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分)下列说法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A.课桌的高度约200cm
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
C.常温常压下纯水的密度是1.0×103kg/m3
D.一名中学生骑自行车的速度约50m/s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课桌的高度约80cm,故A错误。
B、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故B错误。
C、常温常压下纯水的密度是1.0×103kg/m3,符合实际,故C正确。
D、中学生骑自行车的速度约5m/s,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声音只能传递能量
D.公路两旁修建隔音板的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
(3)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4)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答】解: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B错误;
C、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
D、公路两旁修建隔音板的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利用、声速和乐音特征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3.(2分)热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子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喷洒精清毒液能闻到浓浓的气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冬天,室外盆中的水结成冰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分析】(1)电子体温计中采用了温度传感器。
(2)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首先判断每一个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定义进行判断。
(4)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
【解答】解:A、电子体温计中主要是采用了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故A错误;
B、喷洒精清毒液能闻到浓浓的气味,这是酒精分子发生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
则运动,故B正确;
C、冬天,室外盆中的水结成冰的物态变化是凝固,故C错误;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子测温计的原理、扩散现象、物态变化和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等知识的考查,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4.(2分)小明同学学习了运动和力的知识后,整理笔记如下,其中错误的是()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C.物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是对平衡力D.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分析】(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对与其接触的物体所产生的力;
(3)运用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进行判断,特别要注意“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这一关键条件。
还要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区分开来;
(4)据课本知识可知,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解答】解:A、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正确;
B、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对与其接触的物体所产生的力,故B
正确;
C、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受力物体是两个;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弹力、惯性的理解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
5.(2分)电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不正确用电也会带来很大的危害,甚至会危及生命。
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发生触电事故时,首先应切断电源再进行施救
B.保险丝断了,可以用铜丝替代
C.使用试电笔时,手指要碰到笔尖的金属体
D.只用一只手接触火线,一定不会造成触电事故
【分析】(1)发现有人触电或电引起的火灾,首先切断电源,再实行救援措施;
(2)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当电流过大时会熔断而保护电路;
(3)使用试电笔时,应让手与笔尾的金属体接触,才是正确的,当氖管发光时,说明是接触的是火线;
(4)触电的实质是当有一定大小的电流通过人体,就会引起人体触电。
【解答】解:A、如果用手去拉触电者,也会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应该首先切断电源,然后再进行其他的救护措施,故A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B、保险丝是用熔点低的材料制成的,而铜的熔点高,不能及时熔断,故B不符合安全
用电原则;
C、在使用试电笔时,应用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用笔尖接触导线,手指不能碰到笔尖的
金属体,故C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D、大地是导体,站在地上的人触到火线,电流通过人体流向大地,形成回路,会触电,
故D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故选:A。
【点评】要求掌握测电笔的使用方法、触电急救方法、保险丝等知识,是基础题。
6.(2分)信息、能源和材料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下列关于信息的传递、能源和能的转化,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核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煤、石油和天然气一定是未来的理想能源
【分析】(1)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
(4)清洁能源如潮汐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是未来的理想能源。
【解答】解:
A、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
B、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所以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核能不能源源不断的获取,所以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在使用时会产生废物、废气污染环境,与节能环保,低
碳生活不相符,所以不是未来的理想能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掌握好基本概念,不难作答。
7.(2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下列与压强知识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书包背带做得宽而平,是为了增加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
B.拦河坝修建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大气压强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大
D.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分析】(1)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2)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海拔高度越大,空气越稀薄,大气压越小;
(4)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体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解答】解:
A、书包背带做得宽而平,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肩膀的压强,故
A错误;
B、由于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拦河坝修建成上窄下宽,故B正确;
C、大气压强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故C错误;
D、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减小压强的方法、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属于基础题目。
8.(2分)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密度计.现将同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入装有甲、乙两种液体的容器中,如图所示,则()
A.密度计在甲液体中所受的浮力较大
B.密度计在乙液体中所受的浮力较大
C.甲液体的密度较大
D.乙液体的密度较大
【分析】AB、同一支密度计在甲、乙两种液体都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的特点回答;
CD、由图知,甲中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较大,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分析.
【解答】解:
AB、现将同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入装有甲、乙两种液体的容器中,都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的特点,F浮=G,
故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相等,A、B错误;
CD、由图知,甲中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较大,V排甲>V排乙,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ρ液=,
故ρ液甲<ρ液乙,
即乙液体的密度较大,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漂浮特点及阿基米德原理的运用.明确密度计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同是关键.
9.(2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S1由闭合到断开,电压表的示数由12V 变为8V,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为20V
B.R1与R2的阻值之比为2:1
C.S1断开前后,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3:1
D.S1断开前后,R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9:4
【分析】(1)开关S闭合,S1闭合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根据电压表示数即可得出电源电压;
(2)开关S闭合,S1断开时,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量R2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即可求出R1与R2的阻值之比;
(3)由于电源电压不变,则根据电阻的串联特点求出S1断开前后的总电阻之比,然后根据P=求出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动率之比;
(4)根据欧姆定律求出S1断开前后的电路中电流之比,然后根据P=I2R求出R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
【解答】解:A、开关S闭合,S1闭合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则电源电压U=12V;
故A错误;
B、开关S闭合,S1断开时,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量R2两端的电压,则U2=8V;根
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分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可得:U1=U﹣U2=12V﹣8V=4V,由于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则R1:R2=:=U1:U2=4V:8V=1:2;故B 错误;
C、开关S闭合,S1闭合时,只有R2连入电路,开关S闭合,S1断开时,R1与R2串联,
则S1断开前后的总电阻之比为R闭合:R断开=R2:(R1+R2)=2:(1+2)=2:3,则S1断开前后,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之比P闭合:P断开=:)=R断开:R闭合=3:2;故C错误;
D、S1断开前后,电路中的电流之比为:===;所以,S1断开
前后,R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P2:P2′=I闭合2R2:I断开2R2=I闭合2:I断开2=32:22=9:4;
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欧姆定律电功率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是一道综合题,较难。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7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0.(2分)中考考场内,一名质量为50kg、双脚与地面接触总面积为400cm2的监考教师甲,站在讲桌前认真监考,则他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 1.25×104Pa,以讲桌为参照物,他的运动状态是静止(选填“运动”成“静止”)的。
(g取10N/kg)
【分析】(1)利用G=mg求出该教师受到的重力;
该教师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知道受力面积,再利用p=求对地面的压
强;
(2)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解答】解:
(1)该教师受到的重力:
G=mg=50kg×10N/kg=500N;
该教师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
F=G=500N;
受力面积S=400cm2=0.04m2,
对地面的压强:
p===1.25×104Pa;
(2)该老师相对于讲桌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讲桌为参照物,该教师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1.25×104;静止。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和压强的计算以及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11.(2分)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当他向平面镜靠近时,像的大小将不变(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这个像是虚(选镇“虚”或“实”)像。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当同学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小明的大小不变,小明在平面镜中所成像大小不变。
同学在平面镜中成虚像。
故答案为:不变;虚。
【点评】人离平面镜越近感觉像越大,像的大小实际上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只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大。
12.(2分)据统计,中学生患近视的比例逐年升高,专家提醒,青少年一定要养成正确用眼的好习惯,一名患近视眼的中学生看远处的物体时。
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选填“前方”或“后方”),他矫正的方法是需佩戴一副凹(选填“凸”或“凹”)透镜。
【分析】通过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还是后方,可以确定眼睛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这就是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解答】解: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原因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但是我们可用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推迟会聚,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
故答案为:前方;凹。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本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能够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13.(2分)如图所示,重力10N的物体,在外力F作用下被紧按在竖直墙面上保持静止不动,已知F大小为20N,方向水平且垂直于墙面;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10N,逐渐减小外力F,物体将紧贴墙面下滑,此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方向为竖直向上。
【分析】(1)静止的物体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平衡力条件进行判断摩擦力大小;
(2)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解答】解:(1)重力10N的物体,在外力F作用下被紧按在竖直墙面上保持静止不动,物体受到重力、摩擦力、压力和支持力作用,物体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摩擦力大小为10N。
(2)逐渐减小外力F,物体将紧贴墙面下滑,物体相对墙竖直向下运动,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故答案为:10;竖直向上。
【点评】一定要理解滑动摩擦力和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易错点。
14.(2分)质量为1.4kg的干木柴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 1.68×107J,如果这些热量的50%被质量为50kg的水吸收,则水的温度将升高40℃.(已知:干木柴的热值为1.2×107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分析】(1)已知干木柴的热值和质量,根据Q=mq求出完全燃烧1.4kg的干木柴能放
出的热量;
(2)利用效率公式η=计算水吸收的热量,再根据Q吸=cm△t的变形式求出水升
高温度。
【解答】解:(1)干木柴放出的热量:Q放=m干木柴q=1.4kg×1.2×107J/kg=1.68×107J,(2)由η=得,
水吸收的热量:Q吸=Q放η=1.68×107J×50%=8.4×106J,
由Q吸=cm△t得,
水升高温度:
△t===40℃,
故答案为:1.68×107;40。
【点评】本题利用了公式Q放=mq、Q吸=cm△t和η=进行计算,关键是注意“升
高到”和“升高”的区别,这个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15.(2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家的电能表,他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不能超过4400 W.小明让他家的某用电器单独工作15min,这段时间内电能表的转盘刚好转了300转,则这个用电器的实际功率为800W。
【分析】(1)知道电能表的工作电压和电能表平时工作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利用P=UI求他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最大总功率;
(2)电能表上标有“1500revs/kW•h”,表示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1500r,据此求电能表转盘转300r消耗的电能,再利用P=求出这个用电器的电功率。
【解答】解:
(1)由图知,电能表的工作电压是220V,电能表平时工作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0A,他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最大总功率:
P最大=UI最大=220×20A=4400W;
(2)“1500revs/kW•h”表示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1500r,
电能表的转盘转300r,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W=kW•h=0.2kW•h,
该用电器的电功率:
P===0.8kW=800W。
故答案为:4400;800。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电能表时消耗电能、电功率的计算,明确电能表相关参数的意义是关键。
16.(3分)如图,是两个电阻R1、R2的I﹣U图象,则R1、R2的阻值之比为1:2;若R1两端的电压为3V,通电2min时,则R1所产生的热量为216J;若将R1、R2串联接在某电源上,通过R1、R2的电流为0.3A,则电源电压为 4.5V。
【分析】(1)由图象读出两电阻任意一点的电压和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分别求出两电阻的阻值;
(2)根据Q=W=t求出产生的热量;
(3)若将R1、R2串联接在某电源上,由图象读出两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求出总电压。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当U=3V时,I1=0.6A,I2=0.6A,
由I=可得,两电阻的阻值分别为:
R1===5Ω;
R2===10Ω;
所以,R1:R2=5Ω:10Ω=1:2;
(2)若R1两端的电压为3V,通电2min时,则:
R1所产生的热量Q1=W1=t=×2×60s=216J;
(3)若将R1、R2串联接在某电源上,通过R1、R2的电流为0.3A,
由图象可知此时两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1.5V,U2=3V,
则电源电压U=U1+U2=1.5V+3V=4.5V。
故答案为:1:2;216;4.5。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读出电流和电压的对应值。
17.(2分)如图所示,容器内有15cm深的水,水面上漂浮一木块,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为总体积的,则木块的密度是0.6×103kg/m3.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1500Pa(g 取10N/kg)。
【分析】(1)根据物体的漂浮特点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求出木块的密度;
(2)已知水的深度,利用p=ρ液gh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解答】解:
(1)由题意可得,木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V﹣V=V,
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所以木块受的浮力F浮=G木;
即:ρ水gV排=ρ木gV,
木块的密度:
ρ木=×ρ水=×1.0×103kg/m3=0.6×103kg/m3;
(2)水的深度h=15cm=0.15m,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ρ水gh=1.0×103kg/m3×10N/kg×0.15m=1500Pa。
故答案为:0.6×103;1500。
【点评】此题涉及到物体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液体压强的计算等相关知识的应用,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有一定难度。
三.简答题(本题共1个小题,每问2分,共6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8.(6分)现代化热机已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热机到底是怎样将内能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能量呢?往往生活中有些小实验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入适量的水,用软木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软木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的“白气”。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管口处的大量“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2)试管内的水内能增加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的?
(3)请列举二例热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热机的种类分为:①蒸汽机;②内燃机;③汽轮机;④喷气发动机。
【解答】答:
(1)管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
(2)试管内的水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的;
(3)热机在生活中的应用为蒸汽机、内燃机等。
【点评】此题结合木塞冲出的实验考查了物态变化、改变内能的方式以及热机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四、作图题(本题共3小题,每图2分,共6分.请将答案填作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9.(2分)完成如图的光路图。
【分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答】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如图所示:
【点评】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0.(2分)如图所示,平衡杠杆AOB,O为支点,请作出物体M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和动力F的力臂L。
【分析】(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作用点要画在物体重心上;
(2)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做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力臂。
【解答】解:
(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过物体M的重心画竖直向下的线段,标出字母G;
(2)支点为O点,从O点向动力F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L,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示意图和力臂的画法,画力臂,要先找出支点、画出力的作用线,再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21.(2分)如图为通电螺线管,请根据螺线管的极性标出小磁针的N极和在虚线框内标出电源的“+”“﹣”极。
【分析】根据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判断小磁针的磁极,知道螺线管的磁极,根据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从而判断电源的正负极。
【解答】解: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
根据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大拇指指向通电螺线管的N极(左端),则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可以判断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所以电源的左端是正极,右端是负极,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如上图。
【点评】针对此类习题,小磁针的磁极、通电螺线管的磁极、磁感线方向、电流方向,知道其中任意一者,都能判断其它几者。
五、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2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等题卡相应的位置,)
22.(10分)在铜仁市全面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老师们也积极响应此项工作,为贫困学生家庭送去了菜油、大米、牛奶等物品。
为此,小明想知道牛奶的密度,于是他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值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该把平衡螺母向左(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3)小明同学在测量牛奶质量的过程中,操作情况如图(a)所示,请指出其中错误操作的一处是:称量物体质量时移动平衡螺母;
(4)改正错误后,所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38.4g,倒出一部分在量筒中后,量筒中牛奶的体积如图(c)所示,再测出剩余牛奶和烧杯的质量,其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量筒中牛奶的质量为60g;
(5)小明所测得牛奶的密度为 1.2×103kg/m3。
【分析】(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3)调节平衡螺母在称量物体之前操作,在称量物体质量时,不能移动平衡螺母。
(4)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的刻度之和。
(5)知道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牛奶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量体积V,求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求出量筒中牛奶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牛奶的密度。
【解答】解:(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值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天平的右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