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成性策略为主
试论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实施策略
试论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实施策略幼儿园生成性课程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性别、性别角色、情感表达和人际关系等相关知识,使他们自尊自信,形成正确的性别认知和价值观,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和性别平等意识。
生成性课程的实施对幼儿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成性课程,制定科学的实施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一、总体实施策略1、理念引领生成性课程的实施需要以性别平等、尊重和关爱为核心理念,引领幼儿园全体师幼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性别差异,促进男女平等。
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尊自信和性别平等意识,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性别认知和性别价值观,形成健康的性别态度。
2、因材施教在实施生成性课程时,要根据具体年龄段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使得生成性课程更贴近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达到更好的效果。
3、家园共育生成性课程的实施需要与家庭密切配合,加强家园教育合作。
幼儿园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增强家长的性别教育意识,引导家长与幼儿一起参与性教育,形成家园共育的局面,共同促进幼儿良好性别角色认知和健康性格发展。
二、具体实施措施1、课程设置生成性课程的设置应融入到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游戏、故事、歌曲、手工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认识身体部位、性别差异,了解生命的起源及其价值,培养幼儿的性别平等观念和性别角色认知。
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设置合适的内容和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性教育。
2、师资队伍建设生成性课程的实施需要师资队伍具备专业的性教育知识和技能。
幼儿园要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师幼的性教育意识和水平,使他们能够适应性教育工作的需要,能够有效地指导幼儿开展性别认知和性健康教育活动。
3、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比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情感分享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性别差异、理解性别平等、学会适当表达情感,培养性别平等观念和性健康行为习惯。
示范教学生成性策略的选择——以中小学及幼儿园美术教学为例
计划 的完成而 错失 生成 时机 。应将 示范 教 学设计 成 : 此充 满 创 新 的预 设 就包 含 了 生成 , 渗透 着 生 成 , 预 设
内容 可调 节 , 方式可 变通 , 情境 可 变更 , 问题 可 置换 的 与 生成 有 机 融 为一 体 , 既 保证 预 期 目标 实 现 , 又利 于 形式 , 使 师生 能开放 吸纳 : 直接 的 经验 、 弹性 灵 活成 分 学 生生成 性发 展 。 ( 二) 生成应促 进预 设 完善 与始 料 未及 的体验 和意 外 。 2 . 预设 应带 有猜 测性 、 方 向性 、 可 能性 真 正 的生成 是对预 设 的否定 , 课 前无 法 完全预 设 打 破传 统示 范教 学预设 模 式 , 使 其 由固定 、 到 。本 质上讲 , 美术示 范教 学 内容不 应是 现成 的美术 生成规 律 , 教 材 文本和预 设 的铺 陈 , 应 是学 生 的多元 思考 。 比如 , 单 一 化 向弹 性 、 多样 化方 向转 变 , 应在 教 学 示 范 中经 课 堂 上经 常 会遇 到 学 生 “ 出错” 的情况 , 究其 原 因 : 一 常开展 有利 于 : 改变课 前设 计 , 关注 动态 生成 的 资源 ; 积累 生成经 验 , 深 化对 传统 预设 缺 陷 的认 识 的生 成性 方面 , 学 生在 初 学 美 术时 , 往 往 会 受其 直 觉 、 水平 、 家 万 亚红 老师 《 花花草 草 的另 一种 “ 实验” 》 庭与 生 活环 境 等 影 响 , 因 不够 大胆 与 自信 而产 生 “ 我 活动 。 比如 , 画错了” “ 我做 错 了 之类 ” 的想 法 或语 言 表 达 ; 另 一方 课前 , 本 着“ 艺术 向 自然靠 拢 ” 主张设 计 : 花草 写 生 、 寻 面, 美 术课 堂 上经 常 出现 的所 谓 “ 错” 的情 形 , 很 可能 找服 饰 中的花草 造 型元素 、 用线 描 形式 运用 花草 元 素 仅 仅 是采 用了 不 同的表现 方式 。为此 , 示范 教学 的预 进行 时 装 设 计和 学 习花草 加 上线 的不 同组 合 设 计服 设不 应 只注重 对 已有美术 教材 进行 设计 , 应 凭借 教学 装等 教学 情境 。结 果这 以花 为媒 的预设 , 因艺术 与 生 经验 、 规律 , 准 确 了 解 与把 握 学情 , 关注 可 能性 , 对教 活 的亲 密 接触 , 其生 成 打 破 了传 统预 设 模 式 , 把 自然 1 . 生成应 利于打 破传 统预 设模 式 生 成是对 预 设 的超 越 与偏离 。 为 不断探 索和把 握
幼儿园中班生成性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及案例
幼儿园中班生成性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及案例一、案例背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这就要求要求教师遵循“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捕捉寻常时刻,了解幼儿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关注幼儿的生成活动。
所谓生成活动是指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环境的交互作用下自主产生的活动。
作为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发展其社会交往机会也越来越多,幼儿在游戏、在交往过程中自发产生的活动也越来越多,如何捕捉这些生成活动,并将之与区域活动融合,成为目前我主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二、案例描述案例一——“内容的生成”时间:11月8日。
地点:大型玩具边的小桥。
户外活动中,我带着孩子们来到大型玩具边的小桥上。
孩子们有的捡起地上的树叶,有的拔来野草放在手上,说请我吃。
于是我灵机一动:“这些东西没有烧怎么吃呢?”王景源说:“那我们来烧烤吧!”在他的响应下,孩子们玩起了烧烤的游戏:王景源自告奋勇地当厨师,张艺轩说当服务员,有的还捡来树叶当食物、石头当烧烤架、杯子当调料罐,还有胡艺怀、林冠城坐在石凳上专注地磨面,说等会做成大饼来烤一烤,整个活动时间里,孩子们一直热衷于这个游戏,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
户外活动结束后,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场地。
回到教室后,我组织孩子们进行了谈话:“今天我们玩了什么游戏,你是怎么玩的?”大家七嘴八舌地回忆着刚才的游戏,最后经大家讨论,决定将这个活动作为下午区域的活动之一。
并建议家长双休日带孩子去玩一次烧烤以积累经验。
案例二——“材料的制作”时间:11月11日。
地点:中三班活动室。
周一下午,我组织孩子们进行了谈话:“你去烧烤过吗?烧烤时需要什么材料?”由于先前经验的积累,及兴趣的支配,孩子们很积极地回答着:烧烤需要炉子,我烤过肉,烧烤时还有撒点盐……于是,我将孩子们的回答罗列在黑板上,并归类成6大块,由每一组自选一块进行烧烤区的筹备:啦啦组制作主食、快乐小鱼组制作调料罐、海绵宝宝组制作蔬菜、爱心天使制作海鲜、亮晶晶组制作烧烤架、小豹组制作肉类。
教学中“预设性”生成与“生成性”预设
教学中“预设性”生成与“生成性”预设背景在现代教育学中,教学被视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然而,只有当学生被激发并参与到学习中时,教学才会真正有效。
教学的目的是提供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将来的生活、职业和学术领域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呢?这就需要教师使用一些教学策略,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策略是“预设性”生成和“生成性”预设。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预设性”生成“预设性”生成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预制一些问题或答案,以激发学生思考和回答。
这种教学策略通常用在开放性问题的教学中。
比如,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个重要的概念时,可以通过提出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进而推动学生深入了解该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问题的难度和复杂性,以确定学生能够成功回答,并在回答中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
这些问题可以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程度来选择。
在“预设性”生成中,教师的角色是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以获得更深刻和广泛的理解,并通过更深入的问题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生成性”预设“生成性”预设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一些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这种教学策略通常用在开放性问题的教学中。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创造一个学生驱动、互动的环境,以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设计和探索解决方案。
这些问题可以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可以在课堂上或在课后完成。
在“生成性”预设中,学生的角色是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探索和实验来发现新的解决方案和方法,从而取得更好的成果和表现。
教学中的适用性两种教学策略都是教师设计的,用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概念。
两者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教学。
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程度来选择教学策略。
事实上,两种教学策略在实践中也常常结合使用。
在教学中设计一些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但同时教师也可以预设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构建他们的答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利用策略的探索
立德树人LI DE SHU REN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利用策略的探索倪炎晓杭州市富阳区灵桥镇中心小学 (浙江省杭州市 311418)摘 要: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当前,“生成”是彰显课堂生命力的常态要求。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怎样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我就生成性资源利用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一是学生生成性资源的界定;二是生成性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三是生成性资源利用的策略研究。
这样才能让生成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作作用,真正使学生在品德学习中体验、感悟、升华。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生成性资源 利用策略 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课程。
课程的实施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把“生成”当作是彰显课堂生命力的常态要求。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不拘泥于已有预设,预设为生成服务,让道于生成,让学生的生成成为最佳的教学资源,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1 学生生成性资源概念界定学生生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之外,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没有预设到的,学生在课堂即时生成的新想法、新认识、新问题、新意见、新成果。
创设、捕捉和利用好课堂学生生成性资源,会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课堂充满激情、贴近生活,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将引领学生更好的体验生活、感悟社会,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2 学生生成性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在通过听课和总结自己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后,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生成资源的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我把它归纳为“四大类型”:一是“置之不理”型。
有的老师为圆满完成教案所设计的教学任务。
在课堂上对学生生成的资源视而不见,一心一意围绕自己的预设推进教学进程,还是停留在以完成教案内容为目标,特别是在上公开课时,更是小心谨慎,不敢越雷池一步。
这实际上教师缺乏教育机智,抓不住学生即时生成教育资源的表现。
二是“随波逐流”型。
“少教多学、少讲多练”的课堂教学策略
“少教多学、少讲多练”的课堂教学策略打破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的替代性教学策略,以“三分教七分学、三分讲七分练”作为课堂教育教学生成性策略目标和控制性技术操作手段。
在“三分教七分学、三分讲七分练”策略目标指导下,实施课堂训练,练中讲,讲中练,讲练赛考,讲练测评,以活动为教学展开方式,以小组合作探究为组织单元,以问题导学导练导思,循环进阶,反复讲练,以练为主,少教多学,少讲多练,做到“凡考必练,不练不考,练好再考,考后再练”,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讲练测同步行”,着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知识靠讲(教),思维靠练(学),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环节要层层推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获得知识进入知识运用、从知识运用到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确保了“少教多学、少讲多练”的制度设计与机制运行。
在课堂教学时段中,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时长比例科学精准,真正教学环节上做到“少教多学、少讲多练”,走向深度学习。
从战略五点上谋划“少教多学”的总体布局,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拓展点,如果说,教学重点、难点需要通过教师的“教与讲”来“传道受业解惑”,那么易错点、易忘点、拓展点则需要在“学与练”的课堂教学中发生,让学生去直接体验参与教学训练活动才能显现出来。
课堂上不给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践体验的机会与平台,不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实战”演练,不还学于生,我们是很难准确地了解学生掌握运用知识存在问题的,也难以突破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易错点、易忘点和拓展点问题,更难以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好奇心、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将易错点、易忘点和拓展点纳入教育教学战略目标,从根本上保证了“少教多学、少讲多练”原则的落地生根,提高教育教学成效。
易经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阴阳合万无生,这才是天道。
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是阴阳矛盾体,教为阴,学为阳,教学相长就是阴阳互变、互补、互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没有学,或只有学没有教,阴阳必失调、失衡,教学质量必受损。
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
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1.整体学习法与部分学习法整体学习法,就是把学习内容从头到尾反复学习的方法。
即把学习的内容当作一个整体来学习,先求得一个概括、全面的了解,然后再学习具体的环节,从整体到部分,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就是从综合到分析,以大带小的学习方法,部分学习法,就是把学习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按顺序分解来学习的方法。
即把学习内容分解成几个具体的问题,每次集中学习一个问题,搞通了一个问题再接着学习下一个问题,直到最后全部学完,全部搞通为止。
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和具体的学习内容来决定采用何种方法。
二者结合便是最佳的学习方法。
即先整体学,对全部内容先有一个总的概念,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于那些重要的部分要深入探究,最后,再把全部学习内容作为一个整体复习一遍,把各个部分结合起来加以考察。
2.集中学习法与分散学习法集中学习法又称无间隔学习法,就是不中断学习时间,连续学习。
分散学习法又称间隔学习法,就是间隔一段时间的学习方法。
两种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也应根据每一学生的主客观条件来定。
一般来讲,学习比较复杂的材料,逻辑性和连贯性较强或抽象难懂的材料,应用集中方法较好。
但实践经验表明,只要每次学习的时间不是太短,分散法效果较好。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学习之间都应有一个休息时间,使紧张的大脑有时间得到休息和恢复。
3.集中复习法和经常复习法集中复习法又称突击复习法,通俗地说就是“临阵磨枪”。
经常复习法,就是对那些需要长期保留在记忆中的重要内容经常复习。
集中复习法只有在平时经常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才是可行和有效的。
集中时间和精力在短期内学习较大量的材料,会收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对于那些需要长期保留在记忆中的重要内容,应采用经常复习的方法。
复习时间不一定长,而要学而时习之。
这种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深思、琢磨,这样可以加深对复习内容的理解。
4.自我复述法自我复述法又称自我测验法,就是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可以停下来检查一下自己掌握内容的情况。
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及其开发策略
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及其开发策略一、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及其特点任何课程都是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基础和前提,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课程资源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
课程资源总是以一定的载体为依托而呈现出来,如果按照课程资源与人的关系来看,可以把课程资源的载体划分为生命载体和非生命载体两种形式。
学生课程资源就是一种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
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是一个内涵着知、情、意、行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总要呈现出一定的状态与表现。
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而生成的课程资源。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按其内容呈现的状态可分:认知类资源、情绪类资源、行为类资源。
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与其他课程资源相比有自己的特点:1、丰富性。
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不仅表现在学生在学习中所呈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情感、意愿、态度、价值观、行动等诸多方面,由于个体在性别、多元智能、知识、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即使学生在同一教学情境、面对同一问题也表现各异,更何况教学情境也是多变的,这些都决定了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2、潜在性。
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并不是现实的课程要素和条件,它隐藏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中,只有通过教学活动,学生置身于教育情境中,才会呈现出来,成为现实的课程资源被利用,发挥其教育价值。
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无论其存在形态、呈现方式,还是功能和价值,都具有潜在性。
3、情境性。
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产生依赖于具体的教学情境,生成的内容也与教学情境紧密相关。
教学情境是生成性课程资源生成的平台,脱离具体的师生活动的教学情境的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是不存在的。
教学情境是“情”与“境”的融合,是由活动主体的活动状态以及具体的环境组成。
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及策略
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及策略(一)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尝试——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构建学习模型——应用与发展。
(二)研究策略1、课前充分预设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
一个普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步棋,专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十步棋,只有充分的预计,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
但这个教学预设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
教学设计时,我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旁边另外开辟一栏——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预先深入的了解,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将解决每个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设计了几个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变化。
这样,在不同的环境里,面对不同的学生,尽管产生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甚至截然不同,但是由于有充分的预设,所以教师不会手足无措。
即使出现在这些预设之外的情况,也能够很快想出应对的策略,及时化解。
2、课堂平等互动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知识的支配者、控制者和传授者,学生是“认知体”、“知识的容器”,教学活动是单向的、封闭的。
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
而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教学的过程是互动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学生可以变成教师式的学生。
对学生来说,互动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师而言,教师与学生真心交流,彼此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
3、全程鼓励质疑传统的教学提问有如下特点:教师问,学生答,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答案明确唯一,最终以学生解答教师的所有问题为教学的归宿。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提问而言,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全程质疑,在课堂真实问题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激活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与批判精神,最终达成三维的教学目标。
高效课堂教学的十种策略
高效课堂教学的十种策略一节好课有许多要素,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共同演绎。
对于教师而言,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是上出一节好课的重要因素,本文就与读者共同分享10条上出好课的关键策略。
一、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由于在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变化,我们认为,在教学关系上,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支撑学生的学习,使之实现有效教学。
所谓帮助,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
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二、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我们认为,在师生关系上的和谐,教师的教案行为主要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
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
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
在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
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三、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所谓“讲练”策略就是“精讲精练”策略,它是一种提高课堂教案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案策略。
它是一种有效呈现知识和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案策略。
所谓“精讲”就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
初中科学生成性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科学生成性教学策略探究【摘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生成性科学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教材为教学资源,以动态生成为主旋律,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手段,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探究欲望,促成课堂资源的再生成。
“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这对我们教师是一种考验和挑战,对教师的教学预设能力、课堂驾驭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策略探究一、精心预设,搭建生成平台在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下,我们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
当然,教学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预先深入的了解,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
这样,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尽管产生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甚至截然不同,但是由于有充分的预设,就不会手足无措,当堂就能及时化解。
教学面对的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在个体解读时总会遭遇生成,为了避免无法预设的生成的尴尬,教师必须对开放性的课程资源进行精心、详细的准备,在经历一次次的教学中不断打磨,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使预设更加完善。
真正“以学生为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需要时大胆地跳出教案,要使预设空间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以达到课堂有效生成。
只有这样,课堂才能灵动起来,课堂才能因预设而更精彩。
二、因势利导,促成生成1.从学生的兴趣中生成。
生成的课堂教学就是学生自主体验、发现的过程。
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动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高涨,学生的思维就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
此时,各种积极的思维随时会发生碰撞,溅出美丽的火花,这时候是课堂生成的好时机。
教师要善于把握这样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不断促进课堂的生成。
该策略要求教师要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如设置悬念、使用多媒体、采用活动法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2)
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2)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生成性设计的基本策略2017-05-12 20:01 | #2楼一、生成性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生成性教学策略倾向于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观点。
这种策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教学意义的生成起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教学中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生成性教学策略的理论观点最早可追溯至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充满唯物辨证法。
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个体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直接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是指认知结构无法直接整合外部信息而引致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过程,顺应是认知结构的质变过程。
当儿童能用现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新信息时,认知处于一种"平衡态",当现有的认知结构不能直接同化新信息时,"平衡态"即被破坏,必须通过重组和改造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寻找新的平衡。
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在"同化--顺应--同化"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丰富的。
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后来的教育心理学家在认知结构的性质和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如斯腾伯尔和卡茨等人强调了个体主动性的发挥对知识意义的生成--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作用;维果茨基则研究"活动"和"社会交往"在知识意义生成中的作用。
这些研究为生成性教学策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
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此次出差北海,有幸观摩了几节区内外同行的现场课,聆听了来自华南师大历史系的黄牧航教授的报告,收获很大,感想很多,选取几点记录如下。
此次学习观摩的关键词是“课堂生成性教学”,何谓生成,生成性学习的最初提出者是维特罗克(Wittrock,1986),它属于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这样的课堂要求教师对课堂要有预设,但又要求教师的预设是弹性的,开放的,在实施过程中是允许甚至必须有学生参与的空间的。
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应该是积极创设知识学习的情景,尽量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真实情景的辅助和催发;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持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是学习的伙伴,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了学习的过程之后,原来预定的教学内容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学习融入了自己的经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实现教学相长。
此次观摩的几节现场课都体现了这一点,用课改的词汇来形容就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上时间还给学生两节初中现场课,一节《戊戌变法》、一节《新文化运动》,教师处理得相当大胆,学生在课堂上唱起主角,他们先是分组合作,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体现了教师对课堂的预设),然后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让他组同学帮助解决。
这些学生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生成的了,是非预设的。
从两位教师的设计来看,非常好的诠释了“课堂生成性教学”一词,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课堂成为了学生的舞台,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相当有深度,抓住了这节课的中心,如果再能由学生来回答解决,那这样的一节课真可谓“圆满”了----- 课改理念尽体现,学生不但得到了思维表达等诸多方面的锻炼,还实实在在得到了知识。
在课后的点评中,学者专家的发言也明确表示了对这几节课的褒奖------ 生成的,学生为主体的,体现了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关注的课堂啊等等。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成性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节奏和教学氛围,甚至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教学效果。
因此,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智慧应对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一般特点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随机出现的教师预期之外的超出预设方案的影响课堂氛围、师生思路及行为的即时信息。
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自主性不断增强,课堂变得更加自主、更加开放,生成的问题也更加多样化、复杂化。
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各类生成性问题。
这些生成性问题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生成性。
例如,师生、生生之间在课堂对话中因思维融合、思想碰撞、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总结反思而即时生成的新情境、新发现、新思维、新方法、新疑问,这些问题的生成是即兴的,是随机的,是来自课堂自身的。
二是动态性。
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会随着教师应对方法的不同而发展,有的可能会衍生出新的问题,从而使生成问题具有不确定性、动态性。
三是多样性。
课堂中生成性问题的存在和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学生提出一个教师意想不到的地理问题、教学进程中的一次突然冷场、一次干扰教学活动的突发事件等都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
四是隐蔽性。
课堂中大量的生成性问题不是显性的,而是隐蔽的,有些甚至是稍纵即逝的,例如学生心中的一个疑问、教师一句影响学生思维判断取向的口误等。
二、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现状课堂中许多生成性问题对教学活动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成性问题,将其变成新的教学资源,转化成课堂教学的新亮点,会使教学活动更加精彩,对师生的成长会产生积极的价值。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大量蕴涵教育契机的生成性问题,许多教师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原本鲜活的课堂并没有因此而灵动起来,预设与生成并没有达到和谐与融合。
就目前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形。
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
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初探生成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亮点。
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活力,也使知识获得了增值。
生成性学习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难点。
本文以大量的课堂教学案例,对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的策略作了一些探讨。
生成性学习知识增值教学策略一、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面面观为什么要强调教学的生成性:1.从课程的角度来讲语文不只是文本课程,语文更是体验课程。
它是被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悟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
它借助语言,让学生欣赏美景,体验生活百味,思考人生意义,领悟生存智慧。
它的教学必须是开放的、生成的。
2.从教学的角度讲传统教学对教学的定位基本上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知识只能被等价的转换。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跟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知识要实现增值,就是原来知识在文本形态里面,在课程标准里面,在教科书里面,它可能只有一个维度、一个解读、一种含义,但是通过师生的交往、互动、对话,这个知识变得有多种可能、多种解读、多种含义,也就是知识增值了、丰富了。
3.从知识转化来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见识、一种思考、一种可供大家分享的经验,转化为学生的智慧、学生的品质,这个知识也增值了。
这是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通过教学使知识增值,促进学生发展的知识论的依据——内在的依据。
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仅知识本身可以多维度地解读,知识的形态、性质在教学当中也会不断变化的。
所以,知识要实现增值,教学必定是开放的、生成的。
也可以说,生成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目标就应该是实现知识的增值。
二、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一)背景资料个性化,为课堂生成作好铺垫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作者和作品背景资料的介绍,要么是教师以ppt展示,要么课前由学生查找搜集,不管哪一种,一般都以“百度化”的内容为主,缺乏个性,更没有探究的意识,缺乏学习的生成性,只是简单的从网络上把知识迁移下来。
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实施策略
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实施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幼儿园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中。
课程游戏化是一种以游戏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将学习与游戏融合在一起,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程游戏化的精神引领下,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策略。
确定目标。
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性别意识、性别平等观念和正确的性别价值观。
通过游戏化的方式,使幼儿能够通过互动、探索和体验来认识自己的性别特征和性别角色,并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性别差异。
设计合理的游戏化教学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在选择游戏化教学活动时,要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需要出发,结合课程目标,设计与性别相关的游戏活动,例如穿衣服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性别差异和性别平等。
注重情感教育。
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互动和交流,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尊重。
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幼儿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情感理解和同理心,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交往方式。
第四,创造良好的环境。
幼儿园生成性课程需要有一个积极、和谐和包容的环境。
教师要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要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和场所,给幼儿提供充分的选择和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游戏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和能力。
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反思。
评估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师也要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学质量。
课程游戏化的精神引领下,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实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合理设计游戏化教学活动,注重情感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反思。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幼儿的性别意识和性别平等观念,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中班生成性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及案例
幼儿园中班生成性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及案例幼儿园中班是孩子们最初接触到集体生活的阶段,这个时期的性区域活动是他们对性别的认知和理解的重要媒介,也是培养健康性别意识的重要途径。
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有效地指导和促进幼儿园中班的性区域活动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幼儿园中班生成性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并提供一些案例分析。
一、理论层面:幼儿性别认知的发展特点幼儿性别认知的发展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性别特征和角色的观察和理解,逐渐形成对不同性别的认同和区分。
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通常在3-5岁的阶段,正处于性别身份认知的初期阶段。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在游戏和角色扮演中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偏好。
因此,性区域活动成为了他们寻找和确认性别身份的重要途径。
二、指导策略:促进幼儿性区域活动的健康发展1. 提供多元化的性别角色模型幼儿对性别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家庭和周围环境。
为了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和认知范围,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引入不同职业和兴趣爱好的性别角色模型,例如男性护士、女性消防员等。
通过观察和参与这些角色的活动,幼儿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性别的多样性。
2. 提供丰富的性别区域活动资源幼儿园中班的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性别区域活动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玩具、角色扮演服装、图书和游戏等。
通过观察和参与这些活动,幼儿可以积极地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性别特征和角色。
3. 倡导性别平等和尊重性别平等教育是培养幼儿正确性别意识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幼儿尊重他人的性别差异,不歧视和排斥不同性别的孩子。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日常活动中倡导性别平等观念,例如鼓励男女孩子共同参与各类活动、分配任务时注意性别均衡等。
三、案例分析:不同幼儿的性区域活动指导1. 小明:性别认同模糊小明是一个在性别认同方面比较模糊的孩子,经常既喜欢玩玩具汽车、也喜欢玩洋娃娃。
为了引导他更清晰地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性别偏好,教师可以提供男性和女性角色扮演的机会,鼓励他参与不同类型的性别区域活动,并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和合作。
大班户外建构游戏中生成性主题内容的几点策略
大班户外建构游戏中生成性主题内容的几点策略户外建构游戏是一种通过在自然环境中搭建结构来培养儿童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
在这种游戏中,生成性主题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引导儿童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作品并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几个生成性主题内容的策略:1. 自然主题:选择与户外环境相关的主题,如树木、花草、动物等,引导儿童观察大自然,并通过搭建结构来模拟或重现自然界的景观。
可以引导儿童建造一个小树林,利用树枝搭建树屋或小屋,通过合作和创造力将自然元素融入到作品中。
2. 故事主题:给儿童提供一个故事情节或场景,让他们根据故事情节来搭建结构。
提供一个海盗船的故事情节,鼓励儿童利用木材、绳子等材料搭建自己的海盗船,通过合作和创造力将故事中的元素体现出来。
3. 艺术主题:以艺术作品为灵感,给儿童提供一幅画或一张照片,让他们根据画中的景象来创造作品。
给儿童一幅油画,鼓励他们利用天然材料搭建出与画中场景相似的结构,从而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和创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基础建筑主题:提供一些基础建筑材料,如木块、积木等,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来进行搭建。
通过引导儿童搭建不同形状和结构的建筑物,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5. 智力挑战主题:给儿童提供一些智力挑战,如迷宫、难题等,鼓励他们通过搭建结构来解决问题。
提供一个迷宫的挑战,鼓励儿童利用各种材料搭建迷宫的结构,通过合作和创造力完成挑战。
生成性主题内容的设计旨在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进行户外建构游戏时,教育者应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主题,并提供适当的材料和引导,以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
鼓励儿童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通过生成性主题内容的设计,户外建构游戏能够为儿童提供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生成性策略为主,替代性策略为辅的教学
设计案例——设计定位的学习
阳谷县第一中学雷彬 2010年7月21日12:24
曹爱霞于10-7-21 13:41推荐雷老师的教学功底深厚,明确了老师和学生的定位,确实,只有老师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
教学策略的分类依据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其中一种是根据信息加工的控制点不同,将教学策略分成的两大类,即替代性策略和生成性策略。
所谓替代性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代替学生处理信息,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以及设计教学活动等。
而生成性策略是指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要控制者,学生自己形成学习目标,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安排学习活动的顺序、并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
教师在此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教学支持。
学生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学习。
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师生的教学效率,教学策略具有指示性和灵活性,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对于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情况,需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实际制定教学策略。
(1)从教学目标出发
(2)根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3)要符合学习内容的客观要求
(4)要适合教学对象的特点
(5)考虑教师本身的素养条件
(6)要考虑教学条件的可能性
本篇教学设计案例按照两者结合,以一主一辅的方式进行。
以“设计定位”为例,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设计定位的作用。
2.理解设计定位的实质。
3.会采用调查、统计等方法征集对设计的建议。
4.能对自己的设计课题进行合理的定位。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上节课提出了设计课题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设计定位。
教材以“多功能文具盒”为载体,讲解设计定位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思考方法。
理解相对简单,但是需要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设计课题进行应用,要有清晰和周密的思路。
因此,理解理论知识简单,但是进行设计定位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设计课题,可能会有一些盲目性,因为没有讲解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设计定位的知识,本节将引导学生步入理性思考,注意防止学生好高骛远以及畏难的情绪产生。
四、教学方法
分析讨论法(生成性策略)
案例讲解法(替代性策略)
实践练习法(生成性策略)
五、教学过程
1. 课题引入
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如何提出设计课题,提出了那些课题,如何提出的?——学生讨论并回答,对同学们的回答进行总结。
课题提出来以后,下面应该进行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应该是进行设计定位。
设计定位是很重要的工作,它体现了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如果只是提出了设计课题,没有进行设计定位,那其实我们还是不知道如何下手来进行工作的,所以说,有了设计定位,课题才是真的确定了,下面我们就可以根据设计定位进行有条不紊的工作。
举例说明:设计一把椅子,我们就要明白是干什么用的,木头的,铁质的,等等,其实这就是设计定位。
——同学短暂思考,明白设计定位的不同。
2.新课讲授
进行设计定位,我们应该依据什么,要明白这个问题,就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设计定位,也就是它的实质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根据案例进行引导。
设计定位的实质——明确设计要求
下面就来学习如何进行设计定位。
——师生讨论,教师总结。
一般说来,设计定位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
(1)设计的目的所要达到的目标我们不会平白无故的设计某种产品,都是有目的的。
以“多功能文具盒”为例,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盛放我
们的书,笔,文具等等。
我们就要根据这些功能来确定它的大小、颜
色等等具体的目标,这就是我们的设计定位之一。
——同学们根据自
己的课题进行设计定位,师生指正。
(2)设计所受到的的限制我们不是无所不能的,设计也同样受到主客观的限制,比如说我们的知识,我们的能力,资金,等等,这也是设计
定位的要求,同样以“多功能文具盒”为例,我们可以用一个学期的
时间来完成这样作品么?不能,我们要做的多大呢,受到桌面的限制
等等。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课题进行设计定位,师生指正。
我们知道了设计定位的两个方面,它的具体指标如何确定呢?
想同学们展示对“多功能文具盒”的调查结果统计,进行讲解。
关于设计定位的另一个方面——设计限制,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主客观条件,进行周密的思考和合理的权衡,进行最合适的决定,达到目的的同时是能克服一些限制条件。
教师出示“多功能文具盒”的设计定位,并总结:
思考+调查访谈————制定设计的具体目标
分析、思考主客观条件————适应设计限制
3.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课题进行设计定位——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师生互评。
4.课外活动及作业
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书面呈现小组课题的设计定位。
5.教学评价以反思
本节课通过教师提供案例进行讲解,使用替代性策略教学,让学生对于设计定位有主客观的认识,在通过生成性策略,引导学生对小组课题进行设计定位,理性思考,完成章节内容的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积极主动地建构认知结构,对信息的处理过程比较深入,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迁移;允许学生使用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
可以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理性周密的思维,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以后应该多加练习,多引入生活,以及现今的实例教学。
两种策略之间的关系不存在谁更科学、更可取,而是应注重如何在教师控制——学生控制的两极之间,选择一个恰当的控制点,即把两种策略结合起来使用,取长补短,从而用最适当的策略实现教学目标。
在决定教学策略或选择策略控制点时,要根据所面临的教学实际情况而定,应考虑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及环境等因素,根据问题想办法,根据问题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