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练习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6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练习十七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不同类型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能正确地、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

按规律填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课前调查数据,算盘,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
1.课件出示教材练习十七第4题填空题。

学生根据题目,说出数位顺序表,并填写在书上。

2.出示课前调查的数据,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第14题。

3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复习10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巩固数的读写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第3题。

谈话:还记得算盘吗?算盘有一道横梁把珠子统分为上下两部分,梁上一个珠子表示5,那梁下一个珠子表示几?
出示算盘图。

问:你能读出这是什么数吗?
学生读书,说出数的组成。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第7题。

出示情境图。

回答:25张100元的,一共师()元。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回答,说说理由。

4.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第9题。

齐读这段话,将数写在横线下面,教师检查书写情况,注意检查有0的数的写法。

5.完成该教材练习十七第10题。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10000以内的数的认识,以及他们的读法和写法。

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分两层来谈。

第一层先谈谈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第二层再谈谈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

(1)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先举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例1 小勇买了一块橡皮,价18分,又买了3支铅笔,每支12分,一共多少钱?
综合算式18+12×3
=18+36
=54(分)=5角4分
根据题意,这道题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是合情合理的。

例2 小春有18分钱,小敏有12分钱,小冬的钱数是他们俩人钱数之和的3倍,问小冬有多少钱?
解答这道题的时候应该先求出小春与小敏两人钱数之和,即求出(18+12=)30分,然后再求出30分的3倍,即(30×3=)90分。

得出小冬有钱90分。

这样的解答层次,也就是说先算加法,后算乘法是符合题意的,是合情合理的。

使我们看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先算乘法的与需要先算加法的事例都不少。

如果永远用分步式计算的话就不必规定运算顺序了。

只因为列出综合式,就得规定出前后的顺序。

(2)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而后加减呢?应该从法则的定义说起,乘法是相同数连加的简便算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也可以看作是相同数的连减。

就以加法和乘法来说吧:每盒乒乓球6个,王小通买了1盒,张大力买了4盒,他们俩人共买乒乓球多少个?我们可以列出如下的算式:
6+6×4.
由于乘法的定义是相同数的连加,如果我们把乘法再返回加法的话,那么上面的式子应改写为:
6+6+6+6+6
假如不怕麻烦的话,可以按照6+6+6+6+6来计算,一个一个地加,得出30个乒乓球。

再引申一步说明,乘方是相同数的连乘,它的定义是:n个a相乘的积,叫做a的n次乘方。

我们也规定了在一个算式里,有第二级运算也有第三级运算的时候,应该先算第三级运算,后算第二级运算。

总之,运算顺序是由于法则本身的形成及法则之间的关系而规定的,正因为由第一级运算发展到第二级运算,由第二级运算发展到第三级运算,所以运算顺序规定为:先三级,再二级,后一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