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技术与实践教案chap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2 单片机的I/O引脚结构(P0)
P0.0—P0.7: 双向I/O (内置场效应管上拉) 寻址外部程序存储器时分时作为双向8位数据口和
输出低8位地址复用口;不接外部程序存储器时可作 为8位准双向I/O口使用。
读锁存器
内部 总线
写锁 存器
2
DQ CK /Q
地址/数据 控制=1
=0
30
1 4
1
1
输出低8位地址复用口;不接外部程序存储器时可作 为8位准双向I/O口使用。
读锁存器
内部 总线
写锁 存器
2
DQ CK /Q
地址/数据 控制=1
=1
31
1 4
0
0
Vcc 导 通
=1
截 引脚P0.X 止
1
控制=1时,此脚作地址/数据复用口:
读引脚 =0
(2)输出地址/数据 =1 时
24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输入数据时,要先对其写“1”
读锁存器
Vcc 内部上拉电阻
2
内部 总线 1
写锁 存器
DQ 1
CK /Q
0
截 引脚P1.X 止
1
读引脚 =1
20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2 单片机的I/O引脚结构(P0)
P0.0—P0.7: 双向I/O (内置场效应管上拉) 寻址外部程序存储器时分时作为双向8位数据口和
牢牢记住:
振荡周期 = 晶振频率fosc的倒数; 1个机器周期 = 12个振荡周期; 1个指令周期 = 1、2、4个机器周期
6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各种周期概念详解
一个机器周期=6个状态=12个振荡周期
1、振荡周期(时钟周期):振荡器输出的振 荡时钟脉冲信号的周期。单片机以晶体振荡器 的振荡周期(或外部引入的时钟周期)为最小的 时序单位,片内的各种微操作都以此周期为时 序2、基状准态。周期:状态时间S,是振荡周期的两 倍。分为P1、P2节拍。
读锁存器
输出数据 = 1 时
Vcc 内部上拉电阻
内部 总线 1
写锁 存器
2
DQ 1
CK /Q
0
=1
截 引脚P1.X 止
1
读引脚
18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2 单片机的I/O引脚结构(P1)
P1.0—P1.7: 准双向I/O口(内置了上拉电
阻),输出时一切照常,仅在作输入口用时
11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与复位端引脚有关的概念
引脚RST/VPD :时钟电路工作后,加上两个机器 周期的高电平,单片机将复位。单片机运行 出错或进入死循环时,可按复位键重新运行。 复位后,引脚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 单片机从0号单元取指,开始执行程序。
对8051来说,当EA为高时,CPU访问程序存贮器
有两种情况:
① 地址小于4K时访问内部程序存贮器。
② 地址大于4K时访问外部程序存贮器。
当EA接地,则不使用内部程序存贮器,不管地址
大小,取指时总是访问外部程序存贮器。
片内无ROM时(8031)必须接地;
片内有ROM时应当接高电平;
对片内有EPROM(8751)编程时,编程正电源加
对于EPROM型单片机,在EPROM编程时, 此脚用于编程脉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2 单片机的控制引脚( PSEN)
PSEN(29引脚):片外程序存储器选通信号,低有 效。在寻址外部程序存储器时选通外部EPROM 的读控制端(OE)。
14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30控制引脚详解
由于P0口作地址/数据复用口,那么P0口 上的信息究竟是地址还是数据完全由ALE来定 义,ALE高电平期间,P0口上一般出现地址信 息,在ALE下降沿时,将P0口上地址信息锁存 到片外地址锁存器,在ALE低电平期间P0口上 一般出现指令和数据信息。平时不访问片外 存贮器时,该端也以六分之一的时钟频率固 定输出正脉冲。因而亦可作系统中其它芯片 的时钟源。ALE可驱动8个TTL门。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1 MCS-51单片机的片内结构1
XTAL2
XTAL1
时时 电钟电钟 路路
ROM/EPROM/FLASH 内4部K 字R节OM
RAM 128字节 内SF部R 2R1A个M
VCC
定定时时/计计数数器器 n×2个16bit
CCPPUU
2.3.2 单片机的I/O引脚结构(P0)
P0.0—P0.7: 双向I/O (内置场效应管上拉) 寻址外部程序存储器时分时作为双向8位数据口和
输出低8位地址复用口;不接外部程序存储器时可作 为8位准双向I/O口使用。
读锁存器
内部 总线
写锁 存器
2
DQ CK /Q
地址/数据 控制=1 3
4
Vcc 引脚P0.X
4、指令周期
CPU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是以 机器周期为单位的 ,CPU执行一条指令通常 需要1~4个机器周期 。
8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9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2 单片机的控制引脚(复位端)
到此端。
13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2 单片机的控制引脚( ALE端)
ALE/PROG(30引脚):地址锁存允许信号/编程 脉冲输入端。 当单片机访问外部存储器时,P0口输 出的低八位地址由ALE输出的控制信号锁存 到片外地址锁存器,P0口输出地址低8位后, 又能与片外存储器之间传送信息。
输出低8位地址复用口;不接外部程序存储器时可作 为8位准双向I/O口使用。
读锁存器
内部 总线
写锁 存器
2
DQ CK /Q
1
读引脚
地址/数据 控制 3
4
Vcc 引脚P0.X
21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2 单片机的I/O引脚结构(P0)
P0.0—P0.7: 双向I/O (内置场效应管上拉) 寻址外部程序存储器时分时作为双向8位数据口和
D0-D7
P0.0-P0.7 ALE EA
8D 8Q G OE
A0-A7
PSEN P2.0-P2.4
OE CE A8-A12
单片机
锁存器 74LS373
EPROM
16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2 单片机的I/O引脚结构(P1)
P1.0—P1.7: 准双向I/O口(内置了上拉电 阻),输出时一切照常,仅在作输入口用时 要先对其写“1”。
(1)一个8位微处理器CPU。 (2)数据存储器RAM和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3)内部程序存储器ROM。 (4)两个定时/计数器,用以对外部事件进行计
数,也可用作定时器。 (5)四个8位可编程的I/O(输入/输出)并行端
口,每个端口既可做输入,也可做输出。 (6)一个串行端口,用于数据的串行通信。 (7)中断控制系统。 (8)内部时钟电路。
读引脚 =1
1
控制=1时,此脚作地址/数据复用口: (3)输入数据时,输入指令将使引脚与内部总线直通
25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2 单片机的I/O引脚结构(P2)
输出低8位地址复用口;不接外部程序存储器时可作 为8位准双向I/O口使用。
读锁存器
内部 总线 1
写锁 存器
2
DQ
CK /Q 0
地址/数据 控制 =0 0 30
4
0
1
Vcc 截 止
引脚P0.X
截 止
读引脚 =1
控制=0 时,此脚作输入口(事先必须对它写“1”)
22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Vcc 截 止
=0
导 引脚P0.X 通
1
控制=1时,此脚作地址/数据复用口:
读引脚 =0
(1)输出地址/数据 =0 时
23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2 单片机的I/O引脚结构(P0)
P0.0—P0.7: 双向I/O (内置场效应管上拉) 寻址外部程序存储器时分时作为双向8位数据口和
RESET(9引脚):复位端(正脉冲有效,宽度8 mS)
Vpd(9引脚):本引脚的第二功能,即备用电源输入端
+5V
+5V
Vcc
10uF RST
Vcc
1K
10uF
RST
10K GND
上电复位
10K GND
手动&上电复位
10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2μF +5V C1
总总线线控控制制
5中中断中源断断、系系2优统统先级
串行串通行信口接口 全全双双工工 12个个
并行并通行信口接口
VSS
4×4个8bit
RST EA ALE PSEN
TXD
RXD
P0 P1 P2 P3
1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2 MCS-51单片机的基本组成
读锁存器
内部 总线
写锁 存器
2
DQ CK /Q
1
Vcc 内部上拉电阻
引脚P1.X
读引脚
17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2 单片机的I/O引脚结构(P1)
P1.0—P1.7: 准双向I/O口(内置了上拉电
阻),输出时一切照常,仅在作输入口用时
要先对其写“1”。
通常外接一 个晶振两个 电容
也可以由 XTAL2端接 入外部时钟,此时应 将 XTAL1接地:
XTAL1
外部时钟
XTAL2
XTAL2
XTAL1
20~100pfx2
1~12MHz(MCS-51)/0~24MHz(Atmel-89C)
4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复用功能:将VPD接+5V备用电源,一但Vcc电位 突然下降或断电,能保护片内RAM中的信息不 被丢失,使复电后能正常工作。
12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2 单片机的控制引脚( EA端)
EA/Vpp(31引脚):内部和外部程序存贮器选择信
号 /编程电源输入端。
P1节拍通常完成逻辑操作, P2节拍通常完成内部寄存器间数据传送。
7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3、机器周期 若把一条指令执行过程分为几个基本操
作,则执行每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 为机器周期。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包括12 个振荡周期,分为6个S状态:S1 -S6。每个 状态又分为2拍,即前面介绍的P1和P2信号; 个机器周期中的12个振荡周期可表示为 S1P1,S1P2,S2P1……S6P1,S6P2o
R1 1KΩ
RST
8031 8051 8751
22μF +5V C1
R2 200Ω R1
1KΩ
+5V
RST
RST
8031
8051 R2
8751
1K Ω
22μF 1K
C1
Ω
C2
22μF
8031 8051 8751
R1
(a)上电复位电路
(b)按键电平复位电路
(c)按键脉冲复位电路
图2-14 几种复位电路
单片机时钟电路及CPU基本时序
振荡器输出信号
向CPU提供两相时钟信号
5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与晶振端引脚有关的概念
CPU总是按照一定的时钟节拍与时序工作:
振荡周期/时钟周期: Tc=晶振频率fosc(或外加频率)的倒数;
状态周期:Ts=2个时钟周期(Tc)(很少用到此概念); 机器周期:Tm=6个状态周期(Ts)=12个振荡周期(Tc); 指令周期: Ti: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机器周期(Tm)数;
要先对其写“1”。
输出数据 = 0 时
Vcc
读锁存器
内部上拉电阻
内部 总线 0
写锁 存器
2
DQ 0
CK /Q
1
=0
导 引脚P1.X 通
1
读引脚
19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2 单片机的I/O引脚结构(P1)
P1.0—P1.7: 准双向I/O口(内置了上拉电 阻),输出时一切照常,仅在作输入口用时 要先对其写“1”。
2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 MCS-51的引脚描述说明
接VCC(+5V)
P1口 复位端
P3口
时钟端 接地端
P0口 控制信号
P2口
3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1电源及时钟(晶振端)引脚
Vcc(40引脚):正电源端 (+5V) GND(20引脚):接地端 XTAL1(19引脚): XTAL2(18引脚):片内振荡电路输入/输出端
P0.0—P0.7: 双向I/O (内置场效应管上拉) 寻址外部程序存储器时分时作为双向8位数据口和
输出低8位地址复用口;不接外部程序存储器时可作 为8位准双向I/O口使用。
读锁存器
内部 总线
写锁 存器
2
DQ CK /Q
地址/数据 控制=1
=0
30
1 4
1
1
输出低8位地址复用口;不接外部程序存储器时可作 为8位准双向I/O口使用。
读锁存器
内部 总线
写锁 存器
2
DQ CK /Q
地址/数据 控制=1
=1
31
1 4
0
0
Vcc 导 通
=1
截 引脚P0.X 止
1
控制=1时,此脚作地址/数据复用口:
读引脚 =0
(2)输出地址/数据 =1 时
24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输入数据时,要先对其写“1”
读锁存器
Vcc 内部上拉电阻
2
内部 总线 1
写锁 存器
DQ 1
CK /Q
0
截 引脚P1.X 止
1
读引脚 =1
20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2 单片机的I/O引脚结构(P0)
P0.0—P0.7: 双向I/O (内置场效应管上拉) 寻址外部程序存储器时分时作为双向8位数据口和
牢牢记住:
振荡周期 = 晶振频率fosc的倒数; 1个机器周期 = 12个振荡周期; 1个指令周期 = 1、2、4个机器周期
6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各种周期概念详解
一个机器周期=6个状态=12个振荡周期
1、振荡周期(时钟周期):振荡器输出的振 荡时钟脉冲信号的周期。单片机以晶体振荡器 的振荡周期(或外部引入的时钟周期)为最小的 时序单位,片内的各种微操作都以此周期为时 序2、基状准态。周期:状态时间S,是振荡周期的两 倍。分为P1、P2节拍。
读锁存器
输出数据 = 1 时
Vcc 内部上拉电阻
内部 总线 1
写锁 存器
2
DQ 1
CK /Q
0
=1
截 引脚P1.X 止
1
读引脚
18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2 单片机的I/O引脚结构(P1)
P1.0—P1.7: 准双向I/O口(内置了上拉电
阻),输出时一切照常,仅在作输入口用时
11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与复位端引脚有关的概念
引脚RST/VPD :时钟电路工作后,加上两个机器 周期的高电平,单片机将复位。单片机运行 出错或进入死循环时,可按复位键重新运行。 复位后,引脚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 单片机从0号单元取指,开始执行程序。
对8051来说,当EA为高时,CPU访问程序存贮器
有两种情况:
① 地址小于4K时访问内部程序存贮器。
② 地址大于4K时访问外部程序存贮器。
当EA接地,则不使用内部程序存贮器,不管地址
大小,取指时总是访问外部程序存贮器。
片内无ROM时(8031)必须接地;
片内有ROM时应当接高电平;
对片内有EPROM(8751)编程时,编程正电源加
对于EPROM型单片机,在EPROM编程时, 此脚用于编程脉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2 单片机的控制引脚( PSEN)
PSEN(29引脚):片外程序存储器选通信号,低有 效。在寻址外部程序存储器时选通外部EPROM 的读控制端(OE)。
14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30控制引脚详解
由于P0口作地址/数据复用口,那么P0口 上的信息究竟是地址还是数据完全由ALE来定 义,ALE高电平期间,P0口上一般出现地址信 息,在ALE下降沿时,将P0口上地址信息锁存 到片外地址锁存器,在ALE低电平期间P0口上 一般出现指令和数据信息。平时不访问片外 存贮器时,该端也以六分之一的时钟频率固 定输出正脉冲。因而亦可作系统中其它芯片 的时钟源。ALE可驱动8个TTL门。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1 MCS-51单片机的片内结构1
XTAL2
XTAL1
时时 电钟电钟 路路
ROM/EPROM/FLASH 内4部K 字R节OM
RAM 128字节 内SF部R 2R1A个M
VCC
定定时时/计计数数器器 n×2个16bit
CCPPUU
2.3.2 单片机的I/O引脚结构(P0)
P0.0—P0.7: 双向I/O (内置场效应管上拉) 寻址外部程序存储器时分时作为双向8位数据口和
输出低8位地址复用口;不接外部程序存储器时可作 为8位准双向I/O口使用。
读锁存器
内部 总线
写锁 存器
2
DQ CK /Q
地址/数据 控制=1 3
4
Vcc 引脚P0.X
4、指令周期
CPU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是以 机器周期为单位的 ,CPU执行一条指令通常 需要1~4个机器周期 。
8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9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2 单片机的控制引脚(复位端)
到此端。
13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2 单片机的控制引脚( ALE端)
ALE/PROG(30引脚):地址锁存允许信号/编程 脉冲输入端。 当单片机访问外部存储器时,P0口输 出的低八位地址由ALE输出的控制信号锁存 到片外地址锁存器,P0口输出地址低8位后, 又能与片外存储器之间传送信息。
输出低8位地址复用口;不接外部程序存储器时可作 为8位准双向I/O口使用。
读锁存器
内部 总线
写锁 存器
2
DQ CK /Q
1
读引脚
地址/数据 控制 3
4
Vcc 引脚P0.X
21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2 单片机的I/O引脚结构(P0)
P0.0—P0.7: 双向I/O (内置场效应管上拉) 寻址外部程序存储器时分时作为双向8位数据口和
D0-D7
P0.0-P0.7 ALE EA
8D 8Q G OE
A0-A7
PSEN P2.0-P2.4
OE CE A8-A12
单片机
锁存器 74LS373
EPROM
16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2 单片机的I/O引脚结构(P1)
P1.0—P1.7: 准双向I/O口(内置了上拉电 阻),输出时一切照常,仅在作输入口用时 要先对其写“1”。
(1)一个8位微处理器CPU。 (2)数据存储器RAM和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3)内部程序存储器ROM。 (4)两个定时/计数器,用以对外部事件进行计
数,也可用作定时器。 (5)四个8位可编程的I/O(输入/输出)并行端
口,每个端口既可做输入,也可做输出。 (6)一个串行端口,用于数据的串行通信。 (7)中断控制系统。 (8)内部时钟电路。
读引脚 =1
1
控制=1时,此脚作地址/数据复用口: (3)输入数据时,输入指令将使引脚与内部总线直通
25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2 单片机的I/O引脚结构(P2)
输出低8位地址复用口;不接外部程序存储器时可作 为8位准双向I/O口使用。
读锁存器
内部 总线 1
写锁 存器
2
DQ
CK /Q 0
地址/数据 控制 =0 0 30
4
0
1
Vcc 截 止
引脚P0.X
截 止
读引脚 =1
控制=0 时,此脚作输入口(事先必须对它写“1”)
22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Vcc 截 止
=0
导 引脚P0.X 通
1
控制=1时,此脚作地址/数据复用口:
读引脚 =0
(1)输出地址/数据 =0 时
23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2 单片机的I/O引脚结构(P0)
P0.0—P0.7: 双向I/O (内置场效应管上拉) 寻址外部程序存储器时分时作为双向8位数据口和
RESET(9引脚):复位端(正脉冲有效,宽度8 mS)
Vpd(9引脚):本引脚的第二功能,即备用电源输入端
+5V
+5V
Vcc
10uF RST
Vcc
1K
10uF
RST
10K GND
上电复位
10K GND
手动&上电复位
10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2μF +5V C1
总总线线控控制制
5中中断中源断断、系系2优统统先级
串行串通行信口接口 全全双双工工 12个个
并行并通行信口接口
VSS
4×4个8bit
RST EA ALE PSEN
TXD
RXD
P0 P1 P2 P3
1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2 MCS-51单片机的基本组成
读锁存器
内部 总线
写锁 存器
2
DQ CK /Q
1
Vcc 内部上拉电阻
引脚P1.X
读引脚
17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2 单片机的I/O引脚结构(P1)
P1.0—P1.7: 准双向I/O口(内置了上拉电
阻),输出时一切照常,仅在作输入口用时
要先对其写“1”。
通常外接一 个晶振两个 电容
也可以由 XTAL2端接 入外部时钟,此时应 将 XTAL1接地:
XTAL1
外部时钟
XTAL2
XTAL2
XTAL1
20~100pfx2
1~12MHz(MCS-51)/0~24MHz(Atmel-89C)
4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复用功能:将VPD接+5V备用电源,一但Vcc电位 突然下降或断电,能保护片内RAM中的信息不 被丢失,使复电后能正常工作。
12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2 单片机的控制引脚( EA端)
EA/Vpp(31引脚):内部和外部程序存贮器选择信
号 /编程电源输入端。
P1节拍通常完成逻辑操作, P2节拍通常完成内部寄存器间数据传送。
7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3、机器周期 若把一条指令执行过程分为几个基本操
作,则执行每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 为机器周期。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包括12 个振荡周期,分为6个S状态:S1 -S6。每个 状态又分为2拍,即前面介绍的P1和P2信号; 个机器周期中的12个振荡周期可表示为 S1P1,S1P2,S2P1……S6P1,S6P2o
R1 1KΩ
RST
8031 8051 8751
22μF +5V C1
R2 200Ω R1
1KΩ
+5V
RST
RST
8031
8051 R2
8751
1K Ω
22μF 1K
C1
Ω
C2
22μF
8031 8051 8751
R1
(a)上电复位电路
(b)按键电平复位电路
(c)按键脉冲复位电路
图2-14 几种复位电路
单片机时钟电路及CPU基本时序
振荡器输出信号
向CPU提供两相时钟信号
5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与晶振端引脚有关的概念
CPU总是按照一定的时钟节拍与时序工作:
振荡周期/时钟周期: Tc=晶振频率fosc(或外加频率)的倒数;
状态周期:Ts=2个时钟周期(Tc)(很少用到此概念); 机器周期:Tm=6个状态周期(Ts)=12个振荡周期(Tc); 指令周期: Ti: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机器周期(Tm)数;
要先对其写“1”。
输出数据 = 0 时
Vcc
读锁存器
内部上拉电阻
内部 总线 0
写锁 存器
2
DQ 0
CK /Q
1
=0
导 引脚P1.X 通
1
读引脚
19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2 单片机的I/O引脚结构(P1)
P1.0—P1.7: 准双向I/O口(内置了上拉电 阻),输出时一切照常,仅在作输入口用时 要先对其写“1”。
2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 MCS-51的引脚描述说明
接VCC(+5V)
P1口 复位端
P3口
时钟端 接地端
P0口 控制信号
P2口
3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宜春学院新概念系列教材之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2.3.1电源及时钟(晶振端)引脚
Vcc(40引脚):正电源端 (+5V) GND(20引脚):接地端 XTAL1(19引脚): XTAL2(18引脚):片内振荡电路输入/输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