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学期
初三语文月考试卷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我从小就有一种感觉,希望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我把它叫做“穿越地平线的渴望”。

也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kě wàng,使我有yǒng qì不断地超越,超越别人也超越自己。

□□,我要说:“同学们,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你终将走向成功。

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在这个过程要有艰苦奋斗、忍受挫折和失败,要不断地把自己的xīn xīong扩大,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


(摘自俞敏洪《在北京大学的演讲》)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
kě wàng yǒng qì xīn xīong
2.在文中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应为:(2分)
3.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3分)
4.用课文原句填空。

(6分)
①朔气传金柝,。

(《木兰诗》)
②,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③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新陈代
谢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⑥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像李白在《行路难》中所写的那样“,。

”永不放弃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5.在阅读名著《朝花夕拾》活动中,班级准备编辑一份“《朝花夕拾》专辑”手抄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6分)
①如果以“我爱文学”为主题编辑手抄报。

你想给小报起一个怎样的带有文学色彩的名
字?(2分)
②在“《朝花夕拾》专辑”手抄报上,准备拟一副对联。

请你根据上联,结合名著《朝花
夕拾》的阅读补全下联。

(2分)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周树人深情怀旧,。

③“《朝花夕拾》专辑”手抄报,有个“阅读心语”栏目,请你结合《朝花夕拾》的阅读
感悟,撰写一段阅读心语。

(60字左右)(2分)
二(65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是王安石讲究修辞、字斟句酌的有名例子。

据说他由最初的“到”、
“过”、“满”等字到最后的“绿”字,在草稿上改了十几次。

诗人为什么用“绿”字?
请你作简要分析。

(3分)
②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1题。

(19分)
久之,文承间①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

”“孙之孙为何?”曰:“为玄孙。

”“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

”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②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

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

今君后宫蹈绮縠③而士不得裋褐④,仆妾⑤余粱⑥肉而士不厌⑦糟糠。

今君又尚厚积余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

”于是婴乃礼文,使主家待宾客。

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

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

婴卒,谥为靖郭君。

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注】①承间:趁着空隙。

②三王:指齐国威王、宣王、湣王三代君王。

③縠(hú):绉纹纱。

④裋(shù,竖)褐:即短而窄的粗布衣服。

⑤仆妾:男仆女奴。

⑥粱:指饭食。

⑦厌:同“餍”。

吃饱。

7.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4分)
①门下不见一贤者②于是婴乃礼文
8.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欲以遗.所不知何人:
②而忘公家之事日.损:
③文窃怪.之:
④婴许.之:
9.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子之.子为何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鱼我所欲也》)
C.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D.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分)
①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

②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

11.结合上文,简要谈谈田文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15题。

(18分)
从许衡“我心有主”说开去
①近读《史记·许衡传》一书,有一些关于人生理想的感悟。

该书载,许衡与众人外出,天热口渴,见道旁有梨树,大家竞相摘吃,只有许衡强忍口渴,不为所动。

有人说,兵荒马乱之时,这梨树是没有主人的,摘吃无妨。

许衡却不为所动,正色答道:梨无主,我心有主。

于是,他始终没有吃梨。

②好一个“我心有主”!许衡秉持洁身自爱、决不盲从妄动之操守,实在可敬。

③从个人修身养性的角度而言,“我心有主”之“主”,不仅是一种应当固守的理念、一种情操、一种精神境界,而且更是一种自觉遵循的原则、法度、戒律,是一种赋予独特秉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品许衡之言,思许衡之行,仰其高尚,汗颜不已。

在当今社会思潮复杂多样的背景下,我辈亦应犹如先贤许衡那样确保“我心有主”,从而因有气节、坚贞、坦荡、无邪这样方正的人格而引为自豪,且安身立命。

④色彩斑斓的动感世界对人们有着极大的诱惑,使得有些人过分地投入,以至于经常忘掉了自己。

纷繁多变的尘世,常有恶俗的侵蚀、浊流的冲击,惟“我心有主”方能拒绝一切野心邪念,使心境空明澄澈,保持一种难得的心态平衡,以纯真的品性走入尘世的生活,不茫然、不困惑、不彷徨,好自为之,既能够抗得住假恶丑,且懂得弘扬真善美。

⑤于是,我进而从另一面又想到,倘若我心无“主”,在现实生活中恐难远离迷途陷阱,往往会昏昏然不能自拔;为赶那形形色色的时髦而疲于奔命,甚至放浪形骸,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乱了乾坤,或为纸醉金迷而心志颓废,或为物欲横流而魂不守舍。

每每因心中无“主”而贪欲无度,因贪欲无度而常虑贪之不足,因纵欲而常疯癫痴狂,因贪欲得逞又常恐东窗事发而忧虑惧怕……正义的斩腐之剑凌厉出鞘,谁个腐败分子不惊慌失措,落个可悲下场?然
而,悔已晚矣。

眼前见过,耳际闻过,已有许多前车,难道这不能为之鉴吗?
⑥惟“我心有主”才能拥住人生的自在,常能淡泊名利、宠辱不惊,不必去谋求虚名或去追逐蝇头微利,即便是富贵亨达之前景可观,也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牢牢稳住方寸,始终把握好自己。

置身于喧嚣尘世,即使无力横扫之,也能惜持身心、保全气节,不肯同流合污、蝇营狗苟,不被丝竹乱耳、浮躁搅心,而是知耻知足,视无义之财为赘疣,看无德“乌纱”如敝屣,甘于平淡中孤芳自赏、怡然自得,诚为其乐融融也。

如是,“我心
有主”即是幸福。

(有删改)12.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最后一句中“我心有主”的深刻含义。

(4分)
13.第①段引述《史记·许衡》的故事有何作用?(4分)
14.纵观⑤⑥两节,作者为使论证更有力,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具体作用?(4分)
15.“义利之辨”一直是中国人考量个人道德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

不同的人取舍不同,结局迥异,请举例阐述。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20题。

(22分)
水边的文字屋
①小时候在田野上和在河边玩耍,常常会在一棵大树下,用泥巴、树枝和野草做一座小屋。

有时,几个孩子一起做,忙忙碌碌的,就像一个人家真的盖房子,有泥瓦工,木工,还有听使唤的小工。

一边盖,一边想象着这个屋子的用场。

屋子盖起来了,大家嘴里发出噼里啪啦一阵响,表示这是在放爆竹。

然后,就坐在或跪在小屋前,静静地看着它。

终于要离去了,孩子们会走几步就回头看一眼,很依依不舍的样子。

回到家,还会不时地惦记着它,有时就有一个孩子在过了一阵子时间后,又跑回来看看,放佛一个人离开了他的家,到外面的世界去流浪了一些时候,现在又回来了,回到他的屋子,他的家的面前。

②再后来就有了一种玩具——积木。

③我用这些大大小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积木,建了一座又一座屋子,与田野上用泥巴、树枝和野草盖屋子不同的是,我可以不停的盖,不停地推到再盖——盖一座不一样的屋子。

我很惊讶,就是那么多的木块,却居然能盖出那么多不一样的屋子来。

除了按图纸上的样式盖,我还会别出心裁地利用这些木块的灵活性,盖出一座又一座图纸上并没有的屋子来。

总有罢手的时候,那时,必定有一座我心中理想的屋子矗立在床边的桌子上。

那座屋子,是谁也不能动的,只可以欣赏。

直到一只母鸡或是一只猫跳上桌子毁掉了它。

④屋子就是家。

⑤屋子是人类最古老的记忆。

⑥屋子的出现,是跟人类对家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

家就是庇护,就是温暖,就是灵魂
的安置之地,就是生命延续的根本理由。

其实,世界上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都是和家有关。

幸福、苦难、拒绝、祈求、拼搏、隐退、牺牲、逃逸、战争与和平,所有这一切,都与家有关。

成千上万的人呼啸而过,杀声震天,血沃沙场,只是为了保卫家园,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这就像高高的槐树顶上一个鸟窝不可侵犯一样。

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看到的一个情景:一只喜鹊窝被人捅掉在了地上,无数喜鹊飞来,不住地俯冲,不住地叫唤,一只只都显出不顾一切的样子,对靠近鸟窝的人居然敢突然劈杀下来,让在场的人不能不感到震惊。

⑦家的意义是不可穷尽的。

⑧当我长大之后,儿时的建屋欲望却并没有消退——不仅没有消退,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感悟的不断加深,而变本加厉。

只不过材料变了,不再是泥巴、树枝和野草,也不再是积木,而是文字。

⑨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⑩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

无论是抒发,还是安抚,文字永远是我无法离开的。

特别是当我在这个世界里碰得头破血流时,我就需要它——由它建成的屋,我的家,虽有时简直就是铩羽而归,但毕竟我有可归的地方——文字屋。

而此时,我会发现,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⑾多少年过去了,写了不少文字,出了不少书,其实都是在建屋,这屋既是给我自己建的,也是——如果别人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尽可以当成你自己的屋子。

⑿我想,其他作家之所以亲近文字,和我对文字的理解大概是一样的。

不一样的是,我是一个在水边长大的人,我的屋子是建在水边上的。

16.联系全文看,本文标题“水边的文字屋”有什么含义?(2分)
17.选文共写了哪几种屋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18.请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4分)
⑴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⑵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19.第⑾段中,作者说“这屋既是给我自己建的”,又说“也是——如果别人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尽可以当成你自己的屋子”,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说法?(4分)
20.文章结尾说“其他作家之所以亲近文字,和我对文字的理解大概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作者把文字屋建在了水边上。

即将毕业的你,读过许多作品,也了解了许多作家,请就你熟悉的一位作家具体说说他(她)建造了一间怎样的文字屋。

(6分)
三(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蓦然回首,从来不曾忘记父母的关爱,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友情;从来不曾忘记拼搏的汗水,成功的欢悦,自信的笑颜;从来不曾忘记懊悔的泪光,成长的烦恼,青春的思索……
请以“从来不曾忘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个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初三语文试卷答案
1-4略 5.①如“火花”“萌芽”“文学之星”“新视窗”等。

②言之成理皆可。

③语言优美,言之成理皆可。

6.①这个“绿”字本身是形容词,用在这里变成了动词,有画龙点睛之妙,在人们面前仿佛展现出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使江南一下子变成油绿的画面。

②表现了诗人对江南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及赞美之情。

7.①门下/不见一贤者②于是/婴乃礼文8.①给予②一天天③感到奇怪④答应9.C 10.①宾客来往不断,日益增多,田文的名声随之传播到各诸侯国中。

②各诸侯国都派人来请求田婴立田文为太子。

11.要点:机智善言,见识过人,精明能干等。

12.面对诱惑能够把握好自己,保持灵魂的高尚,从而弘扬真善美。

意近即可。

13.开头引述《史记·许衡》的故事吸引读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作者的观点,同时作为论据也证明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4.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把我心无主和我心有主这两种人的生活状态和结果作对比,突出地论证了我们要做到我心有主才能获得幸福。

15略。

16 “水边的文字屋”既点明作者生活在水乡,又说明作品描写的是自己熟悉的故乡生活,有独特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

17.写了三种屋子,依次是:儿时在田野上用泥巴、树枝和野草盖的屋子;后来用积木搭建的屋子;成人后用文字创作的屋子,即作品。

借泥草屋抒发了对充满童真童趣的童年生活的怀念;借积木屋表达了内心的惊奇、珍惜和欢乐;借文字屋(即作品)表达了对写作的钟情与厚爱。

18.⑴“我”精心创作的作品,是“我”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我”可以尽情抒发“我”的幸福与痛苦,让受伤的心灵得到安慰。

⑵现实的“家”可以为“我”安身,解决温饱,使“我”疲惫的身体得到休息,但它不能安抚“我”心灵遭受的创伤,而作为精神家园的文字屋去可以让“我”的精神得到寄托,心灵得到慰藉。

19. “我”精心创作的作品是“我”的精神庇护所,“我”用它承载喜怒哀乐,抚慰心灵创伤,喜欢“我”作品的读者也可以从中获得情感的共鸣和精神上寄托。

20.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