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葡萄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鹅葡萄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作者:王志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9期
1 临床症状
脐炎型。
通常是1-3日龄的雏鹅容易发生。
病鹅表现出怕冷,双翅张开,眼睛半闭。
腹部
明显膨大,脐部发炎、肿大,局部呈黄红色或者紫黑色,触感硬实,也叫做“大肚脐”。
通常
在2-5天内发生死亡。
急性败血型。
通常是小于2周龄的幼鹅容易发生。
病鹅表现出精神沉郁,减少采食或者停
止采食,眼睛半闭半睁,缩颈垂翅,怕冷。
胸腹部外观呈黑色,发生浮肿,存在较多的渗出物
或者血液,触摸具有波动感,部分会发生破溃,并有紫红色或者茶色或液体流出,导致周围羽
毛被污染。
发生下痢,排出黄绿色或者灰白色的稀粪。
病鹅往往突然发生死亡,病程一般可持
续3-6天。
关节炎型。
通常是中龄鹅或者种鹅容易发生。
病鹅初期体躯局部发热,双腿软弱无力,拒
绝行走,站立时经常抬脚,驱赶时会出现跳跃或者跛行。
趾、跖关节以及周围的腱鞘、肌腱发
生炎性肿胀,呈紫黑色或者紫红色,触感硬实,长时间之后肿胀会发生破溃或者形成结痂。
种
鹅脚底存在擦伤而感染病菌后,会导致感染局部出现不同大小的疙瘩,也叫做趾瘤病。
病鹅由
于采食、行走困难而日渐消瘦,最终由于衰竭而发生死亡。
病鹅即使痊愈也会生长缓慢,且在
较长时间内依旧出现跛行。
2 实验室诊断
细菌形态学观察。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鹅关节炎渗出液、脾脏和肝脏直接进行涂片,经
过革兰氏染色进行镜检。
发现病料中存在革兰氏阳性的圆形球菌,主要呈单个、短链或者葡萄
串状排列,没有鞭毛、荚膜,无法形成芽孢。
细菌分离培养。
取以上病料在鲜血平板上接种,放在37℃温度下进行24 h培养,对菌落
形态进行观察,并挑取疑似菌落进行涂片镜检,然后再将疑似菌落在Baird - Parker琼脂平板上接种,放在37℃温度下进行24 h培养,对菌落的生长特征进行观察,从而来鉴定细菌。
挑
取疑似菌落在营养肉汤中接种,放在37℃温度下进行24 h培养,用于纯化细菌养。
鲜血平板
上会长出圆形不透明的金黄色的较大菌落,表面光滑、突起,周围存在明显的溶血环;Baird- Parker平板上长出直径为2-3 mm的圆形菌落,呈灰黑色,边缘颜色较浅,突起,表面湿润、
光滑,周围存在一条混浊带,而其外层会形成一个透明圈;肉汤会变得混浊。
动物试验。
取8只健康无病的小白鼠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只,其中对照组注射o.2 mL灭菌营养肉汤,试验组注射相同剂量经过18 h培养的分离菌株肉汤培养物。
对照组小
白鼠一切正常,而试验组小白鼠经过40 h开始发生死亡,经过120 h有2只死亡,另外2只减少活动,被毛松散且无光泽,往往在饲养笼的角落蹲伏。
取病死小白鼠腹腔积液和肝脏组织在
鲜血平板上接种,能够分离到被检菌。
3 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
发现病鹅后要及时采取隔离治疗,可使用妥布霉素注射液,如果病鹅数量较少,可按体重肌内注射o.5-1 mLjkg妥布霉素针剂,每天1次,连用3天。
也可按体重肌内注射
2.5万-3万IUjkg(即5-10 mg)丁胺卡那霉素,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
也可在饲料中添加o.Ol% -o.02%比例的红霉素混饲,连续使用3天。
也可按体重在饲料中添加5-20 mgjkg氨苄青霉素,连续使用5天。
也可按每100 kg饮水添加10 g盐酸沙拉沙星混饮,连续使用3天,或者按每40 kg饲料中添加10 g混饲,连续使用3天。
需要注意,葡萄球病菌比较容易形成抗药性,因此最好选择使用当地、该鹅场不常使用的药物,或者同时混合使用几种药物或者交替使用。
中药治疗。
取400 g鲜小蓟,甘草、大黄各50 g,黄柏、黄芩、黄连各100 g,连续进行3次煎煮后作饮水用,每天1剂,连续使用3天。
方中黄柏、黄芩、黄连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作用,大黄具有泻热泻火、改积异滞、解毒、活血祛瘀的作用,小蓟主要用于止血,甘草调和诸药。
通过现代药理实验,发现黄柏、黄芩、黄连具有较强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小蓟能够明显缩短出血时间,且能够抑制葡萄球菌等;大黄既能够加速肠道排出毒素,具有加强的抵抗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还能够加速血液凝固,从而有效止血,且采取口服还具有收敛作用;甘草具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以上各药相互配合,能够有效治疗该病。
加强饲养管理。
鹅群不仅要供给全价日粮,并搭配适量的青绿饲料,还要控制饲养密度合理。
对于没有发病的鹅,要在基础日粮中适当增加禽用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的用量,用于预防发病。
鹅舍必须严格消毒,尤其是孵化房和鹅舍要经常进行消毒,以有效控制该病。
一般来说,环境、场地以及用具等要使用浓度为1: 800的双链季胺盐络碘进行消毒,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能够将病原菌彻底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