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静脉吸毒HCV感染者基因型与病毒载量的研究
76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结果分析

76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结果分析徐庆波;徐建华;杨丽娟【摘要】目的通过对76例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HCV基因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一汽总医院住院患者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RNA核酸定量均为阳性的标本,采用丙型肝炎基因分型特异性引物及荧光探针,应用一步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结合Taqman技术对HCV进行Ⅰ型和非Ⅰ型的荧光PCR分型检测.结果检测76例标本共检出两种基因型,分别为:Ⅰ型基因30例,非Ⅰ型基因46例,Ⅰ型基因占39.5%,非Ⅰ型基因占60.5%;男性中Ⅰ型基因占44.7%,女性中Ⅰ型基因占31.0%;76例感染者有输血者40例,占感染人数的52.6%.结论 76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结果HCV基因型主要为非Ⅰ型,这与中国北方地区HCV基因型分布比较一致.在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人群中,有输入血液制品史的人占52.6%,说明输血是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一个主要途径.76例感染者各基因型男女感染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输血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无性别差异.综合分析,HCV基因分型对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治疗、个体化用药以及愈后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8(009)014【总页数】2页(P120-121)【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验;分析【作者】徐庆波;徐建华;杨丽娟【作者单位】一汽总医院医学检验科,吉林长春 130011;一汽总医院医学检验科,吉林长春 130011;一汽总医院医务部,吉林长春 1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丙型肝炎的病原体。
HC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且致病性强,病情隐匿,若不进行合理治疗极易转为慢性,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这些病变的形成与其病原HCV的某些重要生物学特性相关[1-3]。
出入境人员HCV基因型与血清HCV载量及ALT相关性研究

出入境人员HCV基因型与血清HCV载量及ALT相关性研究朱玉兰;王佃鹏;吴兵;程韦君;高朝贤;张登峰;黄宗炎;金玉娟【期刊名称】《中国热带医学》【年(卷),期】2007(7)1【摘要】目的探讨出入境人群HCV的基因分型,并分析HCV不同基因型与病毒载量、ALT活性水平的相互关系。
方法对72542名出入境人员进行HCV抗体检测,对抗-HCV阳性标本进行HCV基因分型,以荧光定量PCR测定HCV RNA载量,同时检测ALT活性。
结果共发现197份标本呈抗-HCV阳性,阳性率为0.27%,其中出境人员阳性率为0.24%,入境人员阳性率为0.31%。
抗-HCV阳性标本经PCR检测基因分型后发现110份标本含有HCV RNA,共发现5种基因型,其中1b占40.0%、6a占30.0%、2a占14.5%、1a占8.2%、2b占7.3%。
中国大陆人群与中国香港及其他国家人群的各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
各基因型群间与HCV RNA载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型人群HCV RNA载量明显高于其他各型人群(P<0.05)。
不同基因型人群间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CV RNA拷贝量与ALT活性无相关性。
结论HCV-1b为优势基因型。
对HCV基因分型以及PCR病毒载量和ALT活性检测,实行HCV实时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3页(P4-5)【关键词】基因型;聚合酶链反应;抗-HCV;丙型肝炎病毒棱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作者】朱玉兰;王佃鹏;吴兵;程韦君;高朝贤;张登峰;黄宗炎;金玉娟【作者单位】深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天津运动医学研究所,天津3003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3【相关文献】1.丙肝患者HCV病毒载量、HCV抗体与ALT、AST、前白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J], 周文俊;马韫佳;袁红萍;郦雯;夏慧珠2.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载量、抗-HCV及ALT的相关性研究 [J], 谷娅楠;朱鸿;程艳杰;曹华军;王贞3.血清HCV RNA载量与抗-HCV、ALT联合检测丙型肝炎的相关性 [J], 黄凤德4.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载量与ALT、TBil及抗HCV IgG的相关性 [J], 臧桂珍;丁艳;李君;杨义贵;李金龙5.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6、IL-12与血清HCV病毒载量及ALT的相关性研究 [J], 宋鉴清;尚红;王亚男;陈昕;范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乌鲁木齐市高危地区布鲁菌病调查结果分析重点

步做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确证。观察不同地区、性别、年龄、职业暴露布病感染率的差异,率的比较采用 x2检验。结果共调查535例居民,布病阳性感染率为5.42%(29/535)。其中,达坂城区布病感染率为10.34% (12/116),高于高新区[2.94%(3/102)]和乌鲁木齐县[2.58%(4/155),x2=4.643、7.199,P均<0.05],4个地区 阳性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27,P<0.05);中等暴露职业人群感染率为8.33%(24/288),高于 低暴露职业人群[0(0/61)]和高暴露职业人群[2.72%(5/184),《=5.459、6.140,P均<0.05],3类职业人群布 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z=10.846,P<0.05);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布病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x:=2.396、4.639,P均>0.05)。结论乌鲁木齐市仍然存在布病高危地区,今后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工作.提高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
District【2.94%(3/102)】and
County【2.58%(4/155),x2=4.643,7.199,all P<0.051,the 0.05).Besides,infection occupation【o(o/61)】and
were
rat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Epidemiology and Health Statistics,
ofPublic Health,Xinj谊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病毒载量检测方法及其意义

工效率
6.5小时48份标本
48小时192份标本
二、病毒载量检测的意义
早期诊断 婴儿的早期诊断:感染HIV的母亲所生婴儿小 于18个月时,不能按照常规检测程序进行抗体检测 来确证是否感染了HIV。这种情况下,采集婴儿不 同时间的样本进行HIV核酸检测。 也可使用集合法对采供血机构的原料血浆及 HIV抗体阴性的高危人群样品进行核酸检测,及时 发现窗口期感染者,降低“残余危险度”,预防传 播。
指导抗病毒治疗及疗效判定
通常在病毒载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如>3500050000拷贝/毫升)抗病毒治疗才显示良好的 治疗效果。治疗后通过病毒水平的检测能够 确定治疗是否有效。理想的结果是治疗24周 后,病毒水平会控制在检测线以下。
.耐药性监测
可用于HIV耐药性检测和监测。治疗后病毒载 量得不到有效控制时被认为治疗失败。引起 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病毒对治疗药物的敏 感性降低或不敏感,也就是产生了耐药。对 病毒载量>1000拷贝/毫升的样本进行耐药性 检测对临床医生修改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帮助。
Roche
Simens(Bayer)
RT-PCR bDNA 产物为DNA,易发生污染,不对目标进行扩增,只进 对实验室区域划分严格 行信号放大
检测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检测 探针,TMB底物显色 用样品OD值和定标物OD 值的比值计算结果,需要 稀释扩增产物,检测范围 小,并且受酶活性、底物 氧化显色的影响 每次检测12或24个标本 需要设一个阴性、一个弱 阳性和一个强阳性对照 48人份/盒 每次试验12人份分装 一旦打开试剂盒,需要在 1个月内使用完48人份, 否则试剂失效 8小时24份标本
标记的探针与该复合体杂交结合。与化学发光底物共同孵育,所产生的光强度与
HCVRNA病毒载量与HCV抗体、AFP、AST、ALT关系研究及其对丙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HCV RNA病毒载量与HCV抗体、AFP、AST、ALT关系研究及其对丙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2.肾脏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黄石,43500[摘要]目的:探讨HCV RNA病毒载量与HCV抗体、AFP、AST、ALT关系以及HCV RNA病毒载量对丙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21.09-2023.01我院收治的丙肝患者15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HCV病毒载量分成了高、中、低三组,比较它们三组之间HCV抗体、AFP、AST、ALT有无差异以及与FIB-4指数分级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HCV RNA载量低、中、高间比较,HCV抗体、AFP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T、ALT结果P<0.05,随着HCV RNA病毒载量升高而增加。
HCV RNA病毒载量的高低与FIB-4指数代表的肝纤维化分级无相关性。
结论:HCV RNA病毒载量结合转氨酶来判断患者肝脏损伤的情况,而其对肝脏纤维化判断无明显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HCV RNA病毒载量、HCV抗体、AFP、AST、ALT、FIB-4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CV RNA load and anti HCV、AFP、AST 、ALT and the diagnosis value of HCV RNA load for patients with liver fibrosis in Hepatitis C1.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Huangshi CentralHospit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Edong Healthcare Group.Hubei Key Laboratory Of Kidney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intervention,Huangshi 435000,China2. Hubei Key Laboratory of Kidney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Intervention ,Huangshi 435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CV RNA load and anti HCV,alpha-fetoprotein(AFP),aspartatetransaminase(AST),alanine transaminase(ALT) and the diagnosis valueof HCV RNA load for patients with liver fibrosis in hepatitisC.Methods:A total of 159 HCV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uangshiCentral Hospital from the september of 2021 to the January of 2023were selected. These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to their HCV RNA load.The anti HCV,AFP,AST,ALT were compared.Then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HCV RNA load and the index of FIB-4.Results:After comparing the low, medium and high group of HCV RNA load,the results of HCV antibody and AFP didn’t hav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results of AST and ALT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se results increased with the raised of HCV RNA load.The level of HCV RNA load didn’t have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the index of FIB-4 which standed for liver fibrosisclassification.Conclusions:HCV RNA viral load combined with transaminase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liver damage in patients,but it had no obvious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in judging liver fibrosis.丙肝是一种全球流行的传染性疾病,我国约有1000万病例。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解莹;谢晨【摘要】丙型肝炎病毒是一个高度异质性的RNA病毒,目前可分为6个基因型与不同的亚型.本文就 HCV基因型构成、HCV基因分型的检测方法与命名、HCV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的意义、HCV基因型与疾病严重性、急性HCV感染的转归、IFN-α疗效、HCV基因分型与疫苗的研制等有关的研究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2)004【总页数】5页(P470-474)【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研究进展【作者】解莹;谢晨【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传染科,辽宁,大连,11602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传染科,辽宁,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3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呈全球分布,全世界人群HCV感染率为3.0 %(0.1%~10%)。
在中国HCV的感染率为3.2%,约3800万。
近年来,中国丙型肝炎的诊断率在不断的提高,丙型肝炎新报告病例也不断增加[1]。
HCV 感染后病情隐匿,50%~80%会转变成慢性肝炎,如未经合理治疗,其中10%~30%经10~20年后会发展成肝硬化,1%~3%会发展成原发性肝癌[2,3],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HCV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地区、不同患者,甚至同一患者在不同病程中HCV分离株,无论是核苷酸序列,还是氨基酸序列均有显著差异[4-6]。
本文就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1 HCV基因型1.1 HCV基因型构成20世纪70年代初就提出了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肝炎)的概念,1975年,英国Lancet杂志首次使用这个名词。
1989年,美国Chiron公司Choo[7]等先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地将HCV cDNA克隆成功,并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非甲非乙型肝炎和经血传播的传染病学术会议”上正式命名HCV。
2024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及策略

2024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及策略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嗜肝性RNA病毒,可引起进行性肝损害,进而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截至2019年全球约有5 800万人患有慢性丙型肝炎,其中仅21%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得到诊断。
为消除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的病毒性肝炎,我国在2021年发布了《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要求加大丙型肝炎检测力度,提高检测发现率,实现HCV抗体阳性者核酸检测全覆盖。
WHO在2016年发布的《2016—2021年全球卫生部门病毒性肝炎战略》中提出“到2030年消除作为主要公共卫生危害的病毒性肝炎”的目标,旨在2030年90%以上的HCV感染者得到诊断。
为早日实现该目标,近年来HCV感染检测新技术和新策略不断出现并逐步推广应用。
此外,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不断发展,大部分丙型肝炎患者可以得到治愈,简化的HCV感染检测和诊断流程可以缩短从就诊至治疗的周转时间,使丙型肝炎患者尽快得到治疗。
本文参考了国内外HCV 感染检测的最新指导文件和研究进展,对HC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及策略进行综述。
1HCV感染的检测标志物HCV可引起急性和慢性感染。
急性HCV感染是指在接触和感染HCV后6个月内出现HCV感染的检测标志物,按照HCV感染的自然过程,暴露于HCV后1~2周可在外周血中检测到HCV RNA,随后依次出现HCV核心抗原(HCV cAg)p22和HCV抗体。
在未接受治疗的情况下,一部分HCV感染者在感染后6个月内可自发清除HCV感染,其他感染者则转为慢性HCV感染。
HCV感染检测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如图1所示。
注:a,自限性HCV感染;b,慢性HCV感染。
图1 外周血中HCV感染检测标志物的动态变化2HC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依据《丙型肝炎诊断(WS213—2018)》,HC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赖HCV抗体和HCV RNA检测。
FQ-PCR检测HCV-RNA载量与ALT相关性探讨

FQ-PCR检测HCV-RNA载量与ALT相关性探讨目的:对本地区抗-HCV阳性患者其丙肝病毒核酸(HCV-RNA)载量与ALT(丙氨基转移酶)水平值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近年来用FQ-PCR 检测抗-HCV阳性的HCV-RNA载量和ALT的水平数值12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归纳。
结果:125例样本中,HCV-RNA阳性率为84.8%,ALT异常率为56.0%,ALT水平值和异常率随着HCV-RNA载量升高而增加。
结论:HCV-RNA 载量与ALT的水平值之间呈正相关性,ALT水平值可以成为反映HCV-RNA造成肝细胞、肝脏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
标签:HCV-RNA;抗-HCV;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ALT丙肝是由丙肝病毒(HC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丙肝病毒主要侵犯肝脏,可导致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危害极大。
丙肝病毒对肝细胞有直接损害作用,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免疫病理损害[1]。
ALT是肝脏细胞的受损状况的血清标志物。
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125例丙肝抗HCV阳性的血清,进行HCV-RNA载量和ALT检测,取两者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检测抗-HCV阳性的标本125例,男71例,年龄25~71岁,平均45岁;女54例,年龄27~73岁,平均43岁。
并同时进行HCV-RNA 载量测定和ALT水平值检测。
1.2实验方法1.2.1HCV-RNA载量测定仪器为美国生产的ABI 7300型实时荧光定量PCR 仪。
试剂盒由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提供PCR HCV试剂盒。
RNA 提取:取100 μl血清,加150 μl裂解液及50 μl氯仿,振匀后高速离心取上清,再等量加入异丙醇、乙醇洗涤离心去上清,沉淀中加入15 μl DEPC 水溶解RNA。
按试剂说明书要求严格进行实验。
1.2.2ALT检测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正常值1×1079 8 88.89 3121×106~1×107 19 15 78.95 1501×105~1×106 29 20 68.97 1291×104~1×105 24 14 58.33 641×103~1×104 25 9 36.00 45<1×103 19 4 21.05 29参考文献[1] 姚航平,夏大静,张立煌,等.慢性丙型肝炎的细胞凋亡调节蛋白、白细胞分化抗原54和白介素18的水平及意义[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1(25):49.[2] 樊锡凤,罗威.凝血酶原活动度与肝纤四项联合检测肝硬化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09,31(14):1772-1773.[3] 赵秀丽,单实年,张建琼,等.树状DNA技术在HCV检测中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3,1(21)27.[4] 杨东亮.丙型肝炎的病毒学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2):108.(收稿日期:2011-12-29)(编辑:何玉勤)。
某地区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CV基因分型研究

tc o ae fHC e o y e1 ,a 3 , Ca d 2 r 8 4 , 1 6 , . % , . a d 8 0 C n l i Th s c mm n e t n rtso V g n tp b 2 , a l n cwee5 . 2 . 3 2 4 0 i n . H. o c s n uo emo t o o
( 肃省 临床 检验 中心 , 肃 兰州 7 0 0 ) 甘 甘 3 0 0
摘 要 : 的 了解 该 地 区 丙型 病 毒 性 肝 炎 ( 目 以下 简称 丙型 肝 炎 ) 者 丙 型 肝 炎病 毒 ( V) 因 分 型 情 况 。 方 法 分 别 以 患 HC 基
E IA 和 重组 免 疫 印迹 试 进 行 血 清 标 本 抗 HC 抗 体 筛 查和 确认 , 抗 HC 抗 体 阳性 标 本 用 实 时 荧 光 定 量 P R 进 行 病 毒 载 量 LS V 对 V C 检 测 。对 病 毒 载 量 大 于 1 3cp / 0 o y mL的 标 本 用 多 重 P R进 行 Hc 基 因分 型 。结 果 1 5例 抗 Hc 抗 体 阳性 标 本 中 , V 基 C V 2 V HC
因型 主 要 为 1 、 a 3 、 c 2 b 2 、a 1 、 c的检 出率 分 别 为 5 . 、 1 6 、 . 、 . 和 8 0 。结 论 该 地 区 HC 感 染主 要 以 1 8 4 2 . 3 2 4 0 . V b型 为主 , 其次是 2 a和 3 a型 , 出其 他 地 区 少见 的 1 检 C和 2 型 , 明 该地 区 丙 型肝 炎流 行 的基 因型 呈 多样 性 。 c 说
H CV e t pei te s wih H CV n e ton w a b,o l w e a a g no y n pa int t if c i s l f lo d by 2 nd 3a, nd ge ot pe l n c, a e y d t c e n o he s a n y c a d 2 r r l e e t d i t rdi— tit we e a s o d b t ce i c tng t tt e yp s o pa ii i hi r a m i t b i e s . rc s, r l o c ul e de e t d,ndia i ha he g no t e fhe tts C n t s a e gh e d v r e Ke r s h pa ii a iodis; p y e a e c a n r a ton; ge y n y wo d : e ttsC ntb e ol m r s h i e c i no t pig
昌吉州HIV感染者合并HCV和TP感染的调查分析

关键 词 : 艾 滋病病毒 ; 丙型肝炎病毒 ; 梅毒 ; 双重感染
中图分类号 : R 3 7 3 . 2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4— 8 6 8 5 ( 2 0 1 5 ) 2 4— 4 3 1 4— 0 2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n t h e c o nc u r r e n t i n f e c t i o n o f H CV a nd TP a mo n g
・
4 3 1 4・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 0 1 5年 1 2月第 2 5卷第 2 4期
C h i n J H e a l t h L a b T e c , D e c . 2 0 1 5 ,V o 1 .2 5 ,N o . 2 4
・
调查报告 ・
昌吉 州 H I V感 染 者 合 并 H C V和 T P感 染 的调 查 分 析
p e o p l e wi t h HⅣ i n C h a n g j i p r e f e c t u r e
L I U J i e , Z H U J i a n — j i a n g , WE N J i n g —x u a n , L U X i n— y u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i n f e c t i o n s t a t u s o f A I D S v i r u s ( H I V) , h e p a t i t i s C v i r u s ( H C V)a n d s y p h i l i s ( T P )a —
HCV RNA水平与HCV基因型别的相关性研究

HCV RNA水平与HCV基因型别的相关性研究周萍;杨柳;李金洁;王晓琴【摘要】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载量水平与HCV基因型别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55例丙型肝炎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RT-qPCR)检测HCV病毒载量水平,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dot blot,PCR-RDB)进行HC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255例样本中,PCR-RDB法成功分型的246例(96.47%),未明确分型的9例(3.53%);其中,1b型121例(47.45%),2a型107例(41.96%),3a型16例(6.27%),3b型6例(2.35%),6a型5例(1.96%);5种HCV基因亚型中3b型和6a型病毒载量较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亚型(P<0.05).结论采用PCR-RDB法进行HCV基因分型时需参考样本定量结果,低病毒载量会影响基因分型成功率;HCV RNA水平与HCV基因型别可能具有相关性.【期刊名称】《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年(卷),期】2017(009)006【总页数】5页(P391-395)【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PCR-反向点杂交法;基因型;病毒载量【作者】周萍;杨柳;李金洁;王晓琴【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陕西,西安710061;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检验科,陕西,西安710032;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检验科,陕西,西安71003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陕西,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全世界约有1.7亿人受到HCV的感染[1],我国更是一个HCV感染大国。
HIV和HCV双重感染者脂肪变性危险因素已确立

据 M dc p .o 8 1 es ae cm 月 8日报道,研究人员在一项前瞻性的双盲对照试验中已证实,尽管 通过性交频繁暴露于病毒但在生殖道中高水平的 H V中和 IA抗体对 HV感染提供了保护作 I g I 用。在周四的十六届 国际艾滋病会议上斯德 哥尔摩 Kr lnk a o isa研 究所 的课题领导人 T h aa
Hr o ib d博士 指 出 ,这 些 发现表 明 H V中和性 IA抗体 可 能或将 要 成为 HV疫苗 的重要 目标 。 I g I
研究人员发现一组保持着 HV 阴性的肯尼亚妓女,尽管她们在未经性保护的情况下多次 I 接触过该病毒。研究人员已发现这些高危人群持续保持血清 阴性的妇女在其 生殖道和血液中
再次 收集 到子 宫颈 阴道 分泌 物 ,IA被分 离到 且检测 到其 中和 A级抗 体 的能 力 ,A级抗 体是 肯 g
尼亚最常见的类型,还有 C级,是非洲亚—S h rn a sa 最常见的类型。在研究者不知晓研究对象 临床结果的情况下采用预定的方案对终止位点进行了免疫分析 。在整个研究过程 中保持血清
阴性 的对照 者其 针 对 A级 的中和性 IA抗 体 明显较 多 ,P值 为 O 0 。针对 C级 的中和 性 IA g .3 g
抗体也倾向于具有保护性作用 (= . ) P O 1 。研究者还发现 单纯疱疹病毒一 2感染增加了 H V血清 I 转换的危险且与较低的 IA水平有相关倾向。 g H ro 总结到,IA ibd g 有中和生殖道 H V的能力并可保护性需求中的感染。 I ( 编译 宰一种实验性 …V整合酶抑制剂有助于控制病毒 据医业网 8 1 月 5日报道 ,当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时,一种实验性 H V I 整合 酶抑制剂有助于控制病毒。这些在 国际艾滋病会议上报告的发现为不断增强的抵抗 H V的药 I 物 军械库提供 了一种新武 器 。该研 究负责人 、Ar n D a od 艾滋病研 究中心 的 M r i a o im n a tn Mr o iz akw t 博士指 出,这种称为 溉一 5 8 0 1 的药物与较老的药物一样,当与替诺福韦和拉米夫定 联合使用时,可抑制 H V I 。他们在一项为期 2 4周、涉及 18 H V 9 例 I 感染患者的研究中,比较 了这种新药与一种使用依法韦仑的类似方案 。这项早期研究显示 ,使用 M - 58使病毒负荷 K0 1 杨月)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载量与抗-HC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联合检测的意义

3 z ~ ; 一 … 一
耋
:2 一 , ;
: 作利 ) 王
( 文编辑 本
作者 简介 : 李安 玲 ( 92 ) 女 , 西 省 ' 市 人 , 主 任检 验 师 , 16一 , 山 1 5汾 副 主要 从 事 临 床 检 验 工作 。
文章 编 号 : 6 1 6 1 2 1 ) 0 0 5 —0 1 7 —8 3 ( 0 2 1 - 7 7 3
临床 医药 实 践
21 0 2年 1 O月第 2 卷 第 1 1 O期
・7 7・ 5
验 医师 队伍一定 会 不断 地壮 大 、 成熟 , 成为 检验 医 将
民卫生出版社,002. 21 :3
参兰 要 力 考献 二 兰 的 文
:
[] 1 申子 瑜 , 萍・临床 实验 室 管 理 学 [ ・ 李 } M] 2版 ・ 京 : 北 人
月一 2 1 O 2年 8月来 我 院 就诊 的 门诊 和 住 院患 者 , 其 中男 1 0例 , 1 9例 , 龄 1 ~ 7 8 女 0 年 2 8岁 , 其他类 型 无
性化发 展为肝硬化甚 至肝 癌 , 患者 的健康和 生命危 对
害极大 。 世界卫生组 织 ( 据 WHO) 计 , 统 全球 约有 1 7 .
于 检 测 上 限 ( 0 U/ 10 0I mL) 两 种 检 测 方 法 的符 合 率 为 9 . 。AL 异 常 率 随 着 HC R , 76 T V— NA 载 量 的 增 高 而 升 高 。 HC NA 载 量 与 AL 异 常 率 呈 正 相 关 (一 0 9 8P< 0 0 ) 而 AL 浓 度 变 化 与 HC RN 载 量 并 无 相 关 性 (一 VR T r .6 , .5 。 T V— A r 0 0 8尸> 0 0 ) .2 , . 5 。结 论 : V R HC — NA 载量 与抗 一 C 检 测 是 诊 断 HC 感 染 的重 要 指 标 , C R H V V H V— NA 载 量 是 反 映 H V C
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与流行病学特征

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与流行病学特征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引起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体。
HCV的基因组结构复杂,其基因型的不同与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以及流行病学特征密切相关。
一、基因型分类根据全球范围内的研究,HCV可以分为6个主要的基因型(1-6型),每个基因型又可细分为多个亚型。
这些基因型和亚型在不同地区的流行程度不同,且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表现有关。
二、基因型与临床表现不同基因型的HCV感染者在临床表现上存在差异。
例如,基因型1的感染者往往具有较高的病毒载量和较严重的肝脏病变,容易出现肝硬化和肝癌。
而基因型2和3的感染者则相对较少出现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治疗反应也较好。
此外,基因型4、5和6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亚洲地区,对于这些地区的丙型肝炎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三、基因型与治疗效果HCV感染者的治疗效果与基因型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基因型2和3的感染者对抗病毒治疗的反应较好,治愈率较高。
而基因型1的感染者则相对较难治愈,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和更高的治疗剂量。
此外,不同基因型的HCV可能对抗病毒药物产生不同的耐药性,这也需要在治疗中予以考虑。
四、基因型与流行病学特征HCV的基因型在不同地区的流行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基因型1在欧美地区相对较为常见,而基因型2和3在亚洲地区较为常见。
这种地域差异与人类移民、输血、注射毒品等行为有关。
此外,基因型的流行也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条件以及卫生教育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总结起来,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与流行病学特征紧密相关。
不同基因型的HCV感染者在临床表现、治疗效果以及流行程度上存在差异。
了解不同基因型的特点和分布情况,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丙型肝炎的流行。
DC-SIGNR基因多态性与肝功能和HC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

a d HCV iu o d n vr s la
WANG Mi WANG Hu ,t n, iJANG Xio— g, a Z HAN n xn , HO u— Ho g- ig Z NG J
Lv rRe e rh Isiue。h n h n Do g u HoptlS e z e 1 0 0, ie s ac n t t S e z e n h s i ,h n h n 5 8 2 t a
D —IN C SG R遗传多态性可能与 H V在个体 内的复制有关 。 C 但与肝功能不相关。
【 关键词】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 一 N ; D —IN RA C SG R基因; 多态性
S u y o h i e a i n h p b t e h e e i o y t d n t er r l t s i e we n t e g n t p l mo p i m f DC- I o c r hs o S GNR n i e u ci n a d l r f n to v
H V R A l es o ae i ar r o 9 e oy e P<O 5 . hs n ig g et a o t a a C — N v l c mp rdwt c r es f / g n tx ( e h i 7 l . )T i f dn s u g s d t t pi l t 0 i s e h m -
我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分布综述

昆碉修忧学 报 2020, 42 (6) : 98 - 101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ISSN 1674 - 5639 CN 53 -1211/G4我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分布综述马莹莹-李丽娟2*收稿日期:2020 -03 -12作者简介:马莹莹(1995—),女,吉林榆树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通讯作者:李丽娟(1977—),女(白族),云南大理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E-mail :lelejuan@ 126. com.(1.大理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云南 大理671000;2.大理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大理大学澜湄人类健康研究中心,云南大理671000)摘要:为探明丙肝发病率和其病毒基因型在全国的地理分布情况,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使用SPSS23. 0软件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及七大地理区域的丙肝发病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7. 69/10万人)和西北地区(20.51/10万人)的发病率最高;丙肝病毒的基因亚型地理分布差异明显,主要为la 亚型、lb 亚型、2a 亚型、3a 亚型、3b 亚型、6a 亚型.关键词:丙肝;丙型肝炎病毒;地理分布;发病率;基因型中图分类号:R1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639 (2020) 06 -0098 -04DOI : 10. 14091/j. cnki. kmxyxb. 2020. 06. 021Overview of the Distribu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in ChinaMA Yingying 1 , LI Lijuan 2 *(1.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 Dali University , Dali, Yunnan , China 671000;2. Lan Mae Human Health Research Center of Dali University ,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 Dali University ,Dali , Yunnan, China 671000)Abstract : To ascertain the incidence of hepatitis C and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its viral genotype across the country, with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s , SPSS 23. 0 was used to collate and analyze the incidence data of hepatitis C in 31 provincialadministrative regions in the mainland , and related literature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incidence rates was in Xinjiang (37. 69/10 million people ) and the northwest region (20. 51/10 million people ) ; the genetic sub-type of hepatitis C virus showed significant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 mainly subtype 1 a , subtype 1 b , subtype 2a, subtype 3a, subtype 3b, subtype 6a.Key words : hepatitis C ; HCV ;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 incidence rate ; genotype目前,全球约有1.85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 ),其中慢性感染者约为 1. 3 ~ 1.7亿人.每年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丙肝)的新发病例约为3.5万例.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布的2017年全球肝炎报告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新增了近175万丙肝病人,患者总数达到了 7 100万人,其中美洲区域有70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东地中海区域有1 500万、西太平洋区域有1 400万、欧洲区域有1400万、东南亚区域有1 000万、非洲有1 100万,患者数量以东地中海地区、西太平洋地区和欧洲居多,丙肝流行情况在各国之间和国家内部之间差异较大.反观我国,仅2015年传染病网报系统中报道的丙肝患 者就超过了 20. 79万人,约占2015年全球新增病例的11.88%,可想而知其丙肝流行程度更为严 重.因此,清楚地了解丙肝在我国的地理分布对其第6期马莹莹,李丽娟:我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分布综述99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资料与方法1.1资料资料主要来源于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查阅了这3个数据库中2012—2018年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丙肝流行特征的相关文献,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学数据公布的2004—2015年的丙肝发病数据.1.2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利用SPSS23.0软件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及七大地理区域的发病人数、发病率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2结果2.1发病率分布2004-2015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丙肝发病率排名前3位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和河南省,如表1.中国七大地理区域发病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西北、东北、华南、华中、华北、西南、华东,如表2.从各省市发病率的分布情况来看,与孙海泉等⑴的研究结果:国内丙肝的地理分布主要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基本吻合.表12004-2015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丙肝发病率情况地区发病总人数平均粗发病率/(10万)“地区发病总人数平均粗发病率/(10万)"新疆9602637.69重庆24032 6.92青海1672124.97天津14697 6.82河南26899723.78四川66846 6.81甘肃7155522.97宁夏5058 6.79吉林7325722.36贵州29260 6.68内蒙5627219.25河北54515 6.43山西6389015.33安徽33918 4.64广西8659415.27福建20762 4.47广东15924713.60江西21144 4.00海南1375813.37浙江23876 3.84辽宁6723213.00北京5549 3.79黑龙江5833612.72上海8964 3.70陕西5475612.20江苏24570 2.65云南6066911.11山东25075 2.21湖南740519.49西藏2050.59湖北58218&42合计163805010.26表22004—2015年全国七大地理区域丙肝发病率情况地理分区发病总人数平均粗发病率/(10万)“西北地区24432120.51东北地区19882515.25华南地区25959914.10华中地区42241013.49华北地区19492310.16西南地区1808077.81华东地区137165 3.35合计163805010.26对2012-2018年知网、维普和万方3个数据库中我国丙肝流行情况方面文章进行梳理,得到18个省以及直辖市的最新丙肝地理分布情况,这18个省(直辖市)丙肝发病率或发病人数排名前3的市(区)分别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阿勒泰市、喀什市)⑵;甘肃省(金昌市、武威市、张掖市)[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⑷;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白山市、松原市)⑸;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深圳市)[61;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柳州市、梧州市I®;河南省(郑州市、焦作市和济源市)⑻;湖南省(怀化市、邵阳市、衡阳市)⑼;湖北省(孝感市、武汉市和荆州市)[,0];江西省(萍乡市、南昌市、九江市)[,1];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2];天津市(南开区、滨海新区、红桥区)[13];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房山区)[,4];云南省(普洱市、怒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51;重庆市(渝中区、巴南区、南岸区)[,6];安徽省(阜阳市、亳州市、淮州市)M;福建省(莆田市、福州市、泉州市)[,8];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泰州市)阳】.2.2基因型分布从全国范围来看,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也有南北差异,且各基因型在各地区的分布情况有所不同.国内主要流行的丙肝病毒基因型有4种,分别为1型、2型、3型和6型;其亚型流行情况依次是:lb亚型、2a亚型、6a亚型、3b亚型、3a亚型和la亚型.lb亚型:lb基因亚型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从时空分布上来看,该亚型最早岀现在北方并逐渐向南方迁移.2a亚型:2a亚型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0】.100昆明学院学报2020年12月从时空分布上来看,最早出现在西北地区,然后逐渐向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和华中地区迁移.6a亚型:6a亚型主要分布在西南和华南地区8). 6a亚型主要是从越南流入我国,因此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最先出现感染者,其次由于广东省的人口流动,6a亚型逐渐向海南省、福建省和湖南省等省份迁移.从吴涛等⑺]对海南省慢性HCV感染者的基因型调查研究结果可知,6a亚型已经超过2a亚型成为发病率第2高的HCV基因亚型.3b亚型:3b亚型与6a亚型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其都是近几年开始增多的HCV基因型,但云南省的3b亚型比例明显高于贵州省和四川省,贵州省丙型肝炎的3b亚型例数已超过6a亚型〔旳,广西壮 族自治区丙肝病例中位列第3的亚型是3b亚型叫3a亚型:3a亚型主要分布在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炉).我国周边主要流行3a亚型的国家是巴基斯坦.la亚型:la亚型在我国丙肝病例中较少出现,其有可能是由国外流入我国.此外,我国各省市发病情况有所不同,陕西省la亚型的比例排在3b 亚型后,且较6a亚型多⑵〕;山东省g亚型比例位列全省病例数的第3,且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㈤).此外,苏迎盈等刖研究表明,我国北方丙肝的基因型种类较南方少,如黑龙江省的丙肝基因型只有lb亚型、2a亚型和少量的lb和2a的混合型皿】.3讨论综合我国许多学者对丙肝的研究结果可知,我国丙肝流行较为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从基因型的地理分布来看,丙肝病毒基因型1型在我国各地区均有分布,且该基因型丙肝的治愈率和好转率较低;2)从发病率的地理分布来看,我国丙肝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西北地区,原因可能是西北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近1/3,但其经济、交通相对落后,群众健康意识较差,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相对落后所致.整体来看,我国目前关于丙肝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鼓励直接有效治疗药物的研制和上市,加强高危人群的筛检和管理,加强对民众丙肝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3】.但是我国丙肝病毒基因型的地理分布南北差异较大.如龚卫锋等"9〕对陕西地区丙肝病毒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6型中只有6a亚型,而云南省楚雄州的6型丙肝病毒除6a亚型外还有6n,6u,6v[34].此外,丙肝发病的地理分布为北髙南低,城镇高于农村.以上两点都说明我国各地区丙肝发病情况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我国丙肝防控措施和政策,在具体实施时除了按国家统一方法防治外,还要依据各地区间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做出调整,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控和临床抗病毒治疗.丙肝还多与其他疾病相关联,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艾滋病.我国最早出现艾滋病的地区是云南省,随后其一类聚集区逐渐变为整个西南地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二类聚集区是西北地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这与丙肝的主要流行地区和城镇高于乡村的趋势相同白].由此可见,我国丙肝防治还需与其他疾病联防联控,在丙肝高发的地区建立与艾滋病等其他相关疾病的综合防治体系,提高筛检准确率.此外,我国丙肝病毒的基因型主要为1型、2型、3型、6型4种类型,未出现4型和5型的流行趋势,但是在国境口岸的入境人群中发现了较多携带4型和5型丙肝病毒的病例;珀,因此应加强对外籍人员的检查,避免新型病毒型流入我国造成流行.就丙肝这一传染性流行病来看,研究发病率的地理分布有利于对各地整体发病情况的把握,而分析基因型的地理分布可以为临床治疗和不同传播途径提供有力的防治依据,因此地理分布对丙肝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对丙型肝炎的发病率和基因型的地理分布进行综述.地理分布中,由于各地区发病率的文献资料不齐全,只能根据已有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因此尚未全面覆盖全国各个省市,相关工作有待下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参考文献][1]孙海泉,肖革新,郭莹,等.中国2008—2012年丙肝流行规律及空间聚集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3):286-289.[2]刘同中,马鑫,刘万里,等.新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5, 42(23):4237-4239,4264.[3]蒋小娟,孟蕾,刘新凤,等.甘肃省2009-2013年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的时空聚集性探测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8):867-870.第6期马莹莹,李丽娟:我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分布综述101[4]赵立华,靳峰,陈晓颖,等.2005-2014年宁夏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及发病趋势预测[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38(11):1270-1272,1277,1350. [5]彭月华,戚潇丹.吉林省2005-2014年丙型肝炎流行状况分析[J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5(4):366-367. [6]付笑冰,林鹏,李艳,等.广东省2005-2013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5(5):435-43&[7]谭超,王学燕,陈钦艳,等.2004-2015年广西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应用预防医学,2016,22(4):321-323.[8]李洁,杨文杰,王哲.河南省2004-2012年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8):1066-106&[9]刘源,刘富强,陈立章,等.湖南省2010-2015年丙型肝炎发病流行病学特征与短期发病趋势预测[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2):146-150. [10]刘雷,张连生,汤恒,等.湖北省2004-2012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4):732-734.[11]龚正华,尹梅,杨晴,等.江西省2005-2013年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1):99-100.[12]李澄.1997—2010年内蒙古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2):184-185.[13]陈静.天津市丙型肝炎疫情分析及报告质量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6.[14]高建华,苏宁,黄若刚.北京市2010—2015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6,23(5):308-310.[15]崔文庆,张琬悦,张秀劭,等.云南省2011-2016年丙型肝炎疫情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7(5):343-346.[16]唐路,张燕,幸奠国,等.基于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的重庆市丙型肝炎发病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1):80-84.[17]崔利利,王建军,曹琛,等,安徽省外省报本地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及其报病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2):2116-2120.[18]连巧龄,吴韶彬,陈亮.2005-2015年福建省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I-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1):56-59.[19]祁寅乐.江苏省HCV分子流行病学与种系地理学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3.[20]Lil L,WANG M,XIA W J,et al.Migration patternsof Hepatitis C Virus in China characterized for five majorsubtypes based on samples from411volunteer blooddonors from17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J].Journal of Virology,2014,88(13):7120-7129. [21]王敏,许茹,戎霞.等.中国HCV2a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J-广东医学,2018,39(12):1789-1794.''{22]袁国盛,赖静兰,周元平.丙型肝炎的流行现状与挑战[J].临床内科杂志,2015,32(8):509-511.[23]吴涛,王家健,许小珍,等.海南省163例汉族HCV慢性感染者中的基因型分布[J].中国热带医学,2016,16(9):873-876.[24]周攀,唐敏,邓正华,等.丙型肝炎病毒3b、6a基因亚型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分布及变化[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6):763-766.[25]杨兴林,梁跃东,李勇富,等.贵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亚型分布状态[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39(4):486-489.[26]朱明月,苏明华,江建宁,等.广西地区不同传播途径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与基因型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9):3534-3538.[27]聂滨.张开炯,刘靳波,等.中国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回顾及Meta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0):2876-2881.[28]杨松,鞠威,冯胜虎,等.中国大陆地区基因la亚型丙型肝炎病毒系统进化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4(4):5-7.[29]龚卫锋,张养民,郭晓波,等.陕西地区丙肝患者分型与疗效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8,39(8):64-68.[30]孙雯雯,王秀芹,陈冬哲,等.山东地区448例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分型状况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6):2338-2339.[31]苏迎盈,刘慧鑫,汪宁.中国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1):80-84.[32]张怡,陈思.黑龙江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3);3365-3366.■[33]刘孟嘉,陈文,蒋虹丽.消除丙型肝炎的全球进展[J].中国卫生资源,2020,23(1):43-48.[34]王志勇,李应,徐升,等.云南楚雄丙型肝炎基因型分布的特点[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1):5-11.[35]钱莎莎,郭巍,王丽艳,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我国艾滋病聚集性流行的空间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6):1064-1067.[36]田绿波,陈肖潇,贺黎铭,等.国境口岸入境人群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研究[J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2):903-907.。
HCV基因型分布及HLA--DP基因多态性与高危人群HCV感染转归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HCV基因型分布及HLA--DP基因多态性与高危人群HCV感染转归的关系的开题报告研究背景和意义: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有约7100万人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HCV),其中许多人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导致大量死亡。
HCV是一种高度变异的RNA病毒,分为6个基因型及多个亚型,且不同基因型的HCV感染转归存在差异。
在中国,HCV主要为基因型1b 和2,其造成的疾病负担巨大。
近年来,研究发现也有HLA和DP基因多态性与HCV感染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更好地了解HCV基因型分布及HLA--DP基因多态性与高危人群HCV感染转归的关系,对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我国某地区肝炎门诊和社区中心检查的HC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共计500例。
2.研究内容:(1)使用PCR法检测500例HCV感染者的HCV基因型;(2)检测500例HCV感染者HLA--DP基因型多态性;(3)统计分析不同HCV基因型和HLA--DP基因型多态性与HCV感染者的性别、年龄、转氨酶、病毒载量等指标的关系;(4)比较分析不同HCV基因型和HLA--DP基因型与病毒清除和疾病进展的关系。
3.研究方法:采用PCR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描述性统计、比较分析和多元回归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将全面了解HCV基因型分布和HLA--DP基因多态性与HCV感染转归的关系,为制定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本研究也可为HC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一定程度的风险评估,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乌鲁木齐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乌鲁木齐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李雅丽;何鹏义;周晶;王珊珊;居勒德孜·海拉提;木胡牙提【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NAFLD in Xinjiang Urumqi region.Methods A total of 2574 healthy subjects were includ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AFLD and non-NAFLD group) and compared thei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biochemical index and related diseases prevalence.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the risk factors of NAFLD.Result 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NAFLD was 36.13%.The prevalence of male was higher than female.The prevalence of 60-69 group was the highest.In NAFLD group,age,body metabolism index,systolic blood pressure,diastolic blood pressure,waist circumference,hip circumference,waist hip ratio,alanine aminotransferase,uric acid,fasting blood glucose,glycosylated hemoglobin,triglycerides,total cholesterol,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pared with control group,hyper-total cholesterol,hypertriglycerides,low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yperlipidemia,high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yperlipidemia,hypertension,impaired fasting blood glucose regulate or diabetes,obesity,hyperuricemia and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prevalence rate in NAFLD group were higher.The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sex,age,SBP,ALT,FBG,UA,TC and HDL-C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of NAFLD.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prevalence of NAFLD in urumqi had a raise trend,which is related to thesemetabolic disorders including obesity,dyslipidemia,glucose metabolism disorders,hypertension,hyperuricemia and etc.%目的探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2574例体检者资料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分析两组的生化指标及相关疾病患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NAFLD总患病率为36.13%,在60~69岁组最高,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NAFLD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舒张压、收缩压、腰围、臀围、腰臀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酸(UA)、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均较非NAFLD组高.NAFLD组高TG、高TC、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LDL-C、高血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肥胖、高尿酸血症及肝功能异常的患病率高于非NAFLD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年龄、SBP、ALT、FBG、UA、TG及LDL-C与NAFLD密切相关,为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乌鲁木齐地区NAFLD的患病率较高,较前有增加趋势;与肥胖、血脂异常、血糖代谢紊乱、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多种代谢紊乱相关.【期刊名称】《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年(卷),期】2017(020)005【总页数】5页(P574-578)【关键词】脂肪肝;患病率;危险因素;横断面研究【作者】李雅丽;何鹏义;周晶;王珊珊;居勒德孜·海拉提;木胡牙提【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VIP内科,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心脏内科,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心脏内科,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心脏内科,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心脏内科,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5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指患者无过量饮酒史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病理特征为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损伤以及炎症细胞浸润的临床综合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提 取 H V 总 R A, E C水 溶 解 定 量后 一8 C N DP O℃
的地 区分 布及人群 分 布 外 , 对传 染 源 和传 播 途 径 的
追踪 、 研究 H V感染 者 的疾病转 归等方 面均 具有重 C 要意 义 。不 同人 群 对 不 同基 因 型 H V 的易 感 性不 C 同 , V R A含量 也具有 型特异 性 。静 脉吸 毒人群 HC N
例, 龄2 6 年 8~ 9岁 , 断符合 2 0 诊 0 0年 西安 会议 指定
学分 析 , 计量 资 料 以 x± 表示 , 用 t 验 , 数 资 s 采 检 计 料 采用 检 验 。以 P≤0 0 .5为有统 计学差 异 。
2 结 果
的“ 国病毒 性肝炎 防治方 案 ” 准 。 全 标
是 H V感染 的高危人 群 , 研究 旨在研究 新疆 地 区 C 本
少数 民族 静脉 吸毒 H V感 染者基 [ 型 、 毒载量 及 C 大 病 1 其 二者 的相关性 。 1 资料 与方 法
再 反应 3 0循 环 , 结果 判定 参照 说 明书。逆转 录一 巢
式 P R检测 基 因 型 : 3 7例 患 者 中 H V R A> C 对 1 C N 1 0I / 的 14例均测 定 了基 因型。具体 操作 : 0 U ml 1 用 R .etdP R扩增 c N Tns .C e D A片段 , C P R产 物用 H e1 a 1 1
录一 巢 式 P R扩 增 H V R A I C C N 生m清 病 毒 c N 片 段 进 行 酶 切 分 析 , 定 基 冈型 。 结 果 DA 测
R A 阳性 , 中基 【 N 其 大I 9 J O例 , C N 含量 l 0 H VR A ×1
I/ l U m ; 未 能 分 型 。1型患 者 比例 及 病 毒 载 量 均 高 于 2 ( 均 < . 5 。 结 论 新 疆 地 区 通 过 静 脉 吸 毒 途 径 2例 P 00) HC V感 染 者 体 内 病 毒 载量 与其 基 因 有 关 , V 1 病 毒 载 量 明显 高 于 2 。 HC 型
中 山医科大 学 达 安 生物 公 司 。巢 式 P R 引物 根 据 C
G n ak中 H V c N eBn C D A序列 自行设 计 , 百盛 公 司 赛
2 2 H V R A含量 与基 因 型 的相关 性 . C N
14例 血 1
合成 , 引 物 : 游 引 物 : C G G G A C A T 外 上 5一T T A G A T C —
山东 医药 2 1 00年第 5 0卷第 4 8期
新 疆 地 区少 数 民族 静 脉 吸 毒 H V感 染 者 C 基 因 型 与 病 毒 载 量 的研 究
王晓 忠 王宏峰 李文 刚 , ,
( 新 疆维吾 尔 自治 区中 医院 , 1 乌鲁 木 齐 8 0 0 ; 3 0 2 2中国人 民解放 军第 3 2医院) 0
摘要 : 目的
方法
了 解新 疆 地 区通 过 静 脉 吸 毒 途 径 H V感 染 者 体 内 HC 冈 型 特 点 、 毒 载 量 以 及 二 者 相 关 性 。 C V 病 本 组 14例 血 清 H V 1 C
’
收集 37例 有 明确 静 脉 吸 毒 史 的内 肝 患 者 m 清 , 取 病 毒 R A, 光 定 量 P R检 测 血 清 H V载 量 , 用 逆 转 1 提 N 荧 C C 并 I/ 1基 广 2 u m ; 大2 J 2例 , V R A含 量 1 0 HC N ×1‘
酶切 分析 。
11 临 床 资 料 37例 丙 型 肝 炎 患 者 均 为 本 院 . 1
20 20 0 5~ 0 8年住 院 的少 数 民族 患 者 , 维吾 尔 族 2 2 0
14 统计学 方 法 .
应 用 S S 1 0软件 进 行 统 计 P S1.
例, 哈萨克 斯坦族 5 1例 , 罗斯族 6 俄 4例 。均有静 脉 吸毒史 , 无输 血及血 制 品史 。其 中男 1 9例 、 18 8 女 2
保 存 备用 。H V R A定 量 检 测 ; P R反 应 管 加 C N 取 C
入处 理后样 品 2 l60 0rm n离 心 数 秒 , 下 列 , 0 / i 按
条件 扩增 :3q i 9 C 2m n预变 性 , 然后 按 9 =3 一 3c 0s I
5 5℃ 6 , 0 S反应 1 0个 循环 ,3c O s 5℃ 4 , 9 C 3 5S
G C -3 ,下 游 引 物 : A C C A T G C A — TT一 F 5一 A A T C C G T G C G . ; 内 引 物 : 上 游 引 物 :5 .T A G A T3 T C C —
C G A G G C A 一 , 游 弓 物 : G F A C A A A C T T G3 下 f 5一 T G T — C A A A G C C3。限制性 内切 酶 、 a N 聚 A G A G A C . . T qD A
关 键 词 : 炎 , 型 ; 炎病 毒 ; 毒 ; l型 ; 毒 载 量 肝 丙 肝 吸 基大 J 病 中图 分 类 号 :5 2 6 R l. 文 献标 志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226 2 1 )805 - 10 —6 X(0 0 4 —0 60 2
H V核酸 变 异 和基 凶 分 型研 究 除 呵阐 明 H V C C
12 主 要试 剂 . H V R A定 量 P R试 剂盒 购 自 C N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1 H V R A 定 量 3 7例 丙 肝 患 者 中 , 清 . C N 1 血
HC N >1 I / l14例 , 高 1 8×1 I / VR A 0 U m 1 最 . 0 U
m, l最低 12×1 I / 。 . 0 U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