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泉《中国近代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期望社会上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迅速实现,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外力及专力军事两个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真正领袖地位。

”上述中共三大宣言内容反映出()。

A.认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政党
B.希望改组国民党
C.承认国民党在革命中的领袖地位
D.放弃了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答案】B
【解析】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上述宣言,表明中共希望改组国民党,并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采取共产党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的主要原因是()。

A.便于在国民党内部开展组织工作
B.借助国民党的威望和地位壮大共产党的力量
C.对国民党实行内部瓦解
D.能被孙中山接受,有利于国民党改组
【答案】D
【解析】鉴于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不接受“党外合作”的主张,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根据他在印尼爪哇的工作经验,提出中国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的建议。

3.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方式,最早提出这种方式的是()。

A.共产国际
B.中国共产党
C.孙中山
D.廖仲恺
【答案】A
【解析】1928年,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的特别会议上,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积极主张以中共加入国民党,并对其进行改造的方式来推动革命。

最后,会议决定,在孙中山按民主原则改组国民党的前提之下,中共党员及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

A.三民主义
B.三大政策
C.中共一大纲领
D.新三民主义
【答案】D
【解析】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
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这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5.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进行中,宣言审查委员会将宣言中收回租界、收回海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条文删去,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并说,假如不通过这点,那么大会就毫无意义。

这件事表明孙中山()。

①把反帝主张视为国民党一大的一个重要内容
②把反帝主张同反帝斗争的具体目标结合起来
③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强烈愿望
④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孙中山晚年在共产国际及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在国民党一大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纲领。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原则基本一致,这就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6.有关国民大革命历史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为人民所接受
B.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扩大
C.基本摧毁了军阀统治基础
D.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
【答案】C
【解析】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并未基本摧毁军阀统治的基础,军阀统治的政治、经济基础依然存在,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广州国民政府进行北伐的目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B.夺取封建军阀地盘
C.推翻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
D.把革命重心推进到长江流域
【答案】A
【解析】为适应国民革命的进一步发展,1926年6月4日国民党中央通过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案。

4、5月召开的广州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和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都提出发动北伐战争的要求,催促国民政府“从速出师北伐”。

7月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达北伐部队动员令。

7月6日,国民党中央通过《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宣言》。

宣言指出:“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

中国人民惟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

”“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而中华民族惟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
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

”所以,国民政府“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之势力”。

这个宣言揭示了北伐的目的,表明了北伐战争的正义性质。

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8.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
B.广东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彻底的革命纲领
【答案】C
【解析】1926年7月,北伐战争迅速从广东进展到长江流域和黄河以南,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势力,并在河南打败了张作霖。

反帝运动和工农运动迅速发展,全国处在革命高潮之中。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国民革命在部分地区遭到失败,出现了宁汉对立的局面。

宁汉合流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的加入之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张作霖撤往东北,并被日军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至此,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9.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最大缺陷是()。

A.没有提出党对军队的领导权
B.没有提出党对工农运动的领导权
C.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D.没有提出保持党的独立性的方针
【答案】C
【解析】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主要议程是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

大会决定在保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独立性的前提下,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决议同时指出,在实现国共合作和党员加入国民党之后,共产党必须保证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并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和国民党左派中,吸收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扩大党的组织。

中共三大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共合作的方针政策,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对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农民的土地问题以及革命军队问题,没有提出或者没有做出明确决定。

10.冯玉祥北京政变后,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问题。

当时孙中山认为:要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与长治久安,就必须()。

A.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
B.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C.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
D.召开国民会议
【答案】C
【解析】1924年相继爆发江浙战争和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将领冯玉祥从前线倒戈回师,发动了北京政变。

冯玉祥北京政变后,邀请孙中山。

孙中山应冯玉祥等人邀请,于1924年11月离粤北上。

11.下列关于新三民主义的性质表述最准确的是()。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