B},现有三个集合A,B,C分别用圆表示,则集合C-(A-B)可表示下列图中阴影部分的为()答案 A解析如图所示,A-B表示图中阴影部分,故C-(A-B)所含元素属于C,但不属于图中阴影部分,故选A.二、填空题7.设全集U=R,若集合A={1,2,3,4},B={x|2≤x≤3},则A∩(∁U B)=________.答案{1,4}解析∵∁U B={x|x<2或x>3},∴A∩(∁U B)={1,4}.8.设集合A={1,-1,a},B={1,a},A∩B=B,则a=______.答案0解析∵A ∩B =B ,即B ⊆A ,∴a ∈A . 要使a 有意义,a ≥0. ∴a =a ,∴a =0或a =1, 由元素互异,舍去a =1.∴a =0.9.已知集合M ={(x ,y )|x +y =2},N ={(x ,y )|x -y =4},那么集合M ∩N =________. 答案 {(3,-1)}解析 M ,N 中的元素是平面上的点,M ∩N 是集合,并且其中的元素也是点,解方程组⎩⎪⎨⎪⎧ x +y =2,x -y =4, 得⎩⎪⎨⎪⎧x =3,y =-1.∴M ∩N ={(3,-1)}.10.已知集合A ={x |2a ≤x ≤a +3},B ={x |x <-1或x >5},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a ⎪⎪-12≤a ≤2或a >3 解析 ①若A =∅,则A ∩B =∅, 此时2a >a +3,即a >3.②若A ≠∅,如图,由A ∩B =∅,可得⎩⎪⎨⎪⎧2a ≥-1,a +3≤5,2a ≤a +3,解得-12≤a ≤2.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a ⎪⎪-12≤a ≤2或a >3. 三、解答题11.如图,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阴影部分的点(含边界上的点)组成的集合M .解结合图形可得M=⎩⎨⎧⎭⎬⎫(x,y)⎪⎪xy≥0,-2≤x≤52,-1≤y≤32.12.已知集合A={x|-2≤x≤5},B={x|m+1≤x≤2m-1}.(1)若A∪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当A={x∈Z|-2≤x≤5|}时,求A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3)若A∩B=∅,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考点集合各类问题的综合题点集合各类问题的综合解(1)因为A∪B=A,所以B⊆A,当B=∅时,由m+1>2m-1,得m<2,符合;当B≠∅时,根据题意,可得⎩⎪⎨⎪⎧2m-1≥m+1,m+1≥-2,2m-1≤5,解得2≤m≤3.综上可得,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m|m≤3}.(2)当x∈Z时,A={x∈Z|-2≤x≤5}={-2,-1,0,1,2,3,4,5},共有8个元素,所以A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28-2=254.(3)当B=∅时,由(1)知m<2;当B≠∅时,根据题意作出如图所示的数轴,可得⎩⎪⎨⎪⎧2m-1≥m+1,2m-1<-2或⎩⎪⎨⎪⎧2m-1≥m+1,m+1>5,解得m>4.综上可得,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m |m <2或m >4}.13.设集合A ={0,-4},B ={x |x 2+2(a +1)x +a 2-1=0,x ∈R }.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因为A ={0,-4},所以B ⊆A 分以下三种情况:①当B =A 时,B ={0,-4},由此知0和-4是方程x 2+2(a +1)x +a 2-1=0的两个根, 则⎩⎪⎨⎪⎧ Δ=4(a +1)2-4(a 2-1)>0,-2(a +1)=-4,a 2-1=0,解得a =1;②当B ≠∅且B A 时,B ={0}或B ={-4},并且Δ=4(a +1)2-4(a 2-1)=0,解得a =-1,此时B ={0}满足题意;③当B =∅时,Δ=4(a +1)2-4(a 2-1)<0,解得a <-1.综上所述,所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或a =1.四、探究与拓展14.已知全集U ={2,4,a 2-a +1},A ={a +4,4},∁U A ={7},则a =________.答案 -2解析 由题意,得a 2-a +1=7,即a 2-a -6=0,解得a =-2或a =3.当a =3时,A ={7,4},不合题意,舍去,故a =-2.15.对于集合A ,B ,我们把集合{}(a ,b )|a ∈A ,b ∈B 记作A ×B .例如,A ={}1,2,B ={}3,4,则有:A ×B ={}(1,3),(1,4),(2,3),(2,4),B ×A ={}(3,1),(3,2),(4,1),(4,2),A ×A ={}(1,1),(1,2),(2,1),(2,2),B ×B ={}(3,3),(3,4),(4,3),(4,4). 据此,试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C ={}a ,D ={}1,2,3,求C ×D ;(2)已知A ×B ={}(1,2),(2,2),求集合A ,B ;(3)若集合A 中有3个元素,集合B 中有4个元素,试确定A ×B 中有多少个元素. 考点 集合各类问题的综合题点 集合各类问题的综合解析 (1)C ×D ={}(a ,1),(a ,2),(a ,3).(1,2),(2,2),(2)因为A×B={}所以A={}1,2,B={}2.(3)由题意可知A×B中元素的个数与集合A和B中的元素个数有关,即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与B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对应后,得到A×B中的一个新元素.若A中有m个元素,B中有n个元素,则A×B中应有m×n个元素.于是,若集合A中有3个元素,集合B中有4个元素,则A×B中有12个元素.。
马克思(第一章)复习

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P61 (2013、10简答)(1)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态?P62(1)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统一于精神。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
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例题:凡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一元论★★★3、列宁物质定义及其意义?P64(2009、4简答)(2012、10简答)(1)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P65(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2)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一不是处在运动中。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否认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形而上学。
(3)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第一章 章末复习(38张PPT) 课件 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两极材料:活泼性差别越大,活泼金属被腐蚀的速度越快。2.电解质溶液相同时,金属腐蚀由快到慢:电解池阳极腐蚀>原电池负极腐蚀>化学腐蚀>原电池的正极>电解池的阴极3.相同浓度的不同介质:在强电解质中>弱电解质中>非电解质中4.金属防腐措施由好到坏: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有一般防腐措施保护>无防腐措施保护5.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腐蚀速率越快。注意:在钢铁的腐蚀过程中,其电化学腐蚀更严重,在电化学腐蚀中,吸氧腐蚀更普遍。
九、电解原理
电解:让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阳极)和还原反应(阴极)的过程。
1、定义
2.电解池
(1)定义: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2)组成:
与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
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
形成闭合回路
外加直流电源
(3)电极名称与电极反应:阳极:与电源____相连,溶液中______移向此极,____电子,发生______反应。阴极:与电源____相连,溶液中______移向此极,____电子,发生_____反应。
S2->I->Br->Cl-> OH- >非还原性含氧酸根
2.电解水型:
水电离出的H+、OH-分别在两极放电。
NaCl
阴极:2H2O+2e-===H2↑+2OH-
Ag+>Hg2+>Fe3+>Cu2+>H+(酸)>Fe2+>Zn2+>H+(水)>其它
S2->I->Br->Cl-> OH- >非还原性含氧酸根
Cu2+ +2e-=== Cu(精铜)
Ag、Pt 、Au等金属沉积在池底形成阳极泥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单元复习课

单元复习课体系自我构建方寸之间尽显乾坤目标维度评价怀揣梦想勇攀高峰维度1基础知识的应用1.(2023·云南中考)中国是最早使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国家.若向东走60米记作+60米,则向西走80米可记作(A)A.-80米B.0米C.80米D.140米2.(2023·安徽中考)-5的相反数是 (D)A.-5B.-15 C.15D.53.(2023·广安中考)-6的绝对值是 (B)A.-6B.6C.-16 D.16维度2基本技能(方法)、基本思想的应用4.(2023·成都中考)在3,-7,0,19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A)A.3B.-7C.0D.195.(2023·济宁中考改编)有理数-2,0,-13,1.5中负整数是(A)A.-2B.0C.-13D.1.56.(2023·海南中考)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的相反数是(A)A.1B.0C.-1D.-2维度3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7.(2023·衢州中考)手机信号的强弱通常采用负数来表示,绝对值越小表示信号越强(单位:dBm),则下列信号最强的是(A)A.-50B.-60C.-70D.-808.(2023·金昌中考)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践行“科技强国”使命,不断取得世界级的科技成果.如由我国研制的中国首台作业型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海斗一号”,最大下潜深度10 907米,填补了中国水下万米作业型无人潜水器的空白;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大白鲸”,升空高度至海拔9 050米,创造了浮空艇原位大气科学观测海拔最高的世界纪录.如果把海平面以上9 050米记作“+9 050米”,那么海平面以下10 907米记作-10 907米.感悟思想体会本章数学思想的“润物无声”数学思想应用载体数形结合思想有理数加减学习之前的数轴上点的移动问题分类讨论思想有理数的分类;绝对值结果一定,求原数相关问题。
第一章 整理与复习-八年级物理上册(北师大版)

【典型例题】
类型一、物态及其变化
1.固体、液体和气体是自然界中的物质最常见的三种状态。图 所示是这三种状态物质的分子结构排 列模型。甲是______体 分子的排列模型,乙是______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丙是______ 体分子的排列模型。
【答案】 固;液;气
【要点梳理】
举一反三: 【变式】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所示,图中的黑 点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 分气体后仍密封, 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子的四个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 的是( )
【要点梳理】
2 .物态变化: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 物态变化。
要点诠释:
(1)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在常温下呈 现固态的物体一般称固体,如:钢铁、食盐 等;在常温下呈 现液态的物质, 一般称为液体,如:水、酒精等;在常温下 呈现气态的物质, 一般称为 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汽化过程的是( ) A. 秋日清晨,小草上霜的形成 B. 细雨过后,山涧中雾的形成 C. 寒冷冬天,地面上冰的形成 D. 炎热夏日,泼洒的水迅速干了
【答案】D
【典型例题】
举一反三: 【变式】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 出现了一层薄雾, 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 述现象对应的物 态变化是( ) A. 先凝固,后升华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先凝固,后蒸发 D. 先凝华,后升华
5. 沸腾: (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 烈的汽化现象。 (2)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3)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6. 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复习教案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第一章的重点知识点和概念。
2. 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意识。
3.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4.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复第一章的基本概念,包括法律、道德、法治等。
2. 复第一章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法律的特点、道德的特点、法治的作用等。
3. 分析并讨论第一章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4. 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
教学步骤1. 复概念: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法律、道德和法治的概念及其区别。
2. 复知识点:教师梳理重点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
3. 分析案例:教师给出一个道德问题的案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见解。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从案例中选取一个问题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5. 总结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和讨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评估。
2. 学生对重点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和回答能力评估。
3. 教师对学生参与和表达的评估。
拓展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的代表到班级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法律和道德知识的了解。
2. 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和道德观念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组织学生参观法庭或法律机构,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与道德的实践。
参考资料1.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
2. 教师备课资料和课本辅助资料。
3. 相关案例和教学资源。
以上为《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复习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高一物理上册第一章笔记复习

高一物理上册第一章笔记复习1.高一物理上册第一章笔记复习篇一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1.简谐振动F=-kx{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2.单摆周期T=2π(l/g)1/2{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2.高一物理上册第一章笔记复习篇二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3.高一物理上册第一章笔记复习篇三共点力的平衡条件1.共点力:物体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的力2.平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二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0说明;①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的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②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

确保小车终点始终在同一位置 (4)实验中斜面的末端放有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实验中测量时间容易产生误差,为减小实验误差的做法是___________ 多次测量取 平均值 。 增大斜面的倾角(使小 (6)如果想增大小车的平均速度,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车从斜面更高处下 (写出一种即可)。 滑) (7)木块沿斜面自由下滑时,它的速度会越来越____( 快 选填“快”或“慢”); 若将斜面由上往下依次分为AB、BC两段,则这两段的平均速度(vAB、vBC)与全 vBC>vAC>vAB 。 程的平均速度(vAC)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 (8)小车在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 一对__________ 相互作用 力;撞击底端金属挡板后,挡板发生了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 物体的________ 形状 。
例2. 用两把不同分度值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0
1
2
3
4
(cm)
1.66cm 准确值为_________ 1.6cm ,估计值为________ 0.06cm 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
0
1
2
3
4
(cm)
该物体的长度为1.7cm ________,准确值为_______ 1cm ,估计值为______ 0.7cm
板块二、运动的描述
答案:⑥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⑦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事先假定不动,作为标准的物体
⑧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情况的描述也可能不同
考点2、有关参照物的问题
1.参照物的选择:
2.运动与静止的判断:
第一章单元复习之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课件(共18张PPT)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长度向右平移,时间为t ,回答下列问题:
A
-2
0
①当A点移动2秒时, A点移动___4__个单位长度,此时A
点表示的数是___2__
一.预备知识 2
(3)在数轴上A表示的数为-2,现将A点以每秒2个单位长
度向右平移,时间为t,回答下列问题:
A
-2
0
②当A点移动4秒时, A点移动___8__个单位长度,此
情景2:当龟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向右运动,兔以每分
钟10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问他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
龟、兔相遇.
t 4 15
5/分 10/分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二.知识应用
已知在数轴上龟、兔对应的位置分别为-1,3.
情景3:当龟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兔以每分
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另有一点P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y原点向左运
动时,几分钟后点P到龟、兔的距离相等.
5/分 1/分
10/分
t 2
13
P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三.提升练习
已知在数轴上龟、兔对应的位置分别为-1,3,点P为
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钟10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问他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 龟、兔相遇.
t4 5
5/分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二.知识应用
已知在数轴上龟、兔对应的位置分别为-1,3.
情景4:当龟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兔以每
分钟10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问他们同时出发,几分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试图示G+细菌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答:①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G+细菌细胞壁具有较厚(20-80nm)而致密的肽聚糖层,多达20层,占细胞壁成分的60%-90%。
它同细胞膜的外层紧密相连。
有的G+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磷壁酸也称胞壁质,它是甘油和核酸的酯而存在。
由于磷壁酸通常带负电荷,它可在细胞表面能调节阳离子浓度,磷壁酸与细胞生长有关,细胞生长中有自溶素酶与细胞生长起作用,磷壁酸对自溶素有调节功能,阻止胞壁过度降解和壁溶。
如果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被消溶,G+细胞成为原生质体,细胞壁不复存在,而只存留细胞膜。
除键球菌外,大多是G+细菌细胞壁中含有极少蛋白质。
②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G-细菌细胞壁比G+细菌细胞壁薄(15-20nm)而结构较复杂,分外膜和肽聚糖层(2-3nm)。
在细胞壁和细胞质膜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空间,称为壁膜间隙。
G-细菌细胞壁外膜的基本成分是脂多糖,它同细胞质膜相同之处也是双层类脂,但除磷脂外还含有多糖和蛋白质。
2.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是:微生物学中最重要的染色法。
通过结晶紫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壁以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间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和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
就使G¯细菌呈现红色,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了。
此法证明了,G+和G¯主要由于起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使染色反应不同,是一种积极重要的鉴别染色法,不仅可以用与鉴别真细菌也可鉴别古生菌。
第1章 复习题

第1章复习题1.1 判断题1.信息处理过程就是人们传递信息的过程。
()2.30多年来,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大体遵循着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24~36个月翻一番,这就是有名的Moore定律。
()3.基本的信息技术应该包括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通信与存储技术、计算(处理)技术和控制与显示技术。
()4.集成电路按它包含的晶体管数目可以分成五大部分,其中集成程度在100~3000个电子元件的集成电路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5.现代通信指的是使用电波或光波传递信息的技术。
()6.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纤传导光信号来实现的,因此光纤既不能弯曲也不可折叠。
()7.16个二进制位表示的正整数的取值范围是0~216。
()8.微波可以按任意曲线传播。
()9.使用光纤进行通信容易受到外界电磁干扰,安全性不高。
()10.所有的数据都是信息。
()11.带符号的整数,其符号位一般在最低位。
()12.卫星通信使用的频段属于微波的范围,它是微波接力通信技术和空间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3.将双绞线中的两股导线绞合起来,目的是使线缆更加牢固和容易安装。
( )14.有线载波通信、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以及移动通信它们的任务都是传递信息,但是其传输介质不同。
()15.一个触发器可以存储1个比特,一组触发器可以存储1组比特,它们称为“存储器”。
()16.卫星通信是微波接力通信向太空的延伸。
()17.8个二进制位表示的带符号整数其取值范围是—127~+127。
()18.采用补码形式,减法可以化为加法进行。
()19.相同位数的二进制补码可表示的数的个数比原码多一个。
()20.将二进制数11101.01转换成十进制数应该是29.24。
()1.2 选择题1.下列四个十进制整数中,能用八个二进制位表示的是。
A.257 B.201 C.312 D.2962.下列四个不同数制表示的数中,数值最大的是。
A.(1011000 )2 B.(160)8 C.(7D)H D.(88)103.6位无符号二进制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整数是。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复习重点资料

H
CH2
(4) H2C
CH2CH2CH(CH3)COCl (5) CH3CH2CH2CH(CH3)CH2CH2CH3
CH2
5. 将下列键线式改写为普通结构式:
O
(1)
OH (2)
(3)
有机补充练习
x
6. 下列化合物的化学键如果都为共价键,而且外层价电子都达到稳定的电子层 结构,同时原子间可以共用一对以上的电子。试写出这些化合物可能的简单电子 结构式。
E. C2H5OH
A. C2H5NH2 B. C3H7OH C. C2H5OC2H5 D. CH3COCH3 4. 下列碳原子的杂化状态仅为 sp2 的化合物是:
E. H2O
有机补充练习
x
5. 碳原子的杂化轨道,其能量: A. 低于 2s 轨道 B. 等于 2s 轨道 C. 高于 2p 轨道 D. 等于 2p 轨道 E. 高于 2p 轨道而低于 2p 轨道 6. 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0,经化学分析含 C 40.1%,H 6.7%,此化合物 的分子式为: A. C4H12 B. C3H8O C. C2H4O2 D. CH2O E. C3H6O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它具有哪些特点? 2. 区别键的解离能和键能这两个概念。 3. 指出下列各组化合物哪些是同分异构体?哪些不是?为什么?
4. 将下列结构式改写为键线式:
CH3
NO2
CH
C
(1) HC CH (2) H2C
HC CH C
H2C
CH CH2CH3 (3) (CH3)2CHCH2CH(CH3)CH2OH CH2
(1) HBr
(2) I2
(4) CH2Cl2
(5) CH3OCH3
八年级上册复习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20.我国主要有三个半岛,分别位于下列哪三个省境内:( A.辽宁、 山东、广东 B.河北、山东、浙江 C.辽宁、江苏、福建 D.山东、广东、海南
)
21.我市某宾馆迎来了一批游客,吃饭时游客对饭 桌上的海鲜并不太青睐,而他们对炒羊肉却是十分 喜爱,由此推断这些游客可能来自( ) ①新疆 ②台湾 ③西藏 ④海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知识要点梳理
一、疆域
考点1 优越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我国位于 东 半球和 北 半球。 (2)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 西岸 。 (3)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 北温 带,南部 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热量条件良好,湿润气流带来的丰富降水,适合多
18.请你判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海南黎族同胞说:“我们种的甘蔗又获得大丰收。” B.藏族同胞说:“我们栽种的苹果个大香甜。” C.朝鲜族同胞说:“泼水节是我们传统而盛大的节 日。” D.壮族同胞说:“我们用青稞酒招待远方来客。”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分散、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 点,民族间的交错分布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与合作,各民族不同 的文化特色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据此回答28~29题。 19.下列民俗活动与对应民族关联错误的是( A.泼水节—傣族 B.那达慕大会—蒙古族 C.雪顿节—藏族 D.开斋节—汉族 )
A.黑龙江省
B.广东省
C.山东省
D.云南省
15.读中国政区图,图中数码所代表的省区名称、 简称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①—青海省—青 B.②—湖南省—湘 C.③—吉林省—吉 D.④—云南省—滇
16.读我国2000年到2010年人口数据变化,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10~15岁人口比重最大 B.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 C.国民文化素质提高 D.人口总量开始减少
第一章 总结复习

3. 2005年西北工大考题,12分: 年西北工大考题, 分 年西北工大考题 假定某面心立方晶体的可动滑移系为(11-1)、[011],请回 假定某面心立方晶体的可动滑移系为 、 , 答:(1)指出滑移位错的单位位错柏氏矢量 指出滑移位错的单位位错柏氏矢量 (2)若滑移位错为纯刃位错,试指出位错线的方向,若滑移 若滑移位错为纯刃位错, 若滑移位错为纯刃位错 试指出位错线的方向, 位错为纯螺位错,其位错线方向又如何?) 位错为纯螺位错,其位错线方向又如何?) 4. 将一块铁由室温 ℃加热至 将一块铁由室温20℃加热至850 ℃,然后非常快地冷却 到20℃,请计算处理前后空位数的变化(设铁中形成 ℃ 请计算处理前后空位数的变化( 1mol空位所需的能量为 空位所需的能量为104675J,气体常数为 空位所需的能量为 , 8.314J/mol.K) 年西北工大, 分 ) (2005年西北工大,12分) 年西北工大 5. 计算 计算BCC晶体最密排面的堆积密度。 ( 2006年西北 晶体最密排面的堆积密度。 晶体最密排面的堆积密度 年西北 工大, 分 工大,15分) 6.[01-1]和[11-2]均位于 均位于FCC铝的 铝的(111)晶面上,因此理论上 晶面上, 和 均位于 铝的 晶面上 (111)[01-1]和(111)[11-2]的滑移均是可能的。 的滑移均是可能的。 和 的滑移均是可能的 (1)画出 画出(111)晶面及单位滑移矢量 晶面及单位滑移矢量[01-1]和[11-2] 画出 晶面及单位滑移矢量 和 (2)比较具有此二滑移矢量的位错的能量。( 2006年西北 比较具有此二滑移矢量的位错的能量。( 比较具有此二滑移矢量的位错的能量 年西北 工大, 分 工大,15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一章 章末复习与小结

章末复习与小结
知识网络 要点回顾
重难突破 课后习题
知识网络
有理数
有理数的运算
点与数的对应
数轴
比较大小
加法
减法
交换律 结合律
乘法
除法
乘方
分配律
要点回顾
一、正数和负数 1.小学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 在正数前面加上符号“-”(负)的数叫做负数.
2.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表示的数的绝对值为它本身的点是点__C____; (2)点A到点C的距离是__4____;
(3)把点A,B,C对应的数的绝对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并用“>”连接
:_____|_-3_|_>_|-_1_._5_|>_1____; (4)点A对应的数的倒数与点C对应的数的2019次方的和是__2_3___.
重难突破 2 有理数的运算
例2 (5分)计算:-12× 1 -(- 1 )3÷(- 1 ).
22
4
解:原式=-1× 1 -(- 1 )÷(- 1 ) (2分)
28
4
=-1× 1 -(- 1 )×(-4) (2.5分) 28
=- 1 - 1 (4.5分) 22
=-1. (5分)
重难突破 3 有理数的实际应用
1.1≤a<10 2.n为原数的整数位减去1
五、近似数 1.按照要求取近似数
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说这个数近似数精确到那一位. 2.由近似数判断精确度
重难突破 1 有理数的相关概念
例1 点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表示整数的点是___点___A_,__C___,表示负数的点是___点__A__,__B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
2.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为参照物的. “地球又自转又公转”,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
3..如图2(a)中的图象A表示质点作______运动,图象B表示质点作______,图象C 表示质点______;在图(b)中的图象A表示质点作_______,图象 B表示质点作_______,图象C表示质点作_______.
4..哈雷慧星每隔76年就来访问地球一次;喜马拉雅山还是年青的山脉,每年还以一定的速度升高;我们脚下的大地就像一层硬壳“漂浮”在熔融物上,它的每个板块以2米/百年的速度运动。
以上的描述你得出的结论是:。
5. 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
6. 如图5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
7..同一次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13.82cm、22.83cm、13.81cm、13.28cm、13.81cm.这五次测量记录中________cm是错误的,该长度的值应为__________cm.
8.
1.蒸汽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风向自东向西,路边的观察者看到从火车烟囱中冒出的烟雾是竖直向上呈柱形,由此可知,相对于空气,火车的运动方向是()。
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
2.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身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确定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
4.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o C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5.如图2,在测物体长度时,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6.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7..“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
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9.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自行车轮子的直径约为1.5m B.一棵大白菜的质量约为100g C.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490N 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6 m/s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B.平均速度即为速度的平均值
C.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D.瞬时速度可看作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11.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航天飞机在天空运行B.细胞分裂C.心脏将血液输送到肌肉D.竹排顺水漂流
12.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火车减速进站
B.人造地球卫星在回收途中烧毁
C.划破夜空的流星
D.骑自行车上学
9.下列成语中不含有机械运动的是()
A.背道而驰
B.奔走相告
C.比比皆是
D.必由之路
10.车站上并排着停着持发的甲、乙两列火车,在甲火车上的人从窗口看到乙火车正向东运动,从车厢的另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也向东运动,但比乙火车运动得要慢些.若以大地为参照物,则上述的现象表明()
A.甲、乙两列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东运动,乙火车向西运动
B.甲火车开始向西运动,乙火车末动
C.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都在向西运动
D.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西运动,乙火车向东运动
11..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在每1min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那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D.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变速直线运动
12.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中可知()
A.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不变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B.路程越长,运动得越慢
C.路程越短,运动的时间越长
D.速度的大小不受路程和时间的影响
1.在一条平直的南北方向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依次向北行驶,甲、丙两车快慢相同,乙车较甲、丙两车开得快。
(1)以什么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北运动?
(2)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3)以乙车为参照物,甲、丙两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4)以什么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南运动?
2.公共汽车从甲站经过乙站到丙站,甲、乙两站相距1200 m,乙、丙两站相距2160 m.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用2 min.在乙站停车1 min后再开往丙站,再经过3 min到达丙站.求:(1)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这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汽车从乙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汽车从甲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百米赛跑过程中“匀速直线运动”VS“变速直线运动”
(1)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a)所示,两运动员中,()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较大
(2)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b)是甲、乙两运动员不同位置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知,()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员的速度越来越大(全部选填“甲”或“乙”).
(3)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0s,他的速度是()m/s
(4)如图(c)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第3S末,甲和乙的图线相交,这说明了甲、乙具有相同的().
4.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研究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1个小纸杯、4个、9个叠放在一起的相同小纸杯,由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当落进竖直墙壁的区域内(砖的厚度相同),用频闪摄影的方式记录小纸杯的位置(认为叠放一起纸杯的体积跟一个纸杯的体积相同).
(1)从图中可以看出,杯子在落到竖直墙壁的区域内作什么运动?简要说明理由.(2)从图中可以看出,杯子在落到竖直墙壁的区域内受到的重力和和空气阻力是什么关系?哪一组杯子受到的空气阻力最大?
(3)分析此图,可以得出物体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的定性关系是什么?
5.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原理是()
(2)在实验中,除了用到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缺少()
(3)所测路程为()m.
(4)假设所用时间为7s,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m/s.
(5)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了().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