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变迁称谓

合集下载

古代文化常识——表示官衔变动的词语

古代文化常识——表示官衔变动的词语

古代文化常识——表示官衔变动的词语一、古代官衔变动的背景在古代社会,官衔的变动通常是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引起的。

官衔的变动反映了统治者和统治者之间的权力转移,也代表了社会阶层的变动和社会制度的演变。

二、表示官衔变动的词语1. 封爵:表示向某人赐予封爵,使其获得新的爵位。

例如,“封为侯爵”、“封为公爵”等。

2. 降职:表示官员的职位降低或降级。

例如,“降为县令”、“降为卫士”等。

3. 升官:表示官员的职位提升。

例如,“升为州官”、“升为郎中”等。

4. 撤职:表示官员被解除职务或撤销官职。

例如,“撤为监察御史”、“撤为领军将军”等。

5. 迁任:表示官员的职位发生迁移或调动。

例如,“迁任刺史”、“迁任兵部尚书”等。

6. 降封:表示某人的封爵等级降低。

例如,“降封为伯爵”、“降封为子爵”等。

7. 弃官:表示官员主动辞去官职或放弃已获得的官衔。

例如,“弃官归田”、“弃官出山”等。

8. 禅让:表示统治者自愿让位给他人。

例如,“禅让皇位”、“禅让王座”等。

三、官衔变动的重要意义及影响官衔的变动不仅反映了统治者的政治决策和权力调整,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

官衔变动的结果往往会对相关官员的地位、权力和社会地位产生重要影响,也会带来社会阶层的重新调整和社会制度的变迁。

公民对于官衔变动也常常产生重要的反应和影响。

不同的官衔变动往往会引发社会舆论和政治动荡,影响着人们对于政府和统治者的信任和认同。

因此,在研究官衔变动时,需要考虑到其对社会和政治生活的深远影响。

四、结语古代官衔变动是古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表示官衔变动的词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通过研究官衔变动,可以揭示古代社会的政治权力关系和社会等级制度,为我们深入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参考。

官职升降任免的称谓

官职升降任免的称谓

官职升降任免的称谓官职变化:(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征、辟、召(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示推荐的:举、荐、进、表、称(4)表调动的:调、徙、转(5)表降职的:左迁、谪、贬、放(6)表罢免的:夺、黜、罢、免(7)表示代理的:领、权、摄、假、署(8)特殊名词:洗沐、归沐(指休假)、乞骸骨(指退休)、致仕(指退休)、下车(刚到任)、视事(开始任职)辟:征招授官。

例: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拜:授予官职、任命。

例: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荐:推荐、荐举。

指下级向上级推荐官员。

例: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

——《后汉书.黄穷传》举:举荐,(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职。

例: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张衡传》除:拜官授职。

例: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擢:提升。

例: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谭嗣同》简:选取。

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前出师表》进:推荐、荐举。

例:于是忌进孙子于陛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领:担任,特指兼任。

例:顷之,又领益州牧。

——《诸葛亮传》摄:兼理,代理。

例:羊舌摄司马。

——《左传》又如:摄政王假:暂时兼任,代理某职。

同“摄”。

例: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本纪》权:暂代官职。

例:以京官权知,三年以易。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署:代理,也称“署理”。

例:署南平教谕。

——《海瑞传》放:委任、委派。

例: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

——《谭嗣同》出:调出京外做官。

例:予出官二年。

————《琵琶行》转:迁徙,指官职的调动。

例: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张衡传》徙:表示一般的官职调动。

例: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传》迁:一般指升职,但也可指降职,如“左迁”。

例:倾襄王怒而迁屈原。

——《史记屈原列传》罢:免去官职。

例:徐阶罢相里居。

——《海瑞传》黜:罢免官职。

例: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史记屈原列传》谪:贬官或被贬。

古代官职升迁免降称谓

古代官职升迁免降称谓

古代官职升迁免降称谓“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拜。

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

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

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

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

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

“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

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

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古代授官称谓征: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受官。

辟:招聘授官。

选:量才授官。

荐: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

举:选拔。

点:指派,尤指皇帝指派。

简:任命。

补:任命补缺,多指照例补缺。

进: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

起:由民间征聘。

或罢官后再授官职。

赠: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

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领:常指兼任。

摄:兼理,尤指暂兼。

守:兼理,指比本职高的兼职。

行:兼管,指比本职低的兼职。

判:中枢官兼任地方官。

知:同“判”权:暂代官职。

假:同“摄”。

署:代理无本官的职位,也称“署理”。

护上级官员离职,由次一级官员守护印信代行职权。

古代官职变迁的术语

古代官职变迁的术语

古代官职变迁的术语一、表授予官职的:1、荐、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谭嗣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文选;陈情表》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

《汉书;平帝纪》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左传;宣三十年》2、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如: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晋书;谢安传》前后九辟公府《后汉书;钟皓传》3、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岁余,征拜侍御史。

《后汉书;王涣列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后汉书;张衡传》4、拜:授予官职如:拜亮为丞相。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史记;淮阴后列传》5、除:任命,授予官职。

如: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南史虞愿传》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文选;陈情表》6、授:给予官职如: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汉书;翟方进传》国以功授官予爵。

《商君书;靳令》7、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如:起樗里子于国。

《战国策》8、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如:拔之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文选;陈情表》二、表调动官职的(一)升迁的1、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左迁指降职、贬官。

如: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史记; 贾谊传》心犹恨之,遂左迁毓。

《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岁中四迁。

《汉书主父偃传》吾极知其左迁。

《汉书周昌传》2、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如: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宋史;唐震传》以高才擢进屡迁。

《后汉书赵壹传》(二)调动官职的:1、转、调徙——调动官职如:文宝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

《隋史徐文宝传》调为陇西都尉。

《汉书袁盎传》徙齐王信为楚廷王。

《史记;淮阴侯列传》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

《宋史;理宗纪》徙韩王信太原。

《史记高祖本纪》2、补——补充缺职如: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

文言文小知识:古代官职升贬的称谓

文言文小知识:古代官职升贬的称谓

文言文小知识:古代官职升贬的称谓一、用于升职拜:授予官职。

例: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李密《陈情表》高中语文第三册)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高中语文第六册) 另外,“拜”也可引申为“接受官职”的意思。

例:于是辞相印不拜。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除:本义为台阶,引申为任命授职之意,往往用于除去旧官而授予新职。

例:①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李密《陈情表》)②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守。

任:本义为信任,引申为委任之意。

例: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魏征《谏太宗十思书》,高中语文第二册)③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

用:任用,使用有才能的人。

例: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高中语文第一册)②皇上欲大用康先生。

(梁启超《谭嗣同》)擢:选拔、提升官职。

往往指提拔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例: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李密《陈情表》)有时也指越级提升。

例: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梁启超《谭嗣同》)有时“擢授”并用,为授职、任命之意。

例: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

(《晋书·左思传》)封:秦汉时期,帝王授给臣子土地或封号,叫做封。

例:①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司马迁《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高中语文第六册)②刘良佐者,故弘光四镇之一,封广昌伯。

(邵长蘅《阎典史传》)二、用于调职迁:本义为从低处迁移到高处,引申为调动官职。

例:迁左丞,行凉州事。

也指升官。

例:①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如振落叶耳。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②再迁太史令。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③文帝即位,累迁至吏部侍郎。

徙:本义为迁徙的动作,引申为调动官职。

例:①及孝景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②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调:调动、迁调之意。

古代官职名称变迁

古代官职名称变迁

古代官职名称变迁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古代官职名称变迁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古代官职名称变迁中国封建王朝官职称谓与变迁【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

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

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

古代“三公”之一。

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

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

中国古代官员任免升降专用词及官员名称

中国古代官员任免升降专用词及官员名称

中国古代官员任免升降专用词中国古代官员任免升降专用词。

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在全国实行“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就由吏部掌管。

官职的任免升降都有特定的词语: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高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等等,不一而足。

现将所搜集到的部分词语整理出来,供各位好友阅读古籍时参考。

一、授职荐举:任:担当,担任。

《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毅,蒙毅,人名)授:授官,任命。

《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除:任命,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除臣洗马。

”李密《陈情表》,“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和名位。

“取阳晋,拜为上卿。

”“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古时写着“徵”,现简化成“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史记•吕太后本纪》召:征召。

累召不应。

《张衡传》辟:音bì,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当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晋书•谢安传》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古代官职变迁称谓

古代官职变迁称谓

古代官职变迁称谓古代表示官职变化的不同称谓(一)授予官职1.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2.辟:有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级推荐任以官职。

3.荐、举:由地方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4.拜:授予官职(有一定的形式)。

5.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6.除:任命,授职。

(除去旧职授予新职)7.授:授给,给予官职。

8.封:指皇帝(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9.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10.考: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11.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12.仕:做官。

13.仕宦:做官,任官职。

14.仕进:进身为官。

15 简:任命,选拔。

如①简能而用之。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16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更选将官。

《谭》(二)提升官职1.升:升官。

2.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3.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4.迁:指一般的提拔。

5.陟z hì:进用。

6.晋用:晋身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7.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的特权。

8.拜:按一定的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三)降低官职1.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2.贬:降职,降职并流放。

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4.左迁:降职贬官。

5.窜:放逐,贬官。

6.左除、左降:降职。

7.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四)罢免官职1.罢:免去,解除官职。

2.黜:废掉官职。

也做“绌”:通黜,废弃,贬退。

如屈平既绌3.免:罢免。

4.夺:削除。

5. 革:革除。

如革职查办。

6. 废:黜废,罢官。

如不胜其任者废免。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集锦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集锦

至太中大夫。”
三、关于调动职务的有:
转、移、调、徙:一般的调动,调迁。 《汉书●袁盎传》:“调为陇西都尉。” 《史记●淮阴侯列传》:“徙齐王信为楚王。” 《宋史●理宗纪》:“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 三人补转官资有差。 出:指出京受任。 《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指张衡离京任 河间王的相。) 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梁启超《谭嗣同》) 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汉书●萧望之传》:“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 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四、关于兼职、代理的有:
兼:兼任。 《<指南录>后序》:Fra bibliotek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 领:兼任。 《晋书•谢安传》:“又领扬州刺史。” 行:代理官职。 《泷冈阡表》:“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 书。”
署:代理、兼任。 《诸葛亮传》:“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
军府事。” 摄:代理、兼理 。 《左传》“成王既幼,周公摄政” 权:暂代官职。相关词汇:权官(指代理之官 );权署(暂时代理或充任某官职) 如:韩愈吏部权京兆。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集锦
常见官职:
1.武官。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 、掌书记、参谋、参军等 2.中央文官。大夫、侍从、郎中、员外 郎、主事等。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 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3.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 、知州、知府、令等。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词:掾(yuàn): 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


用于布衣任官的多为“征、辟、荐、举、起、 拔、点”等: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 人士充任官员。古时写着“徵”,现简化成“征”。 《史记●吕太后本纪》:“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 召赵王。” 辟:音bì ,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 任以官职。 《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当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 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 以官职。古时写着“薦”,现简化成“荐”。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yù荐 嘉。”

古代官职任免升迁的称谓

古代官职任免升迁的称谓
兼 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指南 录〉后序》
6.擢:提升。例:皇上超擢四品卿衔 军机章京。——《谭嗣同》
7.简:选取。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陛下。——《前出师表》
8.进:①推荐、荐举。②提升、提拔。 例: ①于是忌进孙子于陛下。——《史 记孙子吴起列传》 ②退去贪残之徒,进 用贤良之吏。——《汉书孔光传》
1.辟:招聘授官。例:连辟公府不 就。——《张衡传》
2.拜:授予官职、任命。例:拜为上 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3.荐:推荐、荐举,指下级向上级推荐 官员。例: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 《后汉书.黄穷传》
4.举:举荐,(汉朝)由地方官(太守) 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职。例:永元 中,举孝廉不行。《张衡传》
9.领:担任,特指兼任。例:顷之,又 领益州牧。——《三国志诸葛亮传》
10.摄:兼理,代理。例:羊舌摄司 马。——《左传昭公十三年》
11.假:暂时兼任,代理某职。同 “摄”。例: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 军。——《项羽本纪》(于是相互一起拥 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 )
12.行:兼代,指比本职低的兼职。例: 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武帝纪》
21.罢:免去官职。例:徐阶罢相里 居。——《海瑞传》(徐阶免去相这一 官职后在家中居住 )
22.黜:废,贬退。罢免官职。例: 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史记 屈原列传》
17.出:调出京外做官。例:予出官二 年。————《琵琶行》
18.转:迁徙,指官职的调动。例:顺帝 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19.徙:表示一般的官职调动。例:衡不 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 传》
20.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但有时 也指降职。如果是“左迁”,则一定是贬官 降职。例:倾襄王怒而迁屈原。——《史记 屈原列传》

古代官位具体称谓

古代官位具体称谓

古代官位具体称谓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

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

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

九寺即九卿之官署。

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

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1)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

(2)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

(3)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末废。

(4)宗正寺:明清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5)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为大理院。

(6)卫尉寺:掌门卫屯兵,北齐改为卫尉寺,隋改为军器仪仗、帐幕之类,明废,清有銮仪卫。

(7)鸿胪寺:秦曰典客,汉改大鸿胪,掌赞导相礼。

鸿,声也,胪,传也,传声赞导,故曰鸿胪。

至北齐曰鸿胪寺,清未废。

(8)少府寺:掌山泽之事,后又掌宫中服饰衣物、宝货珍贵之物,隋改为监,历代因之,明始废。

(9)太府寺:即大司农,掌钱谷金帛诸货币。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

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

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地方官职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

古代40个官职名称+最全官职变动词语

古代40个官职名称+最全官职变动词语

古代40个官职名称+最全官职变动词语文言文在记叙人物生平事迹时常涉及到官职的变动。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世上最全文言官职常识及例句,掌握了这些常识,对于了解文言文中人物生平、语境和文段翻译都有非常大的帮助!40个官职名称1、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现在的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市长。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衔。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掌出纳文移。

相当于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掌钱粮、户籍。

古代表示官职变动术语(打印用)

古代表示官职变动术语(打印用)

古代表示官职变动术语一、表授官、做官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宋史·辛弃疾传》)。

除:任命,授职。

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李密《陈情表》)。

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拜谏议大夫,封巨鹿县男”(《新唐书·魏微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授:授职。

如“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宋史·辛弃疾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史记·李将军列传》)。

起:任官。

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元史·贾鲁传》)。

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梁启超《谭嗣同传》)。

仕:做官。

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

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

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二、表调动补:补任空缺官职。

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

如“(范仲淹)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宋史·范仲淹传》)。

调、徙:调动官职。

如“调为陇西都尉”(《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徙齐王信为楚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转:官职调动。

如“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三、表免官罢:免去官职,罢免。

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黜、绌:废掉官职。

如“(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国语·晋语一》)。

免:罢免官职。

文言文小知识:古代官职升贬的称谓(定)

文言文小知识:古代官职升贬的称谓(定)

文言文小知识:古代官职升贬的称谓(定)文言文小知识:古代官职升贬的称谓高考文言文段多是选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文章在记叙其生平时常涉及职位的变迁。

而那些表官职变迁的文言词语对文义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让学生掌握这些词语对准确理解人物生平及相关官场沉浮很有帮助。

现将常见表官职变动的词语辑录如下:一、表授予官职的:1.拜:授予官职。

例: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李密《陈情表》高中语文第三册)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高中语文第六册) 另外,“拜”也可引申为“接受官职”的意思。

例:于是辞相印不拜。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2.除:本义为台阶,引申为任命授职之意,往往用于除去旧官而授予新职。

例:①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李密《陈情表》)②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守。

3.任:本义为信任,引申为委任之意。

例: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魏征《谏太宗十思书》,高中语文第二册)③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

4.用:任用,使用有才能的人。

例: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高中语文第一册)5.封:秦汉时期,帝王授给臣子土地或封号,叫做封。

例:①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司马迁《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高中语文第六册)6、荐、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谭嗣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文选·陈情表》7、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如: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晋书·谢安传》前后九辟公府《后汉书?钟皓传》8、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后汉书·张衡传》9、授:给予官职如:“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汉书·翟方进传》10、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古代官职升降用语

古代官职升降用语

古代官职升降用语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讥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二、古代官职变动用词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

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

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

”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

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

三是降职,即“左迁”。

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表示官职变化的不同称谓
(一)授予官职
1.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2.辟:有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级推荐任以官职。

3.荐、举:由地方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4.拜:授予官职(有一定的形式)。

5.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6.除:任命,授职。

(除去旧职授予新职)
7.授:授给,给予官职。

8.封:指皇帝(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9.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10.考: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11.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12.仕:做官。

13.仕宦:做官,任官职。

14.仕进:进身为官。

15 简:任命,选拔。

如①简能而用之。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
16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更选将官。

《谭》
(二)提升官职
1.升:升官。

2.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3.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4.迁:指一般的提拔。

5.陟z hì:进用。

6.晋用:晋身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7.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的特权。

8.拜:按一定的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三)降低官职
1.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2.贬:降职,降职并流放。

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4.左迁:降职贬官。

5.窜:放逐,贬官。

6.左除、左降:降职。

7.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四)罢免官职
1.罢:免去,解除官职。

2.黜:废掉官职。

也做“绌”:通黜,废弃,贬退。

如屈平既绌
3.免:罢免。

4.夺:削除。

5. 革:革除。

如革职查办。

6. 废:黜废,罢官。

如不胜其任者废免。

(五)表示官职的调动
1.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2.徙:一般的调动官职。

3.调:变换官职。

4.转、调、徙:调动官职。

5.补:补充空缺官职。

6.改:改任官职。

7.出:京官外调。

8. 去:被调离。

如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9. 当:任,充当。

如当侍东宫。

(担任侍奉太子的职务)
10. 点:指派。

如可汗大点兵。

(六)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1.兼:兼任。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秘史。

2.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如又领扬州刺史。

《晋书谢安传》
3.行:代理官职。

指比本职低的兼职。

如太祖行备武将军。

《三国志》
4.署、理:代理、暂任。

如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5.权:暂代官职。

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

6.判:高位兼低职。

7.假:临时的代理。

8.摄:暂代官职。

9.守:代理官职。

10. 知:同判。

11. 护:上级官员离职,由次一级官员守护印信代行职权。

(七)表示辞职
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

2.解官:辞去官职。

3.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4.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时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5.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骸骨归葬故乡。

6.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7.致仕:交还官职,及退休。

五.其它
复:指恢复旧职。

如再转复为太史令。

下车:官吏初到任。

衡下车(新上任),治威严。

仕宦:做官。

如仕宦于台阁。

仕官:任官职,做官。

用事:执政,掌权。

当权。

如①并慰告其军中用事者。

②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屈》③赵太后新用事。

《触》
赠: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

如赠太子太保。

《海》
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处理政事)。


视事三年。

《衡》
登朝:指做朝廷的官。

赴:赴任。

退:辞去或失去官职。

如①功遂身退,天之道。

《老子?九章》②退亦忧。

致政:①归还政权。

②辞官卸职。

如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矣。

解龟:罢官(因古代官印上方的印纽常做成龟形,称“龟纽”,故有其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