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2章
•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相关概
念、特征、关系,掌握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知觉.、气质、性
格、情绪的概念、分类以及其与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掌握组织承诺的
基本内容,理解个体心理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组织承诺对组织公民
行为的影响等内容。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行为
四、知觉偏差 重点考察 名词解释
• (一)首因效应 • (二)近因效应 • (三)晕轮效应 • (四)投射效应 • (五)心理定势 • (六)对比效应 • (七)刻板效应
五、归因理论与倾向
(二)归因理论
1.海德的恒常原则归因理论 • 海德(F.Heider)是归因研究的创始人。1958 年,他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中,从朴素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归因理论。
(三)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 1.态度影响认知和判断 • 2.态度影响行为效果 • 3.态度影响忍耐力 • 4.态度影响相容性 • 对态度进行测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量表法,这是一种较为准确的测量方法,二是自由
反应法。
三、工作满意度
(一)工作满意度是指人们体验到的一种愉悦或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是人们通过 对自己的工作或工作经验进行评价而产生的。 (二)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 1.挑战性的工作 • 2.公平的报酬 • 3. 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 4.和睦融洽的同事关系
突,进而提高个体的道德感和自我效能感,以便在组织中保持和维护自己的尊严。 • 第四,价值观会态度是指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趋向。 • 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构成:知觉成分、情感成分及行为意向成分,这三者合称为态度的
ABC模型。 • 态度中的情感成分分为两类:一类是情境性的情绪,是情感过程在外部表现中可以测量的部分,
组织行为学第2章个体行为基础
03
知觉与个体行为
知觉过程
知觉选择性
人们只能选择有限的信息进行加工,而忽 略其他信息。
知觉理解性
人们根据已有知识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和 推断。
知觉整体性
人们将知觉对象视为整体,并依据经验对 信息进行整合。
知觉恒常性
当知觉对象发生变化时,人们倾向于保持 对它的原有认知。
知觉偏差
01 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对后续认知的影 响。
通过分析员工的离职率,评估激励实 践对员工保留的效果。
工作满意度调查
通过工作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对激 励实践的感受和评价。
组织文化氛围评估
通过评估组织文化氛围,了解激励实 践对员工归属感和凝聚力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价值观与个体行为
价值观是指个体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和看法,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之 一。
个体的价值观会影响他们的目标设定、决策方式、工作态度和人际关系等 方面,例如有的人更注重个人成就,有的人更注重团队合作。
管理者的任务之一是了解和尊重员工的价值观,并创造一个符合员工价值 观的工作环境,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
差异性
个体行为因个体差异而异,不同个体在行为方式、 偏好和决策上存在差异。
可塑性
个体行为受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具有可塑 性和适应性。
复杂性
个体行为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心理、 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具有复杂性。
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
个体的生理特征、健 康状况和遗传基因等 生理因素对个体行为
通过合理的奖励和惩罚措 施,引导员工的行为方向 和努力程度。
工作设计与职业发展 员工参与与授权
通过合理的工作设计和职 业发展规划,满足员工的 内在需求和职业发展期望。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精品文档
对个体行为影响较大因素的是一个 人早年经历、能力、态度、人格、 知觉、价值观和学习等。
员工行为与管理绩效有着密切的关 系。如果一个管理者能够了解和预 测员工的行为,就会成为更有效的 领导者;如果能通过不断的教育和 训练影响塑造员工的行为,使之符 合组织的目标,更接近管理者的期 待,则不但会有效地促进管理绩效 的提高,而且会大大增进员工的工 作满意度,形成精品高文档效的工作团队。
创造力
• 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创造力表 现在人能超脱具体的知觉情景、思维定势、传统 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在习以为常的事物和现 象中发现新的联系和关系,提出新的思路,产生 新的产品。
精品文档
3 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
• 实际能力 是指实际作业已能熟练到某种程 度 。一般人们通常采用成就测量来评定一 个人在知识或技能方面达到的成就,就是 考察人的实际能力。
情商(EQ)
丹尼尔. 戈尔曼(1995)
自我把握的能力
自我意识
控制情绪
自我激励
对他人的感知能力
理解他人的情绪
富有同情心
能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
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人际关系
领导
可信度(信誉)
精品文档
情商自我测试
• 1. 看到自己最近一次拍摄的照片,你有何想法? • A.觉得不称心 B.觉得很好 C.觉得可以 • • 2. 你是否想到若干年之后会有什么使自己极为不安的事? • A.经常想到 B.从来没有想过 C.偶尔想到过 • • 3. 你是否被朋友、同事或同学起过绰号、挖苦过? • A.这是常有的事 B.从来没有 C.偶尔有过 • • 4. 你上床以后,是否经常再起来一次,看看门窗是否关
• 潜在能力 是通过采用人格测验来预测或估 计个人接受训练后可能在知识或技能方面 达到的程度。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_[全文]
组织行为学吉林大学商学院刘昀教授jlu9></a>0755@1633></a>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63第一节个体感知第二节个体心理系统第三节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个体感知感觉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一般按刺激的来源分类外部感觉:眼、耳、鼻、舌、皮肤(触、痛、冷、温觉)内部感觉:运动、平衡、机体觉(内脏觉--饿、胀、渴、窒息、恶心、性、疼痛)感受性及感觉阈限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用感觉阈限来衡量,二者成反比差别感觉阈限: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现象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各种感觉都能属发生适应的现象,但只有痛觉不能适应。
明(光)适应:暗--明;暗适应:明--暗温度适应:冷水浴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视觉暂留余音绕梁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联觉:一种刺激不仅能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能引起其它感觉的现象。
暖色调-红冷色调-蓝月光如水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种类视觉适宜刺激380-780纳米电磁波(光波)紫外线:小于380纳米红外线:大于780纳米看不见颜色视觉有些人视觉异常,分辨颜色有困难。
可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色觉异常大多数是由遗传造成的男:外祖父色盲女:外祖父色盲+父亲色盲色盲测试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种类听觉适宜刺激20-20000赫兹空气振动(声波次声波:小于20赫兹超声波:大于20000赫兹嗅觉适宜刺激,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味觉适宜刺激能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皮肤感觉触、痛、冷、温觉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种类平衡觉(静觉)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平衡器官过于敏感,造成恶心、呕吐等反应(晕车)运动觉(动觉)感受器颁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内脏感觉发生异常或病变的时候,才会引起明显感觉痛觉具有生物学意义,能保护机体,最难适应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种类平衡觉(静觉)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平衡器官过于敏感,造成恶心、呕吐等反应(晕车)运动觉(动觉)感受器颁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内脏感觉发生异常或病变的时候,才会引起明显感觉痛觉具有生物学意义,能保护机体,最难适应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各种感觉器官协调活动的结果,并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同一物体,不同的人的感觉是相同的,但知觉却会有差别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知觉的基本特征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一、引言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内部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学科,旨在了解和预测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方式,以及影响这些行为的因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组织行为学中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的关系。
二、个体心理在组织中的作用个体心理在组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个体的态度、动机和情绪会直接影响其在工作中的表现。
其次,个体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决定了其对新知识和技能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最后,个体的人格特质会影响其在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和领导方式。
三、个体行为对组织的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会对组织的绩效和氛围产生深远影响。
积极主动的个体往往能够带动团队不断进步,提升整体绩效;而消极抱怨的个体可能会破坏团队凝聚力,影响工作效率。
因此,了解个体行为对组织的影响至关重要。
四、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个体心理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个体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其行为方式,例如情绪低落的员工可能会表现出消极的工作态度;而积极心态的员工则更容易展现出高效的工作表现。
同时,个体的行为会反过来影响其心理状态,形成一个循环。
五、影响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因素影响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个体的人格特质、生活经历、组织文化等。
人格特质对个体心理与行为有着深远影响,例如外向性的员工更善于与人交往,而开放性的员工更乐于接受新观念。
生活经历也会塑造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如曾遭遇挫折的员工可能会表现出更强的抗压能力。
六、如何促进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健康发展为了促进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健康发展,组织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鼓励员工发挥个人潜力,激励团队协作。
其次,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让员工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支持。
最后,注重员工心理健康的培训和关怀,帮助员工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七、结论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了解和引导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健康发展对组织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读者能更全面地认识个体心理与行为在组织中的重要性,从而为组织管理和个体发展提供参考。
组织行为学 课件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归因理论
韦纳(Weiner)关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
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 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即 能力 任务难度 努力 机遇 (可控因素) 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应当在可 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 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多创 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环境, 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环境,并客 观评价其成果。 观评价其成果。
知觉与管理
1、知觉对人员聘用的影响
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常常发挥重要影响。 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常常发挥重要影响。被知觉者应当学会 利用知觉偏见,给管理者留下良好印象。 利用知觉偏见,给管理者留下良好印象。
2、知觉对决策的影响
由于决策者的特性(功利型、人权型、公正型)意见对决策目 由于决策者的特性(功利型、人权型、公正型) 需求理解不同,掌握决策资源不同, 标、需求理解不同,掌握决策资源不同,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决 而在直觉决策中,知觉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策。而在直觉决策中,知觉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动作语言]:体态语言信息 腿部 头部 表情 手与手掌 手部
——人际知觉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交际行为:动作、表情、 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
态度、言语、礼节等。
——自我知觉 个人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自己以及与周围事物关 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
系的认识。又称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 感、自我意向。
归因理论
• 我们对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对其行为的原因所作的解释。 而这种判断取决于三个标准:即一致性、恒常性、特殊性, 并依照三个标准,对归因做出正确判断。 • 例“马教授批评学生保尔”(归因于行为发动者;归因于 行为的对象;归因于客观对象。见下页)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组织与组织行为学知识巩固一、简答题1.什么是组织、组织行为和组织行为学?答:组织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组织有明确的目标;其次,组织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要拥有相应的资源;最后,组织有特定的结构。
组织行为是指在一定组织环境中,全体组织成员工作时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的行为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其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预测、理解、引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成就高绩效组织。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表现,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将两者结合起来作为统一体进行研究。
因此,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答:观察法、谈话法、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等。
二、不定项选择题1.B2.BC3.A4. C5. C6. C三、应用练习题1.阅读管理学相关内容,谈谈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的差异。
答: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的行为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
其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预测、理解、引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成就高绩效组织。
组织是管理的对象,管理是组织运营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属于管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2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你所感兴趣的相关内容做一次研究。
答:略案例讨论:IDEO让互助文化深入人心对领导者来说,没有什么比倡导组织中的互助行为更重要的了。
员工在工作中互助是优秀企业的一道常见风景。
如果不考虑员工自觉性,即组织行为学者所说的组织公民行为,公司希望高效运转,就需要将所有任务完美分配,中间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任务在执行中不能随意更改,而且所有任务必须同步,不能在进度上有半分差池。
不仅如此,在知识型工作时代,商业成果往往与人们在复杂项目中表现出的创造力密切相关。
00152《组织行为学》第二章第一节 需要与动机 大纲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知识框架第一节需要、动机与行为一、需要、动机及行为规律行为发生的基本模式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动机又是由需要支配的。
行为的产生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也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
目标是一种外在的对象,是行为的诱因。
目标并不是采取一次性行动就能够实现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行动。
行为科学家把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划分为两种: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
(1)目标导向行为是寻找目标的过程;且过程不能太长,目标定的不能太低;(2)目标行为时直接满足目标实现需要的行为;个体行为规律的循环过程只有了解人的需要,才能预测人的动机与行为。
二、需要与动机1.需要需要是人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
需要具有以下特点:(1)指向性(2)多样性(3)层次性(4)潜在性(5)可变性(6)社会制约性2.动机(1)动机的定义动机指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因。
(2)需要与动机的关系需要和动机既相似,又有严格的区分。
①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所在,动机则是推动人类进行活动的直接原因。
②当一个人的需要具有某种特定目标时,这种需要才会转化为动机。
③动机是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需要并不必然会导致动机的产生。
需要转化为动机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①需要对象的确定;②需要达到一定程度,当需要的强度在某种水平上时,才能变成动机并引发行为。
三、动机与行为1.动机的三种机能动机具有原始性、内隐性及实践活动性的特征,因此具有三种机能:(1)始发机能:动机是个体行为发生的直接动因;(2)选择机能:动机能指导人们作出相应选择,使得行为朝着既定方向、预期目标前进;(3)强化机能:行为结果的好坏,会驱使动机重复出现或不再出现;2.动机与行为的关系一般来说,动机是行为发生的直接内动力,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
(1)动机和行为的复杂关系具体表现在:第一,同一动机可以引发多种不同的行为;第二,同一行为可以源于不同的动机;第三,一种行为可能由多种动机所引发;第四,合理的动机可能会引起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第五,错误的动机有时会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饰。
组织行为学主要内容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学习目标掌握组织、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以及组织行为的三个层次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阶段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行为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行为一、组织1、组织的涵义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根据该界定,组织的存在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2、组织和管理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管理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二、组织行为的涵义组织行为:组织中人的行为。
组织行为可以从三个意义上来理解,或者说组织行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个体行为,个体行为是指处于组织环境中的个人的所作所为;第二个层次是群体行为,个体总是生活与工作在群体之中,当个体处于群体中时,他们的行为与独处时是不同的,所以研究组织中人行为规律,不仅是研究单个人的行为,而且还要研究聚集在一起的人的行为规律;第三个层次是整个组织的行为,也就是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组织行为。
三、组织行为学的涵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管理人员理解、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这个定义有三层含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工作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理解、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其本质是一门现代管理学科,是管理学理论中的重要分支,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是管理学的两大支柱,而组织行为学则集中了行为科学的主要成果;同时,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也为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复习提纲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复习提纲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分析各种人性假设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管理的启示。
西方人性分析中的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东方人性分析中的Z理论,我国人性分析理论人性假设X(“经济人〃假设)理论:“经济人〃的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认为人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地逃避工作。
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意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地受别人的指导。
个人目标都是和组织目标相矛盾的。
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工作。
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以上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鼓励自己能够给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而这些人就应担负起管理的责任。
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任务方面;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
在激励约束制度上,主要用金钱报酬调动人的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人性假设丫(“自我实现人"假设)理论:人都期望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要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最大的满足感。
一般人都是勤奋的。
人们在执行任务重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
在适当的条件下学会接受职责和谋求职责。
在解决问题是都能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聪明才智。
首先,管理的重点是创造一个有利于人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管理者的职能应从监督、指挥变为帮助人们克服自我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其次,激励方式应从外在激励改变为内在激励为主。
最后,在管理制度上给予工人更多的自主权,让工人参与管理和决策、分享权力。
人性假设Z(“社会”人假设)理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一切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信任,敏感与亲密,因此主张以坦白,开放,沟通作为基本原则来实行民主管理。
复杂人假设:认为以往的人性假设,如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各自反映出当时的时代背景,适合于某些人和某些场合,有合理的一面,但也失于简单和绝对化。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Ⅰ)
情感与工作绩效
情感与任务绩效
01
情感对任务绩效有显著影响,积极情感的员工通常表现出更好
的任务绩效。
情感与关系绩效
02
除了任务绩效外,情感还影响关系绩效,如团队合作和人际关
系的建立和维护。
情感调节与工作绩效
03
个体可以通过情感调节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例如通过
积极情绪的增强和消极情绪的调节。
05
情感与组织公民行为
1 2
组织公民行为与情感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员工自愿表现出的对组织的积 极贡献,情感对组织公民行为有重要影响。
积极情感与组织公民行为
积极情感的员工更可能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如 团队协作、帮助同事和参与组织活动等。
3
消极情感与反组织公民行为
消极情感的员工可能表现出反组织公民行为,如 偷懒、推卸责任和破坏组织氛围等。
详细描述
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目标管理 、360度反馈等,以全面了解员工 的工作表现。
总结词:绩效评估与管理是衡量 员工个体心理与行为表现的重要 手段,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和创造力。
制定明确的绩效评估标准,确保 评估过程客观、公正。
将绩效评估结果与薪酬、晋升、 培训等挂钩,以激励试图将内容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更 为全面的激励框架。
详细描述
综合型激励理论试图将内容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结合起来,建 立一个更为全面的激励框架。该理论认为员工的内在需求和外 在激励是相互作用的,组织需要同时关注员工的内在需求和外 在激励,以激发其工作动力。综合型激励理论为组织提供了更 为全面的激励框架,有助于组织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心理和行为, 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来提高其工作动力。
04
情感与行为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行为
1、识记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 容?
1、识记
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1、识记
12、群体行为 及管理
4、领导行为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1、识记
01 1、跨 学科性
03 3、权 变性
05 5、科 学性
1、指 向性
4、潜 在性
1、识记
2、需要的特点
2、多 样性
5、可 变性
3、层 次性
6、社 会制约 性
1、识记
01 02 03 04 05
01
1、同一动机可以引发多种不 同的行为
02
2、同一行为可以源自不同的 动机
03
3、一种行为可能由多种动机 所引发
04
4、合理的动机可能会引起不 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
1、识记
0 1
1、价值观的 含义
0 4
4、态度的构 成
0 2
2、价值观的 作用
0 5
5、态度的功 能
0 3
3、态度的概 念
0 6
6、工作满意 度的概念
1、识记
1、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 和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01
1、价值观是研究各个成员对
3、Y理论
1、识记
2、X理论
2、领会
人性假设的发展脉络
3、简单应用
不同的人性假设对应的管理措施及对管理学的贡献
4、综合应用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如何有效利用不同的人性假设高效 达成组织目标
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 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社会知觉错误及其运用
近因效应: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对以 后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
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些知觉对象的形象 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杜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 感知过程
• 观察
选择
组织 解释 反应
•感觉
•环
•味觉
•境
•嗅觉
•刺
•听觉
•激
•视觉
•触觉
PPT文档演模板
•外部因素 •大小 •强度 •对比
•活动程度 •重复程度
•新颖性 •熟悉性
•内部因素 •学习 •刺激 •个性
•对象—背景
•对
•人
•连续性 •封闭性 •接近性
☺ 需要 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
是客观需求(包括体内的生理条件和外部的社会条件)的反 映。
☺ 需要具有以下特点:
☺ 指向性
☺ 多样性
☺ 层次性
☺ 潜在性
☺ 可变性
PPT文档演模板
☺ 社会制约性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需要与行动
☺ 动机 原意是引起某种行为,心理学上把引起个 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某 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息等心理因素叫 动机。
如:“无奸不商”、女性在管理角色上的定型等。 在管理中的运用:
员工绩效评估:受知觉偏差的影响,往往出现不公平现 象。
印象管理:招聘面试中特别明显。
PPT文档演模板
企业形象塑造……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归因理论
问题引出: 晚自习睡觉 好学的学生—— 连睡觉都在看书 调皮的学生—— 一看书就睡觉
是指当人们知觉某一对象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加深理解,并 做出解释。
知觉的恒常性
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某些变化时,而知觉的映象 仍然保持不变。( 有利于我们正确地、不断地适应变化的环境。)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你看见是什么?
PPT文档演模板
看见六个杯子还是六对不同态度的脸?
动,调节着主体的社会行为。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 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 知觉对象的特征 ☺ 知觉的情境因素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知觉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1)兴趣 和爱好
人们常常把知觉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而其他事物作 为背景被排除在知觉之外。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行动与动机的关系
n 动机具有原发性、内隐性、实践性,相应具有三种机能:
始发机能:是行为发动的直接原因。
导向、选择机能:指导人作出响应的选择,使行为朝着特 定的方向、预期的目标前进。
强化机能:行为结果反作用于动机。
n 行动与动机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知觉对象特征的影响
对象的组合方式: 对象在距离和形态上的接近,更容易被人们视为一个整体 被知觉。例如下图。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如鲜艳的颜色,醒目的标记,响亮的声音,均容易被人清 晰的知觉。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二者反差越大,愈容易被识别。 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远。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人的感觉灵敏 度,即外界刺激
知觉情境因素的影响
物的感觉能力。
PPT文档演模板
知觉的情境因素通过影响人的感受性而改变知觉的效果。
适应:由于刺激对感觉器官持续作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对比:同一感觉器官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第二节 个体的认知心理与管理
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 知觉的概念:什么是知觉?它与感觉有什么联系与区 别? ☺ 对人认知:什么是社会知觉? ☺ 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重点) ☺ 知觉过程中经常发生的错误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 (重点) ☺ 归因理论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重点)
☺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对客观事物整
体属性或各个部分的反映。
•外部刺激物
•感觉——通过人的内、 •外感觉器官对外部刺
•激的直接反映
•认知——对感觉的信息 •进行翻译、判断、抽象
•的过程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知觉和感觉的联系与区别
•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人们通过知觉,有助于对
比如:穿泳衣在沙滩上和在大街上给人的感受
敏感化:在某种因素影响下,感受性暂时提高的现象。
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感受性降低:由知觉的相互作用、人的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不 良嗜好的作用以及药物的刺激等引起。
比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社会知觉错误及其运用
社会错觉是人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常见的错觉效应:
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根据已往经验或先入为主印象 来判断事物属性。
运用:看待别人,避免受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自身 又要注意要给工作对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晕轮效应:以个体的某个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化为 整体行为特征。
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厌恶和尚及袈裟”
n 需要转变为动机的条件:
q 需要到一定强度,产生满足的愿望。 q 需要对象(目标)的确定。
n 因此,某种需要不一定产生某种动机,同样,某 种动机不一定引发某种行为。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需要、动机、行为的联系
n 不同的需要结构产生不同的动机结构:
q 动机强度的不同,形成优势动机和辅助动机。 q 优势动机引发行为。
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处理好激励变量、机体变量以 及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
☺ 公式表示:
Mn=( Bn-1 ,GO ) Bn=ƒ(P ,Mn) M——刺激变量,B——反映变量, GO ——组织目标;
ƒ——行为函数;m——激励机制
思考(重点问题):
PPT文档演模板
从激励机制的公式来看,设计有效激励机制的关键是什么?
事物整体与全面的认识。
•
两者的区别是:
• (1)概念不同:
•
感觉: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
(2)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
对大量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
•
(3)由于知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因而知
觉带有主观意识性并受其影响。
☺ 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各种不同的行为。
☺ 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
☺ 一种行为可能同时为多种动机所推动。
☺ 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
PPT文档演模板
☺ 错误的动机有时被外表积极的行动所掩盖。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激励机制——概念
激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或 •事 •物
•行 •为
•相似性
•的
•假
•定
•知觉效应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感觉与知觉
☺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
对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的反应。
•饿、渴、倦、 •反胃、心跳
•外 部 •刺激物
•内、外感觉 •器官刺激
•神 经 •冲 动
•大 脑 •感 觉
社会知觉可以分为:
q 对人知觉:是指通过他人的外部特征的知觉,借以了解其动 机、感情、意图的认识活动。
q 人际知觉: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q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 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
q 角色知觉:对人们所表现的社会角色行为的知觉。
它是知觉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影响着主体的心理活
需要、动机、行为的联系
n 目标导向和目标行为阶段,动机强度的变化是不同 的:
q 目标导向行为会随着行动的进行而增强,直到目 标达成或者遭到挫折而停止。
q 目标行为随着行动的进行而强度减弱。
n 综上:
优势动机引发行为,行为引起目标的实现, 消除紧张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产生新的需要。
这就是需要、目标、动机和行为的一般规律。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的选择性:
指人们在同一时刻总对少数刺激知觉得格外清楚(对象),而对其 余的刺激知觉得比较模糊(背景)。背景和对象在一定环境下可以转换。
知觉的整体性
是指人们可以根据经验,来按照事物的局部特征和个别属性去感知 事物的整体。
知觉的理解性
☺思考:什么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让在座的同学产生积极性?
需要:生理的或社会的、物质的或精神的需要。 鉴于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激励就是通过对员工动机的激发、强化,改造、改 进员工行为,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激励的模式见书上第三种模式(略) 。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激励机制
☺ 激励机制的含义:见书上P34。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行为
关于个体行为的几种解释 ☺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S→R ☺ 新华生主义 S→O → R ☺ 勒温的观点 B=ƒ(P ·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