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堂教学中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人们通常把课堂上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统称为“结果”,而“过程”则是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亲身经历,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感受、体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深化。如何正确处理“结果”与“过程”的关系呢?

一、结果应通过恰当的过程来获得

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所谓重结果就是老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及教学的结果,关注的是知识的记忆,往往只是对结果反复强调,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制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所以传统的教法,基本上属于一种知识灌输性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且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知识爆炸”“信息海量”的现状,学校教育不可能使学生继承人类已经获知的所有知识。因此,如果不让学生关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和方法,不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价值观念,必然导致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学习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甚至被淘汰。

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之一突出了出来。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课堂中,我们必须把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观察,去发现,去探讨。通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知识,获得相应的技能,并且能使学生对结果理解的更清晰,也能体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

二、过程应得出一定的结果

“结果是什么并不重要,过程才是真正重要的”。这是新课改中产生的错误认识。一些教师错误地理解了“转变以前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的含义,极端地认为,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就不需要注意学生获取知识与否,获取的程度如何,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于是出现了“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活动而活动”等只求“表面热闹”的教学,突出了过程而忽视了结果,让学生“动了却没有懂”热热闹闹,却无收获。长此以往,学生会变得肤浅、浮躁,这必然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下降,是违背新课程改革的初衷的。

重过程但不能以牺牲结果为代价。过程产生结果,而结果同时又催生了新的过程。如果学生只知道过程而不注重结果,必然为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课堂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这也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要义,而素质既包括了能力也包括知识。另一方面,基本的知识是形成逻辑思考的前提和基础,而低一级的知识更是高一级过程的催化剂,因此,只重过程不重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的缺失。

三、全面重视过程与结果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运用观察、归纳、类比、灵感、直觉等丰富多彩的思维形式,探索科学的规律,运用逻辑的方法,整理出相对系统、完整的结果。这些结果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后人应当传承;而再现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对于学生学会学习、提高思维水平具有良好的价值。因此,新课程主张让学生经历知识技能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评价的角度讲,新课程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其重要目的也在于全面刻画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兼顾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未来发展可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结合,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中,兼顾过程与结果,这对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个人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方法,让学生更简单明了地理解人们在认识知识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各种努力,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经历前人经过几十年甚至几千年才完成的认识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同时,引导学生重塑自我认知,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所学内容的个人意义。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重视教学的结果,又重视教学的过程,既看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准确把握过程与结果的相对权重,正确认识师生交往、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现代教学观。只有这样,才能让过程与结果兼得,“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课程宗旨才能真正成为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