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行业-广州金逸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概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金逸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一、中国电影产业概况
市场准入较为严格
国家广电总局为电影业务的行业主管部门,具体管理职能由国家广电总局下设的电影管理局具体负责。

根据《电影管理条例》以及其他相关规定,电影行业涉及的监管准入主要包括:针对电影制作——电影制作资格准入许可、电影摄制行政许可(先备案;后取得《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单片》,持有《摄制电影许可证》除外;中外合作电影须取得《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许可证》、电影内容审查(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

针对电影发行放映——院线公司(或专门的发行公司须取得《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电影放映机构须持有《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

在法律法规方面,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为指导,以2002年《电影管理条例》为基础的,涵盖行业资质管理、行业业务标准审查、行业质量管理、产业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政策利好
国务院在继2009年7月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之后,2010年1月再次具体针对电影行业发布《关于促迕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在宏观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同时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电影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2008 年底,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出台《关于调整国产影片分帐比例的指导性意见》(2008影字866号文件,将总票房中制片和发行商的分账比例提高到43%,较之前国产片主流分账比例(少数国产影片享有提高了2 个百分点。

影院一般不超过50%,剩下7%归院线。

2009 年4 月10 日,财政部公布了《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从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的电影集团公司(含成员企业、电影制片厂及其
他电影企业取得的销售电影拷贝收入、转让电影版权收入、电影发行收入以及在农村取得的电影放映收入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

电影市场发展迅速
中国电影业从2003 年起全面推进产业化以来,电影年票房从2002年的不足10 亿元扩大到2008 年的突破43亿元,平均每年以超过25%的幅度高速增长,2008年的增幅更是超过了30%;电影综合效益从2002 年的不足20 亿元,提升到2008 年的突破80 亿元。

虽然在金融危机环境下,2009年我国电影产业仍然逆势而上,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达到62.06亿元,在2008年增幅30%的强势基础上同比增幅达到42.96%。

2010年,全国城市影院总票房更是高达101.72亿元,较2009年再次大幅增长63.9%。

2010年,全国故事片产量达到526部,全年累计有17部国产影片超亿元票房。

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35.17亿元,较2009年的27.7亿元增长26.9%;全国各电影频道播放电影的收入为20.32亿,较2009年的16.89亿元增长20%;全年电影综合效益157.21亿元,较2009年的106.65亿元同比增幅达47.4%。

2011年,全国生产的各类电影的总产量达到791部,电影票房超过了131个亿,比2010年增长了近30%,这也是自2010年以后,中国电影业的票房第二次突破了100个亿,全球排名排在第三位。

全国共新建影院803家,新增荧幕3030块,平均每天增加8.3块荧幕。

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发布了《“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影产业黄金五年发展研究报告》,对2011年至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趋势作出预测,认为届时全国票房将突破300亿元,冲击400亿,到“十二五”末期,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2003年~2009年国产影片产量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电影艺术报告2008》及广电总局网站表2002-2010年主流院线银幕总计及增速
年份银幕数同比增速
2002年1581
2003年2296 45%
2004年2396 4%
2005年2668 11%
2006年3034 14%
2007年3527 16%
2008年4097 16%
2009年4723 15%
2010年6223 32%
2011年9253 49%
2004年~2009年中国电影市场收入增长及构成情况
资料来源:《2009 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及广电总局网站
电影行业中,国有电影制作机构主要有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上海电影集团公司等,民营电影企业则主要有华谊兄弟、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等,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集中化程度比较高,票房排名靠前的国产影片几乎被上述几家电影企业所垄断。

电影市场发展困境
虽然近年来中国电影的创作总量突飞猛进,创作活力显著增强,但优秀电影作品仍然偏少,国产电影类型仍不够丰富。

另一方面,近年来,电影票房大幅增长,影院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为我国电影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电影市场的发育过程中,我国的电影市场规模仍然较小,市场秩序亟待规范,竞争环境亟待净化。

主要表现为:
(1票房收入“偷、漏、瞒、虚”报的现象严重损害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公平竞争,降低了行业信誉。

(2盗版问题,尤其是近期以来国产影片的盗版问题相当突出,影片制作和市场流通的某些环节存有严重漏洞,须配合有关部门下大力气予以坚决打击。

(3现代化的影院和银幕数量还是偏少,中小城市发展速度仍然滞后,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和观众消费的需求。

(4票房的增长和观影人数的增长不相协调,观众总量仍然不够庞大。

(5电影市场旺季、淡季冷热不均,差异明显,市场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宏观调控尚显不足。

(6电影后产品开发仍被忽视,营销意识不足,市场链条不够完整。

(7在影院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亟需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票价定价机制,以真正适应中国的国情需要。

二、中国影院、院线概况
从中国电影产业链的情况来看,中国电影产业链主要包括影视公司,制作公司、发行公司、院线公司、设备公司等。

院线和影院是电影行业主要的下游产业,作为电影的放映渠道,院线和影院的发展对电影的影响至关重要。

目前全国差不多电影公司有100多家,但是到2011年结束为止,90%的电影公司处于一个亏损的状态。

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认可的院线有37条。

截止2011年底全国最新院线排名前十为:万达院线、中影星美院线、上海联合院线、中影南方新干线院线、广州金逸珠江院线、新影联院线、广东大地院线、浙江时代院线、四川太平洋院线、辽宁北方院线、浙江横店院线。

2009 年,中国各大影视机构开始加大在影院方面的投入,除中影、星美、金逸、保利等已有投资主体建设影院外,橙天嘉禾也开始以并购和自己投资建设两种方式进入内地影院市场,此外,华谊兄弟上市后也开始利用融资加大影院建设。

2009 年12 月,中国电影局出台了新政,加大了对安装数字放映设备的补贴政策,以鼓励中小城市数字影城建设,这也为二三线城市的影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9年中国影院数量达1687家,较2008年增幅为9.19%。

统计2008年城市电影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东是中国电影市场上的三大“票仓”。

排序为:广东省年度总票房6.3亿元左右,其中,广州和深圳分别称为直辖市之外票房最高的两个城市。

北京市年度总票房5.25亿元,位居全国城市之首。

此外,院线发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传统院线无论如何扩大发展,其优势主要集中在院线所在地的本土,如上海联和在江浙沪的票房收入占院线80%以上。

北京新影联在北京市场的票房也是60%左右,中影南方新干线的票房也在广东和华南,珠三角占的70%左右份额。

民营资本进入院线领域最早起于2002年,当年只有一条院线,就是2010排名第14名的世纪环球院线。

该院线从当年不足3000万元的年票房,2008年跻身院线“亿元俱乐部”。

2005年万达院线正式运行,标志着中国电影进一步的开放和更多民营资本关注和投资文化电影产业。

民营资本的大举进入,对中国院线制的作用,起到了积极的“鲶鱼效应”。

他们积极开放的心态,带来了新的竞争模式,给市场注入了新鲜活力。

表:2010年民营院线新增影院和银幕排序院线影院银幕数
1 万达院线20 200
2 金逸珠江18 118
3 广东大地59 229
4 时代今典67 236
5 浙江横店15 105
表:2010年全国十强院线排行榜
排名电影院线票房(万元
1 万达院线141,350
2 中影星美121,200
3 上海联和109,000
4 南方新干线97,000
5 北京新影联79,000
6 广州金逸珠江69,000
7 浙江时代42,600
8 广东大地37,600
9 四川太平洋35,400
10 辽宁北方32,000
影院和院线与电影行业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高质量的电影会为影院和院线带来更多的观众和更高的票房收入,从而推动了高档次影院的改建和新建;影院和院线的发展会拓宽和改善影片发行渠道,更好地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从而增加电影的票房收入,促使影片投资制作方继续加大影片投入,出品高质量电影。

三、电影产业盈利情况
目前,中国电影产业的营收来源主要包括票房收入、广告收入、衍生品开发收入、转播、出售版权为网络版权等方面。

2008 年底,广电总局以下发指导意见的形式建议国产影片的制片方分账比例提升至43%,放映方不得超过57%。

此后,中国电影产业具体的票房分账比例情况如下:国产片,制片商分43%,电影院50%,院线7%;进口影片,一般是由国内发行公司一次性买断的发行权,或者采用营收分成。

通常,院线与影院共分48%,影片发行方分17%,制片方分35%,目前,中国只有中影集团和华夏电影发行公司,而华夏电影发行公司隶属于中影集团。

影院除票房分账之外,爆米花、可乐等附加产品及电影衍生产品癿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10%~16%不等,也是影院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 年,中国票房过亿的14 家院线的总营收为48.21 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票房总营收的77.68%。

四、影视产业掀起投资热
从2005年以来,风险资本加速投资到影视文化产业,根据清科统计显示,2005-2009年中国影视产业共发生私募股权投资事件28起,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985万美元。

2005-2009年中国影视产业投资规模
资料来源:清科研究中心
影视文化产业私募投资案例
时间投资人被投资方投资金额
2005 SAIF 欢乐传媒2,000万美元
2006 马云等华谊兄弟1,200万美元2006.5 红杉、涌金等宏梦卡通750万美元
2006.9 红杉资本和SIG 蓝雪数码500万美元
2007.2 IDG 中博影视800万美元
2007 江南春、虞峰、鲁伟鼎华谊兄弟2,000万美元2007.4 Gobi 上海卡通影视集团300万美元
2007.5 ID Tech 、远邦投资等北京中卡世纪动漫文化传媒1,000万美元2007.6 红杉、涌金等宏梦卡通750万美元
2007.6 IDG资本网尚文化2,000万美元2007.6 高盛、SIG、IDG 北京印象创新艺术发展有限公司2,500万美元2007.7 SIG、红杉保利博纳1,000万美元2007.10 中新苏州汉文动画108万美元
2007 中国宽带产业基金华亿传媒1,679万美元2008.3 霸菱亚洲小马奔腾集团4,070万美元2008.5 中国宽带产业基金华亿传媒2412万美元
2008.9 湖南高新投宏梦卡通399万美元
2008.10 北京正润投资杭州神笔动画732万美元
2009.5 天堂硅谷江通动画410万美元
华策影视439万美元
2009.6 浙江浙商创业投资、上
海六禾投资
保利博纳1亿元人民币2009.7 红杉、海纳亚洲与经纬
中国
2009.9 IDG资本图兰朵1,111万美元2009.9 浙江浙商中南卡通220万美元
2009.10 天堂硅谷上海视金石动画293万美元
2009.12 IDG资本华亿传媒1,249万美元
2010 IDG资本电影《山楂树之恋》数千万
在国内,私募股权投资涉足文化影视行业,已有星火燎原之势。

影视产业投资热的背后,也不乏财富效应的刺激作用。

目前国内有5家影视上市公司。

在院线方面,目前,作为同为房地产公司背景的文化产业公司,金逸影视传媒与万达电影院线同时申请在中小企业板上市,争夺中国院线上市第一股。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万达电影院线86家影院以合计票房收入178475万元(17.8亿元,位居中国票房收入前10名电影院线公司榜首。

按万达院线获得票房收入的57%分成计算,其全年总收入约为10.17亿元。

在证监会公布的最新一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报企业信息情况表”中,最新拟冲刺IPO 的文化传媒公司已达到15家,除了万达、金逸之外,暴风科技、幸福蓝海影视公司、东阳青雨影视、深圳华强文化科技公司、上海炫动传播等公司也榜上有名。

不但电影院线在资本市场备受追捧,各类含有文化产业概念的企业,近来都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据了解,2012年仅国有背景的文化企业中,冲刺上市的就有30家。

在“十二五”期间,预计每年还将有30~50家文化企业进入IPO。

而在2007年~2011
年的 4 年里,文化产业企业上市案例仅有 30 起。

在上市热潮的推动下,各类基金也纷纷涌入文化产业。

数据显示,2011 年一年,中国新募集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基金数量已超过十余只,截至 2011 年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基金数量已经超过 100 余只,仅已披露的募集资金总量就超过 1300 亿元人民币。

同时,在最受关注的影视基金方面,仅去年新成立的就有一壹影视文化投资基金、IDG 新媒体投资基金、“铁池”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华文化投资基金、A3 国际亚洲电影基金、汇力星影投资基金、大摩华莱坞基金、腾讯影视基金、凤凰文化产业基金、云锋基金等十几家,其中由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发起的凤凰文化产业基金的计划融资规模就达到 53 亿元人民币。

五、公司概况广州金逸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4 年 3 月,是由广州嘉裕集团与广州演出公司共同出资建立,专门
从事豪华影院投资建设的投资公司。

广州嘉裕集团是广州房地产商 20 强之一,是以房地产业为龙头,与酒店业、影视、商城四大业态并举,兼容贸易、金融担保、资产管理、物业、广告、网吧、旅游等产业,经过十多年的稳步发展,已成为广东最具实力的跨区域、跨行业的综合性集团之一。

2004 年金逸影视与世界500 强娱乐影视巨头美国华纳兄弟影院公司签定合作协议,正式成为“华纳”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并在广州率先建造首家多厅超豪华的影院“华纳金逸影城”为广州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新感受。

金逸影视集团吸收华纳影院的先进设计理念、人性化服务及国际连锁影院成功的管理模式。

投入数亿元在中国多个城市建设最豪华的影城。

目前金逸影视集团已构建了全国连锁影城的品牌战略目标。

广州金逸影视投资集团一直致力于豪华多厅影城建设与经营。

金逸国际电影城是由金逸影视集团投资建造的五星级标准多厅影院,在全国已有多家连锁电影城先后开业并取得了非凡的票房业绩。

金逸国际电影城以“电影航母,科技缔造视听新感觉”的硬件品质为品牌核心,坚持“展现电影魅力·传播电影文化”的经营理念,将五星级酒店细微、舒适的人性化服务及国际连锁影院的成功管理模式引入金逸电影城的服务与管理中,精心打造具有相当规模和影响力的全国连锁影院与影视投资品牌,成功晋身于全国影视行业前列。

金逸影视集团旗下的金逸国际电影城主要分布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及经济较为发达的二、三级城市,截止 2010 年 6 月,已在广州、北京、天津、上海、深圳、重庆、武汉等地建有 30 家以上现代化豪华多厅影城,近 200 个符合国际先进技术标准的电影厅,总坐席已超过 30000 个,大规模的影院拓展与影院建设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发展需要,金逸影视集团还整合了原广东珠江院线,重新更名的金逸珠江院线于 2008 年 4 月 1 日正式挂牌成立并投入运营。

2008 年 4 月“广州金逸珠江电影院” 正式挂牌。

这不是广东珠江院线简单改名,而是业外资本与业内市场历经三年磨合,双方的最佳选择。

嘉裕集团与“广东珠江”院线合作成立了“金逸影视投资集团” ,宣布进入国内新影院投资建设。

“金逸影视”成立之初,珠江院线希望借此投资实力实现低成本扩张策略,扩大院线市场票房份额,“金逸影院”建成后均签约加入珠江院线。

三年来,“金逸系列”电影院在全国 13 个城市,建了 13 座多厅新影院。

有了与金逸影视的合作,广东珠江院线三年来发展速度让业内吃惊,年度总票房持续上升,
一直牢牢坚守全国院线第六的位置。

院线运营规模不断增长的核心实力就是“金逸”系列有资产连结的影院,新影院不仅给院线业务带来新增长点,还改变了院线初期与签约影院松散合作关系,弥补了因签约影院流动给院线经营规模带来的缺口。

随着国内电影产业发展,“金逸影院”不仅得到快速成长,而且“金逸影视”品牌亦提升了嘉裕集团的无形价值。

金逸珠江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发展壮大,院线影院由 2002 年的 28 家、银幕53 块,发展到 2008 年的 34 家、银幕 170 块。

影院辐射范围拓展到广东、湖南、湖北、天津、北京等 11 个省市。

院线票房由 2002 年的 3000 万元,发展到 2008 年的 2.77 亿元,增长幅度近 10 倍。

金逸系列影城已 15 家。

2008 年,系列影城总票房达到 1.9 亿元,占到院线总票房的 68.5%的份额。

广东珠江院线在 2008 年通过与资本的股份制重组,实现了“凤凰涅磐”式的新生,不仅获得了加速了院线发展进程,还扩大了院线发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目前金逸珠江院线全国电影院线排名前列,累计票房成绩占市场份额约 7%。

计划在未来 3 年内,金逸自主投资建设的影院将在全国拥有 100 家,把金逸珠江院线打造成中国的商业主流院线。

同时,金逸影视集团还将积极拓展院线发行、投资制片领域,打造一个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体,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多元化的影视集团,成为中国力量雄厚的电影投资商和运营商之一。

为观众奉上更加丰富和优质的电影盛宴,推动我国电影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华语电影事业的发展增光添彩。

金逸影视集团从 09 年开始使用金蝶 EAS 财务+资金+预算+OA 系统。

通过一年多的实际应用,金逸影视集团认为金蝶软件的成熟度高、操作简易,实施团队的专业性和敬业度均让他们非常满意。

金逸影视集团开始考察 HR 系统,在考察多家软件公司的 HR 系统后,金蝶项目组以产品的绝对优势及高度的专业性、服务性再次获得了客户的青睐。

客户认为金蝶的 EAS HR 系统有大量用户,并且与 EAS 其他模块在同一平台,集成性好,可以避免形成信息孤岛。

金逸影视集团通过组织管理、员工管理、时间管理、薪酬管理、招聘选拔等模块的全面应用,充分整合资源,优化内部管理水平,打造企业高效的 HR 管理平台,成为金逸影视集团高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目前,金逸影视传媒与万达电影院线同时申请在中小企业板上市,争夺中国院线上市第一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