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④《大学》节选 课件(74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的名称有什么含义
•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 这个大人,不是说做官的大人,也不是说长辈或成 年人,指的是内在的人格。所谓大人,指的是品格 高尚的人。
• 王阳明在《大学问》中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 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 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下 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 是乃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是故谓 之‘明德’。……故夫为大人之学者,亦惟去其私 欲之弊以自明其‘明德’,复其天地万物之本然而 已耳!非能于本体之外而明所增益之也。”
2018/4/21 -: 4
• 王阳明的这段话表达了以下思想:
• 第一,“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 家,中国犹一人焉。”也就是说,只有以天下为己任,天 下为公,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才能称作大人。那 么,在我们周围的天天以自我为中心,以利益为半径画圆 的人,对不起,小人也。 • 第二,“大人之能以天下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 之仁本若是。……是乃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 也,是故谓之‘明德’。”这段话指出,大人之所以能成 为大人,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了宇宙人生真相,大人是人的 本性的真实表现,而小人没有认识到宇宙人生的大道,所 以,整天自私自利,是非人我,结果搞得自己痛苦不堪。 • 所以,王阳明进一步指出:“……故夫为大人之学者,亦 惟去其私欲之弊以自明其‘明德’,复其天地万物之本然 而已耳!”也就是告诫我们,去除自私自利的坏毛病,恢 复人性的本来面目,成为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大人,这才 符合道。 2018/4/21 5 -:
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 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 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 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 思。
• 【注释】(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使 动词,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 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 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 应为“新”,即使革新、弃旧图新。亲民, 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 (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 善”。 • (5)得:收获。
“明明德”的内涵
• 儒家强调:人之初,性本善。傅玄说:近朱者赤。近 墨者黑。说明德行与环境有密切地关系。 • 蒋介石阐释是:“天地父母生了我们下来,就有一种 天赋灵明的德行,这就是‘明德’。但是它有时不免 为气质所拘,为物欲所蔽,渐渐失其灵明以至于泯灭, 而一切骄奢淫逸失德败行的生活和恶习,乃从之而生。 大学之道,第一就是要修明‘明德’,以去人欲而存 天理。亦可以说是要存天性而除物欲,要使此‘明 德’——‘天性’保持其本体之纯洁灵明,不为气质所 移,不为物欲所蔽,不为利害所诱,日益发扬光大, 充实完善,此即谓之明其明德。”
“大人”的意思
• 《乾卦· 文言》上说: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 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 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 乎!况于鬼神乎! • 这样的“大人”,连鬼神也都无可奈何他, 天也改变不了他,这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 凡有志于学,内养的功夫和外用的知识,皆 能达到某一个水准,称之做“大人”。
2018/4/21
-:
7
八岁入小学及学习内容
• 古人八岁入“小学”。先由学习洒扫应对开始,渐渐地学 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洒扫,是人生基本的生活卫生和劳作。 • 应对,是人与人之间,所谓人伦之际的言语、礼貌、态度。
• “六艺”所包括内容很广: • 礼:是文化的统称。 乐:是生活的艺术,当然也包括了音乐。 射:是学习武功,上古远程攻击的武器,以弓箭为主,所 以用射箭的射字作代表。 御:是驾御马匹和马车等驾驶技能。 书:是指文字学,包括对公文的学习。 • 数:是指算术和数学,是上古科学的基本先驱。
-:
2018/4/21
8
第一段(1)
• 【原文】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 (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 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 后,则近道矣。 •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 旨。
• 【注释】“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
• 在韩国,孔子的名字家喻户晓。韩国儒教最 权威的教育机构“成均馆”馆长崔昌圭曾说 过:“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韩 国有将近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思 想的熏陶。”时至今日,儒教仍是韩国的主 导文化,孔子“为国尽忠,敬信节用,爱民 如子,人伦之中,忠孝为本”的思想已融入 韩国人的血液,成为国家发展和人生道路的 精神能源。韩国人突出的表现是孝养父母、 礼敬他人,而中国年轻人崇尚的是把头发染 成多种颜色,喜欢麦当劳、肯德基。我们不 禁要问:中国的年轻人到底是怎么了?
2018/4/21 -: 1
《 大 学 》 节 选
2018/4/21 -:
中 国 经 典 文 化 研 读
2
《大学》及作者
• 曾子,名参,著有《大学》、《孝经》。《大学》 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 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朱熹将《大学》、《中 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 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朱熹把《大 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 章。 “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 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 门也。”宋朝大儒,程伊川先生说:“大学是孔 子留传下来的书,是初学者进修德行的门 径。” 这句话指出了《大学》这篇文章的重要地 2018/4/21 3 -: 位。
2018/4/21学”是对“小学”而言。中国古代只有小 学和大学(古称太学),没有中学。
• 朱熹:“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 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 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 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 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 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